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衡在诗歌创作上的创新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ch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张衡之前的文人,其诗作基本是对《诗经》、《楚辞》的延续,并无多少创新,以四言诗和骚体诗为主。其作品《歌》与《残句》均不完整,《同声歌》为五言诗,《怨篇》为四言诗,《四愁诗》属七言诗。这几篇诗作,在创作方法与技巧上都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把抒情主人公做最直接的表达,具备独特的审美特点。
  《同声歌》中,作者毫不遮掩地将一个新婚女子展现在众人面前,主人公尽情倾诉新婚时之夜的幸福感受。刘勰称赞这首诗“丽而不淫”,抒情主人公,既有少女的羞涩与害怕,也有即将为人妻子的感性与妩媚;举手投足间,目盼流转中,将新婚女子逼真的形象,丰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恐栗若探汤”,首先让读者体会了新娘的面对新婚时的无所适从,面对丈夫秉性,及婚后生活未卜的忐忑心情;“不才”、“贱妾”虽出自诗人之笔,但可看出汉代婚姻制度中,男女地位的差别,该女子是恪守儒家《礼记》,谨守“德、容、言、工”规范的好女子;从“绸缪”时的手足无措,到“思为莞蒻席”、“愿为罗衾帱”部部就班,为新夜洞房的准备工作,都可看出该女子已度过了最初的慌乱心情,此处模仿了《九歌》中湘夫人为与心上人湘君见面而准备新房的内容;诗的后半部分,描写的是二人完美的夫妻生活,涉及到令人难以启齿的性生活,但却以轻快明艳的笔调,将南方楚文化中,所宣扬的“美在艳情”,注重女子外在容貌和体态的美好,推崇香艳妩媚,恰好与诗的上半部分北方文化中对女子端庄柔美、文静贤德的内在品性要求,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再者诗中,雅俗互交,诗的主题是描写夫妻情爱,大胆真情地表露,是符合民歌自然朴实的本质,也是从上层统治者到下层百姓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不可避免的内容。诗作中娱乐和审美功能的加强,体现儒生们思想上已转变为更开放,更注重自然之情的抒发,偏好俗乐。此时张衡初为南阳主簿,受鲍德佳赏,得以重用。此诗有明显的“以喻臣子之事君也”用意,自比于新嫁的女子,侍奉新君,内心既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也有害怕因自己的能力不足而出任何差池,但更表达了能得遇明主,才能有所施展,英雄得以用武的幸福与畅快。此诗通过对结婚洞房的描写,将夫妻间最崇高的情爱比做臣事君时,得遇伯乐的感激之情、施才天下的欣喜之情。扩大了汉代同类作品题材的范围,南北审美情趣的完美融合,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怨篇》是首残章,前八句是描写“秋兰”,诗歌的主体形象是思慕者。前八句仍就模仿《楚辞》的手法,以香草喻美德,结构上延续《诗经》四言诗的特点,中间两段残句,亦是运用了直抒胸臆,符合民歌乐府中相思之情的表达。诗序中,“秋兰,咏嘉人也。嘉而不用,故作是诗也”,诗人感叹秋兰与美人嘉而不获,比兴的手法象征着君子有美德懿行却不遇明君。秋兰,含蓄内敛的馨香,符合张衡自守、淡静的品质。屈原在《离骚》中刻画了“纫秋兰以为佩”,《九歌 少司命》中,“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这些形象对张衡诗中“秋兰”的塑造是有明显影响的。
  《四愁诗》可以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文人七言诗。在此之前,虽在乐府诗中出现了《平陵东》、《薤露》等杂以三、七言而以七言为主的杂诗,但从节拍与二、二、三的结构来看,《四愁诗》更为接近后世的七言诗,且每章前三句押一韵,后四句为一韵,这种韵脚的变化既保证诗体本身的节奏性,有具有音乐起伏变化的美感,更便于情感的表达。晋人傅玄也认为:“张平子作比较《四愁诗》,体小而俗,七言类也”(《拟四愁诗序》)。受屈原《远游》的影响,全诗由四组意象组成,分别穿越东南西北四方,在现实与幻想之间,经历了对远方美人的想象,然后大胆追求,遇到艰难险阻,不得实现的哀怨与失望、惆怅,所构成的曲折心灵历程。张衡效法屈原的香草美人设喻,通过对其展开艰难追求而不可得,以抒写内心的愁苦与不得志,整体的情感基调不同于屈原《离骚》中的宁可以死抗争,也决不妥协退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虽体解吾尤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而张衡的表现却极度悲伤、消沉,以一种“朝隐于柱史”的心态来对待朝局,这是现实层面的打击反映在心理层面的结果。虽有后人托伪为《四愁诗》作序,但其表述基本符合史籍所载。有学者认为,此诗中所指的四方,“太山”、“桂林”、“汉阳”、“雁门”都为朝廷隐患之所在。东汉中后期的内忧来自于,宦官、外戚的交替专权,掌控皇帝的兴废,如安帝、顺帝的继位。因此张衡谈到“我所思兮在太山”,就是针对皇帝封禅,这既是皇帝治国成就的体现,更是皇帝独掌大权,以告天下的信号。桂林郡蛮夷多次掳掠边境,汉兵惧惮远役不战而返;汉阳郡(今属甘肃)羌乱不断;雁门郡时有鲜卑人抢掠,边民不堪其扰。这些都是东汉严重的外患。但我们更因看到,《四愁诗》的产生源于张衡对现实的不满,皇帝年幼被宦官谗言蒙蔽,而被迫外放为相,因此产生了对朝廷政治环境的厌倦,渴求通过远游,暂时摆脱烦琐的现实,闭塞外界的嘈杂与喧嚣,从而得到灵魂的休憩与安宁。这里的“远游”与《归田赋》的“逍遥”互相呼应,“远游”是方式,“逍遥”是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纵心於物外”才是目标。张衡“诡对”的软弱性,再次体现,在重重困难面前,他没有屈原的抗争精神,而是一味地抱怨客观条件的恶劣,更多的是担心自身的安危。这是张衡思想局限性的体现。郑振铎评价这首诗时,认为:“张衡《四愁诗》之不朽,在于他的格调是独到的,音节是新鲜的,情感是真挚的。杂于冗长浮夸的无情感的诸赋中,自然是不易得见的杰作”。形式上为比较成熟的七言诗,风格轻艳婉丽,承接屈原楚辞之风,糅合《诗经》重章迭唱,回踏反复,一唱三叹的结构特色,开启了汉末魏晋文人七言诗抒情表意之端。
  总体来看,张衡在四五七诗体的创作尝试,继承了屈原《楚辞》浪漫奔放抒情想象的艺术特点,结合《诗经》中比兴的表现手法,结构上巧妙运用重章、反复、迭唱的技巧,同时汲取汉代民间乐府的时代特色,在题材和体裁上有突破创新,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摆脱了赋的流于描写,呆板叙事的局限,对后来魏晋时期,建安风骨的形成,魏晋文学新风尚的形成,贡献巨大。
  (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由于我国环境污染状况的日益严重,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的研究日益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其中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则是首当其冲急要解决的问题。如今不断扩大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范围是世界各国立法实践的趋势,我国最新《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和新《环境法》仍然将公民主体排除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之外,因此许多环境公益诉讼因为资格不适格而无法正常启动。诚然,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可能存在滥诉、浪费司法资
不久前,广州正式试点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根据《广州市长期护理保险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广州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同时参加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阶段优先保障高龄人群,
期刊
建立产业集群是资源枯竭型地区发展经济的途径之一,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地区政府要注意其自身的制度培育。政府要转变职能、制定产业政策、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
摘 要: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教学大纲》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图文并茂,插图在课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学生学习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范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很好地围绕教学大纲,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作用。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下面就图文并茂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插图 教学    一、充分认识各类
你是否注意过,身边的朋友说话时,有多少人带着口头禅?也许有些人说10句话,包括8个“然后”;有些人好像从来没有过顺心如意的时候,老是把“郁闷”挂在口头;美国总统奥巴马不论
期刊
现阶段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大大改善,人们拥有汽车的数量也在增加.汽车产品的质量以及性能的保障,需要各个环节加强控制,而在总装工艺
向党的十七大献礼的岳增瑞新著《理论之树要常青》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的一部论文集,共收入作者自1987年至2006年所写的主要文章60篇,其中有的文章是第一次
《物资联控联签管理流程控制表》的实施划定了管理边界,明晰了责任,实现物资管理受控;建立了物资数量可控体系,杜绝物资超耗、丢失、浪费的隐患;及时进行了物资归集,做到各项
期刊
文章提出了素描之于中国人物画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但必须强调的是中国人物画又不是素描加入水墨的元素那么简单.因为素描是独立的造型艺术,而中国画是道地的、民族的文化形
期刊
华尔街,这个代表财富塔顶的金融帝国,在这场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中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危险.这是住房与金融双重投机酿成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