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概述欧洲RIS的有关概念及运行情况,介绍我国内河水运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近况,重点讨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相关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RIS;长江;内河航运
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到2020年,全国内河水运货运量达到30亿吨以上。
未来10年将建成1.9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并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网;长江等内河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建成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运输船舶实现标准化、大型化,长江干线运输船舶平均吨位超过2000吨。航道、港口以及船舶的加速发展,货运量的迅猛上升,都对内河水运的支持保障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打造与航道、港口以及船舶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支持保障系统,才能更好地促进内河水运体系的建设。
如何将内河的通航管理、航运安全、应急救助、港口物流、公共服务等相关信息有效整合,构建统一的内河水运信息系统,为建设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提供支持保障,将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当前,在内河水运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欧洲RIS是内河水运信息系统的成功典范,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一、国外RIS简介
以莱茵河、多瑙河及其支流构成的内河运输网络覆盖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协调各成员国建立的不同规模、不同体系的航运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20世纪90年代,欧盟从服务协同与系统整合角度,提出构建泛欧统一的内河航运信息服务(river information services,RIS)。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欧洲开始逐渐意识到需要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内河航运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一些支撑RIS的政策框架、关键技术和标准都已搭建成熟;随后,欧盟通过立法和资助相关研究为RIS标准和纲领的成型提供了丰富的政策、技术和数据支持;2004年以来,欧盟在法律层面进一步规范各成员国实施RIS时需要的数据通信、设备以及最低实施要求等,详细规定了RIS有关的技术规范、纲领性的指导原则及实施时间表,为RIS推广实施提供了依据。
RIS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集成了系列的航海信息化技术,比如ECDIS、AIS、Electronic Report等,目前已逐步完善并具备FIS(航道信息服务)、TI(通航信息)、TM(通航管理)、ILE (法规应用实施服务)、ITL (运输物流服务)、CAS(应急救援)、CHD(规费稽征)、ST(统计服务)八大服务以及细化的72项功能。RIS已经在莱茵河、多瑙河等国际河流的跨国界运输船舶监管、危险货物运输、河流桥渡与船闸等管理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内河水运信息系统特点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基本形成了“一纵两横两网”的内河航运体系,内河水运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泛欧RIS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骨干水道通信基础网络建设较快,干支通信系统建设相对滞后,未形成互通互联的全国性网络。目前,长江干线全线已建成基础通信网络,船岸通信VHF全线贯通;西江航运干线的船岸通信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快,但其他通航水道却没有船岸VHF通信系统。由于长江干线VHF系统没有覆盖到下游干支交汇处,京杭大运河南、北入江两航段以及其他干支交汇水域,船舶的遇险报警、海事救助、信息发布、监管指挥等业务无法实现。
2.信息系统建设无整体、长远规划,资源整合不够。目前内河各主要港航管理部门的安全信息、航道管理、海事管理等信息服务系统取了较好效果;主要港口企业建设了港口物流、生产调度和货物监控等应用系统,提高了港口装卸和作业效率;部分大型航运企业实现了基于GPS定位的船舶监控系统、综合物流系统等。这些系统在设计时,功能侧重点各不相同,集成兼容性差,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合力。
3.偏重于监管,公共信息服务稍显不足。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等重要内河水域的船岸通信VHF通信系统、AIS监控系统将加快建设,重要通航枢纽、港区和桥区等重点水域也将建设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和电视监控系统(CCTV),并逐步实现区域联网。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具备一定安全信息服务的功能,但其主要作用还是对船舶实现监控管理。
4.船舶适用的信息系统较少。随着内河航运的发展,船舶对水运信息服务的诉求也越来越多,但目前适合在内河船上普遍安装,方便船员操作、使用,能提供航运安全服务和货运便利的信息服务系统甚少。
三、我国RIS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国和荷兰交通部门自2005年签署《中荷水运合作谅解备忘录》后,于2006年5月正式启动中荷RIS合作。2007年两国交通部联合举办了长江航运国际论坛,之后双方进行了多层次交流研讨,2008年3月完成了《中国(长江)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发展总体框架》。虽然,我国内河RIS建设的前期研究工作已经启动,但结合我国内河航运发展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一)我国内河水运整体现代化水平不高
近几年,我国内河水运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航道渠化程度不高,航道等级衔接能力低;通航安全监管难度大,应急救助体系还不完善;航运科技创新和现代化技术运用程度一般;部分船员和船舶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等。这些不利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RIS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
(二)内河水网运输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内河水网运输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干支互通、江海直达等建设还需逐步加快。同时长江干线AIS、西江航运AIS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内河各干线之间、内河与沿海AIS系统尚未联网,建立全国性的RIS系统基础设施条件还不成熟。
(三)缺乏大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RIS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港航主管部门、航运货运企业、气象、水文以及地质等多个部门的业务,综合安全管理、航运管理、物流工程、船舶工程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它的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需要大量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参与,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相对较少。
(四)相关配套法律、规范以及标准建设滞后
从欧洲RIS实施的过程看,相关配套法律、规范以及标准都已相当完善,而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研究工作还处于空白。
四、相关建议措施
我国内河RIS建设应要充分考虑国内实际情况,制定统一、长远的发展规划,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依靠自主创新,建设有中国色特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信息服务系统。
(一)政府牵头、科研机构主攻、企业广泛参与
从欧洲RIS发展的经验来看,是一个长期融合、不断完善的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从我国内河水运发展水平和体制现状来看,要建成覆盖面广、功能强大、服务质量高的RIS系统,涉及部门广、技术难度高、工程量大、资金需求多。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求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去推动、要有拔尖技术人才去攻关,要有充足资金提供支持。只有政府牵头领导、科研机构全力主攻、企业广泛参与,才能使系统建设有宏观、长远的规划,有雄厚的技术和资金保障,才能有效推进并保证实施。
(二)试点干流、分批实现、逐步组网
从欧洲许多试点研究来看,主要都集中在船闸调度、繁忙桥梁的管理、碍航瓶颈河段通航等方面。技术上大多采用AIS,根据AIS信息监控船舶及其运动,清晰地以局部、地区和国家中心等多种层次展示,提前预测交通状况,使限制性水域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和开发、闸室和桥梁得到合理调度甚至自动调度。
由于国情不同,不能完全生搬硬套欧洲的发展经验,但是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先在长江干线试点,后分批在其他干流建设,逐步构建干支覆盖、江海直通的信息服务网络。
(三)加强消化吸收、注重自主创新、及早规划研究
要加强与荷兰等国外内河航运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消化吸收其在内河水运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同时在引进的基础上,注重自主创新,加强在技术规范、标准以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
(四)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突出服务质量
充分利用RIS平台加强有关信息的互联和互通,在实现航运管理的基础上,要突出安全信息服务、搜救服务、物流运输服务等功能,以便港航管理、航运物流、船员等各方均能收益与RIS平台建设。
五、总结
目前,我国有关方已经与荷兰等欧洲国家开展了水运信息化建设的交流和合作,迈出了RIS建设的第一步。欧洲RIS成功经验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不能生搬硬套,要立足自身国情、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先在干线试点、分批实现、最终逐步组网形成全国性RIS平台,为发展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提供支持保障,为航运提供安全和便利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
[2]罗本成,麦克,蔡丽娟.推进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建设的思考[J].中国水运.2009(9)
[3]罗本成,周俊华,解玉玲.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水运科学研究.2008(4)
[4]Sino-Dutch Cooperation on a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zed River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China.2008(1)
[5]徐培红,董鸿瑜.欧美发达国家内河航运发展对长江航运的启示[J].中国水运.2010(1)
[6]张兢,范军.欧盟RIS对我国内河航运信息化建设的启示[J].船海工程.2010(5)
【关键词】RIS;长江;内河航运
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到2020年,全国内河水运货运量达到30亿吨以上。
未来10年将建成1.9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并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航道网;长江等内河主要港口和部分地区重要港口建成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运输船舶实现标准化、大型化,长江干线运输船舶平均吨位超过2000吨。航道、港口以及船舶的加速发展,货运量的迅猛上升,都对内河水运的支持保障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打造与航道、港口以及船舶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支持保障系统,才能更好地促进内河水运体系的建设。
如何将内河的通航管理、航运安全、应急救助、港口物流、公共服务等相关信息有效整合,构建统一的内河水运信息系统,为建设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提供支持保障,将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
当前,在内河水运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欧洲RIS是内河水运信息系统的成功典范,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一、国外RIS简介
以莱茵河、多瑙河及其支流构成的内河运输网络覆盖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协调各成员国建立的不同规模、不同体系的航运信息系统之间的兼容性,20世纪90年代,欧盟从服务协同与系统整合角度,提出构建泛欧统一的内河航运信息服务(river information services,RIS)。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欧洲开始逐渐意识到需要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内河航运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一些支撑RIS的政策框架、关键技术和标准都已搭建成熟;随后,欧盟通过立法和资助相关研究为RIS标准和纲领的成型提供了丰富的政策、技术和数据支持;2004年以来,欧盟在法律层面进一步规范各成员国实施RIS时需要的数据通信、设备以及最低实施要求等,详细规定了RIS有关的技术规范、纲领性的指导原则及实施时间表,为RIS推广实施提供了依据。
RIS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集成了系列的航海信息化技术,比如ECDIS、AIS、Electronic Report等,目前已逐步完善并具备FIS(航道信息服务)、TI(通航信息)、TM(通航管理)、ILE (法规应用实施服务)、ITL (运输物流服务)、CAS(应急救援)、CHD(规费稽征)、ST(统计服务)八大服务以及细化的72项功能。RIS已经在莱茵河、多瑙河等国际河流的跨国界运输船舶监管、危险货物运输、河流桥渡与船闸等管理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内河水运信息系统特点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基本形成了“一纵两横两网”的内河航运体系,内河水运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泛欧RIS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骨干水道通信基础网络建设较快,干支通信系统建设相对滞后,未形成互通互联的全国性网络。目前,长江干线全线已建成基础通信网络,船岸通信VHF全线贯通;西江航运干线的船岸通信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快,但其他通航水道却没有船岸VHF通信系统。由于长江干线VHF系统没有覆盖到下游干支交汇处,京杭大运河南、北入江两航段以及其他干支交汇水域,船舶的遇险报警、海事救助、信息发布、监管指挥等业务无法实现。
2.信息系统建设无整体、长远规划,资源整合不够。目前内河各主要港航管理部门的安全信息、航道管理、海事管理等信息服务系统取了较好效果;主要港口企业建设了港口物流、生产调度和货物监控等应用系统,提高了港口装卸和作业效率;部分大型航运企业实现了基于GPS定位的船舶监控系统、综合物流系统等。这些系统在设计时,功能侧重点各不相同,集成兼容性差,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服务合力。
3.偏重于监管,公共信息服务稍显不足。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等重要内河水域的船岸通信VHF通信系统、AIS监控系统将加快建设,重要通航枢纽、港区和桥区等重点水域也将建设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和电视监控系统(CCTV),并逐步实现区域联网。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具备一定安全信息服务的功能,但其主要作用还是对船舶实现监控管理。
4.船舶适用的信息系统较少。随着内河航运的发展,船舶对水运信息服务的诉求也越来越多,但目前适合在内河船上普遍安装,方便船员操作、使用,能提供航运安全服务和货运便利的信息服务系统甚少。
三、我国RIS建设存在的问题
中国和荷兰交通部门自2005年签署《中荷水运合作谅解备忘录》后,于2006年5月正式启动中荷RIS合作。2007年两国交通部联合举办了长江航运国际论坛,之后双方进行了多层次交流研讨,2008年3月完成了《中国(长江)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发展总体框架》。虽然,我国内河RIS建设的前期研究工作已经启动,但结合我国内河航运发展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一)我国内河水运整体现代化水平不高
近几年,我国内河水运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航道渠化程度不高,航道等级衔接能力低;通航安全监管难度大,应急救助体系还不完善;航运科技创新和现代化技术运用程度一般;部分船员和船舶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等。这些不利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RIS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
(二)内河水网运输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内河水网运输体系尚不完善,特别是干支互通、江海直达等建设还需逐步加快。同时长江干线AIS、西江航运AIS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内河各干线之间、内河与沿海AIS系统尚未联网,建立全国性的RIS系统基础设施条件还不成熟。
(三)缺乏大量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RIS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涉及港航主管部门、航运货运企业、气象、水文以及地质等多个部门的业务,综合安全管理、航运管理、物流工程、船舶工程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它的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需要大量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参与,而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相对较少。
(四)相关配套法律、规范以及标准建设滞后
从欧洲RIS实施的过程看,相关配套法律、规范以及标准都已相当完善,而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研究工作还处于空白。
四、相关建议措施
我国内河RIS建设应要充分考虑国内实际情况,制定统一、长远的发展规划,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依靠自主创新,建设有中国色特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信息服务系统。
(一)政府牵头、科研机构主攻、企业广泛参与
从欧洲RIS发展的经验来看,是一个长期融合、不断完善的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从我国内河水运发展水平和体制现状来看,要建成覆盖面广、功能强大、服务质量高的RIS系统,涉及部门广、技术难度高、工程量大、资金需求多。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求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去推动、要有拔尖技术人才去攻关,要有充足资金提供支持。只有政府牵头领导、科研机构全力主攻、企业广泛参与,才能使系统建设有宏观、长远的规划,有雄厚的技术和资金保障,才能有效推进并保证实施。
(二)试点干流、分批实现、逐步组网
从欧洲许多试点研究来看,主要都集中在船闸调度、繁忙桥梁的管理、碍航瓶颈河段通航等方面。技术上大多采用AIS,根据AIS信息监控船舶及其运动,清晰地以局部、地区和国家中心等多种层次展示,提前预测交通状况,使限制性水域得到了更好的利用和开发、闸室和桥梁得到合理调度甚至自动调度。
由于国情不同,不能完全生搬硬套欧洲的发展经验,但是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先在长江干线试点,后分批在其他干流建设,逐步构建干支覆盖、江海直通的信息服务网络。
(三)加强消化吸收、注重自主创新、及早规划研究
要加强与荷兰等国外内河航运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消化吸收其在内河水运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同时在引进的基础上,注重自主创新,加强在技术规范、标准以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建设。
(四)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突出服务质量
充分利用RIS平台加强有关信息的互联和互通,在实现航运管理的基础上,要突出安全信息服务、搜救服务、物流运输服务等功能,以便港航管理、航运物流、船员等各方均能收益与RIS平台建设。
五、总结
目前,我国有关方已经与荷兰等欧洲国家开展了水运信息化建设的交流和合作,迈出了RIS建设的第一步。欧洲RIS成功经验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不能生搬硬套,要立足自身国情、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先在干线试点、分批实现、最终逐步组网形成全国性RIS平台,为发展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提供支持保障,为航运提供安全和便利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
[2]罗本成,麦克,蔡丽娟.推进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建设的思考[J].中国水运.2009(9)
[3]罗本成,周俊华,解玉玲.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水运科学研究.2008(4)
[4]Sino-Dutch Cooperation on a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armonized River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China.2008(1)
[5]徐培红,董鸿瑜.欧美发达国家内河航运发展对长江航运的启示[J].中国水运.2010(1)
[6]张兢,范军.欧盟RIS对我国内河航运信息化建设的启示[J].船海工程.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