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选民身份识别法对选举参与的影响--基于2016年美国大选的分析

来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x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民身份识别法是近年来美国两党在选民争夺战上的焦点议题。截止2016年大选之前,美国已有30多个州实施了不同类型的选民身份识别法。文章采用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各州的投票数据,运用多层级线性回归模型,探索选民身份识别法与选举投票率的关系,分析选民身份识别法对投票参与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选民身份识别法客观上成为了普通公民选举参与的准入性障碍,各州之间随着选民身份识别的严格程度加强,公民选举参与程度逐步降低。选民身份识别法主要按照种族和党派的界线分化了美国选民。文章最后指出,选民身份识别法是共和党削弱民主党选举力量的政治武器,也是共和党稳固选区优势的重要法宝,围绕选民身份识别法而展开的党派竞争加剧了两党的极化和对立。
其他文献
儿童照顾制度体现了照顾责任在国家与家庭之间以及两性之间的分工。文章认为,中国与德国在儿童照料方面具有相似的文化传统,均推崇家庭是儿童照顾的服务主体,但在制度安排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德国通过建立完善慷慨的津贴与育婴假制度积极保障家庭照护职能,并通过不断加强公共托育服务建设,使德国在儿童照顾领域的制度导向从"就业男性主导"模式向支持"双职工"模式转变。而中国长期将儿童照顾视作家庭内部事务。鉴于此,中国应当积极更新儿童福利理念,通过适度延长产假时间以及建立普惠性公共托育服务体系等制度安排,让照顾
文章基于全国227个城市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SGMM)等多种计量方法检验了低保救助制度对犯罪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低保享受人数每增加1%,犯罪率将会减少0.065%,且运用检察院批捕率作为犯罪率的替代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稳健。(2)东部地区低保救助制度对犯罪率的影响显著低于其他地区。贫困城市中低保救助制度减少犯罪率的效果更加显著。另外,少数民族聚居城市中低保救助制度对犯罪率的影响与其他城市没有显著区别。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完善低保救助制度能够提升
高等教育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体制保障。通过梳理美国高等教育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演变历程,文章发现:美国政府事权集中在公立高校日常经费拨款、学生资助和科学研究方面,其中,联邦政府主要履行公平职能,承担学生资助和受益在州域范围外的科学研究支出;州和市县政府承担资源配置职能,负责公立高校日常经费拨款和受益在州域范围内的科学研究。财政事权虽然基本稳定,但支出责任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周期高度相关,以公平为目标的支出具有逆经济周期特征,而以效率为目标的支出则具有顺经济周期特征;出于激励相容原则,联
随着各种分析技术的发展与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多元方法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文章主要探讨在多元方法研究中,应当如何根据相应的目标来选择合适的(一组)案例。不同的因果分析路径--变量导向的量化相关与案例导向的逻辑因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续的案例选择策略。前者在大样本统计分析之后,可以通过选择典型案例、异常案例以及路径型案例等来进行后续的机制分析;后者则在定性比较分析之后,通过选择典型案例以实现因果逻辑的完整性,或通过选取异常案例来实现因果逻辑的一致性。通过研究实例,文章针对以上不同的案例选择策略进行了具体讨论,分
文章关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企业家政治身份"代际接力"对家族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文章从"儒家社会模型"和社会情感财富理论视角分析企业家政治身份"代际接力"影响家族企业社会责任担当水平的理论机理,并提出理论假设。文章以2003~2016年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以慈善捐赠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代理变量,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文章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政治身份"代际接力"显著提升了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水平,这有助于增加"家二代"政治身份获得的合法性;而稳健性分析结果显示,政治身份
伴随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的推动,社区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但是,社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实际效果却良莠不齐。那么,影响社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具体的影响机制是什么?文章构建了社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效性的理论解释框架,认为社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包括公共服务、公民参与、社会资本三个维度,由7个指标构成;而影响因素包括组织能力、组织间网络、地方制度环境三个维度,由11个指标构成。最后,文章指出,大数据研究方法将对该主题的突破性研究
数字时代的全面来临使得跨境数据流动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由于历史因素和规制传统的不同,各国数据规制制度存在显著差异,使得通过政府间谈判取得共识的治理机制难以实现。公私合作的治理机制创新能够在不改变各国制度的前提下实现数据跨境流动,但约束力不强的弊端使其在国际形势变化的冲击下难以为继,而主权政府的强势涉入使得跨境数据流动全球治理冲突再次凸显。文章对跨境数据流动全球治理体系演进的上述历史进行了回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导致治理变迁的原因。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
文章以2005~201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地方官员更替对于辖区企业员工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变更显著影响当地企业员工配置,导致地方国有企业缩减雇员,民营企业增加雇员;新任官员为外部调任或政治冲击较大时,国有企业雇员缩减得更为明显;所在地区就业压力较大、投资规模缩减较多的民营企业更有动机在官员更替时增加雇员,而自身业绩较差的国有企业更有动机削减雇员。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官员更替时,国有企业"瘦身"能够"减负""增效",民营企业增加雇员尽管增加了劳动力成本但并不会"减效",且
住房是迁移者融入当地社会和实现持久性迁移的基本条件,也是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在采用因子分析和模糊集对城市融入度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估计了住房实现模式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单位宿舍,租赁住房与自有住房均能显著提升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度,而自有住房的融入促进效应更大;在采用工具变量法矫正内生性及考虑了流动人口的个体异质性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不同的住房实现模式对城市融入分维度指标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相对于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现行统计体系存在巨大的信息缺口:一类是不可得信息,另一类是信息内容缺口。二十国集团(G20)提出的数据缺口倡议(DGI)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信息缺口的最重要行动方案,该计划包括DGI-1和DGI-2两个阶段。DGI-1二十条建议涉及金融部门的风险积聚、跨境金融联系、国内经济对冲击的脆弱性、改进官方统计交流四大主题;DGI-2内容重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金融部门风险,二是脆弱性、互联性和溢出性。文章指出,从实施情况看,G20数据缺口倡议已取得显著进展,引发经济与金融领域一场声势浩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