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消费水平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反映出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文化消费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同时也随之而来存在一些负面问题。大学生作为最年轻最新兴的群体,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就是对当今文化消费现象最直接的映照。因此,本文来探讨大学生的文化消费问题。
【关键词】文化消费;大学生
一、文化消费的含义
(1)文化消费的概念。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从而得到精神需求的满足。文化消费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专门的精神、理论和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包括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既包括对文化产品的直接消费,比如电影电视节目、电子游戏软件、书籍、杂志的消费,也包括为了消费文化产品而消费各种物质消费品,如电视机、照相机、影碟机、计算机等,包括各种各样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等,既包括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消费,又包括用于学习和智力方面的投资。(2)大学生文化消费概念。大学生文化消费,是指大学生为满足个体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消费精神文化产品的活动。文化消费是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观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二、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调查结果描述
此次调查在湘潭大学进行,共发放问卷169份,回收163份,女生87人,男生76人。(1)被访问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被访问的有效调查问卷中,均为在校大学生,女生为87人,占54%,男生为76人,占46%;大一至大四人数各为26人,45人,56人,37人;从居住地分布方面看,农村占36.51%,城镇占8.76%,大城市占4.35%,中小城市占40.09%;从出生家庭方面看,出生于工人家庭占21.6%,农民家庭占48.5%,干部家庭占11.4%,知识分子家庭占到18.5%;从是否为独生子女看,约60%为独生子女家庭。(2)被访问大学生的收入支出情况。受访的对象中,95%以上的学生的生活费是完全由父母提供,少部分通过家庭给予和勤工俭学,助学金等多种方式获得,其中每月生活费300~500元的占4.2%,500~800元的占26.3%,800~1200元的占42.3%,1200元以上的占2.4%;饮食消费,学习消费,娱乐消费占了平均消费支出的前三大方向,他们的每月开支通常不会做计划使用,针对大学生使用银行透支卡超前消费的行为,大部分还是持保守认可态度的,只是以不能超过父母可以承担自己消费总额的最大限度。(3)被访问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情况。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文化消费能提升自身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同时提升了幸福感和愉悦感,扩充了知识内涵。實用原则和价格的高低是影响他们文化消费选择的指标。习惯用互联网获取新知识,而通过图书馆借阅书籍和购买书籍的频率减少较明显。他们的月文化消费支出较多分布在50元至300元之间,占92%。他们对目前的文化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持满意态度的占42.9%,理由是目前无独立经济来源,不能给父母造成过多的负担,而57.1%的同学们持不满意态度,认为文化消费受金钱、时间的限制。(4)受访大学生眼中的文化消费目前存在的弊端。第一,文化产品低俗化,质量普遍不高,商业化太浓。第二,大学生存在攀比性,追求心理满足,没有达到文化消费的本质。第三,功利性重,把众多文化消费的目标对准工作与就业,忽略心灵修养。第四,忽视中华传统文化,过度崇拜西方文化。第五,文化消费偏娱乐休闲化。
三、促进大学生文化消费发展的建议
(1)国家要提供制度保障。一是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仅为3.48%,2009年为3.59%,一直没有达到设定的4%的目标,且明显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应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减轻学生家庭的教育负担,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水平。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对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多项福利保障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家庭用于教育等的支出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支出骤然增加,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消弱了家庭的文化消费能力。因此,健全各项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策调整来缓解居民远期支出压力,提高家庭文化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发展。(2)家长要重视对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特别重要,家长更应以身作则来培养孩子正确的文化消费观。父母应从自我检讨开始,对待生活的各种细节上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榜样示范作用,而且要加强沟通,严把消费关,积极教育并引导孩子树立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养成有计划的消费习惯。(3)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包括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校园精神等,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都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精神环境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美化校园环境、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塑造文化氛围等内容,都使当代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文化消费;大学生
一、文化消费的含义
(1)文化消费的概念。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从而得到精神需求的满足。文化消费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专门的精神、理论和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也包括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既包括对文化产品的直接消费,比如电影电视节目、电子游戏软件、书籍、杂志的消费,也包括为了消费文化产品而消费各种物质消费品,如电视机、照相机、影碟机、计算机等,包括各种各样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等,既包括用于娱乐、休闲等方面的消费,又包括用于学习和智力方面的投资。(2)大学生文化消费概念。大学生文化消费,是指大学生为满足个体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消费精神文化产品的活动。文化消费是大学生生活消费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人生观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二、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调查结果描述
此次调查在湘潭大学进行,共发放问卷169份,回收163份,女生87人,男生76人。(1)被访问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被访问的有效调查问卷中,均为在校大学生,女生为87人,占54%,男生为76人,占46%;大一至大四人数各为26人,45人,56人,37人;从居住地分布方面看,农村占36.51%,城镇占8.76%,大城市占4.35%,中小城市占40.09%;从出生家庭方面看,出生于工人家庭占21.6%,农民家庭占48.5%,干部家庭占11.4%,知识分子家庭占到18.5%;从是否为独生子女看,约60%为独生子女家庭。(2)被访问大学生的收入支出情况。受访的对象中,95%以上的学生的生活费是完全由父母提供,少部分通过家庭给予和勤工俭学,助学金等多种方式获得,其中每月生活费300~500元的占4.2%,500~800元的占26.3%,800~1200元的占42.3%,1200元以上的占2.4%;饮食消费,学习消费,娱乐消费占了平均消费支出的前三大方向,他们的每月开支通常不会做计划使用,针对大学生使用银行透支卡超前消费的行为,大部分还是持保守认可态度的,只是以不能超过父母可以承担自己消费总额的最大限度。(3)被访问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情况。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文化消费能提升自身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同时提升了幸福感和愉悦感,扩充了知识内涵。實用原则和价格的高低是影响他们文化消费选择的指标。习惯用互联网获取新知识,而通过图书馆借阅书籍和购买书籍的频率减少较明显。他们的月文化消费支出较多分布在50元至300元之间,占92%。他们对目前的文化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持满意态度的占42.9%,理由是目前无独立经济来源,不能给父母造成过多的负担,而57.1%的同学们持不满意态度,认为文化消费受金钱、时间的限制。(4)受访大学生眼中的文化消费目前存在的弊端。第一,文化产品低俗化,质量普遍不高,商业化太浓。第二,大学生存在攀比性,追求心理满足,没有达到文化消费的本质。第三,功利性重,把众多文化消费的目标对准工作与就业,忽略心灵修养。第四,忽视中华传统文化,过度崇拜西方文化。第五,文化消费偏娱乐休闲化。
三、促进大学生文化消费发展的建议
(1)国家要提供制度保障。一是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仅为3.48%,2009年为3.59%,一直没有达到设定的4%的目标,且明显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应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减轻学生家庭的教育负担,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水平。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对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多项福利保障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家庭用于教育等的支出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居民对未来的预期支出骤然增加,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消弱了家庭的文化消费能力。因此,健全各项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政策调整来缓解居民远期支出压力,提高家庭文化消费能力,促进经济发展。(2)家长要重视对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特别重要,家长更应以身作则来培养孩子正确的文化消费观。父母应从自我检讨开始,对待生活的各种细节上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起榜样示范作用,而且要加强沟通,严把消费关,积极教育并引导孩子树立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养成有计划的消费习惯。(3)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它包括共同遵循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校园精神等,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都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对精神环境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美化校园环境、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塑造文化氛围等内容,都使当代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