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应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体精神和良好的道德素养。学校德育工作以建构学校优质文化和浓郁情意环境为重点,在完善德育管理的基础上,凸显德育工作校本特色,工作要有新思维、新方法,着力提高德育骨干队伍的素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开创师生双主体互动合作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充分体现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德育 教育管理 创新思想 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b)-0226-01
当前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做好德育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而学校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在“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做好学校德育工作为前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为主线,对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了以创新管理为中心的改革和探索,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德育教育监控,努力实现更加个性化、柔性化、研究化的德育教学,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1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研究
在道德教育观念上,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对现代道德教育性质与功能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道德教育是“阶级斗争工具”转向道德教育是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的教育,把人的德性发展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当前学校在确立道德教育目标时,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逐渐将传统性目标与时代性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改变了重传统道德教育而缺乏时代感的倾向。
在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由以前的“政治挂帅”,跟政治风向转,逐渐把系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能力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改变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的倾向。而且当前学校德育工作还根据信息时代特点,把培养学生民族意识,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品德能力等作为道德教育的重点。
在选择教育途径和方法时,学校德育工作也由以前的形式主义,课堂灌输,逐步将系统教育与分层次教育;专门课程教育与学科渗透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口授教育与活动教育结合起来。
2 学校德育工作新思维
学校德育工作应尊重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当前道德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要求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道德教育目的必须面对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依赖于学生道德主体的发展水平。在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对立的,教育者居高临下,以专制的、强迫的办法,对受教育者“灌输”现成的道德;受教育总是处于被动的、服从的地位和消极的状态。现代道德教育过程的思想,强调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育关系,在教育者的指导、引导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道德教育过程,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双向影响,相互砥砺,共同进步。
学校德育工作还应将中国学校德育工作与世界接轨。文化撞击与文化整合是当今一股世界潮流,道德虽然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阶级性,但随着世界经济的相互接轨,道德价值也具有愈来愈多的时代性和人类性的内涵。西方道德观念的冲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按照本民族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在回应西方道德挑战中,自觉得与世界道德发展的大趋势相接,同时将本民族道德中那些具有普遍性和生命力的因素推向世界,实现中国道德的世界化,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服务。这是与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功能本质上的区别,同时现代道德教育为现代化服务具有先进性、超前性特点,结合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全球化、信息化趋势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人们对现代道德教育功能的认识又大大前进了一步,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识空间。今天有识之士都认为世界是一个命运相联系的共同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各处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具有整体性和全球性。在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时,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道德教育有益成分,在道德教育的目标上: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能为国家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培养发展民主社会和国家,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的人,如诚实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等。故此,我们在确立道德教育目标时,应将传统性目标与时代性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改变重传统道德教育而缺乏时代感的倾向。
3 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新举措
首先应建立健全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形成稳定、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以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德育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德育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
其次,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形成良性运作机制。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重点是构建学生和教师的道德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等评价体系及其激励机制。注重在民主、自由、平等的氛围下,按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德育工作和学生道德状况的监控和评价体系;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建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运行模式,对学生素质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励。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主导地位的确立,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校德育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上。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科所.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蔡克勇.教育国际化、本土化与学校个性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3.
关键词:德育 教育管理 创新思想 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b)-0226-01
当前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做好德育工作,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而学校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在“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做好学校德育工作为前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为主线,对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了以创新管理为中心的改革和探索,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德育教育监控,努力实现更加个性化、柔性化、研究化的德育教学,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1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现状研究
在道德教育观念上,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对现代道德教育性质与功能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道德教育是“阶级斗争工具”转向道德教育是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的教育,把人的德性发展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当前学校在确立道德教育目标时,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逐渐将传统性目标与时代性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改变了重传统道德教育而缺乏时代感的倾向。
在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由以前的“政治挂帅”,跟政治风向转,逐渐把系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能力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改变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的倾向。而且当前学校德育工作还根据信息时代特点,把培养学生民族意识,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品德能力等作为道德教育的重点。
在选择教育途径和方法时,学校德育工作也由以前的形式主义,课堂灌输,逐步将系统教育与分层次教育;专门课程教育与学科渗透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口授教育与活动教育结合起来。
2 学校德育工作新思维
学校德育工作应尊重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当前道德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要求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道德教育目的必须面对日益复杂的信息环境,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依赖于学生道德主体的发展水平。在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对立的,教育者居高临下,以专制的、强迫的办法,对受教育者“灌输”现成的道德;受教育总是处于被动的、服从的地位和消极的状态。现代道德教育过程的思想,强调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育关系,在教育者的指导、引导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道德教育过程,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双向影响,相互砥砺,共同进步。
学校德育工作还应将中国学校德育工作与世界接轨。文化撞击与文化整合是当今一股世界潮流,道德虽然具有很强的民族性,阶级性,但随着世界经济的相互接轨,道德价值也具有愈来愈多的时代性和人类性的内涵。西方道德观念的冲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按照本民族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在回应西方道德挑战中,自觉得与世界道德发展的大趋势相接,同时将本民族道德中那些具有普遍性和生命力的因素推向世界,实现中国道德的世界化,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服务。这是与传统道德教育社会功能本质上的区别,同时现代道德教育为现代化服务具有先进性、超前性特点,结合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全球化、信息化趋势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人们对现代道德教育功能的认识又大大前进了一步,拓宽了思路,扩大了认识空间。今天有识之士都认为世界是一个命运相联系的共同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各处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具有整体性和全球性。在做学校学生道德教育工作时,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道德教育有益成分,在道德教育的目标上: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能为国家承担责任和义务的,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培养发展民主社会和国家,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的人,如诚实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等。故此,我们在确立道德教育目标时,应将传统性目标与时代性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改变重传统道德教育而缺乏时代感的倾向。
3 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新举措
首先应建立健全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形成稳定、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以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德育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德育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
其次,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形成良性运作机制。德育工作评价体系重点是构建学生和教师的道德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等评价体系及其激励机制。注重在民主、自由、平等的氛围下,按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原则,构建德育工作和学生道德状况的监控和评价体系;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建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运行模式,对学生素质实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评,对优秀学生实行奖励。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主导地位的确立,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学校德育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上。加强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央教科所.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蔡克勇.教育国际化、本土化与学校个性化[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