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乡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替换现有教师用书中不符合本地情况的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同时对幼儿园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乡土资源 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11-01
“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课程能适合所有的幼儿园;相反,适合自己幼儿园的课程就是好的课程”。这是《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里的一句话。换言之,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求教师创造性的利用《用书》,还应去挖掘一些贴近孩子生活,孩子们感兴趣的、充满吸引力的园本课程和游戏。因此,我园申报了省级课题《乡土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经过两年的实践,将乡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替换现有教师用书中不符合本地情况的一些活动,活化了幼儿园的课程,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下面我以幼儿园主题活动为例,探析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
一、采集运用自然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永安素有“笋竹之乡”的称号,丰富的地方资源和本土文化,为主题活动研究的实施提供了现实的条件资源。
于是我们将自然界显现出来的有利资源运用到主题教学之中,如小班生成的《可爱的笋宝宝》、中班生成的《笋竹之乡》、大班生成的《竹与笋》一系列有关竹子的主题活动。
活动中我们让孩子通过看、摸、剥、闻等感官活动感知竹子、笋的外形特征,教师还切开笋,帮助孩子进一步观察、认识其内部特征。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竹制品,如:竹竿、竹篮、竹匾、竹筷等。还有关于竹和笋的资料、图片等,供大家观赏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同时,将教学融入到了自然社会的大课堂,带幼儿去看竹林、挖竹笋、拍资料,制作笋食品、利用竹子制作各类区域活动材料等。同时,我们还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规律,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自然,体验发现的乐趣。这些自然物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不仅充实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使我们的教学更富有生机。
二、挖掘利用地方特色,丰富课程内容
将地方特色融入幼儿园课程,能使幼儿园课程与本土文化紧密结合,同时培养幼儿热爱家乡、培育幼儿人文素养,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并凸显幼儿园办园特色。
贡川镇是福建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贡席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因其耐用吸汗、冬暖夏凉的特性,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美丽的家乡》主题活动开展中,我们邀请了贡席编制艺人到幼儿园,现场进行编织演示,并亲自教授幼儿如何进行简单的编织制作。通过编织艺人的现场展示和教学,将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了整合提炼,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萌发审美情趣,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
叉叉粿又叫竹叉果条,特点是色白细嫩、蘸食鲜美。既价格便宜,又清凉可口,也可炒食。特别在夏季可代替冷饮,是永安城乡居民普遍所喜爱的特色小吃。在主题活动《家乡特色小吃》开展期间,我们组织孩子到叉叉粿加工作坊,让师傅展示叉叉粿制作流程。孩子们看到了稻谷经过细加工碾白纯片,磨成浆水,再将浆水调匀倒入铁圆盘内,浮于大锅开水上蒸熟,卷成圆柱形,做成果条筒的过程。孩子们既新奇,又兴奋。之后师傅又进行了“又一粿多做”,让孩子们品尝,充分让幼儿感受到了家乡的饮食文化,同时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三、运用师幼互动,生成课程内容
以往教师设置的主题网络图多以教师自身的想法为主,并非孩子真实的想法和需求。为了使生成课程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把自主权交给孩子们,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的想法,在不断的师幼互动中,共同生成有意义的主题内容。比如在《我家附近》主题活动中,活动《到公园走走》开展以后,幼儿对公园的美景赞叹不已,我们让孩子讨论:怎样可以把美景留下来?通过孩子们积极的讨论,我们开展了到公园写生、和爸爸妈妈到公园拍摄公园最美一角、主题搭建未来的公园等活动,这样《公园写生》、《公园摄影》、《设计公园》等一个个活动就这样连续着生成出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既贴近幼儿生活和经验,尊重知识的系统性,是幼儿兴趣、能力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同时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四、挖掘整合社区、家长资源,拓展课程内容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课程论将“大社会做为活材料”,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社区做为儿童生长、生活的地方,其周围的人、事、物与儿童互动过程中隐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家长共同开发利用社区资源,能让孩子在生活中學习,丰富生活、社会经验。因此家长和社区资源成为我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又一有效途径。
例如,幼儿园附近的“佳洁超市”引起了孩子的兴趣。于是我们和超市联系,让家长带孩子到超市参观,通过参观孩子们商量在班级开一个小超市。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我们又多次组织孩子到超市,请经理、售货员给孩子介绍超市的运作、柜台、货品的摆设等知识。回来后我们相应开展了《货物的分类与摆放》、《我设计的价格标签》等活动,主题活动《我们的超市》也就蕴育而生。
在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活动更加主动;老师对《指南》精神的落实更加到位。教师不被用书的内容所束缚,能利用地方、自然、家长等资源去挖掘一些贴近孩子生活,开发孩子们感兴趣的、充满吸引力的园本课程。这不仅丰富了我园的课程内容,同时对幼儿园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淑英.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文教资料,2012-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乡土资源 利用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11-01
“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课程能适合所有的幼儿园;相反,适合自己幼儿园的课程就是好的课程”。这是《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用书》里的一句话。换言之,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求教师创造性的利用《用书》,还应去挖掘一些贴近孩子生活,孩子们感兴趣的、充满吸引力的园本课程和游戏。因此,我园申报了省级课题《乡土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经过两年的实践,将乡土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替换现有教师用书中不符合本地情况的一些活动,活化了幼儿园的课程,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下面我以幼儿园主题活动为例,探析幼儿园乡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路径。
一、采集运用自然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永安素有“笋竹之乡”的称号,丰富的地方资源和本土文化,为主题活动研究的实施提供了现实的条件资源。
于是我们将自然界显现出来的有利资源运用到主题教学之中,如小班生成的《可爱的笋宝宝》、中班生成的《笋竹之乡》、大班生成的《竹与笋》一系列有关竹子的主题活动。
活动中我们让孩子通过看、摸、剥、闻等感官活动感知竹子、笋的外形特征,教师还切开笋,帮助孩子进一步观察、认识其内部特征。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竹制品,如:竹竿、竹篮、竹匾、竹筷等。还有关于竹和笋的资料、图片等,供大家观赏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同时,将教学融入到了自然社会的大课堂,带幼儿去看竹林、挖竹笋、拍资料,制作笋食品、利用竹子制作各类区域活动材料等。同时,我们还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植物的生长规律,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自然,体验发现的乐趣。这些自然物课程资源的开发运用,不仅充实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使我们的教学更富有生机。
二、挖掘利用地方特色,丰富课程内容
将地方特色融入幼儿园课程,能使幼儿园课程与本土文化紧密结合,同时培养幼儿热爱家乡、培育幼儿人文素养,传承地方优秀文化,并凸显幼儿园办园特色。
贡川镇是福建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贡席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因其耐用吸汗、冬暖夏凉的特性,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在《美丽的家乡》主题活动开展中,我们邀请了贡席编制艺人到幼儿园,现场进行编织演示,并亲自教授幼儿如何进行简单的编织制作。通过编织艺人的现场展示和教学,将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了整合提炼,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萌发审美情趣,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
叉叉粿又叫竹叉果条,特点是色白细嫩、蘸食鲜美。既价格便宜,又清凉可口,也可炒食。特别在夏季可代替冷饮,是永安城乡居民普遍所喜爱的特色小吃。在主题活动《家乡特色小吃》开展期间,我们组织孩子到叉叉粿加工作坊,让师傅展示叉叉粿制作流程。孩子们看到了稻谷经过细加工碾白纯片,磨成浆水,再将浆水调匀倒入铁圆盘内,浮于大锅开水上蒸熟,卷成圆柱形,做成果条筒的过程。孩子们既新奇,又兴奋。之后师傅又进行了“又一粿多做”,让孩子们品尝,充分让幼儿感受到了家乡的饮食文化,同时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三、运用师幼互动,生成课程内容
以往教师设置的主题网络图多以教师自身的想法为主,并非孩子真实的想法和需求。为了使生成课程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把自主权交给孩子们,倾听孩子的心声,鼓励孩子的想法,在不断的师幼互动中,共同生成有意义的主题内容。比如在《我家附近》主题活动中,活动《到公园走走》开展以后,幼儿对公园的美景赞叹不已,我们让孩子讨论:怎样可以把美景留下来?通过孩子们积极的讨论,我们开展了到公园写生、和爸爸妈妈到公园拍摄公园最美一角、主题搭建未来的公园等活动,这样《公园写生》、《公园摄影》、《设计公园》等一个个活动就这样连续着生成出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既贴近幼儿生活和经验,尊重知识的系统性,是幼儿兴趣、能力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同时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四、挖掘整合社区、家长资源,拓展课程内容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课程论将“大社会做为活材料”,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社区做为儿童生长、生活的地方,其周围的人、事、物与儿童互动过程中隐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家长共同开发利用社区资源,能让孩子在生活中學习,丰富生活、社会经验。因此家长和社区资源成为我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又一有效途径。
例如,幼儿园附近的“佳洁超市”引起了孩子的兴趣。于是我们和超市联系,让家长带孩子到超市参观,通过参观孩子们商量在班级开一个小超市。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丰富相关的知识经验,我们又多次组织孩子到超市,请经理、售货员给孩子介绍超市的运作、柜台、货品的摆设等知识。回来后我们相应开展了《货物的分类与摆放》、《我设计的价格标签》等活动,主题活动《我们的超市》也就蕴育而生。
在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活动更加主动;老师对《指南》精神的落实更加到位。教师不被用书的内容所束缚,能利用地方、自然、家长等资源去挖掘一些贴近孩子生活,开发孩子们感兴趣的、充满吸引力的园本课程。这不仅丰富了我园的课程内容,同时对幼儿园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淑英.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文教资料,2012-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