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软着陆GPS有模型强化学习制导方法

来源 :飞控与探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inshi97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距离地球较远、测控延时误差较大、飞行环境十分复杂且难以提前预测,行星软着陆的自主制导技术目前面临着水平位置估计困难、导航参考信息匮乏、复杂地形着陆困难等挑战。针对行星软着陆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基于引导策略搜索算法的有模型强化学习制导方法,实现了着陆器在初始状态受到扰动时无需重新规划,仍能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降落在指定位置。该方法首先将迭代线性二次调节器作为控制器,产生初始轨迹;其次,利用多层神经网络拟合制导策略;最后,利用控制器监督策略学习,进而收敛,产生可行策略。针对行星表面软着陆的仿真
其他文献
原生岩体的整体强度由力学性质最弱的岩层决定.为了研究构造区域软弱夹层泥岩的力学特性及变形规律,设计了4种应力路径下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应力路径和围压对软弱夹层泥岩力学特性及变形规律的影响,提出了应力路径和围压作用下软弱夹层泥岩力学特性及变形规律表征参量.研究结果表明:① 软弱夹层泥岩随着围压的增加呈塑性流动、应变强化的特性;② 卸压极限承载强度可以表征不同应力路径下卸载过程中的岩石承载能力;③ 当卸载过程中轴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均减小时,软弱夹层泥岩的径向应变最大、承载能力最弱;④ 卸载过程中,软弱夹层泥岩
容错技术及故障诊断技术是提高导航系统精度及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捷联导航系统中的故障诊断技术,已经在运载火箭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运载火箭十表捷联惯组配置,提出了一种故障诊断和决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信息重构方案和故障诊断门限的设计.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诊断惯性器件表头故障并进行信息重构,实现故障情况下的输出,进而完成飞行任务,对于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研究巷道围岩在高应变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利用大直径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加载系统,对岩样进行冲击压缩试验,探究岩石试样在大直径SHPB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波形整形器采用橡胶垫片可以有效改善波形形状,减少波形弥散;岩石试样的动力增强系数与应变率提高系数呈正相关关系,具有显著的应变率敏感性特点;随着应变率的增加,破碎块度平均尺寸和能量利用率均降低;大直径SHPB冲击作用下,岩石试样的能量利用率较低,最高仅为10.10%.
针对综合指数法和多因素耦合法在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时存在临界突变和权重量化困难等问题,通过因素分类、指数叠加和归一化处理,建立了改进的综合指数方法;针对理论结果易受煤矿井下工程隐秘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的影响,可能出现结果失真的问题,建立了基于现场CT探测的冲击危险评价指标和模型,并将理论和现场探测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冲击危险静态综合评估指标和方法,并进行了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针对未知扰动下电动伺服系统高动态响应与高精度控制难题,在建立电动伺服系统特征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时间最优控制与滑模控制进行结合的多模复合控制算法.该方法通过开展基于电动伺服系统精准动力学模型与环境特性特征建模的分析,详细阐述了时间最优控制算法与滑模控制算法的设计方法及其适用区间,并进行了系统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多模复合控制算法能够有效提升电动伺服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与稳态精度,实现了未知扰动下高动态高可靠的稳定运行.
针对某高分辨型光学成像载荷,从光学系统指标和结构稳定性要求出发,设计了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中心筒式主支撑结构。在空间遥感器的结构形式和光学系统指标要求的基础上,给出了中心筒式主支撑结构的构型方案和材料。根据临界应力理论,计算并分析了结构的失稳强度。通过尺寸优化,在保证结构的基频和位置精度最优的同时使相机得以大幅度减重。分析了中心筒式主支撑结构的静力学和动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满足光学系统
为深入研究冲击载荷下加锚岩体抗剪力学特性,采用实验室试验的方法对2种锚杆材质的加锚岩体开展了不同冲击能量和预紧扭矩下的侧向冲击试验,分析了不同锚杆材质和预紧扭矩对加锚岩体在冲击载荷下抗剪力学性能的影响,监测了落锤冲击力-时程曲线,并利用高速摄像机捕捉了试样冲击变形的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加锚岩体冲击过程可分为落锤释放、锤岩下移和分离回弹等3个阶段.试样顶底面均为轴向剪切裂缝和伴随竖向裂缝;前面和背面均为腹剪斜裂缝和竖向裂缝;交界面裂缝以钻孔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且上半部分裂缝数量明显多于下半部分,裂缝
瘢痕疙瘩是整形外科的常见疾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乏氧作为肿瘤生长和纤维化疾病的共同特征被视为有效的治疗标靶.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ng factor-1α,HIF-1α)是细胞低氧应激反应的关键转录因子,通过其下游基因调控诸如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血管生长、能量代谢和细胞外基质重构等多个生物进程使细胞适应缺氧.近年来,以HIF-1α为中心的研究已经成为瘢痕治疗领域新的热点方向.现就HIF-1α参与瘢痕疙瘩生成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岩石是一种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天然介质,由随机分布的晶粒和裂隙构成.结合红砂岩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重新划分了加卸载过程中的应变能密度的组成,包括塑性应变能密度和弹性应变能密度,后者为裂隙应变能密度与基质应变能密度之和,旨在进一步探索红砂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能量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 随着应力水平的升高,各应变能均呈指数式增长,弹性应变能占主导,为60%~80%,其中基质应变能基本不低于70%,塑性阶段,二者增速降低;② 将整个加卸载过程分为3个应力水平阶段:低于20%应力水平、20%~70%应力水平和大
为研究沟谷地形下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麻地梁煤矿507首采工作面地质条件为背景,利用矿压动态监测系统,对工作面内液压支架工作阻力进行监测,分析了该工作面进入浅埋深区域后的矿压显现规律以及沟谷垂深、沟谷坡角、冲沟切割系数对支架工作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07工作面周期来压呈现明显的“分区性”,来压主要体现在中部测区,上、下部测区来压特征不明显,总体来压次数少于中部;随着覆岩厚度的减小,来压步距增大,持续距离延长,动载系数亦有所增加.沟谷地形下,冲沟切割系数是影响支架阻力的主导因素,沟谷坡角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