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计算是一门新兴的专业,专业知识发展更新速度快,为了能培养出优秀的技术工人,我们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服务市场,优化课程的设置
虽然目前社会上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可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却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同时导致招生困难。导致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一些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学生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适应期长”等缺陷,不能满足行业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服务于行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优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中等职业教育以职业技能为主,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中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中等教育,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深厚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中职学校课程的设计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中职课程开发与决策的关键是:必须有产业界参与,要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要,紧跟市场进行动态的课程设置,从而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在课程设计中特别要注意把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中职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在课程设置中要注意课程目标综合化、具体化,能充分反映职业能力和岗位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的需要脱节,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创造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也是一门发展异常迅速的新型学科。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产品、技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教好、学好计算机,掌握坚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是关键。而上机实践操作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相对大学生来说,中职生的计算机理论课要精而少,因为学生的理解力、接受能力较差,学生不喜欢上纯理论的课程,教学的效果也不明显。我们针对中职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把理论课和实操课相结合,加强实操的练习,在操作中体会深化理论知识。我们把中职的三年学习时间分为三个小阶段,每一学年为一个小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以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主,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汉字录入,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及一些简单实用的应用软件。在这阶段,主要是学习Windows2000及办公室软件,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和简单的操作,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是争取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的考试。
第二阶段,以项目管理,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在这阶段里,学校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分为几个大的专业方向,如软件蓝领、硬件维护、动漫制作、网页制作等,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及选修课,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定单式培训。相同层次和相同爱好的学生就会分布在相同的专业班里,这样就为学校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从而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为着重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条件。改变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式”作为引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激发创造才能, 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 勤于实践, 从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这一具体目标, 基于几项任务, 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 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把静态的教学变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 尤其重视个性化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创新的机会。
三、 校企结合,无缝对接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要使计算机教学跟上行业发展的趋势 ,必须及时了解行业的情况,必须和行业紧密联系。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学生必须真正接触社会需要,才能进行专业定位。如果只是在学校闭门造车,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与社会脱节。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让学生一毕业就能成为优秀的工人,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逢对接。学生的实践可以分为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充分利用校内的设备,请校外企业的专家来参加指导,让学生的实践项目和企业的要求高度统一,也为学生到企业的实习做好准备。第二部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走产学研路,校内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到企业去顶岗实习,结合实习实际,完成设计工作。因为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出学校进入企业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在毕业设计中,学生除了把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性应用,还要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专业技术去解决实际运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学生提高了专业技能,熟悉了企业运作,也得到了企业认同,为学生走进企业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东莞理工学校)
一、 服务市场,优化课程的设置
虽然目前社会上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可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却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同时导致招生困难。导致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一些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学生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适应期长”等缺陷,不能满足行业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服务于行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优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中等职业教育以职业技能为主,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中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中等教育,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深厚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中职学校课程的设计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中职课程开发与决策的关键是:必须有产业界参与,要适应行业产业发展需要,紧跟市场进行动态的课程设置,从而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在课程设计中特别要注意把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为中职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来。在课程设置中要注意课程目标综合化、具体化,能充分反映职业能力和岗位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的需要脱节,也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创造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也是一门发展异常迅速的新型学科。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产品、技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教好、学好计算机,掌握坚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是关键。而上机实践操作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相对大学生来说,中职生的计算机理论课要精而少,因为学生的理解力、接受能力较差,学生不喜欢上纯理论的课程,教学的效果也不明显。我们针对中职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把理论课和实操课相结合,加强实操的练习,在操作中体会深化理论知识。我们把中职的三年学习时间分为三个小阶段,每一学年为一个小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以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为主,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汉字录入,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及一些简单实用的应用软件。在这阶段,主要是学习Windows2000及办公室软件,让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和简单的操作,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是争取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的考试。
第二阶段,以项目管理,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在这阶段里,学校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分为几个大的专业方向,如软件蓝领、硬件维护、动漫制作、网页制作等,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及选修课,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定单式培训。相同层次和相同爱好的学生就会分布在相同的专业班里,这样就为学校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从而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为着重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条件。改变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式”作为引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激发创造才能, 必须鼓励学生敢于动手, 勤于实践, 从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其方法是: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这一具体目标, 基于几项任务, 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 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式,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把静态的教学变成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 尤其重视个性化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有尝试成功和创新的机会。
三、 校企结合,无缝对接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要使计算机教学跟上行业发展的趋势 ,必须及时了解行业的情况,必须和行业紧密联系。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学生必须真正接触社会需要,才能进行专业定位。如果只是在学校闭门造车,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与社会脱节。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让学生一毕业就能成为优秀的工人,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逢对接。学生的实践可以分为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充分利用校内的设备,请校外企业的专家来参加指导,让学生的实践项目和企业的要求高度统一,也为学生到企业的实习做好准备。第二部分,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走产学研路,校内外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到企业去顶岗实习,结合实习实际,完成设计工作。因为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出学校进入企业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在毕业设计中,学生除了把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性应用,还要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专业技术去解决实际运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学生提高了专业技能,熟悉了企业运作,也得到了企业认同,为学生走进企业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东莞理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