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有效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163mai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出的问题学生可能感到意义不大,而且觉得十分生疏。学生的大脑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化学前他们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引出学习课题,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为了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事实证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識有真切的感受,才不会只是在抽象的水平上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记忆。为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也应当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建紧密的联系,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
  2 用生活经验理解化学概念
  在化学教学中,为了克服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时的困难,可先引导学生解决一些有针对性的生活问题,作为“先行组织者”,然后再将其中的思想方法横向迁移到所学习的化学概念的研究中,为化学概念的学习提供认知支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理解周围世界的相关概念,不一定与科学概念一致,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可能起阻碍作用。如物体越重,下落越快;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等。当代教学理论指出,对于错误前概念的教学,首先要做好“引蛇出洞”,充分暴露学生错误的前概念,然后设计矛盾性实验予以冲击和破除。最后建构对科学的正确理解。因此,“联系生活”的有效化学教学,必须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生活经验。
  3 回归生活解决化学习题
  世界本来是一体化的,伴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哲学、科学、艺术等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取得了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世界的独立性。科学创造了一套揭示事物本质及规律的概念符号系统,与此相适应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重视遵循理性的逻辑,传授抽象的概念,而远离学生的生活实践。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把改革习题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作为突破口,进而改变传统习题枯燥、抽象、脱离实际的“纯化学”模式,增加习题的生活气息,更多地利用学生所面临的环境,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让习题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充分发挥习题的素质教育功能,让习题具有趣味性、激励性、挑战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解答化学习题,在动脑动手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在研究素质教育习题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对习题形式进行了研究,改编了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题目,注意了习题本身的趣味性,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学生对化学学的情感。高中化学教学中也有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现实世界,掌握改造世界的本领。这就要求教师在习题设计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让习题既生动活泼、联系实际,又能巩固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感到:化学并不难学,化学就在你身边。
  4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化学现象比比皆是,但我们却常常熟视无睹,问题就在于观念上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意识。在这些司空见惯的化学现象中,有很多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代表性和应用性,可以将其转化为高中化学问题,使之走入课堂。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它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
  5 创设宽松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善于创设化学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生活资源或生活资源的元件做实验,可使学生独立的思考,大胆探索,敢于幻想,创造出自己的新思路、新问题、新设计、新途径、新方法、为了完成实验,学生获得充分的前期制作经验和动手欲望,而前期操作经验是相关技能或能力形成不可或缺的练习体验,且前期操作本身就是向学生传播非语言的教育信息,使化学实验增添了一个物化的信息源,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获得良好的首次效应和动手欲望,不自觉的程序逻辑式实验成为灵活的、自觉的探索性实验。这种成功的体验和喜悦,能持久地保持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探索。
  6 开发利用生活资源,搞好丰富的课外科技制作
  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
  为了充分发挥生活资源的这些独特功能,我们组织学生课外开展科技活动,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增长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将这些应用于今后的课堂教学,进一步发挥生活资源的教育功能。通过我们的实践来看,科技制作主要是进行模仿创新,是一种以教育为目的的科技设计、制作的训练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训练教育中也会有少数学生在老师的辅导和协助下,能有一些小发明、小创造。这种高中阶段的科技活动为学生今后深造和走向社会后从事创新、原始创新和高科技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为知识而知识的陋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再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就不能形成高的英语素质。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知识活起来,就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环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对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最为积极活跃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化学是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刚开始接触时,学生对化学学习有较强的学习欲望,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是到了高中,化学知识更加抽象,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使得学生原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降低,成了在教师控制下的被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高中化学教学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用方程解决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作为一种策略意识去把握,因为它在今后学习中的地位很重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方程式教学  初中方程从研究的课题来说,涉及到方程的概念、方程的解法、列方程解应用题、方程的讨论。这四个方面,方程的概念在课本中比较弱,没有什么展开,讲方程的同解的目的在于提供解方程的依据,而不在于研究解方程每步的同解性。  1 以生为本是关键  学生是教育服务的对象
期刊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前,现代化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人们对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特别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化学科学各分支学科及化学与相关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并相互促进,以及人们对人才素质规格的新认识,都需要对化学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中的化学教育进行别开生面的改革和创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除了传授化学基础
期刊
【摘 要】实施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理念,必须要以全体学生为目标,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然后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鼓舞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教学之重任。那么如何营造?本人就新理念教学经验谈几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感悟。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理念;教学感悟  1 创新教学观念,整化培养目标  1.1 现今拿国际科学教育的改革趋势来研究,科学教育的方向越来越注重在培养科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所用的教学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作为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我在自己的教学中非常重视所选用的教学素材是否贴近学生生活、是否具有趣味性,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并以此作为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在自己的教学中如此,在听课、评课中也如此。时间一长,我渐渐发觉在孩子们的笑声中、在自己热闹的教学背后,孩子们的发展没有达到我的预设要求,教
期刊
高中生物课是以细胞为基础在微观的世界讲述的,内容比较抽象,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摸索,我找到一些方法,现介绍如下。  1 上好第一课紧紧抓住学生兴趣。  绪论是高中生物的第一课,上好绪论课就是成功的一半。应不拘泥于课本,外列举大量的事例,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今年的长江
期刊
【摘 要】如何让教师轻轻松松教作文,学生快快乐乐写作文呢?如果在作文教学中能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学生的写作心境。使学生消除畏惧的心理,自由快乐地写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激趣;快乐作文  如何把情境引入作文课堂优化学生的心境,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作文,写作文。  1 创设情境  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昂的气氛里进行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对
期刊
【摘 要】在复习中,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纵向,横向串联。再有便是掌握基本观点。另外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各种线索,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关键词】整体意识;框架;理论联系实际  我认为全国文综命题有如下特点:以知识的理解为基础,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察;试题以现实问题
期刊
【摘 要】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打开生活之门,让写作与生活“亲密接触”,用日记记录生活中有价值的。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生活处处都是素材。“上课听功课,随时有新的意想,新的发现,是题目。下课了,去运动,去游戏,谁的技术怎样,什么事情的兴趣怎样,是题目。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如种树,如养鸡,如窥显微镜,……都是非常有趣的题目。校内的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