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映日期:2021年10月15日
导演:娄烨
编剧:马英力
主演:巩俐 赵又廷 小田切让
帕斯卡·格里高利
出品:北京千易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上海依英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霍尔果斯佰安影业有限公司
浙江天意影视有限公司
发行:影联传媒
故事
1941年秋冬,著名演员于堇(巩俐饰)为了出演她的旧爱谭呐(赵又廷饰)执导的话剧《礼拜六小说》而回到上海,却引起各方势力对她动向的密切关注,想要打探出她此行的真正目的。一个女人的命运被时代紧紧牵引,戏里戏外敌我难分,暗流涌动下她迎来了一个改变世界的抉择。
上海上海
“一九四一年,上海”,《兰心大剧院》的预告片中,首先出现的便是这样关于时间地点的注释。上海这座极具特色的城市,指向电影故事的最初起源——《兰心大剧院》的主线故事改编自女作家虹影的小说《上海之死》,而戏中戏的部分则取材于日本作家横光利一的小说《上海》。八十年前那个纷繁复杂、风雨飘摇的城市被一个女子、一部戏、一份情报搅动,珍珠港事件前夕的短短七日,孤岛上海风起云涌。
虹影对上海非常痴迷。从《上海王》到《上海之死》再到《上海魔术师》,虹影将众多女子放置在上世纪的上海,这个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城市所具备的现代性和丰富性为虹影所钟爱。而女性角色的内心觉醒和个体命运,也在《兰心大剧院》这部电影中得到体现。巩俐饰演的于堇,拥有多重身份和神秘特质,与《上海王》中的小月桂和《上海魔术师》中的兰胡儿一样,在上海这座城市周旋,是“百合花在荆棘内”,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海上花列传”。
上海,也是娄烨影像的起点。他最初的几部电影都在上海取景拍摄,之后还制作过一部展现他眼中真实上海的纪录短片《在上海》。相比于纪录片而言,《兰心大剧院》中的上海更有故事性,也更加贴合时代主题。用黑白画面将那个时代保留影像资料的感觉带入电影,让灯红酒绿的华丽场面淡化,从而使观众的视线聚焦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上。描摹乱世中人物为任务、为命运奔波,娄烨在《兰心大剧院》中想要表达的特定环境中的个体困境,与虹影别无二致。
浮城谜事
上海街头,人头攒动,在优雅的曲调中,这些人齐聚兰心大剧院。而巩俐饰演的于堇攀着旧爱谭呐的胳膊,浅笑前行。这是《兰心大剧院》定档预告片的影像片段。后来曝光的另一款预告片,则是完全不同的状态。每个角色情绪极端紧绷,巩俐雨夜枪战、打斗的戏份,将故事引向另一片迷雾里。于堇,这个女子到底是什么身份?
在原著小说中,于堇是沪上名伶,后被养父发展成为间谍,在香港的一座离岛上秘密接受美国间谍训练,前夫被汪伪特务机关“76号”逮捕。在这次任务中,她要在上海套取日本人的情报,帮助预判战争方向。真实历史中,关于几份提前获知珍珠港情报的事件是一桩悬案,没有一种考证得到过官方证实,但这个根据这段历史改编的故事却被娄烨一眼看中。虚构角色于堇成为攸关战争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关键人物,本身就很有趣。
不过,娄烨并没有完全复制这个故事。在《兰心大剧院》中,“戏中戏”的故事结构、于堇套取情报的方式以及故事结局都和原著不同。娄烨以及主创团队对这个故事的时代空间和视觉呈现进行了全新探索和实践。《兰心大剧院》本质上是一个类型化的故事,充斥着间谍、暗杀、枪战等种种戏剧性元素,还聚集了一众豪华的演员班底——巩俐、赵又廷、王传君、张颂文等中国演员外,小田切让、帕斯卡尔·格雷戈里、汤姆·拉斯齐哈等知名外籍演员也出现在影像中。
戏中之戏
两个主角坐在咖啡馆里试探地聊天,旁边的人群随着萨克斯风吹奏的舞曲翩翩起舞,明亮的阳光从窗口照射进来。艺术片导演谭呐带着剧团和于堇在兰心大剧院排练舞台剧《礼拜六小说》,这是其中设定在1937年1月的重要场景。1942年12月,《礼拜六小说》的首演之夜前夕,相似的场景再次出现,烟雾缭绕的咖啡馆,于堇和谭呐聊着天。而下一个镜头,剧场的小咖啡馆变成真正的咖啡馆,戏里戏外交错,完美应和了故事中于堇带着一身秘密回到上海的故事背景。
“戏中戏”的结构是《兰心大剧院》的一大特色。娄烨形容原作小说《上海之死》用了“极简主义”四个字,即使《兰心大剧院》使用“戏中戏”的叙事结构,据悉,娄烨也没有使用任何花哨的剪辑方式,简单的平行剪辑一方面贴合他对小说的理解,一方面也容易被观众接受。当然,这非常考验导演的天赋和功力。
作者风格
不得不承认,《兰心大剧院》在类型的大框架下,又同时兼具极强的作者性。影片在色彩与音乐上都做了极简化的处理。通篇采用黑白画面,全程没有配乐,而是利用场景声等实现声音的多重层次感。相比于以往影像中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这种对空间感的极简设计和把握更符合时代氛围,质感也更为厚重。娄烨自己解释这种选择为“不希望给人以假、华丽、充满旗袍和西洋乐的感觉。我希望做减法,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每个个体和他们的感受上。”
2019年,《兰心大剧院》在威尼斯电影节展映之后,巩俐的老公让·米歇尔对这黑白影像大加赞赏,“影片的黑白摄影,不是单纯的黑或者单纯的白,而是不同阶度的灰色”。的确,这部电影延续了娄烨一贯的影像风格:手持镜头营造出迷幻不安的失衡感,特写镜头对角色情绪的放大,低亮度的灯光对人物轮廓的模糊,使之与背景产生暧昧的融合。在娄烨手中,这个常规的类型故事,摇身一变为一部韵味十足的作者电影。(文 斑马木笛)
威尼斯电影节媒体评价
★《好莱坞报道者》:“观众在这部电影中看不到娄烨前作的影子,影片整体感觉平稳低调。这部讲述间谍故事的影片,最精彩的就是对人物身份扑朔迷离的刻画,每个人都要扮演多重角色。”
★《看电影周刊》:“在華丽的场景设计和黑白手持摄影下,上海显得复古又摩登。影片模糊了现实与虚构、戏剧与真实的界限,似真似假,观众的思绪在努力地随之切换中。巩俐依旧魅力十足,细腻的表演让角色的情感格外生动,举手投足之间,将女间谍(亦是女演员)的情态完美地呈现出来。”
★《Total Film》:“巩俐的表演极具说服力,饰演的是身陷被日本占领的上海著名女演员,在这座混乱和充满冲突的 城市中寻找情报,她发现这是一个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的地方,演员和间谍的身份来回切换。影片中,依托曾剑的黑白摄影和钟诚的场景设计,整个时代背景的氛围被完美唤醒,十分优雅。”
导演:娄烨
编剧:马英力
主演:巩俐 赵又廷 小田切让
帕斯卡·格里高利
出品:北京千易时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上海依英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霍尔果斯佰安影业有限公司
浙江天意影视有限公司
发行:影联传媒
故事
1941年秋冬,著名演员于堇(巩俐饰)为了出演她的旧爱谭呐(赵又廷饰)执导的话剧《礼拜六小说》而回到上海,却引起各方势力对她动向的密切关注,想要打探出她此行的真正目的。一个女人的命运被时代紧紧牵引,戏里戏外敌我难分,暗流涌动下她迎来了一个改变世界的抉择。
上海上海
“一九四一年,上海”,《兰心大剧院》的预告片中,首先出现的便是这样关于时间地点的注释。上海这座极具特色的城市,指向电影故事的最初起源——《兰心大剧院》的主线故事改编自女作家虹影的小说《上海之死》,而戏中戏的部分则取材于日本作家横光利一的小说《上海》。八十年前那个纷繁复杂、风雨飘摇的城市被一个女子、一部戏、一份情报搅动,珍珠港事件前夕的短短七日,孤岛上海风起云涌。
虹影对上海非常痴迷。从《上海王》到《上海之死》再到《上海魔术师》,虹影将众多女子放置在上世纪的上海,这个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城市所具备的现代性和丰富性为虹影所钟爱。而女性角色的内心觉醒和个体命运,也在《兰心大剧院》这部电影中得到体现。巩俐饰演的于堇,拥有多重身份和神秘特质,与《上海王》中的小月桂和《上海魔术师》中的兰胡儿一样,在上海这座城市周旋,是“百合花在荆棘内”,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海上花列传”。
上海,也是娄烨影像的起点。他最初的几部电影都在上海取景拍摄,之后还制作过一部展现他眼中真实上海的纪录短片《在上海》。相比于纪录片而言,《兰心大剧院》中的上海更有故事性,也更加贴合时代主题。用黑白画面将那个时代保留影像资料的感觉带入电影,让灯红酒绿的华丽场面淡化,从而使观众的视线聚焦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上。描摹乱世中人物为任务、为命运奔波,娄烨在《兰心大剧院》中想要表达的特定环境中的个体困境,与虹影别无二致。
浮城谜事
上海街头,人头攒动,在优雅的曲调中,这些人齐聚兰心大剧院。而巩俐饰演的于堇攀着旧爱谭呐的胳膊,浅笑前行。这是《兰心大剧院》定档预告片的影像片段。后来曝光的另一款预告片,则是完全不同的状态。每个角色情绪极端紧绷,巩俐雨夜枪战、打斗的戏份,将故事引向另一片迷雾里。于堇,这个女子到底是什么身份?
在原著小说中,于堇是沪上名伶,后被养父发展成为间谍,在香港的一座离岛上秘密接受美国间谍训练,前夫被汪伪特务机关“76号”逮捕。在这次任务中,她要在上海套取日本人的情报,帮助预判战争方向。真实历史中,关于几份提前获知珍珠港情报的事件是一桩悬案,没有一种考证得到过官方证实,但这个根据这段历史改编的故事却被娄烨一眼看中。虚构角色于堇成为攸关战争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关键人物,本身就很有趣。
不过,娄烨并没有完全复制这个故事。在《兰心大剧院》中,“戏中戏”的故事结构、于堇套取情报的方式以及故事结局都和原著不同。娄烨以及主创团队对这个故事的时代空间和视觉呈现进行了全新探索和实践。《兰心大剧院》本质上是一个类型化的故事,充斥着间谍、暗杀、枪战等种种戏剧性元素,还聚集了一众豪华的演员班底——巩俐、赵又廷、王传君、张颂文等中国演员外,小田切让、帕斯卡尔·格雷戈里、汤姆·拉斯齐哈等知名外籍演员也出现在影像中。
戏中之戏
两个主角坐在咖啡馆里试探地聊天,旁边的人群随着萨克斯风吹奏的舞曲翩翩起舞,明亮的阳光从窗口照射进来。艺术片导演谭呐带着剧团和于堇在兰心大剧院排练舞台剧《礼拜六小说》,这是其中设定在1937年1月的重要场景。1942年12月,《礼拜六小说》的首演之夜前夕,相似的场景再次出现,烟雾缭绕的咖啡馆,于堇和谭呐聊着天。而下一个镜头,剧场的小咖啡馆变成真正的咖啡馆,戏里戏外交错,完美应和了故事中于堇带着一身秘密回到上海的故事背景。
“戏中戏”的结构是《兰心大剧院》的一大特色。娄烨形容原作小说《上海之死》用了“极简主义”四个字,即使《兰心大剧院》使用“戏中戏”的叙事结构,据悉,娄烨也没有使用任何花哨的剪辑方式,简单的平行剪辑一方面贴合他对小说的理解,一方面也容易被观众接受。当然,这非常考验导演的天赋和功力。
作者风格
不得不承认,《兰心大剧院》在类型的大框架下,又同时兼具极强的作者性。影片在色彩与音乐上都做了极简化的处理。通篇采用黑白画面,全程没有配乐,而是利用场景声等实现声音的多重层次感。相比于以往影像中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这种对空间感的极简设计和把握更符合时代氛围,质感也更为厚重。娄烨自己解释这种选择为“不希望给人以假、华丽、充满旗袍和西洋乐的感觉。我希望做减法,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每个个体和他们的感受上。”
2019年,《兰心大剧院》在威尼斯电影节展映之后,巩俐的老公让·米歇尔对这黑白影像大加赞赏,“影片的黑白摄影,不是单纯的黑或者单纯的白,而是不同阶度的灰色”。的确,这部电影延续了娄烨一贯的影像风格:手持镜头营造出迷幻不安的失衡感,特写镜头对角色情绪的放大,低亮度的灯光对人物轮廓的模糊,使之与背景产生暧昧的融合。在娄烨手中,这个常规的类型故事,摇身一变为一部韵味十足的作者电影。(文 斑马木笛)
威尼斯电影节媒体评价
★《好莱坞报道者》:“观众在这部电影中看不到娄烨前作的影子,影片整体感觉平稳低调。这部讲述间谍故事的影片,最精彩的就是对人物身份扑朔迷离的刻画,每个人都要扮演多重角色。”
★《看电影周刊》:“在華丽的场景设计和黑白手持摄影下,上海显得复古又摩登。影片模糊了现实与虚构、戏剧与真实的界限,似真似假,观众的思绪在努力地随之切换中。巩俐依旧魅力十足,细腻的表演让角色的情感格外生动,举手投足之间,将女间谍(亦是女演员)的情态完美地呈现出来。”
★《Total Film》:“巩俐的表演极具说服力,饰演的是身陷被日本占领的上海著名女演员,在这座混乱和充满冲突的 城市中寻找情报,她发现这是一个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的地方,演员和间谍的身份来回切换。影片中,依托曾剑的黑白摄影和钟诚的场景设计,整个时代背景的氛围被完美唤醒,十分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