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加强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基本理念与探索方向。小学科学是奠定学生科学基础,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主要学科。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从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科学精神等层面出发对学生提出要求,进而推动教学实践的创新构建。本文从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出发,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策略,以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建议。
一、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小学科学课程则围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做出规划。根据核心素养要求,小学科学需要对学生的实证意识、科学概念、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进行培养,其中科学态度简单来讲就是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客观世界的主观意愿和综合能力,兴趣、务实、质疑、创新等都是科学态度的表现。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立足核心素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实现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二、引入科学现象,调动学生的科学热情
科学不仅是高高在上的概念、定理、数据等,科学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透过科学的本质,从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热情。例如雪糕刚从冰箱中拿出来会“冒气”,这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壶、杯、盅等瓷器在出现茶垢、油渍、水渍之类时,妈妈经常用柠檬皮以一碗温水浸泡,放置4、5小时,茶垢、油渍、水渍就会一扫而光,这是因为柠檬水中的酸与茶垢、油渍、水渍中的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用两个纸杯一根细线制作的“土电话”可以传递声音,是因为声音需要依靠介质传播等等。这些日常现象中蕴含的科学知识是学生探索科学基础,也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途径。在课堂设计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在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中挖掘科学知识。
三、利用实证分析,培养学生的务实态度
实事求是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每一个科学规律都是在客观分析、逻辑思考、理性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小学科学教师应立足实证分析,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任务,并指导科学分析方法,以强化学生对理性分析的认识,提高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例如在“校园里的树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为提高学生对植物的科学认识,教师设计了以下任务:(1)科学分组,各小组分别观察校园里不同区域的树木;(2)记录所观察树木的基本数据,包括树木生长地点、观察顺序、树冠形状、树木高度、树木粗细等;(3)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树叶标本、观察树木果实、对比树干粗细等方式,各小组对不同地区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4)总结归纳树木的外形特点,以及生长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相应分析结论。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科学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将每一项分析都建立具體的数据信息基础上,从而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优化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爱因斯坦曾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控制着教学的主动权,学生没有质疑的空间,久而久之也失去了质疑的勇气,对于知识的学习始终保持着被动接受的态度,而这是非常不利于科学探索与发展的。针对于此,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学习的主动全部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质疑与思考,为学生的科学探索奠定基础。在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开放、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质疑精神的前提。例如在“磁铁的两极”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鼓励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并在课堂上展开深入思考,进而打破教材知识的局限,引导学生在主动提问与互动分析中发展科学精神。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对教学评价的调整,渗透赏识教育理念,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强化激励,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质疑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提问的热情。
五、鼓励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素养培养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了创新精神,科学就会在重复中停滞不前。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创意比赛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调动奇思妙想,用科学手段创造出“异想天开”的实验成果,例如在探索声音的变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橡皮筋、尺子、发夹等工具制作“简易乐器”,并弹奏简单的乐曲。让学生在竞争中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应以身作则,利用一些充满创意的教具,为学生创造科学体验,为学生树立创新探索的榜样。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小学科学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即从科学现象入手,利用生动直观的视觉体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注重客观数据分析,利用客观现实解释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神;营造开放、宽松的讨论氛围,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加强实践探索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
【作者单位:金湖县吕良镇中心小学
一、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小学科学课程则围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做出规划。根据核心素养要求,小学科学需要对学生的实证意识、科学概念、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进行培养,其中科学态度简单来讲就是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客观世界的主观意愿和综合能力,兴趣、务实、质疑、创新等都是科学态度的表现。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立足核心素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实现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
二、引入科学现象,调动学生的科学热情
科学不仅是高高在上的概念、定理、数据等,科学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透过科学的本质,从充满生活气息的生活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热情。例如雪糕刚从冰箱中拿出来会“冒气”,这是因为外界空气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见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时,一遇冷就液化成雾滴包围在冰糕周围,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气”一样;壶、杯、盅等瓷器在出现茶垢、油渍、水渍之类时,妈妈经常用柠檬皮以一碗温水浸泡,放置4、5小时,茶垢、油渍、水渍就会一扫而光,这是因为柠檬水中的酸与茶垢、油渍、水渍中的碱发生了中和反应;用两个纸杯一根细线制作的“土电话”可以传递声音,是因为声音需要依靠介质传播等等。这些日常现象中蕴含的科学知识是学生探索科学基础,也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途径。在课堂设计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细心观察,在司空见惯的日常现象中挖掘科学知识。
三、利用实证分析,培养学生的务实态度
实事求是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每一个科学规律都是在客观分析、逻辑思考、理性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小学科学教师应立足实证分析,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任务,并指导科学分析方法,以强化学生对理性分析的认识,提高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例如在“校园里的树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为提高学生对植物的科学认识,教师设计了以下任务:(1)科学分组,各小组分别观察校园里不同区域的树木;(2)记录所观察树木的基本数据,包括树木生长地点、观察顺序、树冠形状、树木高度、树木粗细等;(3)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树叶标本、观察树木果实、对比树干粗细等方式,各小组对不同地区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影响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4)总结归纳树木的外形特点,以及生长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相应分析结论。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将科学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将每一项分析都建立具體的数据信息基础上,从而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优化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
爱因斯坦曾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考的开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控制着教学的主动权,学生没有质疑的空间,久而久之也失去了质疑的勇气,对于知识的学习始终保持着被动接受的态度,而这是非常不利于科学探索与发展的。针对于此,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将学习的主动全部交给学生,激发学生质疑与思考,为学生的科学探索奠定基础。在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开放、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质疑精神的前提。例如在“磁铁的两极”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鼓励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并在课堂上展开深入思考,进而打破教材知识的局限,引导学生在主动提问与互动分析中发展科学精神。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对教学评价的调整,渗透赏识教育理念,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强化激励,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质疑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提问的热情。
五、鼓励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素养培养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了创新精神,科学就会在重复中停滞不前。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创意比赛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调动奇思妙想,用科学手段创造出“异想天开”的实验成果,例如在探索声音的变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橡皮筋、尺子、发夹等工具制作“简易乐器”,并弹奏简单的乐曲。让学生在竞争中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应以身作则,利用一些充满创意的教具,为学生创造科学体验,为学生树立创新探索的榜样。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小学科学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即从科学现象入手,利用生动直观的视觉体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注重客观数据分析,利用客观现实解释科学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神;营造开放、宽松的讨论氛围,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加强实践探索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
【作者单位:金湖县吕良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