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双元制”模式起源于德国,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目前,在高职学校的外语教学中存在与实践相脱节,重视基础语言教学,忽视专业语言教学,实训不足等问题。构建外语教学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应在课程设置、学习过程、师资配备等方面,探索教学的新路子,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关 键 词] 高职学校;外语教学;实践生产;情景模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78-02
一、“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概念
雙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双元制”的德文词为“Dual system”,它指的是青少年既在企业的培训中心接受职业技能方面与之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职业学校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类学校,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一元”,它的任务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特别注重从事未来职业的实践技能。其教学内容的40%为普通文化课,其余则为与职业有关的专业,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在一起进行。企业都成为“双元制”教育的职业学校上学的学生,都要与培训企业或其他培训场所签订培训合同。“双元制”职业教育年限为2至3年,绝大部分为3年。3年间60%的时间在企业,40%的时间在学校,职业学校与培训企业的紧密合作,保证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质量。①
二、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同实践生产结合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具有较强的能力针对性,各专业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即可顶岗工作,具有较强的能力针对性。
(二)广泛参与性
企业广泛参与其中,大多数企业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使企业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高职学校外语教学的现状
外语教学在高职学校中存在的时间已经很长,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的外语要求也越来越高,语言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目前,外语教学基本已经形成校外实习与校内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外语教学以情景模拟为主,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学生在外语课中进行相关的学习应用,基本以情景模拟为主,就是以某一个场景为基础进行相关的语言训练。情景模拟的语言训练也分为基础语言训练和专业训练,基础语言训练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比如,基础会话、听、说、口译等,面对所有的学生。专业训练是根据专业不同设定相关的语言训练场景,比如,旅游专业的课程中设计接机、景点介绍、购物等情景;软件专业的课程中设计办公室日常会话、接待客人、进行展示等;艺术专业的课程中设计与软件相关、设计相关的情景等。
虽然在课程进行中努力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真实性往往会大打折扣。如在接机的情景模拟设计中,虽然对话已经是经过锤炼的,场景也是精心设计的,但对于一些会发生的突发情况无法进行模拟,同时外语教师由于所教班级众多,有时并不能深入对学生的专业进行了解,很多知识也仅局限于皮毛。对于学生日后工作的实际帮助不大,经常听到毕业生感叹校内所学与校外所用差距较大。校内语言训练的最大问题就是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二)外语教学更注重语言能力学习,而疏忽专业语言
在外语教学的训练模块中,一般分为“语言”和“专业”两块。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模块明显受到“语言”模块的挤压。“语言”模块中听、说、读、写的比例很大,一些“总”的课程开设较多,在语言的各个环节都有涉及。比如,基础英语、综合英语等。“分”的课程中有“商务英语”“外贸英语”“英语写作”等,在语言能力方面进行强化学习。另外,有关“专业”方面的语言相关课程几乎没有,比如,数控专业、汽车修理专业、旅游专业,这些专业除了公共的语言课程外,未设置专业语言课程,但专业语言在学生之后的职业生涯中是会出现的。也就是说,在高职学校的语言课程设置中,只关注学生公共语言课程的训练,而忽视专业语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三)外语教学注重学校学习,实训不够
目前,各个高职学校对于校外实践都非常重视,甚至设立很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必修课程。以学校中的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由于受到地方等影响,学生一般在饭店进行实践,但实践中也有一些问题。以在五星级酒店实践为例。酒店面对来自各国各界的人,对于员工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学生分布在前台、餐厅实习,实习以自愿为主。但是,这样的实习地点往往受到高职学生的冷落。第一次参加此类实习时,学生报名比较踊跃。到第二次参加,自愿报名人数减少。因为学生认为实习内容和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自己的专业又不是酒店方面的。另外,虽然高职学校已经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训工作,但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有些专业也只能在学校成立相关的兴趣小组来进行实训。这些实训中产生的问题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双元制”模式在高职学校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中,学校是其中的“一元”,另“一元”是企业,强调“二元”之间的相互融合。基于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高职学校外语教学的现状,结合双元制教学模式,可以在高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形式的外语教学。在传统观念中,学校只需注重培养人,社会企业是用人,两者分工明确。这样的界限划分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有着明显的消极作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就是将两者之间有机结合,在课程设置、学习过程、师资配备等方面,探索教学的新路子,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一)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岗位需求
校企合作形式下的课程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岗位需求,构建课程内容的体系。在各个专业的外语课程设置中,将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内容参照,将各个专业中需要的外语的岗位能力需求,除了常规的听、说、读、写外,听取企业意见,在专业语言课程的设置上,将岗位语言要求列为重点。比如,在旅游类课程的设置上,以提升学生的导游基本技能为依托,开发外语导游景点介绍、游客接待等课程,提升学生日后在职场中的能力。
(二)课程学习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目前,很多高职学校组织学生下企业实训,采用顶岗实习的形式。比如“4+1”“4.5+0.5”的模式。这样的顶岗实习也存在问题,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去企业进行相关实训,但是在实训中碰到理论学习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企业的纠正;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碰到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等。那么,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训不再分割开来,而是相互融合。现在,很多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将专业学习的一、三学期在学校学习,二、四学期在企业实训。这样,学习角色经常互换,有助于理论和实训的相互融合、借鉴,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三)大力发展“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走进企业学习,企业师傅走进课堂上课。通过学校、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水平。而在教师培训方面,除了提供各方面的理论培训外,还要引入企业的相关培训标准,促进教师进行专业相关证书的培训考证。比如,对于旅游专业的教师,不仅具备上课的能力,还应拥有本专业的相关证书,如导游证,餐饮证、客房证等,利用寒暑假去相关旅行社与酒店进行相关工作的实践。数控专业的教师应该拥有计算机二级证书(C程序设计,VF,VB程序设计)、机械工程师资格证书、机械英语资格证书。总之,教师不仅要懂得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相关专业方面的经历,这样在授课时才能为学生带来真实体验,为学生打好基础提供帮助。
双元制模式已成为高职学校的培养模式,相对于普通学校来说,高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外语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外语课堂上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语言知识,更要将学生的专业与外语相融合,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展开实训,才能为学生日后踏上工作岗位提供帮助。因此,在高职学校的外语教学中,要努力构建校企合作的模式,从各个环节加强融合,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
參考文献:
[1]唐春生.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对行业转制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4(8).
[2]高艳,刘艳.欧美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及比较[J].辽宁高职学报,2014(4).
[3]刘玉东.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4]成传雄.高职商务英语“双主导”实践教学模式探究:基于德国“双元制”的启示[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8).
[关 键 词] 高职学校;外语教学;实践生产;情景模拟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3-0178-02
一、“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概念
雙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双元制”的德文词为“Dual system”,它指的是青少年既在企业的培训中心接受职业技能方面与之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接受职业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职业学校是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类学校,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一元”,它的任务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特别注重从事未来职业的实践技能。其教学内容的40%为普通文化课,其余则为与职业有关的专业,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在一起进行。企业都成为“双元制”教育的职业学校上学的学生,都要与培训企业或其他培训场所签订培训合同。“双元制”职业教育年限为2至3年,绝大部分为3年。3年间60%的时间在企业,40%的时间在学校,职业学校与培训企业的紧密合作,保证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质量。①
二、双元制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同实践生产结合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具有较强的能力针对性,各专业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即可顶岗工作,具有较强的能力针对性。
(二)广泛参与性
企业广泛参与其中,大多数企业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双元制”模式针对性较强,重能力,能充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使企业与学校、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这种模式对德国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产品的高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高职学校外语教学的现状
外语教学在高职学校中存在的时间已经很长,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的外语要求也越来越高,语言种类也越来越丰富。目前,外语教学基本已经形成校外实习与校内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外语教学以情景模拟为主,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学生在外语课中进行相关的学习应用,基本以情景模拟为主,就是以某一个场景为基础进行相关的语言训练。情景模拟的语言训练也分为基础语言训练和专业训练,基础语言训练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比如,基础会话、听、说、口译等,面对所有的学生。专业训练是根据专业不同设定相关的语言训练场景,比如,旅游专业的课程中设计接机、景点介绍、购物等情景;软件专业的课程中设计办公室日常会话、接待客人、进行展示等;艺术专业的课程中设计与软件相关、设计相关的情景等。
虽然在课程进行中努力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真实性往往会大打折扣。如在接机的情景模拟设计中,虽然对话已经是经过锤炼的,场景也是精心设计的,但对于一些会发生的突发情况无法进行模拟,同时外语教师由于所教班级众多,有时并不能深入对学生的专业进行了解,很多知识也仅局限于皮毛。对于学生日后工作的实际帮助不大,经常听到毕业生感叹校内所学与校外所用差距较大。校内语言训练的最大问题就是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二)外语教学更注重语言能力学习,而疏忽专业语言
在外语教学的训练模块中,一般分为“语言”和“专业”两块。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专业”模块明显受到“语言”模块的挤压。“语言”模块中听、说、读、写的比例很大,一些“总”的课程开设较多,在语言的各个环节都有涉及。比如,基础英语、综合英语等。“分”的课程中有“商务英语”“外贸英语”“英语写作”等,在语言能力方面进行强化学习。另外,有关“专业”方面的语言相关课程几乎没有,比如,数控专业、汽车修理专业、旅游专业,这些专业除了公共的语言课程外,未设置专业语言课程,但专业语言在学生之后的职业生涯中是会出现的。也就是说,在高职学校的语言课程设置中,只关注学生公共语言课程的训练,而忽视专业语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三)外语教学注重学校学习,实训不够
目前,各个高职学校对于校外实践都非常重视,甚至设立很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必修课程。以学校中的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由于受到地方等影响,学生一般在饭店进行实践,但实践中也有一些问题。以在五星级酒店实践为例。酒店面对来自各国各界的人,对于员工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学生分布在前台、餐厅实习,实习以自愿为主。但是,这样的实习地点往往受到高职学生的冷落。第一次参加此类实习时,学生报名比较踊跃。到第二次参加,自愿报名人数减少。因为学生认为实习内容和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自己的专业又不是酒店方面的。另外,虽然高职学校已经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训工作,但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有些专业也只能在学校成立相关的兴趣小组来进行实训。这些实训中产生的问题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双元制”模式在高职学校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中,学校是其中的“一元”,另“一元”是企业,强调“二元”之间的相互融合。基于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高职学校外语教学的现状,结合双元制教学模式,可以在高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形式的外语教学。在传统观念中,学校只需注重培养人,社会企业是用人,两者分工明确。这样的界限划分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有着明显的消极作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就是将两者之间有机结合,在课程设置、学习过程、师资配备等方面,探索教学的新路子,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一)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岗位需求
校企合作形式下的课程设置,必须充分考虑岗位需求,构建课程内容的体系。在各个专业的外语课程设置中,将工作过程作为课程内容参照,将各个专业中需要的外语的岗位能力需求,除了常规的听、说、读、写外,听取企业意见,在专业语言课程的设置上,将岗位语言要求列为重点。比如,在旅游类课程的设置上,以提升学生的导游基本技能为依托,开发外语导游景点介绍、游客接待等课程,提升学生日后在职场中的能力。
(二)课程学习中,学生具有双重身份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目前,很多高职学校组织学生下企业实训,采用顶岗实习的形式。比如“4+1”“4.5+0.5”的模式。这样的顶岗实习也存在问题,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去企业进行相关实训,但是在实训中碰到理论学习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企业的纠正;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碰到的问题也无法及时得到老师的指导等。那么,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训不再分割开来,而是相互融合。现在,很多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将专业学习的一、三学期在学校学习,二、四学期在企业实训。这样,学习角色经常互换,有助于理论和实训的相互融合、借鉴,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三)大力发展“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走进企业学习,企业师傅走进课堂上课。通过学校、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水平。而在教师培训方面,除了提供各方面的理论培训外,还要引入企业的相关培训标准,促进教师进行专业相关证书的培训考证。比如,对于旅游专业的教师,不仅具备上课的能力,还应拥有本专业的相关证书,如导游证,餐饮证、客房证等,利用寒暑假去相关旅行社与酒店进行相关工作的实践。数控专业的教师应该拥有计算机二级证书(C程序设计,VF,VB程序设计)、机械工程师资格证书、机械英语资格证书。总之,教师不仅要懂得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相关专业方面的经历,这样在授课时才能为学生带来真实体验,为学生打好基础提供帮助。
双元制模式已成为高职学校的培养模式,相对于普通学校来说,高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外语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外语课堂上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语言知识,更要将学生的专业与外语相融合,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展开实训,才能为学生日后踏上工作岗位提供帮助。因此,在高职学校的外语教学中,要努力构建校企合作的模式,从各个环节加强融合,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
參考文献:
[1]唐春生.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对行业转制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4(8).
[2]高艳,刘艳.欧美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及比较[J].辽宁高职学报,2014(4).
[3]刘玉东.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4]成传雄.高职商务英语“双主导”实践教学模式探究:基于德国“双元制”的启示[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