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艘貨轮卸货后,在返航途中遇到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慌失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舱内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负重,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水手嘟囔道。但看着船长严厉的脸色,水手们还是照做了。随着船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地往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在一点儿一点儿地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艘貨轮卸货后,在返航途中遇到了可怕的风暴。水手们惊慌失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舱内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增加船的负重,使船下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一个年轻水手嘟囔道。但看着船长严厉的脸色,水手们还是照做了。随着船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地往下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在一点儿一点儿地减小,货轮渐渐平稳了。
船长望着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们说:“百万吨的巨轮很少有被打翻的,被打翻的常常是根基过轻的小船。船在负重时往往是最安全的,而船空时往往是最危险的。”
在某山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危险路段,路窄坡陡,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来到这里时,一定要游客们挑起或是扛点什么东西。“这么危险的地方,我不拿东西都两腿颤抖,再挑着东西前行,那不是更危险吗?”有游客不解。
导游小姐嫣然一笑:“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游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一不小心摔下去的。虽然有安全绳,但还是受了伤。而当地人每天都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却从没出过事。我们进行了测试,发现挑着东西或者扛着东西时,发生意外的几率大大降低。专家说因为当你意识到危险时还负重前行,反而会更安全。”
材料中的两个事例说的都是同一现象,即“压力效应”。在某些时候,我们可以把“压力”理解为“责任”,肩上有责任,心中定有压力。背上有沉甸甸责任感的人,往往更容易从历史的风雨中坚定地走过“鬼谷”;而那些得过且过没有一点儿责任感的人,就像风暴中没有载货的船,往往一场人生的狂风巨浪便会把他打翻。
其他文献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也是几易初中语文教材后的保留篇。然而,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待“愚公移山”,我认为愚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实属愚人之举。 首先,困难太大,力量太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仅凭人力去搬掉它们,那比登天还难,即使有千军万马也奈何不了两座高耸入云,方圆几百里的大山。更何况愚公只是“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力量之微薄显而易见。正如愚公妻子所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析字联”又是对联中的一朵奇葩,变化无穷,妙趣横生。 传说,康熙求才若渴,一旦发现,便不拘一格地重用。一天,康熙听说一位和尚很有学问,便请他来宫中下棋。康熙连输三盘,出上联试和尚:“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此联析“岩”、“枯”、“柴”三字而成,文字连贯。不料,和尚随口而出:“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康熙一听,和尚妙析“泉”、“好”、“妙”三字,对得无懈
小说、戏剧等之类的作品,一般来说都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而细节是构成情节的“细胞”。一篇小说可以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却不能没有场面和细节,否则就会失去形象性特质而走向抽象化、意念化。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看似漫不经心,实是独具精心的细微描写。黄政枢在《笔谈散文》中对杨朔的散文结构作了这样的比喻:“读杨朔的散文,像走进苏州园林,格局虽小,却峰回路转,意界深邃;读杨朔
素材就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就是未经总括和提炼的实际生活现象。“素材”一旦进入文章之后就成为“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高考作文的特定作者是阅卷老师,如果要想得到满意的分数就要选择打动阅卷老师的题材。阅卷老师都是成年人,经验丰富,阅读面广泛,所以考生作文选择名著名篇的题材,就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就能得到很高的分数。 走进名著的思路有三:一是对名著的细节进行合理扩展。根据主题需要对名
A 爸爸几年前因车祸落下病根,身体一直不好,常年靠各种药物来维护。肇事司机跑了,无底洞般的医疗费用挖空了本不富裕的家。妈妈虽然勤劳,但微薄的收入还是无法应付家中的各种生活开支。 那年春节,妈妈给爸爸买完护理的药后,口袋里剩下的钱都不够一百元。除夕夜,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笑声飞扬,只有我们家安静得像个废墟。没有年货,空锅冷灶。爸爸躺在床上,妈妈在街口守着摊位,她说看看还能不能再卖一点,多挣一点也是
甘纪雄,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湖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湖北省专家型校长。现任湖北省武穴师范学校、武穴实验高中校长。参与主编的《创造教育》被列入《湖北省2006年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目录》,在全省发行;撰写的《以研促教 因研强校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荣获2007年湖北省名校长全省征文一等奖,并入选《湖北省名校长办学思想录》。 陈:甘校长,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访谈邀
又是一年开学季,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学长学姐们已经步入大学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虽然“造粉们”距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但不少同学对于未来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划—— 呼叫百事通大脸兔!我姐姐高考成绩出来啦,这几天在填报志愿,我看她选了一个叫“生命科学”的专业,这个专业学什么,毕业后又做什么呢? 生命科学简单来说就是生物学。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什么是生命”,而且对这个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选择这个专业就对了。
室内的灯光 从日常的琐碎中 摆脱出来 日子还是从前一样 陡峭——— 常常一个人 趴在十二月的窗口 从光线不同的角度看雪 慢慢降落 看午夜之后 慢慢落下的雪 怎样覆盖 这深不可测的 人间 远处的青山 青山遮不住 那是对流水而言 四十年前 眺望西北 三十里外的青山 是我童年夏天黄昏 一部分生活…… 四十年后 午收中的一个晌午 站在老家相同的位置 眺望西
笔者认为,文学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思路是:要因文体、文本的类别、特点而定,不可一概而论,应避免“程式化”倾向。 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育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文中指出:“五四运动以前,国文教材是经史子集,显然经史子集是文学……‘五四’以后,通行读白话了,教材是当时产生的一些白话的小说、戏剧、小品、诗歌之类,也就是所谓的文学……国文所包的范围很宽广,文学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范围。文学之外,同样包括在国文的大
巴金说:“50年来我在小说里写人,总是按照我的观察、我的理解,按照我所熟悉的人,按照我亲眼看见的人写出来的。”在这里,他把“我”放在了核心地位。 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写作中漠视甚至无视“我”的存在,假话空话满天飞,虚作套作到处是,作文的现状可谓“惨不忍睹”。 观其惨状,细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之思想匮乏。巨大的应试压力下,现在的学生几乎不观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