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新课标影响下,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练笔能力已是当前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而如今的语文教学主要以阅读为引导,继而延伸至写作。为此,阅读可成为习作的主要服务对象。从本质上对其进行分析,阅读与写作呈并列关系,并以相辅相成的形式存在。故阅读可作为写作的服务对象,而写作也可作为阅读的服务对象。基于此,本文则主要通过课堂随文练笔的形式,推动学生阅读的能力。
一、深入思考,推动学生文本理解能力
阅读的基础在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若学生未能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则难以把握文章的主题,更不要说在文本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通常情况下,教师常采用强化诵读来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但其实通过随文练笔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理清阅读与写作两者的关系,明晰主次。而阅读与写作本身就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结合阅读与写作,使两者相辅相成,为彼此提供服务。以往教学中,教师常采用渐进式的问题推动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但却会导致语文教学呈现零碎化状态。继而导致学生思维出现混乱,在学习过程中摸不清思路。故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深入文本思考,通过随文练笔的形式分析文本内容,继而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学习《七颗钻石》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从“接着从里面……水流”这一景象发挥想象。大多数学生会描绘出河流清涌、草木葱绿,令人感到愉悦的景象。由此,可说明学生对于文本开头内容中缺失水的场景有初步的了解,在练笔时便能体会与感悟到小姑娘拥有的那颗善良的心,继而从中抓住文本的主旨,明确文本内容。而与上述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在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时,教师便可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过的文本内容,来对“为什么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作为这个时代的心声?”进行表述。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教师便可让学生对结尾做后续的想象,并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结合“山与水”,同时还要体现出“温”一词。通过这样随文练笔的形式能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主旨,继而延伸到课外。
二、指导教学,务实课堂教学目标
语文内容中不仅包含众多的语文信息,还体现着许多的教学技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让学生按照死记硬背的形式背诵课文,认为只要学生能将文本内容说出,便可说明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点。但这个观点却缺乏全面性,因为“知道”与“运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此一来便会如同“纸上谈兵”那般不切实际,导致学生出现听得懂,却不会做的情况。也就是说学生未能体会到教学法的价值,故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最好方式便是随堂练笔,从大体上讲,不论任何与写作有关的学习,只有阅读与写作结合,就会得到好的效果。为此,教师可通过不同的练笔形式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展开各种写作技巧的练习,继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例如,在学习《蒲公英》时,教师可让学生对最后一段“第二年的春天,落在……;落在……;只有落在……”进行感受,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写作技巧,从排比句式中进行随堂练笔,从不同感官去描绘事物,继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如,在学习《雾凇》这一课文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随堂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写作。要求学生从文中任意节选某一段内容,继而在自己所选的内容中抽取一两个关键词,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新的创作。有的学生会选取“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渡上了白银”这一段,为此,可从中抽选出关键词“慢慢地”和“轻轻地”,继而发挥想象使用文字展开描述,如:“春天的和风吹拂着我的脸庞,像是在温柔的说……”通过这种形式的随堂练笔,既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还能切合最终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三、激发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应将“写”变成“说”那般自然。故在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性格及年龄特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热情,结合文本内容展开随堂练笔。同时,写作的字数不限,对于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无太多限制性的要求,主要以发挥学生自身的想法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过于苛求学生写成完整文章,用高度的眼光要求学生展开练笔。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随堂练笔的恐惧感,限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可告知学生在练笔时,通過不同的形式展开写作,如按照文本内容进行仿写、在结尾处展开续写、改写某段本文内容,等等;在练笔内容中展开抒情写作、对某种事物进行描写、议论等。同时,教师还可结合文本的特征,有针对性设计一些充满趣味的练笔形式,继而激发学生练笔热情,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在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出现的:“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这一句展开仿写,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与接触拟人手法的写作。这时,学生练笔兴趣便会高涨,脑海中会浮想出不同的画面。在练笔内容的意境方面,虽不能直接体现出来,但主要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而生活中信手拈来的语句,便是练笔的一种形式。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轻松与愉悦,还能激起练笔的热情,深入学习。
同时,随堂练笔还要根据教学结合文本的特征进行设置,如在学习《郑人买履》与《刻舟求剑》后,教师便可让学生针对两篇寓言的结构进行比较,继而按照寓言故事《郑人买履》的结尾内容“舟已行矣……不亦惑乎”进行文字续写,可尝试着以文言文的形式进行议论性文体的练笔。而由于此次练笔的难度不算太高,故学生续写时兴趣仍然高涨。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读、写能力,还要根据这一核心内容,使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若教师仅仅展开几次听、读、写的训练,难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虽听、读、写是语文教学最好体现,但若能与写进行结合,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现如今的语文教学,因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的课堂设计,往往存在读写分离的现象。虽着重强调听、说、读、写的能力,但也要在此基础上,将它们之间的联系点进行融合。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激起学生内心的潜在动力,促进其深入学习。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中,随堂练笔的有效结合能起到推进与深化的作用。故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根据随堂练笔的形式,精心设置与文本内容有关的教学方案,结合学生课堂学习需求,通过不断地训练与引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应用技巧,继而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与理解文本,一举兼得,夯实最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215000)
一、深入思考,推动学生文本理解能力
阅读的基础在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若学生未能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则难以把握文章的主题,更不要说在文本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通常情况下,教师常采用强化诵读来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但其实通过随文练笔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理清阅读与写作两者的关系,明晰主次。而阅读与写作本身就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结合阅读与写作,使两者相辅相成,为彼此提供服务。以往教学中,教师常采用渐进式的问题推动教学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但却会导致语文教学呈现零碎化状态。继而导致学生思维出现混乱,在学习过程中摸不清思路。故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深入文本思考,通过随文练笔的形式分析文本内容,继而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学习《七颗钻石》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从“接着从里面……水流”这一景象发挥想象。大多数学生会描绘出河流清涌、草木葱绿,令人感到愉悦的景象。由此,可说明学生对于文本开头内容中缺失水的场景有初步的了解,在练笔时便能体会与感悟到小姑娘拥有的那颗善良的心,继而从中抓住文本的主旨,明确文本内容。而与上述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在学习《为你打开一扇门》时,教师便可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过的文本内容,来对“为什么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作为这个时代的心声?”进行表述。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教师便可让学生对结尾做后续的想象,并进行写作。在写作时要结合“山与水”,同时还要体现出“温”一词。通过这样随文练笔的形式能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主旨,继而延伸到课外。
二、指导教学,务实课堂教学目标
语文内容中不仅包含众多的语文信息,还体现着许多的教学技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让学生按照死记硬背的形式背诵课文,认为只要学生能将文本内容说出,便可说明学生已经掌握知识点。但这个观点却缺乏全面性,因为“知道”与“运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此一来便会如同“纸上谈兵”那般不切实际,导致学生出现听得懂,却不会做的情况。也就是说学生未能体会到教学法的价值,故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最好方式便是随堂练笔,从大体上讲,不论任何与写作有关的学习,只有阅读与写作结合,就会得到好的效果。为此,教师可通过不同的练笔形式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展开各种写作技巧的练习,继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例如,在学习《蒲公英》时,教师可让学生对最后一段“第二年的春天,落在……;落在……;只有落在……”进行感受,并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写作技巧,从排比句式中进行随堂练笔,从不同感官去描绘事物,继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如,在学习《雾凇》这一课文时,教师可设计以下随堂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展开写作。要求学生从文中任意节选某一段内容,继而在自己所选的内容中抽取一两个关键词,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展开新的创作。有的学生会选取“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渡上了白银”这一段,为此,可从中抽选出关键词“慢慢地”和“轻轻地”,继而发挥想象使用文字展开描述,如:“春天的和风吹拂着我的脸庞,像是在温柔的说……”通过这种形式的随堂练笔,既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想象力,还能切合最终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三、激发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应将“写”变成“说”那般自然。故在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性格及年龄特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热情,结合文本内容展开随堂练笔。同时,写作的字数不限,对于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无太多限制性的要求,主要以发挥学生自身的想法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过于苛求学生写成完整文章,用高度的眼光要求学生展开练笔。这样会使学生产生随堂练笔的恐惧感,限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可告知学生在练笔时,通過不同的形式展开写作,如按照文本内容进行仿写、在结尾处展开续写、改写某段本文内容,等等;在练笔内容中展开抒情写作、对某种事物进行描写、议论等。同时,教师还可结合文本的特征,有针对性设计一些充满趣味的练笔形式,继而激发学生练笔热情,活跃课堂氛围。
例如,在学习《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出现的:“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这一句展开仿写,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与接触拟人手法的写作。这时,学生练笔兴趣便会高涨,脑海中会浮想出不同的画面。在练笔内容的意境方面,虽不能直接体现出来,但主要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而生活中信手拈来的语句,便是练笔的一种形式。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轻松与愉悦,还能激起练笔的热情,深入学习。
同时,随堂练笔还要根据教学结合文本的特征进行设置,如在学习《郑人买履》与《刻舟求剑》后,教师便可让学生针对两篇寓言的结构进行比较,继而按照寓言故事《郑人买履》的结尾内容“舟已行矣……不亦惑乎”进行文字续写,可尝试着以文言文的形式进行议论性文体的练笔。而由于此次练笔的难度不算太高,故学生续写时兴趣仍然高涨。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读、写能力,还要根据这一核心内容,使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若教师仅仅展开几次听、读、写的训练,难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虽听、读、写是语文教学最好体现,但若能与写进行结合,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继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现如今的语文教学,因缺乏针对性与科学性的课堂设计,往往存在读写分离的现象。虽着重强调听、说、读、写的能力,但也要在此基础上,将它们之间的联系点进行融合。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激起学生内心的潜在动力,促进其深入学习。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中,随堂练笔的有效结合能起到推进与深化的作用。故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根据随堂练笔的形式,精心设置与文本内容有关的教学方案,结合学生课堂学习需求,通过不断地训练与引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应用技巧,继而帮助学生深入学习与理解文本,一举兼得,夯实最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2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