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时,得到了许多优秀教师的指导,也引发了自己的很多思考。课堂上我首先创设了两个小朋友郊游时分享食物的情境:将4个苹果、2瓶矿泉水、1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特别强调蛋糕的分法,将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得到半个蛋糕,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接下来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及图片演示,帮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前后也改动了几次。
一、关注教学语言,凸显课堂精彩
(改进前)
师:下面我们自己动手创造一个二分之一,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吗?
(改进后)
师:你能把一张长方形纸,动手折一折,涂色表示它的二分之一吗?
教师的语言表达非常重要,作为学生的表率,首先是要准确。原先的表述有些歧义。一张纸,能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吗?折出来的应该是两个二分之一吧。改成把一张长方形纸动手折一折,涂色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这样的语言更规范,更精准。课堂是由许多细节构成的,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看似平常,却蕴涵深刻,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中细节的落实。而教学语言的精确运用,是对课堂每一个环节的精确把握。一位名师曾为我们讲述她的成长史,说有一次上全国的公开课,试教了几十遍,修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语言,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的把握都至关重要。教师准确精炼的语言,是将课堂细节落到实处的载体之一。
二、深刻挖掘教材,把握教材内涵
(改进前)
在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后,将不同形式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交流探讨。(预设有三种不同的折法:横着折,竖着折和斜着折)
师:第一种的涂色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吗?为什么?
生:是。因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第二种,是吗?
生:是。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有。(学生呈上来展示)
师总结:要想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我们可以横着折,可以竖着折,还可以斜着折,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得到它的二分之一。
(改进后,由提问引发大家的思考)
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形状也不同,为什么它们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呢?
生:他们都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它的二分之一。
其实,前后环节的侧重点不在方法的多样性,更多的是对于分数二分之一意义的理解和巩固。为了进一步巩固二分之一的意义,改进后的发问,引领着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进一步思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深入其本质。涂色部分形状不同,但它们都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涂上其中的一份,以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这样一来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就可以更深入一些。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不能只在教材表面上下功夫,还应更深入地挖掘教材内涵,因为最宝贵的东西是对内容本质的把握,而非形式上的死记硬背。
三、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创造意识
(改进前)
在学生们认识了二分之一后,让大家折出一张纸的四分之一,再比一比大小。同时教师出示它的八分之一,进一步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二分之一了,那你能不能将手中的圆片动手折一折,涂色表示它的四分之一呢?
(改进后)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二分之一,你能用三张同样大小的圆片,创造几个分数吗?请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一起创造出至少三个分数,并在涂色部分写上这个分数,再在小组内交流为什么你可以用这个分数表示。
改进之前,教学形式过于死板,学生似乎是为了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被动操作。改进后,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三张圆片生成了一个个分数,仿佛是一件件艺术品。当然,他们创造出来的分数仍然是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等等类似的形式,而不是三分之一、五分之一之类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创造性地发问,引发学生共鸣,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四、亮出精彩结尾,画龙点睛
(改进前)
我在课堂结束前,引用了多美滋金盾的一则广告,八个小朋友来分一个大蛋糕,一个小朋友智慧的分法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喝彩。在他们分完后,第九个小朋友跑过来没有蛋糕吃,第八个小朋友很友好地将自己的一半蛋糕分给他,引来不少赞叹。
师:分蛋糕的过程中蕴含了很多分数,是我们今天学过的,你能说一说吗?
生: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
(改进后)
师:这则广告不仅教会我们要学会分享和关爱,还蕴含了今天所学的分数知识,你能说说里面有哪几个分数吗?
生: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
师: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我们要善于发现,做一个有心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上大约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思维处于活跃期,而到一节课的后半段特别是临近结束时,思维则反应较慢,甚至进入了“休眠期”。许多教师常常忽视了课的结尾,有时还有走过场之嫌。其实,精彩的结尾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通常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改进后的结尾让孩子们为之一振,没想到这样一则广告,竟和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如此关联,这是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的形象印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蕴含着做人的道理,人不能只想着自己,要学会分享和关爱。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一辈子用行动进行追问的方向。
(王云霞,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2131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一、关注教学语言,凸显课堂精彩
(改进前)
师:下面我们自己动手创造一个二分之一,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吗?
(改进后)
师:你能把一张长方形纸,动手折一折,涂色表示它的二分之一吗?
教师的语言表达非常重要,作为学生的表率,首先是要准确。原先的表述有些歧义。一张纸,能折出它的二分之一吗?折出来的应该是两个二分之一吧。改成把一张长方形纸动手折一折,涂色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这样的语言更规范,更精准。课堂是由许多细节构成的,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看似平常,却蕴涵深刻,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中细节的落实。而教学语言的精确运用,是对课堂每一个环节的精确把握。一位名师曾为我们讲述她的成长史,说有一次上全国的公开课,试教了几十遍,修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语言,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的把握都至关重要。教师准确精炼的语言,是将课堂细节落到实处的载体之一。
二、深刻挖掘教材,把握教材内涵
(改进前)
在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后,将不同形式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交流探讨。(预设有三种不同的折法:横着折,竖着折和斜着折)
师:第一种的涂色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吗?为什么?
生:是。因为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第二种,是吗?
生:是。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有。(学生呈上来展示)
师总结:要想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我们可以横着折,可以竖着折,还可以斜着折,这三种方法都可以得到它的二分之一。
(改进后,由提问引发大家的思考)
师:折法不同,涂色部分形状也不同,为什么它们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呢?
生:他们都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它的二分之一。
其实,前后环节的侧重点不在方法的多样性,更多的是对于分数二分之一意义的理解和巩固。为了进一步巩固二分之一的意义,改进后的发问,引领着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进一步思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是深入其本质。涂色部分形状不同,但它们都是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涂上其中的一份,以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这样一来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就可以更深入一些。所以我们在备课时,不能只在教材表面上下功夫,还应更深入地挖掘教材内涵,因为最宝贵的东西是对内容本质的把握,而非形式上的死记硬背。
三、重视小组合作,培养创造意识
(改进前)
在学生们认识了二分之一后,让大家折出一张纸的四分之一,再比一比大小。同时教师出示它的八分之一,进一步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二分之一了,那你能不能将手中的圆片动手折一折,涂色表示它的四分之一呢?
(改进后)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二分之一,你能用三张同样大小的圆片,创造几个分数吗?请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一起创造出至少三个分数,并在涂色部分写上这个分数,再在小组内交流为什么你可以用这个分数表示。
改进之前,教学形式过于死板,学生似乎是为了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被动操作。改进后,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三张圆片生成了一个个分数,仿佛是一件件艺术品。当然,他们创造出来的分数仍然是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等等类似的形式,而不是三分之一、五分之一之类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创造性地发问,引发学生共鸣,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四、亮出精彩结尾,画龙点睛
(改进前)
我在课堂结束前,引用了多美滋金盾的一则广告,八个小朋友来分一个大蛋糕,一个小朋友智慧的分法赢得了大家的掌声和喝彩。在他们分完后,第九个小朋友跑过来没有蛋糕吃,第八个小朋友很友好地将自己的一半蛋糕分给他,引来不少赞叹。
师:分蛋糕的过程中蕴含了很多分数,是我们今天学过的,你能说一说吗?
生: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
(改进后)
师:这则广告不仅教会我们要学会分享和关爱,还蕴含了今天所学的分数知识,你能说说里面有哪几个分数吗?
生: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
师: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数,我们要善于发现,做一个有心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上大约有20分钟左右的时间思维处于活跃期,而到一节课的后半段特别是临近结束时,思维则反应较慢,甚至进入了“休眠期”。许多教师常常忽视了课的结尾,有时还有走过场之嫌。其实,精彩的结尾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通常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改进后的结尾让孩子们为之一振,没想到这样一则广告,竟和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如此关联,这是生活中处处有分数的形象印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蕴含着做人的道理,人不能只想着自己,要学会分享和关爱。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一辈子用行动进行追问的方向。
(王云霞,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213100)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