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按一定的规律,把课堂中的各个要素(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学生,设备环境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整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要素不是单一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所谓"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表现,而不是教师表现自己。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不能唱独角戏,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学会学习,这其中关键在于一个"活"字。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热身,让学生进入角色
我们常说:“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这讲的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也是我们教师履行的职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备好了课却不等于上好了课。假如把备课看作是蓝图的设计,上课则是对蓝图的施工。能写出一份出色的教案固然重要,能开出一节成功的课例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上课是一门艺术,许多应变机制不可能在教案中反映出来,这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调控能力。过去我们单方面强调教师的进入角色,却把学生置身其外,结果是教师课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里存在的是课堂角色定位不当的问题,被称为“一言堂”。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必须做到的是课前热身,让学生进入角色。
课前热身,就是每节课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听一首音乐,看一段短片,或讲一则故事,说一个笑话。前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后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只要精心选题,周密安排,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自然进入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回答问题有顾虑,担心答错了老师批评同学耻笑,上课干脆不举手,即使被老师喊起来,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开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要改变这种现象,实行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主体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主要方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觉得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具体操作可根据课前热身的类别进行延伸。一般情况下,多媒体技术适用于现代文的教学。诗歌、散文中抒情性较强的由听音乐导入,然后以配乐朗诵进行教学较为理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课讲得再好也替代不了学生的学习,因此,组织一些课堂讨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课堂讨论是发展学生能力的一种好方法,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应变能力,积极创新能力均可得到锻炼。讨论时,或和颜悦色,或面红耳赤,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被激活,在意识中突然闪现出对问题的醒悟和理解。通过讨论获得的知识比起教师传授的知识往往记得深记得牢,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探究的结果。有些文章的教学可采用自读质疑的方法,一读扫除字词障碍,二读排除疑难问题,三读发现文章精髓,教师担负“解惑”的责任,充当学生的配角。当然,教师也有唱主角的地方,课堂秩序的维持,多媒体教具的操作,写作背景的介绍,艺术特色的概括,既是师生互动,教师不动行吗?我们讲以学生为主体,可不能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嘛。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五、课后训练,让学生回味无穷
课后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一篇文章教完后,陌生的字词,优美的句段抄下来读读、想想、背背,回味无穷的课堂乐趣尤在眼前。另外,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尤其是中外名著,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很必要。要提倡多练笔,最能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是写作。每篇文章教完后,让学生写写心得谈谈感想,不求长篇大论,三言两语也行,重在培养写作兴趣。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热身,让学生进入角色
我们常说:“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这讲的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也是我们教师履行的职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备好了课却不等于上好了课。假如把备课看作是蓝图的设计,上课则是对蓝图的施工。能写出一份出色的教案固然重要,能开出一节成功的课例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上课是一门艺术,许多应变机制不可能在教案中反映出来,这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调控能力。过去我们单方面强调教师的进入角色,却把学生置身其外,结果是教师课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里存在的是课堂角色定位不当的问题,被称为“一言堂”。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必须做到的是课前热身,让学生进入角色。
课前热身,就是每节课前利用三五分钟时间,听一首音乐,看一段短片,或讲一则故事,说一个笑话。前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后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只要精心选题,周密安排,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就自然进入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回答问题有顾虑,担心答错了老师批评同学耻笑,上课干脆不举手,即使被老师喊起来,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不开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要改变这种现象,实行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主体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主要方法。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觉得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具体操作可根据课前热身的类别进行延伸。一般情况下,多媒体技术适用于现代文的教学。诗歌、散文中抒情性较强的由听音乐导入,然后以配乐朗诵进行教学较为理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课讲得再好也替代不了学生的学习,因此,组织一些课堂讨论就显得非常重要。课堂讨论是发展学生能力的一种好方法,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应变能力,积极创新能力均可得到锻炼。讨论时,或和颜悦色,或面红耳赤,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被激活,在意识中突然闪现出对问题的醒悟和理解。通过讨论获得的知识比起教师传授的知识往往记得深记得牢,因为这是学生自己探究的结果。有些文章的教学可采用自读质疑的方法,一读扫除字词障碍,二读排除疑难问题,三读发现文章精髓,教师担负“解惑”的责任,充当学生的配角。当然,教师也有唱主角的地方,课堂秩序的维持,多媒体教具的操作,写作背景的介绍,艺术特色的概括,既是师生互动,教师不动行吗?我们讲以学生为主体,可不能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嘛。
三、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四、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五、课后训练,让学生回味无穷
课后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一篇文章教完后,陌生的字词,优美的句段抄下来读读、想想、背背,回味无穷的课堂乐趣尤在眼前。另外,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尤其是中外名著,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很必要。要提倡多练笔,最能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是写作。每篇文章教完后,让学生写写心得谈谈感想,不求长篇大论,三言两语也行,重在培养写作兴趣。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