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农业的命脉

来源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wh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以及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中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奇特地形。这种地形造就了茫茫荒漠中零星错落的绿洲农业。如果绿洲农业是西北农业的主体,那么坎儿井就是它的心脏。坎儿井肩负着蓄水、运水、净水的责任。
  西北地区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只能依靠雪山上融化的雪水进行灌溉。但是这里日照强,蒸发量大,仅有的雪水可能还未流到村庄就干涸了。坎儿井可以让雪水从地下的暗渠流入村庄,既免去了运水之劳,又减少了水的蒸发,且水流清澈洁净,保证了西北地区的自流灌溉,使沙漠变成了绿洲。一个完整的坎儿井,大体是由竖井、出水口、明渠、暗渠四部分组成。人们利用山脉自身的坡度,按照引水路线在地面上每间隔数米打一口竖井,并在地下将竖井之间流通,使雪水得以流入村庄。在需要水的地方就将水引出并开挖蓄水池,方便取用。坎儿井的平均长度在3000米以上,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工程量巨大。挖井人还需计算好竖井个数、开挖位置等,这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可见古人的智慧。
  坎儿井的来源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其一是汉武帝时期凿井渠引洛水的史实与坎儿井有关;其二是坎儿井由古波斯帝国传来;其三则是坎儿井由当地人发明,且代代相传。
  但是,现在坎儿井的形势不容乐观。60余年前,新疆有1748条坎儿井,年出水量6.826亿立方米,灌溉面积36.3万亩。但是随着近年来西北的高速发展,2003年,坎儿井的数量锐减至原来的1/3,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52%。数千年留传下来的独特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已经危在旦夕。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我们绝不能失去坎儿井这一祖先留下的瑰宝。
  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经全面启动。人们认识到,坎儿井生态使用价值很高,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如今,许多干涸的坎儿井重新流出了汩汩清水。
  [【鄭老师评】]
  文章紧紧扣住题目,突出坎儿井的主要特征:它是西北绿洲农业的命脉,肩负着蓄水、运水、净水的责任。围绕主要特征,先介绍坎儿井的建造条件和构造原理。打凿坎儿井,利用山脉自身的坡度,让雪水由地下暗渠汇聚,并与地面渠道相接,最终灌溉农田。然后,围绕主要特征,介绍坎儿井的历史和现状。坎儿井历史久远,孕育了西北地区的人民,然近年由于高速发展,危在旦夕,坎儿井的抢救工程由此全面启动。最后总结,坎儿井作为西北绿洲农业的命脉,不仅生态使用价值很高,文化价值更是不可估量。整篇说明文,突出主要特征,说明顺序非常清晰。从主到次,从构造原理到历史文化,体现了小作者思维的严密性。
其他文献
去上数学班,做习题每次都是我速度最快,到第五次的时候,那个陌生的同桌终于忍不住绝望地说道:“你再这样下去,我要去报警了!”  我“呵呵”几声,在灯光下握紧了手中的笔,依然没停下计算和绘图。那些27°,90°,120°的角,长1㎝,3㎝,7㎝的线段,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交织在薄薄的草稿纸上,乱成一团,像一个疯子纠结的长发。这样下去,一天我起码要打掉十一二页的草纸。这些由原木制成的柔韧的纸张,
期刊
一个久晦后的五月清晨,四岁的小女儿忽然尖叫起来。  “妈妈!妈妈!快点来呀!”  我从床上跳起,直奔她的卧室,她已坐起身来,一语不发地望着我,脸上浮起一层神秘诡异的笑容。  “什么事?”  她不说话。  “到底是什么事?”  她用一只肥匀的有着小肉窝的小手,指着窗外。而窗外什么也没有,除了另一座公寓的灰壁。  “到底什么事?”  她仍然秘而不宣地微笑,然后悄悄地透露一个字:  “天!”  我顺着她
期刊
一 以“我的小天地”为话题的作文  我的卧室  八(2)班 韩 丹  穿过客厅,你就来到了我的卧室。  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的两张思维导图和一幅装裱好的水墨画。画上题着一句诗,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前并不理解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而今才有了更深的理解。至于思维导图,则是买的学习资料里附赠的,浅蓝色的纸张不偏不倚地被贴在墙上,还能看见之前的折痕。  墙的对面是一张床。床的颜
期刊
他呆呆地站在门前,眼睁睁地看着屋顶上的茅草被风裹挟而去。  半晌,他打了个哆嗦,裹紧了打满补丁的长衫,开始追赶那些茅草:挂在枝头的,飘向远方的,坠落池塘的。  一群面黄肌瘦的孩子跑了出来,径直扑向他脚边的茅草。他用瘦削的手拉住一个孩子:“这,这是我的茅草,你们……”孩子紧紧地攥住茅草,一声不吭,眼中满是哀求。他看着孩子瘦削的脸,枯柴一般的手,小小的衣服在他身上显得格外大。老人缓缓松开了他的手。孩子
期刊
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诗虽幽俊,而不能展拓开张,终窘边幅。有作用人,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敛方寸,巨刃摩天,金针刺绣,一以贯之者也。诸葛躬耕草庐,忽然统师六出;靳王中兴首将,竟能跨驴西湖:圣人用行舍藏,可伸可屈,于诗亦可一贯。书家北海如象,不及右军如龙,亦此意耳。余尝规蒋心余云:“子气压九州矣;然能大而不能小,能放而不能敛,能刚而不能柔。”心余折服曰:“吾今日始得真师。”其虚心如此。 
期刊
十七世纪的英国玄学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清晨,你踏出家门,遇见同学和老师;傍晚,你回到家中,投入父母温暖的怀抱。同学的友善,老师的表扬,父母的鼓励……共同织就了你生命中的幸福与惬意。然而,时光自顾自地向前狂奔,那些值得铭记的瞬间,总是极其短暂。往事,点点滴滴,汇入心窝,内心便有了一个最柔软的所在。人生一世,悲欢离合、坎坷挫折是常有的事,当你困乏之时,一定会想去那个“柔软”的地方躺
期刊
月色如洗,树影摇曳,仿佛传来久远的湘西的歌声,遥见书中一人,还有一座城。  沈从文先生的文字大抵就是这样,平静中难以抹去淡淡的忧伤,初读《边城》,也是在那样的朦胧中迷失了,没能看透。  现在想起来,或许这个故事,讲的大概就是对命运的无奈与悲悯。  一条破旧的渔船,翠翠和老船夫的一生,就系在这渔船上随波漂浮。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条黄狗,纵使生活清贫简单,却与自然相得益彰,其乐融融。  翠翠是母亲与
期刊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不得不说是我看过最震撼的幻想小说。这个完全是想象出来的魔法世界真的把我吸引住了,能飞上天的扫帚,发射各种各样咒语的魔杖,寄信的邮差猫头鹰,古灵精怪的家养小精灵……这一切的一切,是那么不真实,但又是那样真实,仿佛它就存在我们身边一般。  “哈利·波特”整套书,便是在讲“大难不死的男孩”与“史上最邪恶的巫师”勇敢对抗的故事,《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便是整套书中的最后一本,也是整
期刊
“经典”相对于经典作品本身而言,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增加了一个新义项:事物具有典型性而影响较大的也称之為“经典”。经典文学中的经典,究竟是传统的权威性所致,还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典型性的影响所造成,我们暂且不去深究。但经典文学中的许多“经典”阅读关联点,很值得我们去深究。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因成长或突如其来的变故,成就了五味杂陈的经典童年,这种源于生活本色的经典童年,带给
期刊
最近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再次强烈地感受到“先生是学生的贵人”。  高而瘦、须发花白的寿镜吾先生,在小鲁迅请教“‘怪哉’是怎么一回事”时脸上有怒色地说了“不知道”,但他这样一个方正、质朴、博学的宿儒在学生这样的一问中对这個学生有了察觉有了思考,于是就有了后续的教导。四十五岁的鲁迅在回忆中写道:“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