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症”是什么鬼?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ch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的魔力,让我们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用在了上面。无论是上课的时候,开会的时候,工作的时候,汽车站等车的时候,赶路的时候,坐公交的时候……只要是哪怕半分钟的闲暇时间,人们都习惯用手机填补这一段空白。对于我们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多的现象,一种新的名词应运而生:手机依赖症。
  对于手机依赖,现在的科学界并没有像药物依赖一样有比较公认的界定。一些学者仅仅视手机依赖为一种社会现象,认为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另外一些学者却认为,手机依赖已经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已然是一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心理疾病。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手机是辅助工作学习的强有力工具,手机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但是对于另一部分过度使用手机的人,手机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更有甚者,离开手机就会心悸、出汗。从轻度依赖到重度成瘾,就像一条线的两头,依赖这边更像是正常的社会现象,而另一边则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手机成瘾,不像酒精毒品等依赖物质的药物成瘾,确切的说,它是一种软瘾(soft addiction)——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满足表面的情绪释放,忽视、阻塞内心的真正需要,太过正常,看似无关痛痒,实具诱惑,不断沉迷其中。



  软瘾这个词,最先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udith Wright提出,他说到:“这些习惯好像没什么危害,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地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我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软瘾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任何行为,Judith Wright认为,每个种族每个年龄段的人们都难逃软瘾的羁绊。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手机成瘾。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海量热乎的新信息。对于新异的刺激,人的注意更容易被吸引过去。手机上网可以轻松快捷的浏览到数不胜数让你感兴趣的信息:股市怎么样了?哪里有好吃的、好玩儿的?自己的偶像又在微博上暴露他现在什么心情了?自己喜欢的商品降价没……这些新鲜的信息都让我们的神经不断兴奋。或者,你只是为了放松。
  现代社会是快节奏的社会,也是一个高压力的社会,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等等方面都压得现代人透不过气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不知不觉地让我们的坏情绪越来越多。而人的心理也具备趋利避害的倾向,为了不让个体被坏情绪搞垮,人们会寻找一些小的娱乐让自己忙里偷闲,让紧绷的情绪得到片刻的缓解,手机成为了很好的放松工具。
  按照美国心理学泰斗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当个体的一个行为得到奖赏的强化后,个体便会增加这个行为的频率以期更多的奖赏。换句话说,“哥玩的不是手机,是寂寞”,手机让我们的坏情绪得到了缓解,人们更不愿回去枯燥的工作和学习中,结果手机上瘾便越陷越深。
  2.群体的影响。还记得阿希经典的从众实验吗?还记得电梯里无辜地跟着面壁的乘客吗?面对群体的压力,人们会不自主的模仿和学习。当几乎全班的人都在那里低头玩手机,你还好意思认真听课吗?也许你真想抬头认真听课,但是面对这种情况,你的手早就不走脑子的拿起了手机。
  3.人际交往的需要。同样是由于人们的社会性,人们都有一定程度的对于人际交往的诉求。短信、QQ、微信、漂流瓶……这些廉价、便捷的功能,给我们对人际交往的渴望狠狠地倒了一杯酒,让人们倍感满足。一方面是通过追求人际的满足,另一方面是对人际支持丧失的恐惧,担心如果没有频繁的联系,关系就会逐渐冷淡,而實际结果往往是过犹不及,把自己和其他人都紧紧地拴在了手机上。
  不要以为软瘾就不要命,手机成瘾不会像毒品上瘾那样危害大。但一些学者已经发现,那些对于某种行为成瘾的人的大脑多巴胺受体中(人类的许多心理精神问题都和多巴胺有关),有和吸毒者差不多的变化。一些调查已经发现,手机成瘾的人有较高的焦虑水平,睡眠也不是很好。请你一定要记住,你是手机的主人,你是他的老大,你见哪个老大没事儿老粘着自己的小弟啊。你看刘备天天跟着诸葛亮混在一起,都惹两位义弟不高兴了!
  如果你已经深陷手机之中,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解决自己的手机成瘾。如果你认为自己陷入不深,也可以试一下,因为所有深度上瘾者都是在“我想克服就能戒掉”的自我欺骗中过来的。
  1.控制自己用手机的时间。软瘾中的先驱——网络成瘾,已经被世界公认为属于心理疾病。一些研究者可喜地发现,网络成瘾的人通过大幅减少上网时间,在一年时间里,上瘾情况得到了很好的自我控制。对于手机成瘾也可以这么做,制定严格的手机使用时间限制,逐渐地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一步到位的减少往往得不到好效果),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手机。在碎片闲暇时间不要要求自己必须做些什么,允许花一些时间放空自己。



  2.及时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寻找手机以外更积极的方式去排遣坏心情,比如去公园散散步,跑跑步打打球。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不仅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也会让我们的心情更舒畅。如果自己的困扰比较严重,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做咨询。但是放松方法的选择一定要注意一点,要选择积极有益的,有研究发现,行为上瘾的人经常从一个坏习惯跳进另一个坏习惯中。谁都不愿意你从一个手机控变成一个赌徒。
  3.走到人群中去。让我们减少手机对手机的交流方式,试着回归面对面的交流,走到家人和朋友们中间,大家一起做一些开心的事情。通过周围人群带给你的人际支持给予你改变及维持改变的力量。这样做你会发现,十几分钟的面对面交流会比一个小时的Q聊更加充实。人际关系的维系不能只是单纯地堆砌量,我们更多地要提高它的质。走到人群中还要记住一点,别让从众心理牵着鼻子走。
  当公交车上所有人都在玩手机的时候,你可以优雅地发会儿呆。我敢保证,那一刻,你会显得很萌很可爱。
其他文献
“我觉得我快要坚持不住了。”杨华宁说。北京秋日的阳光透过国贸宽大的玻璃窗,洒在这位前IT公司高管身上,但却掩不住他苍白的脸色。  杨身上的问题显而易见。即便已经从公司辞职,他手里仍然时时刻刻都在摆弄一部精致的智能手机,在上面刷刷点点,偶尔抬一下头,目光也看着别处。不得不说,坐在对面观察他如何使用手机是一件非常赏心悦目的事,他的手在程序间的切换熟极而流,像是一位魔术师在表演最拿手的段落。而偶尔需要打
期刊
近日,来自澳大利亚西澳洲Landsdale地区的坎贝尔·琼斯抓拍了一张短尾矮袋鼠的可爱近照。照片上,这只小家伙奋力跃起,嘴角绽开大大的笑容,张开双臂对着镜头,仿佛在说:“请给我一个拥抱!”  琼斯称,当他在罗特内斯特岛骑行时,这只短尾矮袋鼠一直跟着他。待他停车后,袋鼠一下跳到运动相机的镜头前,仿佛非常渴望来一张美美的自拍。“也许是因为我长得太好看它才会跟着我。”琼斯幽默地说。  这张可爱的照片一经
期刊
《叶问2》《小时代》《钟馗伏魔:雪妖魔灵》……这些前几年的知名电影作品有一位共同的操刀者:金牌制作人安晓芬。  正在风头渐猛之时,安晓芬与其创办的大盛国际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近一年多来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作品也鲜有露面。但是,前不久,安晓芬却一鼓作气公布了大盛国际即将投资制作的11部电影和打造“制片人平台”计划。  求变的老板,新锐的公司  一个公司的风格与其创始人的气质是密不可分的。安晓芬从19
期刊
在选择终身伴侣时,我们总是想要一个和自己性格合得来的人,三观一致的人,爱惜疼爱自己的人,避免一个家庭背景差异太大的人、一个贪图享乐的人、一个不懂疼惜自己的人。因为我们觉得,只有这样,爱情和婚姻才会幸福。  事实上,爱上什么样的人最幸福呢?3位婚恋方面的心理咨询师,给未来的女儿写下一封有关爱情的家书——《宝贝,爱上什么样的人最幸福?》  你会看到,他们对这个问题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郭羽靖:TA不爱
期刊
据媒体报道,一位女孩因即将赴外地念大学,一出手就要买iPhone、iPad和macbook这“苹果三件套”,而且都得是高配,超过2万元人民币。母亲表示财力吃紧,女孩立刻报以怒气,留下妈妈低头抽泣。  无论这则报道是真是假,现在3C产品从生活工具变成流行时尚,已是不争事实。网络与其媒介,也必然在诸多方面影响新世代。此一现象两岸皆然。许多人心中台湾新生代最杰出的诗人,最近出版新作《犄角》的鲸向海,就在
期刊
在我周围的二孩家庭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老大出生时都是妈妈奶奶外婆齐上阵,几个大人忙里忙外照顾一个孩子,还得忙得焦头烂额、精疲力竭。  可老二出生之后,奶奶外婆会逐渐退出这个小家庭。妈妈开始成为绝对主力,而爸爸也会开始帮忙带孩子。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妈妈会选择全职在家,请上一个保姆或是钟点工。真正意义上的小家庭终于成形了!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  由于中国家庭存在着隔代抚养的传统,很多刚成
期刊
近日,国内某著名调查公司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包括各年龄段的PC互联网与手机互联网的使用时间、主要参与的活动等。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人们“无手机忍耐极限”是3小时。3小时说的是清醒状态,睡着也要摸手机那是梦游。  三千多年前,报告军情要靠一堆堆笔直的滚滚狼烟,那是天子一人的特权;一千多年前,寄托他乡的叮嘱要靠一方薄薄的信笺,这要依托读书人的读寫;一百多年前,传递长远信息用的是滴滴答答的电报,使用它你必须
期刊
最近我在招人,也看到朋友的互联网公司的招聘贴,月薪三万招人,我问他招到满意的人了么。  他苦笑说:招到优秀的人才,比自己赚钱难多了,真的。我感同身受,我第一次感觉到,我们真不怕花钱,但是优秀的人在哪里?  前些天我们也在公众号抛出新媒体人才招聘的帖子。并直接说我们给的薪水是高于行业平均标准的,招聘的邮箱里收到了几百份简历。好些应聘者除了在邮件的附件里贴上简历外,正文通常会写上一段表示非常热切想加入
期刊
L女士陪伴母亲旅游数日,朝夕相处之中,发现自己对母亲有着诸多不满,而她,内心话根本对母亲讲不出口。尝试多次,终于在搀扶母亲上车时抱怨出了一句话:“妈,人家都上车了,你别太磨蹭。”这句话出口后,她感觉像放下了块大石头,轻松了不少。在她的记忆中,家庭成员彼此之间似乎总是客客气气地、按部就班地各自做事,根本没有什么情感交流。  R男士到医院探望年迈生病的父亲,好想对父亲说要保重身体,动辄发脾气对身体不好
期刊
天晚欲雪,好友邀我去火锅城,说满腹心事要借火锅一涮。为着不肯做母亲,她与老公已成水火之势,欲借我这个过来人做灭火器,让我安置好女儿后速速赴约。  当初她也极力劝过我,做母亲投资太多风险太大,如果生个神童还好,当妈的里子面子全赚足了,万一生个木头木脑的呆瓜,连自己的快乐都得赔进去,实在是亏大了。那时我笑她像个人贩子,现在却觉得她句句都是金玉良言。  幼儿园门前熙熙攘攘,我牵着女儿的手,老师踌躇着,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