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回首 百种票券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g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计划经济年代,商品门类很少,各种票证却很多。“大跃进”的1959年已有12种,1960年增加到50种,1961年又增至102种,此外,还有56类工业券!
  1960年12月,国家统计局对市场情况做出分析报告,指出供应出现紧张状况,农副产品及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的销售量大于收购量,库存大量减少。1月至10月,粮食收购量下降34%,食油收购量下降42%,生猪收购量下降31%,食糖收购量下降64%,棉花收购量下降23%,生活用品的供应异常困难。到9月底,各地凭票证供应的商品已达30多种。11月份全国商品零售额52.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5.6%。据全国42个大中城市统计,11月猪、牛、羊肉销量比10月减少29.4% ,家禽减少51.3%,鲜蛋减少30.4%……
  
  白糖、奶粉成为特供“珍品”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市场供应格外紧张,却常见报纸、广播宣传:“市场繁荣,物价稳定!形势大好,不是小好!”
  粮票越来越紧张,人人勒紧裤腰带,吃不饱。油票大城市每人每月5两减成4两,小城市从4两减为3两。除了粮食(米面)、植物油、肉食以外,香烟、白糖、精盐、粗盐、洗衣粉、煤球、火柴等都凭票按号码“对号”供应,一直编到几十号、上百号。
  有些普通日用品竟成了“特供”珍品,如白糖、奶粉等,竟成了高级营养品,只供应新生婴儿、产妇和肝炎患者。于是人们想方设法跟医生拉关系,请医生开假证明。
  各种日用品奇缺,却常听到广播里《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歌声,人们联想到各式各样的“票证”发到了九十多号,于是套入“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曲调,七嘴八舌改了歌词: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九十号(就是好)!
  九十号呀——就是好!九十号,大把的票!
  
  票证成了等级的标志
  
  除了各种票证之外,城镇户口还有“购货本”、“副食本”、“工业品购货本”等。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每年由商业部门把有限的指标分配到各单位,各单位再用抓阄儿的办法分到个人,抓到的人再带上“工业品购货券”去商店购买。
  票证实际上成了等级的标志。什么地位的人,享受什么样的待遇,都可从票证中反映出来。王洪文、张春桥、康生、谢富治之流一天可以抽两包甚至十包“牡丹”牌香烟,公社书记也能抽到“飞马”、“大前门”之类的中档货,普通百姓即使有票,也只能买到“丰收”、“跃进”、“勇士”之类的劣质烟。这种“保障重点、体现差别”的做法,也反映了城乡差别,城市人拥有的许多票证,农村人连见都没见过。
  
  几尺布票促成一桩婚事几斤粮票救活一条性命
  
  各种票证是从稳住城市居民的角度分配的,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8亿农民得不到什么票证。而大、中、小城市也有等级差别,不同职业不同工种的人享受的票证也不相同。
  一位省商业厅离休老干部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官商体系,其初衷是为了“彻底解放生产力,极大地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而结果适得其反。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由政府决定,并长期不变。价格既不能正常地反映价值,也不能反映实际的供求关系,价格机制被严重窒息,这必然造成长期的市场供应匮乏。且不说像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之类的“奢侈品”奇缺,就连火柴、肥皂、饭碗、棉花、煤炭之类的日用品也要凭票供应。票证成了人的命根子,城镇居民离开票证就无法生活。几尺布票就能促成一桩亲事,几斤粮票就能救活一条性命。当然,也不知有多少人曾为票证的事伤心落泪,甚至丢掉性命!
  这位老干部说,上班时恨不得躲到地缝里去。矿山、铁路、地质队、宾馆的人纷纷来要求批条子。不给这些特殊岗位的人解决困难不行,可解决了他们的困难,会造成更多人的困难,全省百姓手中的票证、购货本规定的供应便得不到保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话一点不假。
  
  先排队再问卖什么
  
  化学纤维、合成纤维的发展,使纺织品产量大幅增长,库存猛升,棉布积压。1983年11月23日,商业部登报宣布,从12月1日起,棉布敞开供应。消费者见了,马上拿布票到布店购买被单,商店门前里三层、外三层排成长龙,一天卖出的被单超过平时半年销售量。上海市商业局派出干部向排队的人群作宣传,讲明棉布12月1日敞开供应,不会涨价。消费者不予理会,说:“敞开供应,就是布票作废,改用别的票!”或者“12月1日不涨价,过了这一天涨价谁知道?”越宣传解释,人们越要排队争购,以致一些商店当天无法打烊。最后,上海市商业局决定:立即敞开供应,价格不变,不收布票。晚上在电台、电视台播发公告,并在商店贴出告示,排队的市民才散去。
  票证给人们带来心理紧张,也带来畸形消费。
  只要见到有人排队,便赶紧排在后面,然后再问卖什么。已经买过的,也不急于离去,而是寻找熟人,把自己的位置让出去,送个人情。
  1961年,火柴凭日用工业品购货证供应,1962年敞开;1963年凭证限量每人5小盒,当年9月份敞开。1984年传说火柴要涨价,一时间居民就到商店排队,日销量成倍上翻, 3天时间就泻到了“警戒线”最低储备量以下;火柴一般都是10盒一包地买,见有人排队就十包、八包地大量抢购。为了“保障供给”,1984年下半年,只好恢复凭票供应。
  每年春节前几天,就掀起了抢购风。家家户户倾巢出动,青壮男子负责购买鱼、肉、鸡、豆腐等重要年货。每个供销店的门口早早就排起长龙,有的人天不亮就赶来了。供销店开门以后,队伍就乱了套,不时有人插队“夹塞儿”,后面的人立刻群起斥责。“夹塞儿”的人或者灰溜溜退出,或者厚脸皮赖着不动,往往引起争吵、打架,乱成一片。
  
  辛酸荒唐的“票证制度”划上句号
  
  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以利四化建设的决定”,指出国外华裔科技人才约有10万人,要争取他们回国参加工作。
  从1978年到1980年,旅居海外的科技专家,要求回国长期工作而得到批准的有200名左右。这些科技专家回国后的安家问题、生活用品供应问题,都受到“票证”的限制而造成困难。1981年,国务院科技干部局发出“关于解决回国长期工作的科技专家安家、生活用品供应的通知”,对于这些专家有所照顾。
  北京市对于回国长期工作的科技专家进行了如下安排:
  (一)安家所需要的物品,按照“自用、合理”的原则一次供应。
  对于这些专家,由北京市第一商业局免布票、工业券、购货证,一次性供应床上用品、衣物、棉布、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生活必需品,并免券卖给煤气灶一套;北京市供销合作社一次性免票供应棉花等。
  (二)粮食、副食品供应,在每人定量以内发给粮票、油票、副食供应证等,米、面比例不限(北京市一般居民只供应一半细粮、一半粗粮),可以在粮店凭粮票任意买大米。
  限量供应而又短缺的副食品,由北京市第二商业局适当提高供应指标,如鸡蛋由每户2斤提高为每户4斤,白糖由每户2斤提高到每户4斤,等等。
  以上所述这些怪现状,直到1993年才宣告结束。辛酸而又荒唐的“票证制度”,永远成了我国计划经济历史上不堪回首的一页。
  
  (作者系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
其他文献
2009年7月919,第一个开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Ⅲ发动机的潍柴动力,在北京举行蓝擎电控国Ⅲ发动机产销12万台的主题庆祝活动,并与国际著名的高压共轨系统供应商——德国博世
为探索开发新型高效、低毒、无公害植物源农药的新途径,使用不同浓度复方与单味中药提取物处理供试蚜虫,室温下观察其杀虫效果。结果表明,复方和单味中药提取物对蚜虫均具有
棕榈蓟马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不仅直接取食为害作物,而且可以持久性地传播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对经济作物构成威胁。本文综述了棕榈蓟马传播的番茄斑萎病毒属病毒的种类
利用2013年12月—2015年2月章丘双屋面日光温室内小气候观测资料,对冬、春季阳屋面温室内气温、湿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不同天气类型下的日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与传统日光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