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有18年历史的实体民营企业死亡日记

来源 :商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722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本文整理自一网友2012年的热帖,作者小张为一家江阴企业老板的儿子。本文虽是个案,却折射出当下中小民营企业的艰难处境。融资难、高通胀压力、招工难以及政府关系维护、开支等诸多困难,让中国的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大步发展的进程中自动出局,死亡。尽管,这些民企曾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带头试验作用,但自生自灭,从来都是民企的“宿命”。
  父亲给我看过一张花费表,2008年一年,各种给当地官员的招待费大约花掉30万,占当年毛利润的20%。
  1994-2006年:每年保持15%的增长率 准备更新生产线
  工厂由我父母在1994年创立,主营业务是机械加工,地处长三角一个经济水平极高的城市。创办时,固定资产约为两百万人民币,没有自己的厂房,但这个行业的机械价值很高,200多万几乎都是机械价格。
  父亲以前是国营企业副厂长,业务能力极强。从1994年建厂到2006年,每年保持15%的增长率。2006年企业达到发展高峰期,规模为150人,年营业额2500万,毛利润在30%左右。那时,父亲有了产品线更新换代的意识,开始积攒资金准备更新生产线。一条进口的自动线大约需要1000万左右。当时空余资金大约有500万左右,考虑在2007或2008年上自动线。
  2006年:搬厂房 更新生产线计划被搁置
  2006年,当地政府对工业园区重新规划,需要我们搬厂房。当时江浙各地都在争相新建工业园区。由于当地县镇财政缺乏足够的资金,所以他们就采取了一些策略:
  地方政府鼓励当地企业搬迁进入工业园区,然而工业园区里是毛坯厂房,既不符合工业厂房的标准,更无任何装修。地方政府当时承诺的是,各厂以租赁的形式搬入新厂区,自己支付厂房改建和办公区装修的费用,地方政府将在第一个租赁期(5年)到期后以便宜的价格将地皮卖给各个企业。而如不搬迁,后果自负。传闻市政府要用原先的土地建立环湖景观工程。
  说这话的是当地政府一把手,几十家企业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迁入工业区。整体搬厂,厂房改建、装修,耗去了我们大约500万资金,企业原先十几年的积累几乎化为乌有,更新生产线计划被无限期搁置。
  2006-2007年:原材料、人工费用上涨 涉股市遇寒
  2006年时,通货膨胀已经加剧,原材料价格大规模上涨,广东地区的“民工荒”首现长三角。父亲为了留住工人,2006年给工人平均加了10%工资。厂里一线工人平均工资为1200元,二线为800元。一个月做满20个工作日之后的按100元/日的加班工资。(厂里是免费吃住的,一日三餐,四人宿舍)
  2007年开春,我们直接雇了大巴去接工人回来上班。2007年钢材和工业用油价格上涨,毛利润下降了10个点。
  父亲开始着急。他把剩余的资金投入了当时在疯涨的股市,想从里面圈一部分钱,再贷款在2008年更新生产线。从行业形势来分析,更新生产线势在必行。结果在资金投入了六个月后,遭遇2007年A股惨跌,好在投入的资金量不算很多,但是通过股市盈利这条路是走不通了。父亲只能回到原先的轨道上慢慢经营。
  2008-2009年:出口订单减少 开始裁员
  2008年,全球经济开始下滑,我们厂的主要客户,来自日本方面的订单量急剧下滑。父亲意识到工厂可能出现前所未有的困局了,开始采取裁员措施,年底裁掉了三分之一的工人。
  2009年,有新闻报道浙江民营企业开始出现倒闭潮。我们原先的供货方,浙江的微型企业,纷纷停摆。有一个跟我们配套了十几年的企业,那天,他们那倒闭清算,还欠我们五万应付款。父亲去看他时,看到那个厂长,五十多岁的人,正被两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掐在地上打。两个年轻人都是债务单位的,那厂长欠五十几万。父亲看这情况,那五万就没提了,直接买车票回了。
  2010年:原材料费、人工费用继续上涨 16年来的第一次账面亏损
  2010年,人工费用继续疯长,普通一线工人2000元留不住,食堂里烧饭的阿姨,每天工作4个小时,发1500元工资嫌少。当地在进行大规模拆迁,很多原先二三层楼的房子都换到三四套房。当地的工人在拆迁后一下子就坐拥了好几套房产,卖掉一套变现就有五六十万。区区一两千的工资早已不放在他们眼里。这,大概也算是房地产行业对实体行业的一个另类冲击吧。
  2010年,账面出现亏损,这是开厂16年来的第一次。
  2010年,传闻政府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微型企业的辅助,可“只闻打雷,不见下雨”,贷款标准一样很高。民间借贷开始流行,我们接触了一些民间借贷机构,年利率几乎都在40%以上。民营实体行业很难有这样的利润率,也不知是什么样的企业在向他们贷款,但是我们这样的肯定不行。2010年人工成本继续疯长,原材料成本继续疯长,原本不怎么做的低利润订单也要开始抢,没办法,不做,人工开销照样要付。
  做机械企业的可能知道,这个行业对资金充沛率要求极高。拿到一个订单,买主什么都还没付,就需要垫原材料费,各种原材料先进入,出产品,送货,最后买主可能还是给些汇票,不过需要一两个月后才兑现。这其实就是在原价上打了个折扣,毕竟在这个高通胀高利率的年代,今天的十块钱,可能只有两个月后的9.5块钱,而十块钱放银行里还能吃点利息,所以这一来一去就等于打了百分之几的折扣。但是没办法,这样的单子也只能接,这样的客户也得做。厂里有些骨干跟了父亲快三十年了,都把这厂子看成是家了。
  2010年,劳资纠纷开始逐渐增多,新来的工人做两个月就要求加工资,不然就走人。工人从入厂到能出产品,差不多就需要两个月的培训时间,刚能产出时,工人就提出这些要求。我知道他们也没办法,外面工资现在都开的很高,不给我们做,他们可以给别人做。整个社会在高通胀的情况下都变得浮躁,大家都想赚快钱,你赚钱的速度必须得高过钱贬值的速度啊。   2010年底,一线工人几个核心岗位工资已经涨到5000了。我父亲一年忙到头,过年的时候对我苦笑了一下说,“今年白干了,一分钱没剩下。”看着他越来越苍老的脸,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1-2012年:暴风雨前夜 生产型企业变“倒爷”
  2011年,继续困难,父亲开始了改革,进一步大规模裁员,人数从100人降到了不足40人!
  说来好笑,别人做生意越做越大,我们却是越做越小。订单我们已经不具备消化能力,开始进行大规模收购。也就是说,我们开始逐渐从一个生产型企业,变成了一个“倒爷”,只把检验关。而这些事情是绝对不能被上家知道的。大客户有人来视察时,我父亲是招呼亲戚都来帮忙,全部站到生产线上去装样子,没办法,真的就是难成这样!
  2011年,厂房5年租赁期满,当地政府给了我们两个选择:
  1、根据市场价打8折把土地卖给我们;
  2、年租金涨100%继续租。
  众所周知,2011年的土地八折也是2006年的三倍啊!
  如果没有搬厂这档子事,如果搬厂不是由企业出资,如果06年搬厂时直接同意企业可以买断土地,我们都可以继续活下去,但是没有如果。原先那个做承诺的一把手已经高升,早不见人了,现任的一把手发话了,说八折已经是最大的优惠了。当地企业2006年到2011年已经关了一半,剩下的那些企业有的贷款把土地买了下来,现在干起了出租厂房的“勾当”。
  现在父亲已经不再考虑更新生产线的问题,而是企业倒闭后,如何安置那些跟随了他十几年的骨干员工。
  民企实业的困局
  以前在企业顺境的时候,地方上的局长、所长,各个都是好朋友,一起打麻将、吃饭。当然,每次活动的费用都是父亲出的。
  以前这些开销不算什么,但在2007年后成为了一笔极大的负担。金钱上、时间上和精力上,耗费了一个企业家原本可以用于企业经营的精力。
  2007年,当地资源环境局长暗示问我父亲要钱。父亲提着5万现金和香烟去他办公室,被骂了出来。我父亲刚走到门外,他一个电话打到,说,“老张,哎呀,你直接来我这里怎么好看呢,周末出来一起玩牌。”周末,我父母陪局长夫妻打了一夜麻将,只输不赢,输掉5万。
  父亲给我看过一张花费表,2008年一年,各种给当地官员的招待费大约花掉30万,占当年毛利润的20%。
  如果这样的困局仅发生在我们一厂,或者我们一个行业身上,那也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认命。可事实是,民营制造业几乎每一家都面临与我们一样的困局,区别只是程度多少而已。
  镇里的企业家每年都有聚会,2006年时参会的企业家大约有200人,而2012年,这个数字已不足70。除了两家企业是镇政府重点扶持对象,年营业额过亿外,其他的几十家大大小小的企业几乎都面临一样的困局。年度大会变成了诉苦大会。以前这些企业家都是讲面子的人,也都经历过风浪,不愿在人前示弱。这次大家喝高了,不知道谁先起了个头,企业家们都纷纷掏心掏肺的加入。
  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是以下几条:
  其一,融资极困难。营业额在5000万以下的企业几乎拿不到银行贷款,但这部分企业却承担着长三角90%人口的就业。而民间借贷高达40%的年利率已经远远超过了企业的利润率。
  其二,疯狂上涨的成本。涨工资是好事,但物价和工资一起涨就不是什么好事了。我想有人觉得我们做企业的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工人资高了就抱怨。其实不是的!工资涨,涨的过物价吗?涨的过房价吗?稳定的经济发展才是关键!人力成本上涨我们可以接受每年5-10%,但不是每年30%的跳涨,加上通胀,这会打破民营企业原有的生产规划和生产布局,90%的企业倒在了生产线更新换代的前夜!
  其三,房地产市场的疯狂打压了企业家们做实业的动力。很多企业家都和我爸一样后悔没在赚钱的时候多购买几套房,而是将资金继续投入实业。而我爸的一个朋友,从2004年到2009年每年至少购入两套房,仅卖房一套就能获利300%,2010年他直接关闭了工厂,以炒房为业。
其他文献
截至2011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人有1.8亿多。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37亿,超过美国的人口总数。  中国目前的退休年龄是60岁,甚至更低,按此换算,中国已经大约是5个年轻的工作人员,养活一个老年的退休人员,人口学界公认,深度老龄化的特征之一即为5个年轻人养活一个老年人。这也意味着,中国正在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活着 钱没了  “人活着,钱没
期刊
半晌,陈山石收住笑容,抓起她那只端酒杯的手,放到嘴唇上,狠狠亲了一口:“我的钱都是你的钱,我今天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咱俩以后可以生活得更好。”  看到她终于能做到体面地游刃于酒场宴会,不安的情绪竟然在他心里如杂草般疯长。他这是怎么了?这难道不是他在一开始就期望看到的吗?  午夜的城市,像一个沉睡中的巨型婴儿,街道上残留着暴雨侵袭过的痕迹:折断的树枝和残破的塑料袋顺着两旁汩汩的水流漫无目的地乱窜。
期刊
调查显示英国仅一成年轻人愿选择农业作为职业  英国政府3月7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英国年轻人对农业“没兴趣”。农业部门官员呼吁改变人们对现代农业不够了解的现状,吸引更多高素质年轻人才从事农业生产。  “黑莓”是什么?八成多16岁至24岁英国青年的答案是“一种手机”,而不是水果。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当天公布尤戈夫调查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时说,超过半数的英国人在过去10年中没有去过农场
期刊
对未来的投资不能手软,不敢用钱是我们缺少领袖,缺少将军,缺少对未来的战略。  我们今天的创造发明,不是以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向全世界开放,而且通过互联网获得巨大的能力,华为也获得巨大的基础。  所以说,我们要跳出狭隘的圈子看到未来的结果。我们今天是有能力,但不要把自己的能力设计得完全脱离我们实际。我们若要完全背负起人类的包袱,背负起社会的包袱,背负起中国民族振兴的包袱,就背得太
期刊
对方越小心,郭金义越放心:人家这么谨慎,肯定是为了保证正常交易,这说明人家是真实的、有实力的。  做了几年废品收购的买卖,郭金义的收购站从1家发展到了5家。他成了地地道道的破烂王,是同行里响当当的人物。  这天一早,郭金义的电话响了。打电话的人自称是拆迁公司的老板,名叫孙中伟。在电话里,孙中伟说自己有不少废铁打算出售,正在寻找合适的收购站。买卖上门了,本来还睡眼惺忪的郭金义一下来了精神。对拆迁公司
期刊
这双眼睛,是一个还不满16岁的女孩的眼睛。她的名字叫阿V,因为,她正从事着人类最原始的工作,而且,还是在她男朋友的同意和支持下的。  每个人都无法了解整个社会。  然而,推开一扇幽暗的窗子,却可以窥视到经济繁荣背景下的社会的另一面。  或许,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做这做那赚钱,都只是活着而已。
期刊
“我们是狮子,难道还要怕一条狗吗?”“如果我们打败一条狗,對我们有什么意义吗?”  尖锐化营销是一种非常适合于一些中小企业的营销模式。相對而言,中小企业实力不是很强,可利用资源有限,找不到市场切入的合理方式和捷径往往很难生存,在此种情况下,通过尖锐化营销的方式,巧妙地切入市场,可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  这不是由企业意愿和喜好决定的,而是由企业实力决定的。诚如一个力大无比的武林高手,你可以使用流星
期刊
能看到今天的太阳,不一定就能看到明早的日出。史玉柱当年是怎么垮下的,就是因为现金流出现了问题。  有一个现象,很多小企业有100块钱会做200块钱的生意,反之,一些大公司有200块钱只做100元的生意。這其实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主要是在于企业对于风险的认知上。为什么会有這样的区别呢?难道小企业不知道风险的可怕?当然不是。是市场环境促使這两者做出的自然选择。小企业的风险可直接导致“生存”,大企业可能只
期刊
在烂泥地里栽种1000亩速生竹柳,六年后将为社会创造财富1个亿,这在林业界应当算是一个奇迹!  去年这里还是无人问津的烂泥地,今年转眼就成了一座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海洋!4000亩高峰竹柳种苗现已在这些烂泥地扎根生长。每一个到过湖北江夏区河脑镇高峰竹柳种苗繁育基地的人都会由衷地叹服高峰竹柳惊人的抗逆性。  高峰竹柳(是原美国竹柳的更新替代林木品种),是由北京高峰竹柳研究院的林业界的专家学者经过长达三
期刊
1、夫妻谈话录音能不能作为离婚的证据?  问:我和丈夫婚后感情一般,而且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分居两地。去年5月我到法院起诉离婚,他坚决不同意。在法庭上由于我拿不出感情破裂的证据,法院最终判决不准我们离婚。之后,我曾多次与他电话商谈离婚,他也承认我们之间已经没有什么感情,也同意离婚,但让我等他一段时间。无奈之中,我录下了和他的谈话,准备以此为证据再次起诉。请问谈话录音能否作为感情破裂的证据?  答:《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