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宣县民族中学 广西 武宣 545900)
【摘 要】英语新课改在不断地深入开展,初中英语教学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民族地区学生初中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民族地区学生特点,学生自身因素,教材难度及师资几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两极分化的形成原因,清晰地展现了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原因激发民族地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改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初中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策略
我国各个中学都开设了英语课。英语教学中教师常碰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每位英语教师的极大关注,如何更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正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较多的是壮族学生。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从初中才开始接触并正式学习英语;多数的学生平时总是用方言与他人交流,对学习英语有负面影响;课余时间没有或几乎没有机会接触英语,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的英语成绩明显比城里的学生差。因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学英语出现严重的两极化,普遍对英语不感兴趣这一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以便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笔者从教十多年,对于民族地区的中学生有一定的了解,笔者认为,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
(1)受家庭教育和母语的干扰,羞于说英语。农村中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并且易落于机械条文背诵的俗套,因而羞于说英语。
(2)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只能接触一到四次,每次四十分钟,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回到家里,或许有的家长们能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而大部分家长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于没有。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远离大城市的边远山区或村落,由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经济落后,外企少,外国人难得踏至,很少有英语书籍、报刊、标示、广告之类的东西,民族生几乎得不到内地汉族学生那些有利的学习英语的条件。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3)对于民族学生这种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氛围,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家历次颁发的英语教学大纲从未就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制定专门的政策、内容和目标;教材的编排也没有考虑少数民族学生三语学习的特点,使学生对远离自己民族学语规律的教科书产生排斥心理,其结果必然影响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所用的课本和我们汉族新课改的教材是一致的。那么,有一个遗憾就是,教材中缺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渗入,其设计内容在某些方面可能会与少数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相冲突。这就使得他们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
(4)由于师资不足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少数民族地区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教师,多半是边学边教“半路出家”。教学方法、手段落后,还存在使用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而这种“满堂灌、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怎样加强英语教学,防止民族地区学生初中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于民族地区中学生来说'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激发和培养。”在英语学习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进入初中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初中教育的条件。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因此在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进行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
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必须认真地钻研教材与教法,坚持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有超前意识。在教学中,要预测到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应该怎么解决,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所教内容;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和实物模型、挂图、幻灯、简笔画等直观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讲课时语言尽量使用英语,少用汉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尽快地习惯于听陌生的外语语言。同时还应该关心爱护学生,利用课堂教学积极鼓励、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 抓好语音的起始学法指导,培养初步自学能力 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表明,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都与英语语音有关,因为如果语音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单词的读音就有困难,单词不会读或读不准,就会直接影响到单词的记忆和积累,而词汇量减少,阅读就会困难重重,因而部分学生最终放弃学习。因此学好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所以在英语入门的教学中,我首先在思想上加强学生对语音学习的重要性认识,然后在具体的语音学习中进行方法指导。从学生学习字母起我就让他们学会国际音标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拼读规则和语音知识。如开音节、闭音节、清辅音和浊辅音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e.g. “sh, ch, tion, ture”在通常情况下的发音等等,以帮助学生尽早掌握独立拼读规则,在第一时间内交给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的拐杖。因而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学会用音、形、义结合的方法学习单词;在初学阶段就培养起他们对一些规则发音的词做到见词能读,听词能写出的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辨音判断练习题,例如,学生根据清、浊辅音的发音规则就能准确地判断一些名词如chair, book, radio, watch等词尾加复数 “s” 或 “es”后的正确读音,并对一些未学的单词也能触类旁通,而学生由于在入门阶段就培养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因而他们在学习上产生了成功感,继而对英语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所以弃而不学的现象较少,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效地防止学生两极分化的过早出现。 3. 开展活动,增强兴趣 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举办英语角、英语手抄报,从报纸杂志上收集一些小故事、成语、谜语、笑话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改编,然后让他们排成短剧、汇编成故事、游戏、对话比赛等形式展示给同学。要求学生们都积极准备,勇跃参加,让他们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感到其乐无穷,而且印象深刻,经久不忘。在我的英语教学中,我还采取课堂小组比赛的活动。有时是小组讨论,有时是小组回答问题,每月评出最佳小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时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据现有水平开展各种创造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愉悦。
4. 建立合理评价体系,鼓励学生 英语课堂上,采用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评价过程减少学生心理压力,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人格为出发点。在英语教学中我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同时,对于部分学困生给予体谅和宽容。亚里士多德曾说:“在有些情况下,公平对待也就是体谅和宽容。宽容就是体谅,是对公平事物做出正确判定,正确判定就是对真理的判定。”
5. 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要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就民族地区学生来说迫切需要一套适合他们贴近他们生活的教材,而不是“一刀切”。民族地区学生也学城市化的教材,不仅苦了学生,也累了教师。民族地区初级中学应当有民族地区的特色,只有适合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教材,才是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的,这样,学生学到的英语便能在本地方创造的“虚拟环境”中运用,增加学习兴趣,防止厌学。
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理念要立足本民族地区现状,坚持从本民族特性出发,以本民族学生为本,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人才,职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的宣传和推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国际地位举足轻重。而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还相对滞后,存在的问题矛盾较多,为揭示为问题的深层次矛盾,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地思考探索,分析研究,需要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做出长期不懈努力。
英语教学是一门多样化、复杂化的艺术,更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所以,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努力,才能使这一门艺术之花在少数民族地区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张捷,2004.7,《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候渝生,2003.6,《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 初中英语》[M]。长春:长春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王呈祥,2006.4,《奠基中国——教师的爱与责任》[M]。海口:海南出版社
[4] 汤旻婧 , 2008.4《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摘 要】英语新课改在不断地深入开展,初中英语教学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民族地区学生初中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就是其中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民族地区学生特点,学生自身因素,教材难度及师资几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两极分化的形成原因,清晰地展现了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原因激发民族地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改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初中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策略
我国各个中学都开设了英语课。英语教学中教师常碰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每位英语教师的极大关注,如何更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正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较多的是壮族学生。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从初中才开始接触并正式学习英语;多数的学生平时总是用方言与他人交流,对学习英语有负面影响;课余时间没有或几乎没有机会接触英语,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的英语成绩明显比城里的学生差。因此,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有必要对学生学英语出现严重的两极化,普遍对英语不感兴趣这一现象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以便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笔者从教十多年,对于民族地区的中学生有一定的了解,笔者认为,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
(1)受家庭教育和母语的干扰,羞于说英语。农村中学的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并且易落于机械条文背诵的俗套,因而羞于说英语。
(2)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只能接触一到四次,每次四十分钟,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回到家里,或许有的家长们能够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而大部分家长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于没有。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远离大城市的边远山区或村落,由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经济落后,外企少,外国人难得踏至,很少有英语书籍、报刊、标示、广告之类的东西,民族生几乎得不到内地汉族学生那些有利的学习英语的条件。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3)对于民族学生这种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氛围,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家历次颁发的英语教学大纲从未就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制定专门的政策、内容和目标;教材的编排也没有考虑少数民族学生三语学习的特点,使学生对远离自己民族学语规律的教科书产生排斥心理,其结果必然影响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所用的课本和我们汉族新课改的教材是一致的。那么,有一个遗憾就是,教材中缺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渗入,其设计内容在某些方面可能会与少数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相冲突。这就使得他们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
(4)由于师资不足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少数民族地区师资不足,缺乏专业教师,多半是边学边教“半路出家”。教学方法、手段落后,还存在使用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而这种“满堂灌、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且根本不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怎样加强英语教学,防止民族地区学生初中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于民族地区中学生来说'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学习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教师的激发和培养。”在英语学习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减负提质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进入初中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接受初中教育的条件。随着知识、经验、技能的不断丰富,他们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的要求。因此在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进行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
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必须认真地钻研教材与教法,坚持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有超前意识。在教学中,要预测到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应该怎么解决,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所教内容;要善于运用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和实物模型、挂图、幻灯、简笔画等直观手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讲课时语言尽量使用英语,少用汉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使学生尽快地习惯于听陌生的外语语言。同时还应该关心爱护学生,利用课堂教学积极鼓励、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 抓好语音的起始学法指导,培养初步自学能力 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表明,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都与英语语音有关,因为如果语音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单词的读音就有困难,单词不会读或读不准,就会直接影响到单词的记忆和积累,而词汇量减少,阅读就会困难重重,因而部分学生最终放弃学习。因此学好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所以在英语入门的教学中,我首先在思想上加强学生对语音学习的重要性认识,然后在具体的语音学习中进行方法指导。从学生学习字母起我就让他们学会国际音标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拼读规则和语音知识。如开音节、闭音节、清辅音和浊辅音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e.g. “sh, ch, tion, ture”在通常情况下的发音等等,以帮助学生尽早掌握独立拼读规则,在第一时间内交给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的拐杖。因而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学会用音、形、义结合的方法学习单词;在初学阶段就培养起他们对一些规则发音的词做到见词能读,听词能写出的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辨音判断练习题,例如,学生根据清、浊辅音的发音规则就能准确地判断一些名词如chair, book, radio, watch等词尾加复数 “s” 或 “es”后的正确读音,并对一些未学的单词也能触类旁通,而学生由于在入门阶段就培养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因而他们在学习上产生了成功感,继而对英语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所以弃而不学的现象较少,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效地防止学生两极分化的过早出现。 3. 开展活动,增强兴趣 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举办英语角、英语手抄报,从报纸杂志上收集一些小故事、成语、谜语、笑话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改编,然后让他们排成短剧、汇编成故事、游戏、对话比赛等形式展示给同学。要求学生们都积极准备,勇跃参加,让他们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感到其乐无穷,而且印象深刻,经久不忘。在我的英语教学中,我还采取课堂小组比赛的活动。有时是小组讨论,有时是小组回答问题,每月评出最佳小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充分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激发创造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时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依据现有水平开展各种创造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用英语进行创造的愉悦。
4. 建立合理评价体系,鼓励学生 英语课堂上,采用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评价过程减少学生心理压力,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人格为出发点。在英语教学中我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同时,对于部分学困生给予体谅和宽容。亚里士多德曾说:“在有些情况下,公平对待也就是体谅和宽容。宽容就是体谅,是对公平事物做出正确判定,正确判定就是对真理的判定。”
5. 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要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就民族地区学生来说迫切需要一套适合他们贴近他们生活的教材,而不是“一刀切”。民族地区学生也学城市化的教材,不仅苦了学生,也累了教师。民族地区初级中学应当有民族地区的特色,只有适合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教材,才是学生乐于学习和接受的,这样,学生学到的英语便能在本地方创造的“虚拟环境”中运用,增加学习兴趣,防止厌学。
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理念要立足本民族地区现状,坚持从本民族特性出发,以本民族学生为本,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人才,职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的宣传和推介。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国际地位举足轻重。而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水平还相对滞后,存在的问题矛盾较多,为揭示为问题的深层次矛盾,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地思考探索,分析研究,需要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做出长期不懈努力。
英语教学是一门多样化、复杂化的艺术,更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所以,只有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努力,才能使这一门艺术之花在少数民族地区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旭远,张捷,2004.7,《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候渝生,2003.6,《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 初中英语》[M]。长春:长春师范大学出版社
[3] 王呈祥,2006.4,《奠基中国——教师的爱与责任》[M]。海口:海南出版社
[4] 汤旻婧 , 2008.4《浅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