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其发展的需求。面对新形势的挑战,高校后勤服务需要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在经营管理方面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升级,从而促进高校后勤管理的整体发展。针对高校后勤经营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对其现状、管理方式进行了探讨,力求通过分析完善相关环节,促进高校后勤经营管理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经营管理
作者简介:陈凤生(1965-),男,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后勤处,助理研究员。(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08-02
做好高校后勤服务需要后勤经营管理的支持。提升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水平能够使高校后勤部门提供更加优质的后勤服务。经营管理力度的加大,要以高校后勤服务为保障。高校后勤服务是校内师生“饮食起居”的保障,而经营管理则为高校后勤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动力。从目前高校经营管理情况来看,各高校间经营管理状况不一、水平不同,相互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深入探讨高校后勤经营管理,促进高校后勤经营管理工作的发展,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一、高校后勤经营管理现状及对后勤经营管理的再认识
目前高校后勤经营大多采取承包责任制形式。这些承包经营企业又会将具体业务承包到“个体户”。在经营管理上后勤管理干部会认为既然包干到了“个体户”,也就不需要太多的管理人员,承包者自负盈亏也就不需要什么经营管理。事实上,这种观点有其一定局限性,对高校后勤经营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1.目前高校后勤经营管理的基本情况
2012年年底,笔者走访了北京市数所高校后勤经营管理部门,发现在后勤经营管理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情况。这些学校不仅在所管理的内容上有很大不同,在具体运营和实现收益的着眼点上也有很大差别。有些高校的后勤经营管理部门所创造的收益主要用于弥补经费不足和后勤的整体运作。而有些高校的后勤经营管理部门则是将收益作为一种额外创收。形象地说,有人在等米下锅,有人则是锦上添花。这种情况的不同也造成了彼此间工作压力的明显不同,给管理方式带来很大差别。
2.对高校后勤经营范围的再认识
有些高校的后勤经营范围可以说非常繁杂,而有的则比较单一。在大的方面,有的涵盖了培训、住宿、餐饮、超市、车队,而有的则仅仅是校内一些零售店。
在服务对象上,有些高校的经营服务对象通常是校内的教师、职工以及学生,服务范围受到了约束,经济效益不高。而有些高校的经营服务对象引进了一些外来的宾客,甚至包括对外的外卖服务;部分有条件的高校餐厅已经走向社会,引入新时期餐饮发展形式,扩大了经营范围,提升了经济效益。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的后勤经营范围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正视这种变化,深入研究这种变化,才能更好地做好新时期后勤经营管理工作。
3.对高校后勤经营管理内容的再认识
传统的高校后勤经营以内容单一,经营品种不够丰富。而目前的经营内容包含了餐饮、接待、自助服务、超市等。目前的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容上也逐渐变得丰富。有的高校增加了很多色鲜味美的品种,而有些高校基于少数民族教职工学生的用餐习惯,特设了少数民族餐厅。
在笔者走访调研的高校中,有些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管辖的经营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包括食堂、车队、超市,还包括公寓、培训中心等很多项目。各高校在后勤经营管理内容上的不同造成了互相之间利润空间的很大不同,这种变化直接要求后勤经营管理上的变革。
4.对高校后勤经营管理工作重点的再认识
传统高校后勤经营管理包含了物资管理、收益分配、财务计划、劳动计划等,“重管理,轻经营”。目前的高校后勤经营管理工作则是传递经营信息,提供经营策略,制定经营计划,进而帮助经营者正确选择经营项目,逐步提升经营规模,制订相关经营规章制度,要重点放在抓经营决策上。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后勤经营管理者要运用现代管理理念,采取现代管理手段,认真思考,深入调研,找到切实可行的适合自己现状的管理模式。
二、不断完善经营管理理念,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进行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改革,在逐步改善经营管理思路的同时,必须要在经营作风上进行一系列改善。要深入调查,做好相关研究,积极走访优秀单位,基于经营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新的经营方式进行大胆探索。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些方面做好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服务工作。
1.以“标准化建设”带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
高校实施跨越式发展需要良好、和谐、高效的后勤服务体制和机制作支撑,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后勤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校园零售超市已成为大部分高校的一项主要经营内容,校园超市购物已成为学生吃和住之后的第三大生活需求,成为高校后勤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亮点。
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后勤商贸实体快速健康发展,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商贸管理专业部一届三次常委会议研究决定,自2009年之后的3年内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开展超市“样板店”、“标准店”评估挂牌百千工程活动。
结合开展超市“样板店”、“标准店”评估挂牌百千工程活动,推动高校商贸超市的规范化运营及标准化建设,以提高超市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超市购物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更好地满足学校师生的购物需求。
建设“标准化超市”需要在员工形象、购物环境、布局陈列、规范服务等方面都将有所体现。在此过程中要坚持高校后勤的“三服务二育人”宗旨,不断提高为学校服务保障的能力。遵循市场规律,创建品牌形象,认真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不断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公益服务,创建“爱心超市”,充分发挥“服务育人”功能。 2.探讨新的决策理念,进行新的决策服务
新时期高校后勤经营管理不能只体现在经营过程中,要将经营、消费、分配一起抓,使经营服务内容更加全面。帮助后勤企业以及承包户确定经营目标,正确选择经营项目,规划经营规模。新的高校后勤经营服务不仅涉及娱乐、餐饮、休闲、文体等内容,还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特定的服务方式,并逐步向社会后勤经营的方向发展,随时为广大教职工、学生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些高校已经设立了自己的农场、养殖基地、绿化基地,供师生休闲和社会实践。还有些学校利用自己校内现有的池、湖投养一些食用鱼与观赏鱼,既搞活了经济又美化了环境。
农场、养殖基地、绿化基地鱼塘等举措不仅环保也很经济,符合校区消费标准,为高校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服务。
三、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方式的探讨
在后勤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总体形势下,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方式要在“目标指引,节能降耗,挖潜增收”的前提下不断探讨新的适合高校发展的管理手段和方式。
1.完善经营责任制
要在明确的经营方针、经营方案指导下确立目标责任,提高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素质。逐层确立经济目标。例如,经营资金来源是属于校方,还是后勤集团还是个人,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经营责任、经营义务。有严格的经营规章和管理制度,责任、权利、利益三者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后勤经营管理干部的经营管理积极性。将科学、合理、先进的经营发展理念应用到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服务、教育当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行业的不同以及项目的不同,充分考虑到经营内容,采取对应的承包手段,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严格签订相关承包合同,进一步完善经营责任制。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持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正确经营管理指引的前提下,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正确引导经营部门使用资源,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设备设施完好无损,将管理责任与物资利益充分结合。经营管理的资源和成本来自于高校,也来自于社会,要把这种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创造出更大价值,还报于高校与社会,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严格成本核算
做好审计、调查、统计工作,最大限度保障高校后勤经营处于稳定发展状态,要加强经营成本核算,细化到对经营额的品种、货物的品种、服务用品等的成本核算,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根据实际经营情况逐步改善经营管理,提升后勤经营的经济效益,保护好学校的设备设施。
严控进货渠道,既保证经营效益最大化又要保证师生的食品安全和卫生。
4.充分发挥后勤管理的“管理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高校后勤的“管理育人”功能,提升教育内涵,达到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的作用。可以在后勤商贸管理中心开设经管专业的实习基地,给大学生提供实际锻炼机会,同时达到提升后勤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
5.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气氛,开辟新的高端经营模式
加强高档次文化经济实体建设,摆脱后勤经营只有餐饮、娱乐这种状况。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适当扶持咖啡厅、文化沙龙等文化产业,使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补充作用,以提升后勤经营管理的水平和档次。
四、结语
随着高校后勤结构的调整,后勤经营管理将成为后勤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大后勤经营管理力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将是后勤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在科学管理基础上改善经营管理方式,对后勤经营结构进行有效调整,推进商品流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高校后勤经营管理的合理有效发展,促进高校师生物质文化生活更上一个台阶,是提高后勤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济的发展为后勤经营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后勤员工的生活结构,提高了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素质,稳定了后勤员工服务团队,为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提高高校间的“软实力”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粉香.高校后勤管理的若干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2,(4).
[2]吴全宏.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7).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经营管理
作者简介:陈凤生(1965-),男,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后勤处,助理研究员。(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08-02
做好高校后勤服务需要后勤经营管理的支持。提升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水平能够使高校后勤部门提供更加优质的后勤服务。经营管理力度的加大,要以高校后勤服务为保障。高校后勤服务是校内师生“饮食起居”的保障,而经营管理则为高校后勤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后续动力。从目前高校经营管理情况来看,各高校间经营管理状况不一、水平不同,相互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深入探讨高校后勤经营管理,促进高校后勤经营管理工作的发展,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一、高校后勤经营管理现状及对后勤经营管理的再认识
目前高校后勤经营大多采取承包责任制形式。这些承包经营企业又会将具体业务承包到“个体户”。在经营管理上后勤管理干部会认为既然包干到了“个体户”,也就不需要太多的管理人员,承包者自负盈亏也就不需要什么经营管理。事实上,这种观点有其一定局限性,对高校后勤经营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1.目前高校后勤经营管理的基本情况
2012年年底,笔者走访了北京市数所高校后勤经营管理部门,发现在后勤经营管理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情况。这些学校不仅在所管理的内容上有很大不同,在具体运营和实现收益的着眼点上也有很大差别。有些高校的后勤经营管理部门所创造的收益主要用于弥补经费不足和后勤的整体运作。而有些高校的后勤经营管理部门则是将收益作为一种额外创收。形象地说,有人在等米下锅,有人则是锦上添花。这种情况的不同也造成了彼此间工作压力的明显不同,给管理方式带来很大差别。
2.对高校后勤经营范围的再认识
有些高校的后勤经营范围可以说非常繁杂,而有的则比较单一。在大的方面,有的涵盖了培训、住宿、餐饮、超市、车队,而有的则仅仅是校内一些零售店。
在服务对象上,有些高校的经营服务对象通常是校内的教师、职工以及学生,服务范围受到了约束,经济效益不高。而有些高校的经营服务对象引进了一些外来的宾客,甚至包括对外的外卖服务;部分有条件的高校餐厅已经走向社会,引入新时期餐饮发展形式,扩大了经营范围,提升了经济效益。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校的后勤经营范围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正视这种变化,深入研究这种变化,才能更好地做好新时期后勤经营管理工作。
3.对高校后勤经营管理内容的再认识
传统的高校后勤经营以内容单一,经营品种不够丰富。而目前的经营内容包含了餐饮、接待、自助服务、超市等。目前的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容上也逐渐变得丰富。有的高校增加了很多色鲜味美的品种,而有些高校基于少数民族教职工学生的用餐习惯,特设了少数民族餐厅。
在笔者走访调研的高校中,有些高校的后勤管理部门管辖的经营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包括食堂、车队、超市,还包括公寓、培训中心等很多项目。各高校在后勤经营管理内容上的不同造成了互相之间利润空间的很大不同,这种变化直接要求后勤经营管理上的变革。
4.对高校后勤经营管理工作重点的再认识
传统高校后勤经营管理包含了物资管理、收益分配、财务计划、劳动计划等,“重管理,轻经营”。目前的高校后勤经营管理工作则是传递经营信息,提供经营策略,制定经营计划,进而帮助经营者正确选择经营项目,逐步提升经营规模,制订相关经营规章制度,要重点放在抓经营决策上。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后勤经营管理者要运用现代管理理念,采取现代管理手段,认真思考,深入调研,找到切实可行的适合自己现状的管理模式。
二、不断完善经营管理理念,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进行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改革,在逐步改善经营管理思路的同时,必须要在经营作风上进行一系列改善。要深入调查,做好相关研究,积极走访优秀单位,基于经营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新的经营方式进行大胆探索。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些方面做好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服务工作。
1.以“标准化建设”带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
高校实施跨越式发展需要良好、和谐、高效的后勤服务体制和机制作支撑,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后勤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校园零售超市已成为大部分高校的一项主要经营内容,校园超市购物已成为学生吃和住之后的第三大生活需求,成为高校后勤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亮点。
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后勤商贸实体快速健康发展,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商贸管理专业部一届三次常委会议研究决定,自2009年之后的3年内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开展超市“样板店”、“标准店”评估挂牌百千工程活动。
结合开展超市“样板店”、“标准店”评估挂牌百千工程活动,推动高校商贸超市的规范化运营及标准化建设,以提高超市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超市购物环境,保障食品安全,更好地满足学校师生的购物需求。
建设“标准化超市”需要在员工形象、购物环境、布局陈列、规范服务等方面都将有所体现。在此过程中要坚持高校后勤的“三服务二育人”宗旨,不断提高为学校服务保障的能力。遵循市场规律,创建品牌形象,认真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不断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的公益服务,创建“爱心超市”,充分发挥“服务育人”功能。 2.探讨新的决策理念,进行新的决策服务
新时期高校后勤经营管理不能只体现在经营过程中,要将经营、消费、分配一起抓,使经营服务内容更加全面。帮助后勤企业以及承包户确定经营目标,正确选择经营项目,规划经营规模。新的高校后勤经营服务不仅涉及娱乐、餐饮、休闲、文体等内容,还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特定的服务方式,并逐步向社会后勤经营的方向发展,随时为广大教职工、学生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些高校已经设立了自己的农场、养殖基地、绿化基地,供师生休闲和社会实践。还有些学校利用自己校内现有的池、湖投养一些食用鱼与观赏鱼,既搞活了经济又美化了环境。
农场、养殖基地、绿化基地鱼塘等举措不仅环保也很经济,符合校区消费标准,为高校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服务。
三、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方式的探讨
在后勤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总体形势下,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方式要在“目标指引,节能降耗,挖潜增收”的前提下不断探讨新的适合高校发展的管理手段和方式。
1.完善经营责任制
要在明确的经营方针、经营方案指导下确立目标责任,提高经营管理工作人员素质。逐层确立经济目标。例如,经营资金来源是属于校方,还是后勤集团还是个人,要有明确的经营目标、经营责任、经营义务。有严格的经营规章和管理制度,责任、权利、利益三者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后勤经营管理干部的经营管理积极性。将科学、合理、先进的经营发展理念应用到高校后勤经营管理服务、教育当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行业的不同以及项目的不同,充分考虑到经营内容,采取对应的承包手段,并且在整个过程中严格签订相关承包合同,进一步完善经营责任制。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持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正确经营管理指引的前提下,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正确引导经营部门使用资源,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设备设施完好无损,将管理责任与物资利益充分结合。经营管理的资源和成本来自于高校,也来自于社会,要把这种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创造出更大价值,还报于高校与社会,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严格成本核算
做好审计、调查、统计工作,最大限度保障高校后勤经营处于稳定发展状态,要加强经营成本核算,细化到对经营额的品种、货物的品种、服务用品等的成本核算,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根据实际经营情况逐步改善经营管理,提升后勤经营的经济效益,保护好学校的设备设施。
严控进货渠道,既保证经营效益最大化又要保证师生的食品安全和卫生。
4.充分发挥后勤管理的“管理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高校后勤的“管理育人”功能,提升教育内涵,达到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和管理档次的作用。可以在后勤商贸管理中心开设经管专业的实习基地,给大学生提供实际锻炼机会,同时达到提升后勤经营管理水平的目的。
5.积极营造校园文化气氛,开辟新的高端经营模式
加强高档次文化经济实体建设,摆脱后勤经营只有餐饮、娱乐这种状况。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适当扶持咖啡厅、文化沙龙等文化产业,使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补充作用,以提升后勤经营管理的水平和档次。
四、结语
随着高校后勤结构的调整,后勤经营管理将成为后勤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大后勤经营管理力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将是后勤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在科学管理基础上改善经营管理方式,对后勤经营结构进行有效调整,推进商品流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高校后勤经营管理的合理有效发展,促进高校师生物质文化生活更上一个台阶,是提高后勤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济的发展为后勤经营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后勤员工的生活结构,提高了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素质,稳定了后勤员工服务团队,为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提高高校间的“软实力”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粉香.高校后勤管理的若干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2,(4).
[2]吴全宏.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7).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