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生物科学学科的特质及其对国际合作办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入探索和实践国际合办生物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实现学生国内外学习、生活的无缝对接,满足社会从“专业型”逐步趋向具有综合知识的“复合型”的人才需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合作办学;生物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3-0192-0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信息通讯产业的迅速发展,各国知识产业和教育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学者越来越便捷地共享知识网络,为国际合作办学与各国教育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契机。我国高校将国际化办学作为补充国内知识供给的主要手段之一,促进国际间人才交流与合作成为国内高校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全球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根据生物科学学科的特质及其对国际合作办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把握国际形势、丰富文化内涵为导向,围绕如何提高国际生物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引进整合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丰富国内高等教育形式、深入研究国际合办生物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与方案、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等,探索人才培育中的国际合作机制、院系之间的合作机制,以实现学生国内外学习、生活的无缝对接,对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实务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合作办学的生物科学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我国高校在20世纪末开始了国际化办学的有益探索,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宏观的分类:开放与远程教育,引进国外院校项目并设立分校区,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合作办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际合作办学这种新型的办学形式目前仍普遍存在着办学层次不高、合作项目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此外,国内高校的发展仍存在着较大的区域性差异,而学科间差异也会对国际合作办学的要求和效果产生影响。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reenwich,UG)共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项目于2011年5月获得教育部批准招生,同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国际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然而,作为湖南省第一个获教育部批准、国际合作办学的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尚未成熟,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而在学生到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学习过程中,由于中外文化差异、教育制度和理念的差异、学科侧重点的差异等,致使一些新情况与问题不时出现。
为此,作为国际合作办学生物科学的专业负责人,笔者有幸于2014年11月赴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深入研究英国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体制,与学生们一起听课、学习和生活,并与格林威治大学的教授、同行们交流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观点与理念。通过3个月的深入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我们通过认真研究英国本科教育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体制,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把国际化复合人才培养当作一个系统工程,从培养方案体系入手,加强与合作方格林威治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式与体制的对接,改善培养条件、优化课程体系和制订新的教学大纲、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多种措施齐头并进,将国际化复合人才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了符合国际生物科学专业教育目标的国际合作办学的生物科学专业国际化复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行“3 1”学制,即国内学习3年,由湖南农大国际学院负责英文培训、学工与日常管理,湖南农大生科学院负责专业与业务培养与管理;国外(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学习1年,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并达到各方面要求后可同时获得湖南农业大学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本科毕业文凭。
二、具有国际视域生物科学专业复合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強教师梯队建设,不断提高国际合作办学的师资力量与教师的学术水平。由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包括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与医学生理学两个方向,而湖南农业大学并未开设人体临床医学专业,因此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的国际生物科学专业主要对接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向。为了满足该方向高质量教学的需要,我们通过引进和培养并重的措施,大力加强国际合作办学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同时从全校选聘相关课程的优秀教师,并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学校进修,稳步推进教师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更新和优化;另一方面,通过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协商合作,以多种方式积极引入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教师来湖南农大交流与授课,并积极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联系,聘请高水平医学专家来湖南农业大学讲授部分医学专业课程。目前,绝大部分国际生科专业的授课教师都有1年以上的出国留学经历,每年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有1—2名教师来湖南农业大学讲授专业课程和教学交流,这样使得我校建立了一支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
2.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采用双语教学,实现国内外课程与学习的无缝对接。对比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我们通过合理安排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比例,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具体情况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从课程开设的种类与分布、课时、学分、上课形式、双语教学、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及时评估和筛选了课程,并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生科院生科专业的系主任、生科专业负责人等合作完成了双方的课程对接及课程设置。例如,以基础生理学及实验技术、药理学和免疫学及实验技术对接英方的生理学与药理学,以仪器分析、生物分析技术对接英方的生物分析技术,以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及实验技术、发育生物学、组织培养对接英方的细胞与微生物学,等等,建立了国内外无缝对接的课程体系与设置。同时,全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采用双语教学,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英语教学语言环境。由于英国大学的本科专业课教学与国内不一样,大部分课程没有教材,且以学生自学为主,考试包括网上考试(MCQ)、写短文、期末考试等部分。为了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和较快适应国外的学习与生活,我们每年派出1—2名富有责任心的优秀教师到英国格林威治大学进行教学交流,与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学习、实验和生活中的难题,提出合理建议供他们参考。 3.加强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提高国际合作办学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模式使我国的教育过分追求形式的统一,强调共性,学生“被教育”或“被学习”,导致其缺欠主体性和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潜能。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专业型”逐步趋向具有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与多元化,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时代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个体特质和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使教学从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双向的学习交流,以灵活多样的学习和训练方式增强学生的适应性,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探讨,重视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强化学生个性化培养,积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特点和特长,提高国际合作办学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例如,我们在与学生的交谈及与格林威治大学同行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在国外學习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写短文(essay),学生大多泛泛而谈,缺乏细节描述与证据支撑,因而得分低。通过沟通和协商,专门主办关于如何写好短文的系列讲座和开设英文写作课程,由格林威治大学相关教师主讲,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又如,少数学生存在英语语言困难、上课一知半解或者完全听不懂,导致失去了信心而影响了学习效应,为此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一对一的互帮互助”活动,由成绩好、英语好的学生课外辅导成绩差的学生,同时格林威治大学专业教师也进行了课后的个别辅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探索与创新国内外双方的高效合作与对接机制,不断弥合中外教育理念差异,促进国际合作生物科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具有综合知识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还必须把握国际形势,从国际化复合人才培养的高度拆除传统教育不同院系之间的壁垒,弥合中外教育理念的差异,求同存异。为此,笔者利用在格林威治大学的3个月教学交流机会,较深入地研究了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和格林威治大学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认真分析了中英教育教学差异,并与格大生科院(School of Science)国际项目负责人、生科专业的系主任、生科专业负责人和部分专业教师全面交流了合作办学教育教学的观点与理念,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长期有效联系。同时,与学生一起随堂听了“Medical Biochemistry”、“Molecular Biology of Cancer”、“Medical Microbiology”、“Advanced
关键词:国际合作办学;生物科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3-0192-0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信息通讯产业的迅速发展,各国知识产业和教育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学者越来越便捷地共享知识网络,为国际合作办学与各国教育模式的创新带来了契机。我国高校将国际化办学作为补充国内知识供给的主要手段之一,促进国际间人才交流与合作成为国内高校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全球大融合、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根据生物科学学科的特质及其对国际合作办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把握国际形势、丰富文化内涵为导向,围绕如何提高国际生物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引进整合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丰富国内高等教育形式、深入研究国际合办生物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与方案、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等,探索人才培育中的国际合作机制、院系之间的合作机制,以实现学生国内外学习、生活的无缝对接,对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实务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合作办学的生物科学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我国高校在20世纪末开始了国际化办学的有益探索,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宏观的分类:开放与远程教育,引进国外院校项目并设立分校区,引进优质的教育资源合作办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际合作办学这种新型的办学形式目前仍普遍存在着办学层次不高、合作项目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此外,国内高校的发展仍存在着较大的区域性差异,而学科间差异也会对国际合作办学的要求和效果产生影响。湖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the University of Greenwich,UG)共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项目于2011年5月获得教育部批准招生,同年开始招收第一届国际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然而,作为湖南省第一个获教育部批准、国际合作办学的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尚未成熟,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而在学生到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学习过程中,由于中外文化差异、教育制度和理念的差异、学科侧重点的差异等,致使一些新情况与问题不时出现。
为此,作为国际合作办学生物科学的专业负责人,笔者有幸于2014年11月赴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深入研究英国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体制,与学生们一起听课、学习和生活,并与格林威治大学的教授、同行们交流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观点与理念。通过3个月的深入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我们通过认真研究英国本科教育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体制,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把国际化复合人才培养当作一个系统工程,从培养方案体系入手,加强与合作方格林威治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式与体制的对接,改善培养条件、优化课程体系和制订新的教学大纲、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等多种措施齐头并进,将国际化复合人才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构建了符合国际生物科学专业教育目标的国际合作办学的生物科学专业国际化复合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行“3 1”学制,即国内学习3年,由湖南农大国际学院负责英文培训、学工与日常管理,湖南农大生科学院负责专业与业务培养与管理;国外(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学习1年,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并达到各方面要求后可同时获得湖南农业大学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本科毕业文凭。
二、具有国际视域生物科学专业复合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1.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強教师梯队建设,不断提高国际合作办学的师资力量与教师的学术水平。由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包括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与医学生理学两个方向,而湖南农业大学并未开设人体临床医学专业,因此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合作举办的国际生物科学专业主要对接医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向。为了满足该方向高质量教学的需要,我们通过引进和培养并重的措施,大力加强国际合作办学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同时从全校选聘相关课程的优秀教师,并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学校进修,稳步推进教师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的不断更新和优化;另一方面,通过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协商合作,以多种方式积极引入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教师来湖南农大交流与授课,并积极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联系,聘请高水平医学专家来湖南农业大学讲授部分医学专业课程。目前,绝大部分国际生科专业的授课教师都有1年以上的出国留学经历,每年英国格林威治大学有1—2名教师来湖南农业大学讲授专业课程和教学交流,这样使得我校建立了一支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
2.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采用双语教学,实现国内外课程与学习的无缝对接。对比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的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我们通过合理安排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比例,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具体情况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从课程开设的种类与分布、课时、学分、上课形式、双语教学、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及时评估和筛选了课程,并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生科院生科专业的系主任、生科专业负责人等合作完成了双方的课程对接及课程设置。例如,以基础生理学及实验技术、药理学和免疫学及实验技术对接英方的生理学与药理学,以仪器分析、生物分析技术对接英方的生物分析技术,以微生物学及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及实验技术、发育生物学、组织培养对接英方的细胞与微生物学,等等,建立了国内外无缝对接的课程体系与设置。同时,全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采用双语教学,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英语教学语言环境。由于英国大学的本科专业课教学与国内不一样,大部分课程没有教材,且以学生自学为主,考试包括网上考试(MCQ)、写短文、期末考试等部分。为了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和较快适应国外的学习与生活,我们每年派出1—2名富有责任心的优秀教师到英国格林威治大学进行教学交流,与学生一起学习和生活,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和解决学习、实验和生活中的难题,提出合理建议供他们参考。 3.加强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提高国际合作办学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模式使我国的教育过分追求形式的统一,强调共性,学生“被教育”或“被学习”,导致其缺欠主体性和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潜能。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专业型”逐步趋向具有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与多元化,主动适应新形势和时代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我们根据学生的个体特质和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使教学从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双向的学习交流,以灵活多样的学习和训练方式增强学生的适应性,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探讨,重视个性化思维的发展,强化学生个性化培养,积极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特点和特长,提高国际合作办学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例如,我们在与学生的交谈及与格林威治大学同行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在国外學习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写短文(essay),学生大多泛泛而谈,缺乏细节描述与证据支撑,因而得分低。通过沟通和协商,专门主办关于如何写好短文的系列讲座和开设英文写作课程,由格林威治大学相关教师主讲,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又如,少数学生存在英语语言困难、上课一知半解或者完全听不懂,导致失去了信心而影响了学习效应,为此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一对一的互帮互助”活动,由成绩好、英语好的学生课外辅导成绩差的学生,同时格林威治大学专业教师也进行了课后的个别辅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探索与创新国内外双方的高效合作与对接机制,不断弥合中外教育理念差异,促进国际合作生物科学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具有综合知识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还必须把握国际形势,从国际化复合人才培养的高度拆除传统教育不同院系之间的壁垒,弥合中外教育理念的差异,求同存异。为此,笔者利用在格林威治大学的3个月教学交流机会,较深入地研究了英国高等教育体制和格林威治大学的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认真分析了中英教育教学差异,并与格大生科院(School of Science)国际项目负责人、生科专业的系主任、生科专业负责人和部分专业教师全面交流了合作办学教育教学的观点与理念,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和长期有效联系。同时,与学生一起随堂听了“Medical Biochemistry”、“Molecular Biology of Cancer”、“Medical Microbiology”、“Advan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