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生活需要喜剧来提供多一些的色彩和阳光,喜剧创作者同样需要工作以外的正常生活。喜剧起源于古代的希腊,收获的季节里人们在祭祀酒神时通常会有狂欢游行的仪式,喜剧便由此演变而来。喜剧在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时常用滑稽、幽默同时对旁人无伤害的方式凭借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通过对喜剧人物性格的诠释演绎,营造一种搞笑、欢乐的背景和氛围,从而调节观众情绪、使得观众发笑,最终引发人们对丑的、滑稽的事物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褒扬。
对生活、现实等等三观问题有无思考,思考深度以及自身技能包括态度的差异,喜剧可划分成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常见的代表性的形式有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等。生活中的喜剧和喜剧元素无处不在,目前大家最喜闻乐见、可以雅俗共赏、最易流传且影响极其深远的当属电影这一形式。喜剧电影根据题材的不同又可分为动作喜剧、爱情喜剧、家庭喜剧、科幻喜剧等等类型。喜剧是电影最古老的一个类型,一些早期的无声电影大多都是喜剧。它从诞生之初就深受人们喜爱,且这份喜爱之情就像射线一样没有终点的延伸着。
喜剧者
喜剧电影发展至今日,古今中外沉淀了一大批伟大的喜剧者如:卓别林,巴斯特·基顿,路易斯·德·菲耐斯,罗伯特·贝尼尼,以及优秀的喜剧演员如金·凯瑞,憨豆先生,周星驰,陈佩斯等等。他们星光熠熠,光彩夺目。
大师卓别林
提到喜剧很多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形象:一个貌似流浪汉,内心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踩着鸭子步。这似乎已经成了卓别林特有的LOGO,卓别林用自己的一生甚至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
真正的艺术家,他的天性会迫使自己去思考,艺术或者说喜剧幽默之于生活、人生的重要意义。于是后来的卓别林不打算再简单的重复自己早期滑稽电影的做法,尝试着将严肃的题材用喜剧片的传统手法以最佳状态呈现出来。在其对现实的讽刺作品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是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从这部影片开始,他放弃了迎合低级趣味的惯用做法,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笑或者不笑都有感情和思考在里面。那个风靡世界的夏尔洛,总是露宿街头,时常被欺负,当他碰壁后从职业介绍所狼狈地走出来时,导演让他看到的是几只正在争夺一块骨头的狗。这是在告诉夏洛尔更是在告诉观众,这辛酸的场景不正是残酷现实的写照吗,正如那个童年时期不幸的卓别林。
卓别林独立制片后曾拍摄了大量的喜剧片,当中著名的影片《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一部部问世的影片见证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蜕变成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辛辣的嘲讽,通过影片对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因为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他被迫离开美国,来到瑞士定居。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他的电影几乎都是由自己编写、导演、主演和发行,如果从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儿童演员登台演出算起,到他88岁高龄逝世,他的职业生涯超过了70年。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肯定他在20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伦敦早年贫困的童年一直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卓别林已成为了喜剧文化的一个符号。
卓别林执导电影:
1967年 香港女伯爵
1957年 纽约王
1952年 舞台生涯
1947年 凡尔杜先生
1940年 大独裁者
1936年 摩登时代
1931年 城市之光
1928年 大马戏团
1925年 淘金记
1923年 巴黎一妇人
1921年 寻子遇仙记
1919年 快乐的一天
1918年 狗的生活
喜剧者周星驰
一个很闷的人,平日里寡言少语,从不轻易把喜怒好恶溢于言表。很多在现实中见过或接触过周星驰的人都会如此评价。很多人都觉得不能理解一个在电影中呈现了那么多让人捧腹的喜剧桥段的无厘头高手,竟会是如此的严肃,但,这就是现实中的他,一个真实的未给予任何遮掩的周星驰。2013年,《时代周刊》将周星驰称为“亚洲英雄”时这样评价:如果说中国有查理·卓别林的话,那就是周星驰。
周星驰曾经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少年时父母离异让他很早便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和世态的炎凉。小时候的幸福很简单,周星驰也不例外,他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并长得高一些,以便早日赚钱养家并不被别人欺负,在之前的某次访谈中他自己半带调侃的说"但是,谁知道自己长得又小又瘦,外表又没有威慑力又没气势,这完全不符合理想中最佳的外形吗!"。 他甚至有些内向的性格直接导致他即便是现在,面对电视镜头时依旧没有拍戏时面对镜头来得自然,明明就是有丝紧张。有人说他在片场的控制欲很强,也许正是因为局面不能由自己掌控的不确定感总能让他回想起在无线跑龙套时的迷茫和生活窘迫时的不安。说实在的,幽默应该是一种很情绪化的东西,因为幽默是智慧的体现和发挥,只有在心情极度放松之时才能自然而然地迸发,而紧张状态下往往出来的多是囧态。
远在饰演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的士兵乙时,他曾向剧组阐述自己的想法,报之予他的是群起的哄笑,想想也正常,因为当他在提议伸手挡一下再死的时候都被批话多,长篇大论不惹哄笑才是不正常。少年时的艰辛和在无线籍籍无名的日子深深触动和影响着周星驰的创作,在他的作品里几乎清一色的底层小人物,品性不坏,小人物的理想在现实中往往会被人拿来嗤笑,直到片尾的成功开始向小人物招手时嗤笑才会渐渐淡去。真可谓:几多年前落魄时理想就是笑料,几多年后风光日理想方显伟大。而戏里很多小人物经历的情节往往就是发生在周星驰身上的真实故事,也许正因为如此,基于工作或者说艺术表达的需要,周星驰才在影片里如此“无厘头”,但回到生活中别人观影时的欢笑难免令自己忆起苦涩时光或者残酷的现实又怎能不严肃沉闷。 第一次印象深刻地看到周星驰是在影片《唐伯虎点秋香》里,当时只是觉得这是一部无比闹腾、无比欢乐的片子,但对周星驰来说这部片子意义非凡。朱咪咪、刘家辉,息影多年的郑佩佩、甚至黄霑全都来自无线,同时还包揽进了无数邵氏经典电影的桥段,之前在无线那么多年,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后来走出无线,如此风光无限的机会却反而来了。随后的《大话西游》风靡内地,影响了整整一代年轻人的青春,甚至包括爱情的告白方式。《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等等影片横空出世,一次次打破各项记录,周星驰从大家称呼里的星仔一步步成长为星爷,“周星驰”这三个字现在俨然就是一面旗帜,一种类型片的代名词。
周星驰执导电影:
1993年 唐伯虎点秋香(参与编导)
1994年 国产凌凌漆
1996年 大内密探零零发
1997年 食神
1999年 喜剧之王
2000年 少林足球
2004年 功夫
2007年 长江七号
2013年 西游·降魔篇
2016年 美人鱼
喜剧者的被需要
人们的心里要充满阳光和色彩喜剧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管是小到气氛、心情还是大到心态、性格甚至整个国民的状态,喜剧的幽默、欢笑有和没有真的大不相同。然后,然后在开心之余若能有一些思考那就完美了。
气氛,在很多陌生,紧张,尴尬的气氛当中往往会需要一个幽默的小插曲来使得大家紧张的神经得以缓解和放松,比如第一次与对方接触时、第一次演讲亦或表演时、与人交谈或相处碰到尴尬的话题时。可以说幽默是能给人以微妙感的生活调剂佐料,由于某种轻巧的幽默,就可以使当时的气氛为之改观,使陷于僵局的悬案豁然解决(日·大平正芳)。如果说沟通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那么幽默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润滑剂,一个懂得幽默的人,与人沟通的能力、效果自然不会太差。我们总是能在港产的影视作品里听到这样一句台词“做人最主要的就是开心啦”,是的,女孩子们记住了这句话,于是在找另一半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加上一个期许——幽默,因为身边有个幽默的人,总会带给你欢乐的笑声和好的心情。懂幽默的人不会太笨,会比较有情趣,因为呈现幽默是需要一个有些智慧的人去用心酝酿的。有幽默者的氛围轻松愉悦,有幽默者的圈子总是轻松欢乐。
心情,“如果你快乐的话要看快乐大本营,不快乐的话更要看快乐大本营”,这是每次《快乐大本营》节目结束后谢娜都会说的一句话。听这话的意思是,根据心情将人分成两种:一种快乐,一种不快乐,快不快乐都要看快乐大本营,这个节目真的那么值得去看吗?如果简单的从传递快乐这个层面去讲的话确实值得看,他们上演一些或幽默或滑稽搞笑的互动,带给你欢笑,这也是此节目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的不二原因。同样的,江苏卫视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能很长一段时间火爆荧屏甚至海内外,与欢乐的节目氛围所传递出的快乐气息不无关系。节目确实帮一些单身男女甚至急切需要找对象的黄金圣斗士们牵成了红线,也的确可以从嘉宾老师那里得到一些或者叫科学的分析或者叫心灵的鸡汤之类的东西,但整个节目环节的合理设置、穿插以及主持人和嘉宾老师的对节目的成功驾驭所营造的轻松氛围,最终以电视网络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后产生的那种快乐有趣的感受才是其成功的真正原因所在,也使其在同类节目中一枝独秀。这类节目的成功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在工作之余需要有一个快乐愉悦的心情,而它们恰好给予了满足。
性格和心态,由于性格的不同,即便在传达同样的一个信息时,人们应用的方式也会大相径庭。心态就如一副眼镜,一副有色眼镜,心态不同,出现在你眼前的人、事、物的颜色就会各不相同;性格和心态在很多时候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做事方式和心情,然后进一步影响某一个具体的人所处环境的气氛。在一个大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睦融洽,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开朗自信,善于交际。然而就像光的可逆性一样,性格和心态也是会因为长期所处的环境气氛渐渐使做事方式和心情改变而发生量到质的变化的。相应的,如果你看到一个孤僻、自私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大致就能想象的到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多么的不理想。
将一些或悲或喜的事物统统以喜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样的一个时间段人们完全可以选择和幽默的人、欢乐的节目或者喜剧影片一起快乐的度过。卓别林、巴斯特·基顿、路易斯·德·菲耐斯、罗伯特·贝尼尼、金·凯瑞、憨豆先生,他们的影片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倍受喜爱,周星驰电影多次登顶华语片票房冠军。在2012年贺岁档冯小刚力作《一九四二》的极力渲染下,使得人们的情绪无比沉重和压抑,于是乎徐峥以喜剧作为精准定位的处女作电影《泰囧》一路疯狂成为了华语片票房冠军,这足以说明喜剧魅力之强大,尤其是当人们感到特别沉重和压抑之时对喜剧的渴求会更加强烈。传递快乐的节目影片有时候就像那些个幽默的人,可以调节人们的心情,带给人们多一些的轻松和快乐。适量的进补幽默、快乐、喜剧等营养元素对人们的心里健康及良好心态的培养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最最需要的一点是思考,一些看似荒诞、乖张的形式其实是一些事物变形后的夸张呈现,正如有许多真实的话都是在玩笑中说出来一样。从笑开始,但又不止于笑才是真正的喜剧者所为。经常,我们看到一些孩子天真无邪的举止或话语会由心的微笑,因为那就是当初最真实的自己。喜剧者就是在用让人发笑的温和的手法来展示给观众和社会一些或严重或激烈的矛盾,比如当初的自己不见了,让观众去思考为什么不见了等等那些关于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
喜剧者的需要
喜剧者所创作的作品需要得到观众和社会的肯定,工作之外的生活需要做到悲与喜的平衡,生活状态需要观众和社会的理解与关怀。
喜剧是喜剧者的劳动成果,自然希望得到欢迎与肯定,根据诚意多少及思考程度的深浅可划分成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所谓诚意往往可以一目了然,喜剧者呈现的作品会得到现场观众的一些回应,闹剧可能会令观众挤出一些无奈的假笑甚至于不想笑;欢乐喜剧和正喜剧往往能让观众开怀大笑;幽默喜剧、荒诞喜剧和讽刺喜剧也能令观众发笑,但笑过之后难免或多或少的陷入沉思…… 悲喜平衡,在闹哄哄中开始和结束、却从不走心里共鸣路线的本·斯蒂勒和郑中基等脸谱化表演似乎更像是闹剧演员,只是在不停的闹腾着。卓别林和周星驰一类,他们走心,从人物角色的内心出发,将内心外化,有系统的规律性东西可循往往是严肃的。他们在喜剧方面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肯定,然而因为走心却总容易被抑郁症困扰。喜剧演员当中得抑郁症的不乏一二,卓别林、金·凯瑞、憨豆先生……
天,有阴晴冷暖,聪明的人们发明了空调,而过度的使用空调会使得人自身对环境的适应和抵抗能力大大下降,对于冷和热都没有了招架能力,那么,如果从身体健康角度考虑适当的严寒和酷暑还是应该去经受的。人由于情绪的波动而形成的喜、怒、哀、乐、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喜剧者是否有“嗜喜成瘾”的嫌疑呢?果真如此的话,他们对悲喜交替的转换应对能力如何?从心里健康的角度考虑适当的悲喜平衡是不是也很重要呢?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允许生活中偶尔出现悲伤、低落的,直面悲伤,接纳悲伤,允许自己适当的悲伤和低落,在必须难过时不必假装快乐强颜欢笑。因为有句话叫做“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还有一句话叫做“物极必反”否则就当真有乐极生悲的危险了。
理解,他是个特别沉默甚至严肃的人,不怎么说话,但只要开始拍戏,立马就跟换了个人似得,精力旺盛,声音洪亮。这样的喜剧者很多,国内的如陈佩斯、周星驰,戏里戏外简直判若两人。陈佩斯在央视的春晚上表演了很多大家记忆犹新的小品,甚至开创了小品这种娱乐节目形式。无形中他的公众印象也被小品里的角色绑架了。关于春晚最期待的小品演员调查足以说明他在小品里以活泼的小人物出现时,人们多么的喜爱他,但是一些圈里跟陈佩斯走得近的人会表示,他在日常生活中,会展示他严肃,认真的一面,不甚了解的人们会觉得他是一个不易靠进的人,完全不是大家印象里的形象。
也许这样的喜剧者们都是在打太极,平时的严肃少语就是在养精蓄锐只为演戏时一击即中。喜对于喜剧只是一个形式,好的喜剧自然不能止于此,它需要褒扬或者讽刺,引发观者的思考,而此核心部分需要喜剧者自己先有大量的思考继而进行智慧的,艺术的创作和演绎,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曾有一个记者居然在采访完周星驰之后哭了起来,她说这次采访,让她体会到了自己偶像最为真实的一面,作为公众人物的他很可怜,时间与空间都是别人来给安排,却不能多给自己一些空间体谅一下自己。喜剧者被我们需要,因为它带给我们欢乐和思考,我们应给予的是理解和关怀,因为当他们作出开心地、夸张地表现引发我们笑声的时候,往往牵引出的可能恰好是他们内心深处掩饰的心酸记忆或者对现实的横眉冷对。正如马克·吐温所说的:幽默的内在根源不是欢乐,而是悲哀;天堂里是没有幽默的。
关怀,周星驰曾坦率地说自己很多时候没有很好睡觉不是工作有多繁忙,而是常年以来都有着很严重的失眠。已经困惑了他很多年,甚至影响到了他日常的情绪与工作,总会觉得有事情没有做完一样,甚至在迷迷糊糊之中有人跑来催促开工。曾多次找医生咨询这个病的情况,却意外得到了这样一个答案——抑郁症的一些行为倾向。
罗宾·威廉姆斯是因抑郁而死,还是因为破产而自杀已经不再重要。卓别林、金凯瑞、憨豆……重要的是抑郁症成为喜剧演员的职业病似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演员是一种职业,喜剧演员自然不能例外。人们在一些危险工种的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意识越来越高,然而当下,演员特别是喜剧演者的职业病——抑郁症的防治意识似乎不容乐观,不管是喜剧者本身,观众粉丝还是社会的意识都有待提高。喜剧者需要获得认同和肯定,但更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和关怀。
对生活、现实等等三观问题有无思考,思考深度以及自身技能包括态度的差异,喜剧可划分成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常见的代表性的形式有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等。生活中的喜剧和喜剧元素无处不在,目前大家最喜闻乐见、可以雅俗共赏、最易流传且影响极其深远的当属电影这一形式。喜剧电影根据题材的不同又可分为动作喜剧、爱情喜剧、家庭喜剧、科幻喜剧等等类型。喜剧是电影最古老的一个类型,一些早期的无声电影大多都是喜剧。它从诞生之初就深受人们喜爱,且这份喜爱之情就像射线一样没有终点的延伸着。
喜剧者
喜剧电影发展至今日,古今中外沉淀了一大批伟大的喜剧者如:卓别林,巴斯特·基顿,路易斯·德·菲耐斯,罗伯特·贝尼尼,以及优秀的喜剧演员如金·凯瑞,憨豆先生,周星驰,陈佩斯等等。他们星光熠熠,光彩夺目。
大师卓别林
提到喜剧很多人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形象:一个貌似流浪汉,内心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踩着鸭子步。这似乎已经成了卓别林特有的LOGO,卓别林用自己的一生甚至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
真正的艺术家,他的天性会迫使自己去思考,艺术或者说喜剧幽默之于生活、人生的重要意义。于是后来的卓别林不打算再简单的重复自己早期滑稽电影的做法,尝试着将严肃的题材用喜剧片的传统手法以最佳状态呈现出来。在其对现实的讽刺作品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是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从这部影片开始,他放弃了迎合低级趣味的惯用做法,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笑或者不笑都有感情和思考在里面。那个风靡世界的夏尔洛,总是露宿街头,时常被欺负,当他碰壁后从职业介绍所狼狈地走出来时,导演让他看到的是几只正在争夺一块骨头的狗。这是在告诉夏洛尔更是在告诉观众,这辛酸的场景不正是残酷现实的写照吗,正如那个童年时期不幸的卓别林。
卓别林独立制片后曾拍摄了大量的喜剧片,当中著名的影片《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一部部问世的影片见证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蜕变成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辛辣的嘲讽,通过影片对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因为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他被迫离开美国,来到瑞士定居。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他的电影几乎都是由自己编写、导演、主演和发行,如果从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儿童演员登台演出算起,到他88岁高龄逝世,他的职业生涯超过了70年。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肯定他在20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伦敦早年贫困的童年一直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卓别林已成为了喜剧文化的一个符号。
卓别林执导电影:
1967年 香港女伯爵
1957年 纽约王
1952年 舞台生涯
1947年 凡尔杜先生
1940年 大独裁者
1936年 摩登时代
1931年 城市之光
1928年 大马戏团
1925年 淘金记
1923年 巴黎一妇人
1921年 寻子遇仙记
1919年 快乐的一天
1918年 狗的生活
喜剧者周星驰
一个很闷的人,平日里寡言少语,从不轻易把喜怒好恶溢于言表。很多在现实中见过或接触过周星驰的人都会如此评价。很多人都觉得不能理解一个在电影中呈现了那么多让人捧腹的喜剧桥段的无厘头高手,竟会是如此的严肃,但,这就是现实中的他,一个真实的未给予任何遮掩的周星驰。2013年,《时代周刊》将周星驰称为“亚洲英雄”时这样评价:如果说中国有查理·卓别林的话,那就是周星驰。
周星驰曾经也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少年时父母离异让他很早便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和世态的炎凉。小时候的幸福很简单,周星驰也不例外,他希望自己能快点长大并长得高一些,以便早日赚钱养家并不被别人欺负,在之前的某次访谈中他自己半带调侃的说"但是,谁知道自己长得又小又瘦,外表又没有威慑力又没气势,这完全不符合理想中最佳的外形吗!"。 他甚至有些内向的性格直接导致他即便是现在,面对电视镜头时依旧没有拍戏时面对镜头来得自然,明明就是有丝紧张。有人说他在片场的控制欲很强,也许正是因为局面不能由自己掌控的不确定感总能让他回想起在无线跑龙套时的迷茫和生活窘迫时的不安。说实在的,幽默应该是一种很情绪化的东西,因为幽默是智慧的体现和发挥,只有在心情极度放松之时才能自然而然地迸发,而紧张状态下往往出来的多是囧态。
远在饰演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的士兵乙时,他曾向剧组阐述自己的想法,报之予他的是群起的哄笑,想想也正常,因为当他在提议伸手挡一下再死的时候都被批话多,长篇大论不惹哄笑才是不正常。少年时的艰辛和在无线籍籍无名的日子深深触动和影响着周星驰的创作,在他的作品里几乎清一色的底层小人物,品性不坏,小人物的理想在现实中往往会被人拿来嗤笑,直到片尾的成功开始向小人物招手时嗤笑才会渐渐淡去。真可谓:几多年前落魄时理想就是笑料,几多年后风光日理想方显伟大。而戏里很多小人物经历的情节往往就是发生在周星驰身上的真实故事,也许正因为如此,基于工作或者说艺术表达的需要,周星驰才在影片里如此“无厘头”,但回到生活中别人观影时的欢笑难免令自己忆起苦涩时光或者残酷的现实又怎能不严肃沉闷。 第一次印象深刻地看到周星驰是在影片《唐伯虎点秋香》里,当时只是觉得这是一部无比闹腾、无比欢乐的片子,但对周星驰来说这部片子意义非凡。朱咪咪、刘家辉,息影多年的郑佩佩、甚至黄霑全都来自无线,同时还包揽进了无数邵氏经典电影的桥段,之前在无线那么多年,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后来走出无线,如此风光无限的机会却反而来了。随后的《大话西游》风靡内地,影响了整整一代年轻人的青春,甚至包括爱情的告白方式。《喜剧之王》、《少林足球》、《功夫》等等影片横空出世,一次次打破各项记录,周星驰从大家称呼里的星仔一步步成长为星爷,“周星驰”这三个字现在俨然就是一面旗帜,一种类型片的代名词。
周星驰执导电影:
1993年 唐伯虎点秋香(参与编导)
1994年 国产凌凌漆
1996年 大内密探零零发
1997年 食神
1999年 喜剧之王
2000年 少林足球
2004年 功夫
2007年 长江七号
2013年 西游·降魔篇
2016年 美人鱼
喜剧者的被需要
人们的心里要充满阳光和色彩喜剧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管是小到气氛、心情还是大到心态、性格甚至整个国民的状态,喜剧的幽默、欢笑有和没有真的大不相同。然后,然后在开心之余若能有一些思考那就完美了。
气氛,在很多陌生,紧张,尴尬的气氛当中往往会需要一个幽默的小插曲来使得大家紧张的神经得以缓解和放松,比如第一次与对方接触时、第一次演讲亦或表演时、与人交谈或相处碰到尴尬的话题时。可以说幽默是能给人以微妙感的生活调剂佐料,由于某种轻巧的幽默,就可以使当时的气氛为之改观,使陷于僵局的悬案豁然解决(日·大平正芳)。如果说沟通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那么幽默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润滑剂,一个懂得幽默的人,与人沟通的能力、效果自然不会太差。我们总是能在港产的影视作品里听到这样一句台词“做人最主要的就是开心啦”,是的,女孩子们记住了这句话,于是在找另一半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加上一个期许——幽默,因为身边有个幽默的人,总会带给你欢乐的笑声和好的心情。懂幽默的人不会太笨,会比较有情趣,因为呈现幽默是需要一个有些智慧的人去用心酝酿的。有幽默者的氛围轻松愉悦,有幽默者的圈子总是轻松欢乐。
心情,“如果你快乐的话要看快乐大本营,不快乐的话更要看快乐大本营”,这是每次《快乐大本营》节目结束后谢娜都会说的一句话。听这话的意思是,根据心情将人分成两种:一种快乐,一种不快乐,快不快乐都要看快乐大本营,这个节目真的那么值得去看吗?如果简单的从传递快乐这个层面去讲的话确实值得看,他们上演一些或幽默或滑稽搞笑的互动,带给你欢笑,这也是此节目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的不二原因。同样的,江苏卫视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能很长一段时间火爆荧屏甚至海内外,与欢乐的节目氛围所传递出的快乐气息不无关系。节目确实帮一些单身男女甚至急切需要找对象的黄金圣斗士们牵成了红线,也的确可以从嘉宾老师那里得到一些或者叫科学的分析或者叫心灵的鸡汤之类的东西,但整个节目环节的合理设置、穿插以及主持人和嘉宾老师的对节目的成功驾驭所营造的轻松氛围,最终以电视网络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后产生的那种快乐有趣的感受才是其成功的真正原因所在,也使其在同类节目中一枝独秀。这类节目的成功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在工作之余需要有一个快乐愉悦的心情,而它们恰好给予了满足。
性格和心态,由于性格的不同,即便在传达同样的一个信息时,人们应用的方式也会大相径庭。心态就如一副眼镜,一副有色眼镜,心态不同,出现在你眼前的人、事、物的颜色就会各不相同;性格和心态在很多时候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做事方式和心情,然后进一步影响某一个具体的人所处环境的气氛。在一个大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睦融洽,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一定开朗自信,善于交际。然而就像光的可逆性一样,性格和心态也是会因为长期所处的环境气氛渐渐使做事方式和心情改变而发生量到质的变化的。相应的,如果你看到一个孤僻、自私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大致就能想象的到这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有多么的不理想。
将一些或悲或喜的事物统统以喜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样的一个时间段人们完全可以选择和幽默的人、欢乐的节目或者喜剧影片一起快乐的度过。卓别林、巴斯特·基顿、路易斯·德·菲耐斯、罗伯特·贝尼尼、金·凯瑞、憨豆先生,他们的影片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倍受喜爱,周星驰电影多次登顶华语片票房冠军。在2012年贺岁档冯小刚力作《一九四二》的极力渲染下,使得人们的情绪无比沉重和压抑,于是乎徐峥以喜剧作为精准定位的处女作电影《泰囧》一路疯狂成为了华语片票房冠军,这足以说明喜剧魅力之强大,尤其是当人们感到特别沉重和压抑之时对喜剧的渴求会更加强烈。传递快乐的节目影片有时候就像那些个幽默的人,可以调节人们的心情,带给人们多一些的轻松和快乐。适量的进补幽默、快乐、喜剧等营养元素对人们的心里健康及良好心态的培养无疑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最最需要的一点是思考,一些看似荒诞、乖张的形式其实是一些事物变形后的夸张呈现,正如有许多真实的话都是在玩笑中说出来一样。从笑开始,但又不止于笑才是真正的喜剧者所为。经常,我们看到一些孩子天真无邪的举止或话语会由心的微笑,因为那就是当初最真实的自己。喜剧者就是在用让人发笑的温和的手法来展示给观众和社会一些或严重或激烈的矛盾,比如当初的自己不见了,让观众去思考为什么不见了等等那些关于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
喜剧者的需要
喜剧者所创作的作品需要得到观众和社会的肯定,工作之外的生活需要做到悲与喜的平衡,生活状态需要观众和社会的理解与关怀。
喜剧是喜剧者的劳动成果,自然希望得到欢迎与肯定,根据诚意多少及思考程度的深浅可划分成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所谓诚意往往可以一目了然,喜剧者呈现的作品会得到现场观众的一些回应,闹剧可能会令观众挤出一些无奈的假笑甚至于不想笑;欢乐喜剧和正喜剧往往能让观众开怀大笑;幽默喜剧、荒诞喜剧和讽刺喜剧也能令观众发笑,但笑过之后难免或多或少的陷入沉思…… 悲喜平衡,在闹哄哄中开始和结束、却从不走心里共鸣路线的本·斯蒂勒和郑中基等脸谱化表演似乎更像是闹剧演员,只是在不停的闹腾着。卓别林和周星驰一类,他们走心,从人物角色的内心出发,将内心外化,有系统的规律性东西可循往往是严肃的。他们在喜剧方面留下了很多经典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肯定,然而因为走心却总容易被抑郁症困扰。喜剧演员当中得抑郁症的不乏一二,卓别林、金·凯瑞、憨豆先生……
天,有阴晴冷暖,聪明的人们发明了空调,而过度的使用空调会使得人自身对环境的适应和抵抗能力大大下降,对于冷和热都没有了招架能力,那么,如果从身体健康角度考虑适当的严寒和酷暑还是应该去经受的。人由于情绪的波动而形成的喜、怒、哀、乐、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喜剧者是否有“嗜喜成瘾”的嫌疑呢?果真如此的话,他们对悲喜交替的转换应对能力如何?从心里健康的角度考虑适当的悲喜平衡是不是也很重要呢?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允许生活中偶尔出现悲伤、低落的,直面悲伤,接纳悲伤,允许自己适当的悲伤和低落,在必须难过时不必假装快乐强颜欢笑。因为有句话叫做“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还有一句话叫做“物极必反”否则就当真有乐极生悲的危险了。
理解,他是个特别沉默甚至严肃的人,不怎么说话,但只要开始拍戏,立马就跟换了个人似得,精力旺盛,声音洪亮。这样的喜剧者很多,国内的如陈佩斯、周星驰,戏里戏外简直判若两人。陈佩斯在央视的春晚上表演了很多大家记忆犹新的小品,甚至开创了小品这种娱乐节目形式。无形中他的公众印象也被小品里的角色绑架了。关于春晚最期待的小品演员调查足以说明他在小品里以活泼的小人物出现时,人们多么的喜爱他,但是一些圈里跟陈佩斯走得近的人会表示,他在日常生活中,会展示他严肃,认真的一面,不甚了解的人们会觉得他是一个不易靠进的人,完全不是大家印象里的形象。
也许这样的喜剧者们都是在打太极,平时的严肃少语就是在养精蓄锐只为演戏时一击即中。喜对于喜剧只是一个形式,好的喜剧自然不能止于此,它需要褒扬或者讽刺,引发观者的思考,而此核心部分需要喜剧者自己先有大量的思考继而进行智慧的,艺术的创作和演绎,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曾有一个记者居然在采访完周星驰之后哭了起来,她说这次采访,让她体会到了自己偶像最为真实的一面,作为公众人物的他很可怜,时间与空间都是别人来给安排,却不能多给自己一些空间体谅一下自己。喜剧者被我们需要,因为它带给我们欢乐和思考,我们应给予的是理解和关怀,因为当他们作出开心地、夸张地表现引发我们笑声的时候,往往牵引出的可能恰好是他们内心深处掩饰的心酸记忆或者对现实的横眉冷对。正如马克·吐温所说的:幽默的内在根源不是欢乐,而是悲哀;天堂里是没有幽默的。
关怀,周星驰曾坦率地说自己很多时候没有很好睡觉不是工作有多繁忙,而是常年以来都有着很严重的失眠。已经困惑了他很多年,甚至影响到了他日常的情绪与工作,总会觉得有事情没有做完一样,甚至在迷迷糊糊之中有人跑来催促开工。曾多次找医生咨询这个病的情况,却意外得到了这样一个答案——抑郁症的一些行为倾向。
罗宾·威廉姆斯是因抑郁而死,还是因为破产而自杀已经不再重要。卓别林、金凯瑞、憨豆……重要的是抑郁症成为喜剧演员的职业病似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演员是一种职业,喜剧演员自然不能例外。人们在一些危险工种的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意识越来越高,然而当下,演员特别是喜剧演者的职业病——抑郁症的防治意识似乎不容乐观,不管是喜剧者本身,观众粉丝还是社会的意识都有待提高。喜剧者需要获得认同和肯定,但更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