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专业教师协同教学,共同培养。欠发达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力量薄弱,以传统教研室组织方式无法有效实现协同教学。基于项目组织管理技术的教研室组织结构重构实现了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的系统整合,显著提升了欠发达地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教研室;组织体系;重构;项目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复合性、相关性特点,要求高校教师兼具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深厚的实践背景。欠发达地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力量薄弱,无法在短期内培养出具备上述三大特质的应用型教师,严重影响欠发达地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项目组织管理是通过对从事项目具体工作的组织进行管理,协调项目组织关系,提升管理绩效,实现预定目标的管理技术。在教研室组织构建过程中引入项目组织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整合教研室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
水平。
一、项目组织管理技术简介
项目是指“由一组有起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而项目管理则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项目组织管理是为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的对公司层和项目层的人员和组织关系的管理。其特点是在既有组织框架内,资源和人员以项目经理为核心,以项目部为单位进行自由组合,实现人员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教研室组织体系重构
从微观角度来讲,课堂上同时出现的只有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从宏观角度来讲,课程的相关人除了教师与学生之外,还包括相关课程教师和教学支持人员。而为了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开展,充分调动课堂内外相关人群的能动性,必须使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构建责任关系。
传统教研室的机构设置非常简单,只由教研室主任和若干名教师组成。教研室主任对于教师缺乏影响力,教研室组织的向心力差。这样的组织模式无法有效推进教师协作的开展。针对上述问题以项目组织管理思路对其进行如下重构:
(一)提升教研室主任权力,强化其领导作用
如果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一个项目,那么教研室就是推进该项目的项目部,教研室主任就是主持该项目的项目经理。为了使其具备发挥项目经理作用的条件,应当对其赋予更大的财务权力和人事权力,例如对教师绩效工资的发言权、教改项目推荐权等。
(二)制定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教研室工作
制度是项目部高效运转的重要支撑。为了强化教研室主任的权力,明确教师的分工和责任,教研室需要建立严谨而健全的管理制度。考虑到制度的可执行性和可推广性,教研室管理制度应简洁凝练,并重点突出教师在教研室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合理确定教师分工,提升综合教学水平
教研室中的教师总体分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型教师和具有深厚教学功底的理论型教师两大类。上述两类教师分别掌握着更多的实践知识和课程组织与设计知识。通过合理的分工,让上述两类教师通力协作可有效提升教研室的整体教学水平。
课程的开展步骤如下:首先由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共同设计课程大纲。然后由实践型教师根据课程大纲提供实践教学案例,最后由教学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综合课本、參考书和教学案例等资料设计出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案。
三、结语
基于项目组织管理视角的教研室体系重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改革。其实施既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也离不开校方的支持。因此,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和严密的教学协作机制,才能将组织重构逐步地落实。
基于项目组织管理视角的教研室系统重构课题在诸多方面尚未得到完善,还需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如下:第一,基于项目管理的二级学院和教研室组织关系重构;第二,基于项目组织管理视角的教师考评体系重构;第三,与教研室组织重构相配套的学生信息模型建设研究。
只有解决上述问题,并在人事安排、绩效分配、政策方面进行常态化支持,才能够持久地发挥基于项目组织管理的教研室组织重构的教学优势。
参考文献
[1]哈罗德·科兹纳.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蔡红梅,徐晓东.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
[3]马勇.基于项目管理的新疆班培养工作研究——以福建省培养高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
[4]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016-2000idtISO10006:1997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颜世强,1987年生,辽宁沈阳人,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百色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编辑:马梦杰)
【关键词】教研室;组织体系;重构;项目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复合性、相关性特点,要求高校教师兼具丰富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深厚的实践背景。欠发达地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力量薄弱,无法在短期内培养出具备上述三大特质的应用型教师,严重影响欠发达地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项目组织管理是通过对从事项目具体工作的组织进行管理,协调项目组织关系,提升管理绩效,实现预定目标的管理技术。在教研室组织构建过程中引入项目组织管理技术,可以有效整合教研室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
水平。
一、项目组织管理技术简介
项目是指“由一组有起止时间的、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该过程要达到符合规定要求的目标,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的约束条件”。而项目管理则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项目组织管理是为实现项目目标而进行的对公司层和项目层的人员和组织关系的管理。其特点是在既有组织框架内,资源和人员以项目经理为核心,以项目部为单位进行自由组合,实现人员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教研室组织体系重构
从微观角度来讲,课堂上同时出现的只有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从宏观角度来讲,课程的相关人除了教师与学生之外,还包括相关课程教师和教学支持人员。而为了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开展,充分调动课堂内外相关人群的能动性,必须使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构建责任关系。
传统教研室的机构设置非常简单,只由教研室主任和若干名教师组成。教研室主任对于教师缺乏影响力,教研室组织的向心力差。这样的组织模式无法有效推进教师协作的开展。针对上述问题以项目组织管理思路对其进行如下重构:
(一)提升教研室主任权力,强化其领导作用
如果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一个项目,那么教研室就是推进该项目的项目部,教研室主任就是主持该项目的项目经理。为了使其具备发挥项目经理作用的条件,应当对其赋予更大的财务权力和人事权力,例如对教师绩效工资的发言权、教改项目推荐权等。
(二)制定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教研室工作
制度是项目部高效运转的重要支撑。为了强化教研室主任的权力,明确教师的分工和责任,教研室需要建立严谨而健全的管理制度。考虑到制度的可执行性和可推广性,教研室管理制度应简洁凝练,并重点突出教师在教研室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合理确定教师分工,提升综合教学水平
教研室中的教师总体分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践型教师和具有深厚教学功底的理论型教师两大类。上述两类教师分别掌握着更多的实践知识和课程组织与设计知识。通过合理的分工,让上述两类教师通力协作可有效提升教研室的整体教学水平。
课程的开展步骤如下:首先由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共同设计课程大纲。然后由实践型教师根据课程大纲提供实践教学案例,最后由教学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综合课本、參考书和教学案例等资料设计出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案。
三、结语
基于项目组织管理视角的教研室体系重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改革。其实施既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也离不开校方的支持。因此,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和严密的教学协作机制,才能将组织重构逐步地落实。
基于项目组织管理视角的教研室系统重构课题在诸多方面尚未得到完善,还需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如下:第一,基于项目管理的二级学院和教研室组织关系重构;第二,基于项目组织管理视角的教师考评体系重构;第三,与教研室组织重构相配套的学生信息模型建设研究。
只有解决上述问题,并在人事安排、绩效分配、政策方面进行常态化支持,才能够持久地发挥基于项目组织管理的教研室组织重构的教学优势。
参考文献
[1]哈罗德·科兹纳.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蔡红梅,徐晓东.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
[3]马勇.基于项目管理的新疆班培养工作研究——以福建省培养高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
[4]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016-2000idtISO10006:1997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颜世强,1987年生,辽宁沈阳人,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百色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