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除了微博,最热门的互联网社交平台应用恐怕要数微信了。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了微信这一款新型即时通信工具,自推出后14个月内获得超过 1 亿注册用户,到2012年9月17日马化腾正式宣布,微信用户突破2亿,只用了不过半年。截至2013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数已突破3亿,而相关的业界观察者认为其最终用户将稳定在5亿左右。这意味着它覆盖了近四分之三的智能手机用户。微信火了,它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变革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一、微信营销
面对如此激增的用户群体和微信这款应用的本身功能上的设置,商家们瞄准了这一开放的平台,进行各式各样的公共关系行为。
从微信的特点看,它重新定义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方式。如果将微博看做品牌的广播台,微信则为品牌开通了“电话式”服务。当品牌成功得到关注后,便可以进行到达率几乎为100%的对话,它的维系的能力便远远超过了微博。此外,通过LBS、语音功能、实时对话等一系列多媒体功能,品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有丰富的服务,制定更明确的营销策略。基于这种功能,微信已远远超越了其最初设计的语音通信属性,其平台化的商业价值显然更值得期待。以“杜蕾斯”为例,这个在微博上独树一帜的“杜杜”也在微信上开启了杜杜小讲堂、一周问题集锦。2012年12月11日,杜蕾斯微信推送了这样一条微信活动消息:“杜杜已经在后台随机抽中了十位幸运儿,每人将获得新上市的魔法装一份。今晚十点之前,还会送出十份魔法装! 如果你是杜杜的老朋友,请回复‘我要福利’,杜杜将会继续选出十位幸运儿,敬请期待明天的中奖名单! 悄悄告诉你一声,假如世界末日没有到来,在临近圣诞和新年的时候,还会有更多的礼物等你来拿哦。”活动一出,短短两个小时,杜杜就收到几万条“我要福利”,10 盒套装换来几万粉丝,怎么算怎么划算。微信活动营销的魅力在杜杜这里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二、微信传播
虽然传统的媒体以及门户网站、论坛等都在发挥着传递公共信息的职能,但是,微信有着独特的方便快捷的优势,以及独特的操作模式,微信的好友群传播的信息更加具有说服力,更能促使微信用户利用微信与微博的联通功能,实时、主动的进行信息的传播;与此同时,人们能够在这里获得很多不一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比其他渠道的信息更快、更有个性或者更具体、更集中。
在微信的公共平台上,注册账号的用户可将自己在网络中看到的精彩内容转发给“关注”他的好友,好友点击即可阅读,并就内容进行互动交流。还有不少微信公号,则凝聚了一批具有原创精神和独家消息来源的写手,如同一个个虚拟的编辑部。这使得微信超出了它本身的私密交流意义,成为最新的社会信息集散地。
以“头条新闻”账户为例,头条新闻在每天下午六点左右,准时推送一天最重大新闻,订阅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直接了解最近发生的大事新鲜事,不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淘宝”。 定时推送的时间选择在下班时间,完成一天的工作在,回家的路上看看当天的新闻也不失为一种调剂,既可以了解当下的大事又可以排解路无聊。
而相比微博,微信传播具备特有的优势。随着微博的爆炸式发展,铺天盖地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开始厌倦那些雷同而零碎,有时不尽可靠的微博信息,而内容精炼、经过专业选择、富有个性的微信平台则赢得了更多的关注。权威的传统媒体也难以置微信这个万花筒般的新信息传播渠道于不顾,众多“国字号”的报纸、杂志、电视台,还有各大网络媒体也纷纷在微信上开设官方认证账号。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魏武挥更是把微信称为“历史上达到率最高的媒介”。
三、微信交友
微信好友之间的即时互动,使原有的亲密伙伴之间,建立了新的,沟通成本更加低廉,交流方式更加丰富的通信平台。微信在KIK的基础上,推出了基于地理位置信息和个人信息的“查看附近使用微信”的功能,使得微信用户能够查看地理位置100米以内的使用微信的用户,并突破KIK的交友壁垒,实现社交圈的拓展。“摇一摇”与“漂流瓶”的功能设定,使得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将祝福、许愿、个人介绍、不方便给熟悉人说的小秘密等,发送给随机的接收者,突破地域的限制,达到匿名交友的目的。
微信朋友圈与以往的虚拟社区有一个细微的差别,就是用户无法看到自己好友发表状态中非自己好友的评论,正是这一个小小的差别,体现了微信的私密性,保护了用户的隐私。组成一个朋友圈需要圈内成员两两之间互相确认,他们发布的信息才能共同分享。微信朋友圈的这一设计符合熟人社区形成和运转的特点和规律,这正是圈子的概念。双向确认组成的圈子,正体现了微信的小众化传播。
媒介即讯息,新的信息传播媒介的产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微信因其强大的功能赢得了用户的青睐,成为了个人社交网络及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工具,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代表了未来社交平台发展的走向。当下,即时通讯应用软件的发展,使得那些已经涉足微博的门户网站和社交网站纷纷在抢夺用户资源的利益驱动下,主动探寻其盈利模式,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推广,便携式移动媒体这片市场在未来一定大有可为。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方式的变革在未来将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
一、微信营销
面对如此激增的用户群体和微信这款应用的本身功能上的设置,商家们瞄准了这一开放的平台,进行各式各样的公共关系行为。
从微信的特点看,它重新定义了品牌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方式。如果将微博看做品牌的广播台,微信则为品牌开通了“电话式”服务。当品牌成功得到关注后,便可以进行到达率几乎为100%的对话,它的维系的能力便远远超过了微博。此外,通过LBS、语音功能、实时对话等一系列多媒体功能,品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有丰富的服务,制定更明确的营销策略。基于这种功能,微信已远远超越了其最初设计的语音通信属性,其平台化的商业价值显然更值得期待。以“杜蕾斯”为例,这个在微博上独树一帜的“杜杜”也在微信上开启了杜杜小讲堂、一周问题集锦。2012年12月11日,杜蕾斯微信推送了这样一条微信活动消息:“杜杜已经在后台随机抽中了十位幸运儿,每人将获得新上市的魔法装一份。今晚十点之前,还会送出十份魔法装! 如果你是杜杜的老朋友,请回复‘我要福利’,杜杜将会继续选出十位幸运儿,敬请期待明天的中奖名单! 悄悄告诉你一声,假如世界末日没有到来,在临近圣诞和新年的时候,还会有更多的礼物等你来拿哦。”活动一出,短短两个小时,杜杜就收到几万条“我要福利”,10 盒套装换来几万粉丝,怎么算怎么划算。微信活动营销的魅力在杜杜这里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二、微信传播
虽然传统的媒体以及门户网站、论坛等都在发挥着传递公共信息的职能,但是,微信有着独特的方便快捷的优势,以及独特的操作模式,微信的好友群传播的信息更加具有说服力,更能促使微信用户利用微信与微博的联通功能,实时、主动的进行信息的传播;与此同时,人们能够在这里获得很多不一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比其他渠道的信息更快、更有个性或者更具体、更集中。
在微信的公共平台上,注册账号的用户可将自己在网络中看到的精彩内容转发给“关注”他的好友,好友点击即可阅读,并就内容进行互动交流。还有不少微信公号,则凝聚了一批具有原创精神和独家消息来源的写手,如同一个个虚拟的编辑部。这使得微信超出了它本身的私密交流意义,成为最新的社会信息集散地。
以“头条新闻”账户为例,头条新闻在每天下午六点左右,准时推送一天最重大新闻,订阅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直接了解最近发生的大事新鲜事,不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淘宝”。 定时推送的时间选择在下班时间,完成一天的工作在,回家的路上看看当天的新闻也不失为一种调剂,既可以了解当下的大事又可以排解路无聊。
而相比微博,微信传播具备特有的优势。随着微博的爆炸式发展,铺天盖地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开始厌倦那些雷同而零碎,有时不尽可靠的微博信息,而内容精炼、经过专业选择、富有个性的微信平台则赢得了更多的关注。权威的传统媒体也难以置微信这个万花筒般的新信息传播渠道于不顾,众多“国字号”的报纸、杂志、电视台,还有各大网络媒体也纷纷在微信上开设官方认证账号。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魏武挥更是把微信称为“历史上达到率最高的媒介”。
三、微信交友
微信好友之间的即时互动,使原有的亲密伙伴之间,建立了新的,沟通成本更加低廉,交流方式更加丰富的通信平台。微信在KIK的基础上,推出了基于地理位置信息和个人信息的“查看附近使用微信”的功能,使得微信用户能够查看地理位置100米以内的使用微信的用户,并突破KIK的交友壁垒,实现社交圈的拓展。“摇一摇”与“漂流瓶”的功能设定,使得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将祝福、许愿、个人介绍、不方便给熟悉人说的小秘密等,发送给随机的接收者,突破地域的限制,达到匿名交友的目的。
微信朋友圈与以往的虚拟社区有一个细微的差别,就是用户无法看到自己好友发表状态中非自己好友的评论,正是这一个小小的差别,体现了微信的私密性,保护了用户的隐私。组成一个朋友圈需要圈内成员两两之间互相确认,他们发布的信息才能共同分享。微信朋友圈的这一设计符合熟人社区形成和运转的特点和规律,这正是圈子的概念。双向确认组成的圈子,正体现了微信的小众化传播。
媒介即讯息,新的信息传播媒介的产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微信因其强大的功能赢得了用户的青睐,成为了个人社交网络及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工具,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代表了未来社交平台发展的走向。当下,即时通讯应用软件的发展,使得那些已经涉足微博的门户网站和社交网站纷纷在抢夺用户资源的利益驱动下,主动探寻其盈利模式,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推广,便携式移动媒体这片市场在未来一定大有可为。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方式的变革在未来将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