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肠癌,别漏查大便
文/郑丹
每年有120万人不幸患病,60万人因它而失去生命,无论从新发病例还是死亡率看,结直肠癌已成为排名前三的癌症杀手。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它的发病率还在不断升高。本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教授,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才能避免患上结直肠癌,或尽早发现它。
问: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发病率增速已经远超西方国家,请您为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增加这么快?
蔡三军:结直肠癌是个典型的“富贵病”,在城市地区发病率每年以4.5%的速度在增长。有研究显示,结直肠癌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都有相同的基因发病机制。反映到生活方式上,主要就是常年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以及久坐少动、不按时排便等不良生活习惯。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在肠道里被过度分解后,会产生致癌物质,如果不能按时排便,这些物质蓄积的越来越多,不断刺激黏膜,癌变的风险自然难以避免。
问:如何才能在现有情况下,有效预防结直肠癌?
蔡三军:生活上要“少吃多动”,即少吃油炸、煎炸、腌制食品,适量增加运动量,促进肠道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还应多吃粗粮、果蔬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另外,即便得了结直肠癌,如果能在病变早期就发现它,通过手术等方式治疗,几乎不会影响寿命。
问:任何疾病都是越早发现,预后越好,请问结直肠癌早期有什么表现?
蔡三军:便血、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都是预警信号。原本排便很规律,却突然增多或减少,出现腹泻、便不净等情况;大便变扁、变细或不规则等,发现这些情况都要及时就医。
问:平时体检中,做哪些项目能发现结直肠癌?
蔡三军:最基本的有三项:便隐血实验、肛门指检、CEA和CA19-9等肿瘤标志物。不过,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忽视了前两项检查。体检时外科医生会做指检,可多数人觉得不舒服或不好意思,选择了放弃。实际上,中国人直肠癌70%以上为低位直肠癌,直肠指检时能够触及。因此,如果出现便血、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时,最好接受这项检查。
另外,不少人还会放弃大便检查。实际上,80%的结直肠癌患者都有便血的情况,但半数便血是看不出来的,需要通过便隐血实验筛查。
问:很多地区推荐做肠镜来筛查结直肠癌,是否需要每年都做?
蔡三军:我们目前提倡,没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40岁开始每年做肛门指检和大便潜血检查;50岁时开始做肠镜,之后每3-5年做1次。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慢性肠炎的人,应提前到40岁左右做肠镜。另外,便隐血阳性时应做肠镜。
长期静脉输液应警惕深静脉血栓
文/陈花兰
周大爷是一位75岁的慢性气管炎患者。每年冬季都要住院进行静脉输液行抗生素等治疗。可是今年随着冬季的来临,他不仅慢性支气管炎的老毛病复发了,而且另一种病痛又折磨着他。近期他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行走时症状加重,小腿肿胀且有深压痛。到医院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诊断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据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的医生介绍,周大爷这种病主要是长期进行静脉输液,导致静脉壁损伤。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在此提醒长期静脉输液者,应尽量保护好静脉。临床用药应遵循“能口服尽量口服,不能口服选择皮下注射,不能皮下注射就选择肌肉注射,不能肌肉注射则选择静脉”的用药原则。
文/郑丹
每年有120万人不幸患病,60万人因它而失去生命,无论从新发病例还是死亡率看,结直肠癌已成为排名前三的癌症杀手。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它的发病率还在不断升高。本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教授,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才能避免患上结直肠癌,或尽早发现它。
问: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发病率增速已经远超西方国家,请您为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增加这么快?
蔡三军:结直肠癌是个典型的“富贵病”,在城市地区发病率每年以4.5%的速度在增长。有研究显示,结直肠癌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都有相同的基因发病机制。反映到生活方式上,主要就是常年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以及久坐少动、不按时排便等不良生活习惯。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在肠道里被过度分解后,会产生致癌物质,如果不能按时排便,这些物质蓄积的越来越多,不断刺激黏膜,癌变的风险自然难以避免。
问:如何才能在现有情况下,有效预防结直肠癌?
蔡三军:生活上要“少吃多动”,即少吃油炸、煎炸、腌制食品,适量增加运动量,促进肠道蠕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还应多吃粗粮、果蔬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另外,即便得了结直肠癌,如果能在病变早期就发现它,通过手术等方式治疗,几乎不会影响寿命。
问:任何疾病都是越早发现,预后越好,请问结直肠癌早期有什么表现?
蔡三军:便血、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都是预警信号。原本排便很规律,却突然增多或减少,出现腹泻、便不净等情况;大便变扁、变细或不规则等,发现这些情况都要及时就医。
问:平时体检中,做哪些项目能发现结直肠癌?
蔡三军:最基本的有三项:便隐血实验、肛门指检、CEA和CA19-9等肿瘤标志物。不过,现实情况是,很多人忽视了前两项检查。体检时外科医生会做指检,可多数人觉得不舒服或不好意思,选择了放弃。实际上,中国人直肠癌70%以上为低位直肠癌,直肠指检时能够触及。因此,如果出现便血、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时,最好接受这项检查。
另外,不少人还会放弃大便检查。实际上,80%的结直肠癌患者都有便血的情况,但半数便血是看不出来的,需要通过便隐血实验筛查。
问:很多地区推荐做肠镜来筛查结直肠癌,是否需要每年都做?
蔡三军:我们目前提倡,没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40岁开始每年做肛门指检和大便潜血检查;50岁时开始做肠镜,之后每3-5年做1次。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慢性肠炎的人,应提前到40岁左右做肠镜。另外,便隐血阳性时应做肠镜。
长期静脉输液应警惕深静脉血栓
文/陈花兰
周大爷是一位75岁的慢性气管炎患者。每年冬季都要住院进行静脉输液行抗生素等治疗。可是今年随着冬季的来临,他不仅慢性支气管炎的老毛病复发了,而且另一种病痛又折磨着他。近期他小腿剧痛,患足不能着地,行走时症状加重,小腿肿胀且有深压痛。到医院经超声多普勒检查,诊断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
据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的医生介绍,周大爷这种病主要是长期进行静脉输液,导致静脉壁损伤。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在此提醒长期静脉输液者,应尽量保护好静脉。临床用药应遵循“能口服尽量口服,不能口服选择皮下注射,不能皮下注射就选择肌肉注射,不能肌肉注射则选择静脉”的用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