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夜间佩戴耳塞对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的传染科病房为实验组试点病房,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按自愿原则给予耳塞干预,以同样布局、病种的另一病区作为对照病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进行睡眠质量评估,比较耳塞干预结果。结果:住院患者88.7%存在睡眠障碍,且与住院病房条件有关;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数各细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给予耳塞干预后睡眠障碍发生率减至63.2%。结论:耳塞干预能改善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耳塞;睡眠质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80-02
失眠是住院病人常见的主诉,它包括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及睡眠质量下降等多种表现形式[1],可发生于外科手术患者[2]、老年患者[3]及肿瘤疾病[4]等各类病人,分析原因主要包括生理上原发病或手术等治疗导致的疼痛、心理上疾病引起的紧张焦虑、医疗环境的不适应及周围病友和医护操作的干扰等多个方面[2-4]。临床上常见的处理包括医疗上的镇痛、镇静,护理上的心理疏导等手段[5],但对于由病房喧闹环境所引起的失眠手段有限。本研究用防噪耳塞对住院病人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传染科病房为实验组试点病房,同时纳入相同结构布局及病种的传染科另一病区作为对照组,入选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各类传染科病人,要求年龄18岁以上,住院时间大于1周,排除听力障碍、痴呆、意识障碍或使用静脉药物维持镇静、镇痛患者及有精神疾病病史者。共242例患者完成评估,其中实验组病房136例,对照组病房106例,男性共185例,年龄48.42±13.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1.2 实验干预及睡眠质量评估 实验组病房在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如有睡眠障碍可向护理部提出并自愿选择使用耳塞干预,选用德国欧派克SOFT防噪耳塞,由患者自行决定使用时间。对照组常规宣教,在有睡眠障碍时按常规医疗处理。出院时用改良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6](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将其中1月改为1周以利于对住院期间睡眠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根据住院患者长时间卧床并多伴有功能障碍的情况,排除了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白天功能紊乱的选项,着重分析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的情况,并记录患者所住的病房条件(双人间、三人间或大间)、实验组耳塞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不同组间同一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组间不同住院条件的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使用耳塞情况 实验组试点病房的136例患者中有61.8%(84/136)使用了耳塞,其中双人间10例(35.7%),三人间38例(57.6%),大间36例(87.8%)。
3 讨论
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绝大多数属于急性继发性,既往我们更多关注疾病本身引起的生理不适和心理焦虑因素,但临床研究已证实医疗环境所产生的噪音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甚至导致ICU患者的谵妄症状[7,8]。我国目前的医院住院环境多以三人间以上的病房布局为主,这更增加了夜间医疗操作和病友间相互干扰的概率。事实上,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住院病人针对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中因子“睡眠紊乱”的细项“其他影响睡眠的事件”有60%以上的患者强调受到外界环境干扰,这不仅会造成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影响病情康复,也是医疗纠纷和患者不满意的一个源头。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短时间内很难通过改善住院病房硬件环境来解决,虽然可以通过药物辅助镇静催眠,但实际上在内科病房由于担心加重或诱发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同时患者也常担心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而并不作为常规手段应用。日常生活中,佩戴防噪耳塞改善睡眠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国外已有文献报道通过夜间佩戴耳塞可改善ICU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减少谵妄症状的发生,故我们在病房中进行了这一项尝试。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在实验组病房患者在入院宣教时告知如有睡眠障碍可向护理部提出并自愿选择使用耳塞干预,而非每一患者强行使用。在设立对照组时,我们充分考虑了患者病种、病房结构等可能对患者睡眠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利用相同专科的不同病区进行统计研究。我们采用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进行睡眠质量的评估,它是Buysse等1989年首次报道的睡眠质量自评量表[6],因其简单易用已成为国内外睡眠研究的有利工具,我国失眠指南也推荐用其进行睡眠质量评估[1]。考虑到住院为短期行为,故我们在实际评估中将其中1月改为1周以利于对住院期间睡眠情况进行比较,并根据住院患者特点着重分析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的情况,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88.7%的患者在住院间存在睡眠障碍,而在大房的住院病人则100%存在睡眠障碍。睡眠质量指数与病房条件有明确关系,居住人数越多,越容易因病患间相互干扰而出现睡眠障碍,这种差异在对照组及实验组均存在。同时,我们观察到,在使用耳塞的试点病房,患者在相同的病房条件下PSQI各细项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试点病房,总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降至63.2%,提示耳塞有明确的改善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而且作为价廉、便捷的干預手段,耳塞的使用并未给患者造成任何不良反应,除少数患者开始即排斥使用外,所有使用者均未述特殊不适,并且多会自行连续使用。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住院患者失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进行个体化综合干预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5]。而且即使使用耳塞,依旧有50%以上的患者诉夜间被其他患者干扰,而在双人间病房,这种主诉仅有30%,所以一方面我们仍需要不断改善医疗硬件设施,同时针对患者病情综合干预,并合理地应用耳塞、眼罩等价廉、便捷的小配件来改善我们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2] 候素梅. 手术后病人失眠原因的分析及施护体会.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4):131-132.
[3] 刘芬玉,郑巧珍. 老年尿毒症患者失眠的原因与护理.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6):2622-2623.
[4] 王彩云. 化疗期间肿瘤患者的失眠原因与护理方式探讨.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
[5] 冯兰芳,郭爱松. 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在失眠症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3):2780-2782.
通讯作者:
谢辉艳,护士。
【关键词】耳塞;睡眠质量;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180-02
失眠是住院病人常见的主诉,它包括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及睡眠质量下降等多种表现形式[1],可发生于外科手术患者[2]、老年患者[3]及肿瘤疾病[4]等各类病人,分析原因主要包括生理上原发病或手术等治疗导致的疼痛、心理上疾病引起的紧张焦虑、医疗环境的不适应及周围病友和医护操作的干扰等多个方面[2-4]。临床上常见的处理包括医疗上的镇痛、镇静,护理上的心理疏导等手段[5],但对于由病房喧闹环境所引起的失眠手段有限。本研究用防噪耳塞对住院病人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传染科病房为实验组试点病房,同时纳入相同结构布局及病种的传染科另一病区作为对照组,入选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各类传染科病人,要求年龄18岁以上,住院时间大于1周,排除听力障碍、痴呆、意识障碍或使用静脉药物维持镇静、镇痛患者及有精神疾病病史者。共242例患者完成评估,其中实验组病房136例,对照组病房106例,男性共185例,年龄48.42±13.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1.2 实验干预及睡眠质量评估 实验组病房在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如有睡眠障碍可向护理部提出并自愿选择使用耳塞干预,选用德国欧派克SOFT防噪耳塞,由患者自行决定使用时间。对照组常规宣教,在有睡眠障碍时按常规医疗处理。出院时用改良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6](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估,将其中1月改为1周以利于对住院期间睡眠情况进行比较,同时根据住院患者长时间卧床并多伴有功能障碍的情况,排除了实际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白天功能紊乱的选项,着重分析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的情况,并记录患者所住的病房条件(双人间、三人间或大间)、实验组耳塞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不同组间同一参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组间不同住院条件的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使用耳塞情况 实验组试点病房的136例患者中有61.8%(84/136)使用了耳塞,其中双人间10例(35.7%),三人间38例(57.6%),大间36例(87.8%)。
3 讨论
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碍绝大多数属于急性继发性,既往我们更多关注疾病本身引起的生理不适和心理焦虑因素,但临床研究已证实医疗环境所产生的噪音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甚至导致ICU患者的谵妄症状[7,8]。我国目前的医院住院环境多以三人间以上的病房布局为主,这更增加了夜间医疗操作和病友间相互干扰的概率。事实上,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住院病人针对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中因子“睡眠紊乱”的细项“其他影响睡眠的事件”有60%以上的患者强调受到外界环境干扰,这不仅会造成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影响病情康复,也是医疗纠纷和患者不满意的一个源头。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短时间内很难通过改善住院病房硬件环境来解决,虽然可以通过药物辅助镇静催眠,但实际上在内科病房由于担心加重或诱发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同时患者也常担心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而并不作为常规手段应用。日常生活中,佩戴防噪耳塞改善睡眠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国外已有文献报道通过夜间佩戴耳塞可改善ICU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减少谵妄症状的发生,故我们在病房中进行了这一项尝试。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在实验组病房患者在入院宣教时告知如有睡眠障碍可向护理部提出并自愿选择使用耳塞干预,而非每一患者强行使用。在设立对照组时,我们充分考虑了患者病种、病房结构等可能对患者睡眠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利用相同专科的不同病区进行统计研究。我们采用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进行睡眠质量的评估,它是Buysse等1989年首次报道的睡眠质量自评量表[6],因其简单易用已成为国内外睡眠研究的有利工具,我国失眠指南也推荐用其进行睡眠质量评估[1]。考虑到住院为短期行为,故我们在实际评估中将其中1月改为1周以利于对住院期间睡眠情况进行比较,并根据住院患者特点着重分析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的情况,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88.7%的患者在住院间存在睡眠障碍,而在大房的住院病人则100%存在睡眠障碍。睡眠质量指数与病房条件有明确关系,居住人数越多,越容易因病患间相互干扰而出现睡眠障碍,这种差异在对照组及实验组均存在。同时,我们观察到,在使用耳塞的试点病房,患者在相同的病房条件下PSQI各细项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试点病房,总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降至63.2%,提示耳塞有明确的改善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而且作为价廉、便捷的干預手段,耳塞的使用并未给患者造成任何不良反应,除少数患者开始即排斥使用外,所有使用者均未述特殊不适,并且多会自行连续使用。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住院患者失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进行个体化综合干预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5]。而且即使使用耳塞,依旧有50%以上的患者诉夜间被其他患者干扰,而在双人间病房,这种主诉仅有30%,所以一方面我们仍需要不断改善医疗硬件设施,同时针对患者病情综合干预,并合理地应用耳塞、眼罩等价廉、便捷的小配件来改善我们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2] 候素梅. 手术后病人失眠原因的分析及施护体会.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4):131-132.
[3] 刘芬玉,郑巧珍. 老年尿毒症患者失眠的原因与护理.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6):2622-2623.
[4] 王彩云. 化疗期间肿瘤患者的失眠原因与护理方式探讨.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
[5] 冯兰芳,郭爱松. 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在失眠症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3):2780-2782.
通讯作者:
谢辉艳,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