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黄体破裂出血一例
【机 构】
:
大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铁法矿务局总医院
【出 处】
:
中华血液学杂志
【发表日期】
:
1990年11期
其他文献
我们研究LAK细胞对CFU-GM形成的影响,发现LAK细胞加骨髓细胞直接或孵育4小时进行再培养,对CFU-GM无影响;孵育8、18小时后可抑制CFU-GM。不同时间孵育后的上清液均能抑制CFU-GM,抑制率与孵育时间呈正相关关系;上清液的抑制率明显高于LAK细胞加骨髓细胞的抑制率。在8、18小时的上清液中能测出干扰素(IFN)。因此认为,LAK细胞对CFU-GM的抑制主要是LAK细胞释放抑制因子的
应用DNA共转染和裸鼠体内致瘤性直接选择转化细胞的方法,研究7例白血病患者(1例CML、1例T-ALL、5例AML)骨髓细胞的DNA转化活性。发现其中6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DNA具有转化活性,斑点和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表明,患者骨髓细胞DNA的转化活性是与其DNA中存在激活的N-ras癌基因有关。
白血病细胞的培养上清液能够使培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凝集,凝集的淋巴细胞呈大的团块状,团块之间很少有散在的细胞;而正常淋巴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则不能使培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凝集,非凝集的淋巴细胞均匀散在地平铺在板底。白血病细胞不同,产生凝集物质的含量不等,并且凝集团块的大小与检测细胞的数量成正比。凝胶过滤表明,凝集物质的分子量约为120kDa。结果表明,白血病细胞确实能够产生一种诱导淋巴细胞凝集的活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