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体育产业与时俱进,发展极为迅速,已然成为我国诸多产业中极具潜力的产业。通过对体育产业的研究发现,该产业中还存在人才不足的现象,这制约了该产业的长远发展。如何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所应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以此为重点进行论述。
一、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但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体育消费每年呈递增趋势,体育产业在形式上,呈现体育旅游业、休闲健身业、体育广告、体育文化产品等多领域发展的特征。与以往相比,国家相关部门更加重视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例如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就曾提出“要以抓金牌的精神来抓产业人才的培养”的观点。在高校招生安排方面,于2006年,教育部更是增设了体育产业管理人才专业。与教育部的安排相适应,我国诸多知名高校都建立了体育产业、体育管理项目。以我国三个知名高校为例:清华大学设立体育管理硕士,复旦大学设立体育MBA课程,北京体育大学设立专门培训职业经理人的培训班。国内各高校对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关注,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更新活力。
但在看到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巨大潜力的同时,亦应看到该领域还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是体育产业管理培训市场不规范,很多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上马比较匆忙,只是抓住了某一题材或卖点而已,在办学条件、学校知名度、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且对学生考核方面宽进宽出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都导致培育出的体育人才素质大打折扣。其次是专业师资力量的不具备,体育专业对教师素质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从我国目前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现状来看,很多教师不具备专业的体育人才培养知识,甚至存在教师原来所教专业与体育完全不沾边的现象,专业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师资力量的匮乏,致使所培育出来的学生,很难符合现代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最后表现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周期方面,一般而言,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所需要的周期较长,这也加大了该领域人才培养的难度。
二、完善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若要建立符合时代需求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结构,必须对相关机制加以完善。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迎合市场需求
体育产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产业的发展,与我国诸多产业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加大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力度,实施一体化、多元化、密集型的人才培养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专业人才。
(二)发挥高校育人优势
我国高校众多,这些高校可谓是我国进行人才培育的摇篮,对我国各领域人才的培养工作起到推动作用。2006年,我国教育部增设25个高校招生专业,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專业就是其中的一项。与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相适应,我国很多高校都设立了体育产业或体育管理项目,其中也不乏较为成功的例子。发挥高校育人作用,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首先是高校要明确自身定位,从而确定自身发展方向。以辽宁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为例,该地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以体育学为基础,又与本地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相联系,形成了独具地区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又以社会体育产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做出调整,与公共事业管理、旅游专业、信息管理等其他专业相结合,从而形成该地体育产业的品牌特色。
其次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缺失情况。教师对学生学习起引导作用,唯有具备专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完善对学生的培育工作。高校在对本校体育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之余,亦可以聘请体育界的专家或优秀运动员,来进行对学生的辅助教学,这种“双导师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亦能够增加其社会实践的机会,更明确了解体育相关组织开展工作的方法,为日后其参加工作打下稳固基础。
(三)注重学术交流作用
增进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进程,不能不注重学术交流的作用。笔者认为,此类学术交流可以面向国内,亦可以面向国际,既包括对同行成功经验的借鉴,也包括对体育产业领域新课题的研讨,亦包括与与其他同行的密切合作。这类学术交流活动,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形成巨大的冲击,能够促使产业内部的调整,发挥原有优势,摒除原有劣势,实现体育产业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
(四)借助网络资源优势
随着我国网络资源的日益普及,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很大。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来展开,鼓励体育产业相关人员掌握网络技术,通过网络远程教育、网上论坛、体育产业知识介绍等多种模式,实现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工作水平的提高。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亦是我国体育产业跟上世界前进步伐的表现。
(五)对体育场馆的积极利用
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大型体育活动的开展,我国体育场馆众多,这些都是我国体育产业的有力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亦是对我国体育产业的促进。笔者认为,在未有体育竞赛活动之时,可对这些场馆进行开放,这既避免了场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亦能够提升场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对于场馆开放所获资金,一部分可以用来进行场馆的维护或扩建,另一部分可以用来作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基金,从而确保对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亦是对该领域人才培养机制的一种完善,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经验兼具的高素质人才的出现。
三、结论
对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改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必然需求,这项工作的开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社会各领域的高度重视与努力,不断完善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才行。
参考文献:
[1] 谢民.发展我国社会体育的思考与探讨[J].运动.2011.08.
[2] 王海棠.杭州市生理性弱势群体参与体育健身社会支持体系构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3] 李晓冬.景德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02.
一、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但却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体育消费每年呈递增趋势,体育产业在形式上,呈现体育旅游业、休闲健身业、体育广告、体育文化产品等多领域发展的特征。与以往相比,国家相关部门更加重视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例如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就曾提出“要以抓金牌的精神来抓产业人才的培养”的观点。在高校招生安排方面,于2006年,教育部更是增设了体育产业管理人才专业。与教育部的安排相适应,我国诸多知名高校都建立了体育产业、体育管理项目。以我国三个知名高校为例:清华大学设立体育管理硕士,复旦大学设立体育MBA课程,北京体育大学设立专门培训职业经理人的培训班。国内各高校对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关注,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更新活力。
但在看到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方面巨大潜力的同时,亦应看到该领域还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是体育产业管理培训市场不规范,很多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上马比较匆忙,只是抓住了某一题材或卖点而已,在办学条件、学校知名度、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且对学生考核方面宽进宽出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都导致培育出的体育人才素质大打折扣。其次是专业师资力量的不具备,体育专业对教师素质有严格的要求,但是从我国目前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现状来看,很多教师不具备专业的体育人才培养知识,甚至存在教师原来所教专业与体育完全不沾边的现象,专业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师资力量的匮乏,致使所培育出来的学生,很难符合现代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最后表现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周期方面,一般而言,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所需要的周期较长,这也加大了该领域人才培养的难度。
二、完善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若要建立符合时代需求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结构,必须对相关机制加以完善。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迎合市场需求
体育产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产业的发展,与我国诸多产业间都存在密切的关系。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加大政府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力度,实施一体化、多元化、密集型的人才培养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专业人才。
(二)发挥高校育人优势
我国高校众多,这些高校可谓是我国进行人才培育的摇篮,对我国各领域人才的培养工作起到推动作用。2006年,我国教育部增设25个高校招生专业,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專业就是其中的一项。与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相适应,我国很多高校都设立了体育产业或体育管理项目,其中也不乏较为成功的例子。发挥高校育人作用,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
首先是高校要明确自身定位,从而确定自身发展方向。以辽宁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为例,该地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以体育学为基础,又与本地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相联系,形成了独具地区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又以社会体育产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做出调整,与公共事业管理、旅游专业、信息管理等其他专业相结合,从而形成该地体育产业的品牌特色。
其次是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我国高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缺失情况。教师对学生学习起引导作用,唯有具备专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完善对学生的培育工作。高校在对本校体育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之余,亦可以聘请体育界的专家或优秀运动员,来进行对学生的辅助教学,这种“双导师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亦能够增加其社会实践的机会,更明确了解体育相关组织开展工作的方法,为日后其参加工作打下稳固基础。
(三)注重学术交流作用
增进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进程,不能不注重学术交流的作用。笔者认为,此类学术交流可以面向国内,亦可以面向国际,既包括对同行成功经验的借鉴,也包括对体育产业领域新课题的研讨,亦包括与与其他同行的密切合作。这类学术交流活动,会对我国体育产业形成巨大的冲击,能够促使产业内部的调整,发挥原有优势,摒除原有劣势,实现体育产业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
(四)借助网络资源优势
随着我国网络资源的日益普及,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很大。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来展开,鼓励体育产业相关人员掌握网络技术,通过网络远程教育、网上论坛、体育产业知识介绍等多种模式,实现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工作水平的提高。对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亦是我国体育产业跟上世界前进步伐的表现。
(五)对体育场馆的积极利用
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大型体育活动的开展,我国体育场馆众多,这些都是我国体育产业的有力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亦是对我国体育产业的促进。笔者认为,在未有体育竞赛活动之时,可对这些场馆进行开放,这既避免了场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亦能够提升场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对于场馆开放所获资金,一部分可以用来进行场馆的维护或扩建,另一部分可以用来作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基金,从而确保对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亦是对该领域人才培养机制的一种完善,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经验兼具的高素质人才的出现。
三、结论
对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改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必然需求,这项工作的开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社会各领域的高度重视与努力,不断完善我国体育产业人才培养机制才行。
参考文献:
[1] 谢民.发展我国社会体育的思考与探讨[J].运动.2011.08.
[2] 王海棠.杭州市生理性弱势群体参与体育健身社会支持体系构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3] 李晓冬.景德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