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度让整个世界捏了一把冷汗的土耳其击落苏-24事件,目前已经尘埃落定。至少,看上去是如此。今日世人对中东局势的关注焦点,已从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的剑拔弩张,转移到了沙特和伊朗之间因处决什叶派教士而引发的钩心斗角。由叙利亚内战引发的中东乱局,仿佛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然而,细心的观察家不会忘记,就在2015年12月29日,沙特和土耳其宣布两国之间成立了一个高级别的战略合作委员会,沙特通讯社援引沙特外交大臣阿德尔·朱拜尔的话说:“该委员会将关注许多事务,包括安全、军事、政治、经济、贸易和投资领域以及能源、教育、文化事务、医疗以及其他领域。”也是在同一天,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访问沙特几个小时前,对媒体指责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无情地屠杀数十万人民”,并指责俄罗斯对叙利亚的军事支持。考虑到伊朗和俄罗斯之间自叙利亚乱局爆发后日益接近的外交关系,不难看出,沙特和伊朗之间的此番争斗,依然在受到俄罗斯、土耳其这对千年冤家之间较量的影响。
实际上,击落苏-24,只不过是俄、土在叙利亚地区一系列明争暗斗中最明显的表现。这一事件背后,是以美、俄、土三方为首的大国的深刻布局和较量。
美国:战略收缩中的布局
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的恩怨源远流长,最早可上溯到公元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陷落。从1676年开始,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为争夺拜占庭帝国的遗产,展开了长达近300年的战争。然而,此次俄罗斯和土耳其在叙利亚的争斗,却与历史上的俄土战争都有所不同。
“阿拉伯之春”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使得整个中东格局为之一变,并造成了以“伊斯兰国”(简称IS)为代表的诸多恐怖组织的乘虚而起。这样的恐怖组织,导致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也门等诸多国家政治与社会治理框架崩塌,其炸毁古迹、贩卖人口、掠夺性奴、虐杀平民和战俘的种种暴行,也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共同谴责和打击。然而,在打击IS的同时,围绕中东地区的大国较量,却一刻也没有停止。实际上,正是这种大国之间的勾心斗角,使得倒行逆施的IS能够在中东地区肆虐至今。
随着页岩气技术的成熟,美国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对中东的能源依赖正在逐步减少。其在中东的战略利益,日益集中到对维持盟友以色列的安全以及控制以中东为核心的国际恐怖组织网络上。这也是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在中东地区大幅度战略收缩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在打击IS的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一直颇为微妙。
IS崛起后,大量利用法律漏洞藏身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恐怖分子纷纷浮出水面,从藏身国返回中东加入IS。同时,IS早期也并没有明确提出反美和反欧洲的宣言或口号,而是把矛头指向美国所并不喜欢的叙利亚。对美国而言,藏身西方的恐怖分子加入IS,显然比化整为零更好控制和对付;用IS牵制对美国桀骜不驯的叙利亚和伊朗,更于美国有利。因此,美国对IS初期态度一直比较谨慎,把更多的力量,放在扶植叙利亚反对派之上。比如,在2014年10月,IS大举攻打土叙边境重镇科巴尼,美国派出空中力量加以轰炸,但以美军空中力量的强大,居然没有阻止IS占领科巴尼的大部分地区,让外界不得不怀疑其作战诚意。
然而,随着IS的壮大,不仅美国在伊拉克训练的武装力量在IS面前一溃千里,美国为叙利亚的反对派提供的装备及训练的军官,也大量加入IS,并在攻打叙利亚政府军的同时,不时和反对派武装发生战斗,严重影响了美国的战略利益。
在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之后,IS公然向西方国家宣战,并成为西方国家舆论的众矢之的。作为北约领袖和全球警察的美国,无论从道义上还是自身安全需求上,都有必要加大对IS的打击力度。然而,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和对石油依赖的减轻,中东已非美国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如小布什般大举用兵叙利亚,对于奥巴马而言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而让美国难堪的是,由于伊拉克军队的不断溃败,面对IS强大攻势的伊拉克政府不得不求救于伊朗和俄罗斯。如果这一局面最终确立,则意味着美国在经历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两次大规模作战,损失人员物资无数、消耗天文数字的财富后好不容易建立的新伊拉克政权,将倒向美国的对立面。这是美国无论如何也无法忍受的。
正是在这样的战略危机之下,美国开始使用土耳其这一颗重要的战略棋子。奥巴马在苏-24被击落几个小时后对媒体表态“土耳其有权捍卫其领空”,以及随后对土耳其以强硬的态度出兵伊拉克事件的模棱两可态度,都是美国对土耳其支持态度的最好证明。
俄罗斯:勇猛而不失谨慎
在叙利亚问题上,普京大刀阔斧的勇猛态度获得了许多观察家的好评。即使在苏-24被击落、美国公然表态支持土耳其后,俄罗斯依然毫不示弱:先是发起一系列外交攻势谴责土耳其;随后展开舆论攻势,公布埃尔多安和IS的石油交易证据,指责土耳其勾结IS;再之后不顾自身依然处于被西方国家制裁之中的不利局面,对土耳其实施经济制裁,引得土耳其不得不扬言上诉至WTO……面对土耳其的突然袭击,俄罗斯奇招频出,尽显普京式外交的强硬姿态。
然而,在普京强硬外交的背后,细心的观察家也不难发现俄罗斯的诸多谨慎之处。比如:在苏-24被击落后,俄罗斯虽然不断强烈谴责,普京甚至称土耳其的行动为“背后捅刀子”,但却一直到2015年12月30日,才由外交部发言人扎哈洛娃向媒体放话敦促土耳其抓捕凶手;俄罗斯在苏-24被击落后,加强了对接近土耳其的叙利亚反对派的轰炸,但对土耳其却始终没有在军事上做出太强硬的姿态,仅加强了俄军在叙利亚的防空部署;2015年12月15日,美国撤出了驻扎在土耳其因斯里克空军基地的12架F-15战机(6架F-15C,6架F-15E),俄罗斯媒体抓住这一事件大肆报道,称美国在孤立土耳其;在全球翘首以待俄方解密被击落的苏-24黑匣子数据时,俄罗斯却突然宣布黑匣子损坏无法打开;俄罗斯虽然高调纪念死去的飞行员,并对土耳其实施强硬的经济制裁,但普京却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俄罗斯并非针对土耳其普通公民;2015年12月31日,普京签署了新版《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将美国正式列为俄罗斯的战略威胁,却又在2016年1月1日新年之际主动向奥巴马发出新年问候,呼吁两国共同应对国际挑战;最值得注意的,则是俄罗斯在积极轰炸叙利亚IS的同时,却对土耳其出兵伊拉克,以及沙特与伊朗的此次外交冲突采取低调态度。显然,俄罗斯在谨慎地减小和美国的正面冲突,并尽量不去触碰美国的战略底线。
在出兵叙利亚之际,俄罗斯正在因乌克兰问题而面对来自美国、北约和欧盟的经济制裁和“北约东扩”的战略打压。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之下,普京出其不意出兵叙利亚,部署空军展开对IS的打击,并取得明显成效,不仅有效维护了俄在叙利亚的利益,也迫使美国将关注的焦点从乌克兰转向中东。与此同时,通过在叙利亚地区打击IS,俄罗斯不仅有效遏制了恐怖主义者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减缓了其对中亚地区的渗透,而且巧妙地占领了道德高地,挽回了因乌克兰问题而骤然下降的俄罗斯国际形象。
因此,对于普京而言,目前的局面已经足够令俄罗斯满意。俄罗斯在叙利亚一样没有能源需求,其最大的战略利益,只有一个亲俄的阿萨德政权,和一个扼守地中海的塔尔图斯港口。只要在叙利亚保住这两个利益点,俄罗斯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在此基础上,如能通过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进一步搅动中东乱局,促使油价反弹,则对俄更为有利。至于被美军视为禁脔的伊拉克,以俄罗斯目前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并无能力作太深入的介入。这一点美国和俄罗斯双方都很清楚。
由此可见,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其的战略目标虽然不小,但远远没有对美国形成更多的压迫,更无法挑战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正由于此,普京在出兵叙利亚后,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向美国释放善意的信号。
土耳其:美国阴影下的勃勃雄心
土耳其此次高调介入叙利亚事务,也并非一时的头脑发热。
土耳其与叙利亚原本并无太多冲突,双方在对抗境内的库尔德人力量上还有诸多利益共同点。但是,经历了“阿拉伯之春”的大洗牌后,埃及、利比亚等阿拉伯世界的传统强国日趋式微,土耳其凭借其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众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中数一数二的大国。此次叙利亚危机中,土耳其公开力挺反对派,组织了一次次国际会议为反对派筹资、打气,事实上成为了叙反对派的大后方。不少中东观察家据此判断,土耳其此举,意在通过影响叙利亚事务,增强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取代埃及成为中东第一大国。
此外,由于境内泛突厥主义日益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合流,土耳其在北约内部的名声并不太好,其境内存在的诸多反美狂热分子,也令美国对土耳其日趋不满。因此,借助干预叙利亚问题,土耳其有机会重新赢得北约国家的信任。特别是考虑到如果土耳其能够取代埃及的地位,则在美国战略东移之后,可在中东地区除以色列外再拥有一个伊斯兰教国家盟友,这对于美国而言是有利的。因此,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表现得颇为积极主动,此次击落苏-24,便是其大胆之举。
尽管击落苏-24引发了俄罗斯的反击,并由此遭遇到一些问题,但土耳其目前依然颇为活跃。出兵伊拉克,积极参与沙特与伊朗的外交纷争,都显示出土耳其的勃勃雄心。
妥协:叙利亚未来的可能走向
多方利益博弈之下,妥协是叙利亚未来最可能的政治走向。
目前叙利亚内部已呈三国演义之势头。巴沙尔政权在阿拉维人的死战和俄军的支持之下,虽然只占据叙利亚西部的少部分地区,但依然后劲十足,战斗得颇为顽强。无论反对派还是IS,想在军事上彻底消灭巴沙尔都不太现实。倒行逆施的IS的种种暴行,已使其成为国际社会的“过街老鼠”,美军也开始发力,加强了对IS的轰炸和对伊拉克的支援。伊拉克军队收复拉马迪,使得IS失去了在伊拉克的近半领土。虽然现在预言IS的灭亡为时尚早,但其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无太大出息,则是可以肯定的了。
最大的变数在于反对派。叙利亚反对派阵营复杂,门派繁多,在对待巴沙尔问题上意见也不一致。反对派最大的优势在于获得了英美的支援。但相比于巴沙尔阵营的相对团结,反对派内部分裂的危险要大得多。
土耳其虽然雄心勃勃,但其实现目标的希望也相当渺茫。考虑到美国日后战略重心的东移,以及自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土耳其很难在叙利亚的乱局中投入太大的资本。特别是在公开和俄罗斯对抗后,土耳其不得不面临俄罗斯支持库尔德武装的尴尬现实。特别是土耳其内部依然存在着为数不少的泛突厥主义分子,这些人也视美国为仇敌。因此,美国能够对土耳其予以多大力度的支持,还在未知之数。
和卡扎菲与萨达姆不同,巴沙尔有英国留学的经历,妻子是英国人,相比于萨达姆、卡扎菲等曾经的中东“强人”,他对英美社会的了解和好感都要强得多。同时,巴沙尔所属的阿拉维派,是众多伊斯兰教派中较为开明的派别,相比于反对派所属的逊尼派,阿拉维派对基督教和犹太教信仰要友好得多,承认基督教的圣诞节和犹太教的光明节,因此被视为“异端”。因此,对于美国人而言,在叙利亚保留阿拉维派的巴沙尔政权,并不是那么不可接受的选项。
俄罗斯的强力支持、美国的态度犹疑、土耳其的尴尬地位,以及反对派内部的不统一,都使得在叙利亚问题上各方达成妥协成为了可能。未来叙利亚的走向,很可能是美、俄之间妥协的最终结果。
然而,细心的观察家不会忘记,就在2015年12月29日,沙特和土耳其宣布两国之间成立了一个高级别的战略合作委员会,沙特通讯社援引沙特外交大臣阿德尔·朱拜尔的话说:“该委员会将关注许多事务,包括安全、军事、政治、经济、贸易和投资领域以及能源、教育、文化事务、医疗以及其他领域。”也是在同一天,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访问沙特几个小时前,对媒体指责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无情地屠杀数十万人民”,并指责俄罗斯对叙利亚的军事支持。考虑到伊朗和俄罗斯之间自叙利亚乱局爆发后日益接近的外交关系,不难看出,沙特和伊朗之间的此番争斗,依然在受到俄罗斯、土耳其这对千年冤家之间较量的影响。
实际上,击落苏-24,只不过是俄、土在叙利亚地区一系列明争暗斗中最明显的表现。这一事件背后,是以美、俄、土三方为首的大国的深刻布局和较量。
美国:战略收缩中的布局
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的恩怨源远流长,最早可上溯到公元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陷落。从1676年开始,俄罗斯和土耳其之间,为争夺拜占庭帝国的遗产,展开了长达近300年的战争。然而,此次俄罗斯和土耳其在叙利亚的争斗,却与历史上的俄土战争都有所不同。
“阿拉伯之春”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收缩,使得整个中东格局为之一变,并造成了以“伊斯兰国”(简称IS)为代表的诸多恐怖组织的乘虚而起。这样的恐怖组织,导致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也门等诸多国家政治与社会治理框架崩塌,其炸毁古迹、贩卖人口、掠夺性奴、虐杀平民和战俘的种种暴行,也招致了国际社会的共同谴责和打击。然而,在打击IS的同时,围绕中东地区的大国较量,却一刻也没有停止。实际上,正是这种大国之间的勾心斗角,使得倒行逆施的IS能够在中东地区肆虐至今。
随着页岩气技术的成熟,美国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对中东的能源依赖正在逐步减少。其在中东的战略利益,日益集中到对维持盟友以色列的安全以及控制以中东为核心的国际恐怖组织网络上。这也是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在中东地区大幅度战略收缩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在打击IS的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一直颇为微妙。
IS崛起后,大量利用法律漏洞藏身于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恐怖分子纷纷浮出水面,从藏身国返回中东加入IS。同时,IS早期也并没有明确提出反美和反欧洲的宣言或口号,而是把矛头指向美国所并不喜欢的叙利亚。对美国而言,藏身西方的恐怖分子加入IS,显然比化整为零更好控制和对付;用IS牵制对美国桀骜不驯的叙利亚和伊朗,更于美国有利。因此,美国对IS初期态度一直比较谨慎,把更多的力量,放在扶植叙利亚反对派之上。比如,在2014年10月,IS大举攻打土叙边境重镇科巴尼,美国派出空中力量加以轰炸,但以美军空中力量的强大,居然没有阻止IS占领科巴尼的大部分地区,让外界不得不怀疑其作战诚意。
然而,随着IS的壮大,不仅美国在伊拉克训练的武装力量在IS面前一溃千里,美国为叙利亚的反对派提供的装备及训练的军官,也大量加入IS,并在攻打叙利亚政府军的同时,不时和反对派武装发生战斗,严重影响了美国的战略利益。
在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之后,IS公然向西方国家宣战,并成为西方国家舆论的众矢之的。作为北约领袖和全球警察的美国,无论从道义上还是自身安全需求上,都有必要加大对IS的打击力度。然而,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和对石油依赖的减轻,中东已非美国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如小布什般大举用兵叙利亚,对于奥巴马而言既无必要,也无可能。
而让美国难堪的是,由于伊拉克军队的不断溃败,面对IS强大攻势的伊拉克政府不得不求救于伊朗和俄罗斯。如果这一局面最终确立,则意味着美国在经历了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两次大规模作战,损失人员物资无数、消耗天文数字的财富后好不容易建立的新伊拉克政权,将倒向美国的对立面。这是美国无论如何也无法忍受的。
正是在这样的战略危机之下,美国开始使用土耳其这一颗重要的战略棋子。奥巴马在苏-24被击落几个小时后对媒体表态“土耳其有权捍卫其领空”,以及随后对土耳其以强硬的态度出兵伊拉克事件的模棱两可态度,都是美国对土耳其支持态度的最好证明。
俄罗斯:勇猛而不失谨慎
在叙利亚问题上,普京大刀阔斧的勇猛态度获得了许多观察家的好评。即使在苏-24被击落、美国公然表态支持土耳其后,俄罗斯依然毫不示弱:先是发起一系列外交攻势谴责土耳其;随后展开舆论攻势,公布埃尔多安和IS的石油交易证据,指责土耳其勾结IS;再之后不顾自身依然处于被西方国家制裁之中的不利局面,对土耳其实施经济制裁,引得土耳其不得不扬言上诉至WTO……面对土耳其的突然袭击,俄罗斯奇招频出,尽显普京式外交的强硬姿态。
然而,在普京强硬外交的背后,细心的观察家也不难发现俄罗斯的诸多谨慎之处。比如:在苏-24被击落后,俄罗斯虽然不断强烈谴责,普京甚至称土耳其的行动为“背后捅刀子”,但却一直到2015年12月30日,才由外交部发言人扎哈洛娃向媒体放话敦促土耳其抓捕凶手;俄罗斯在苏-24被击落后,加强了对接近土耳其的叙利亚反对派的轰炸,但对土耳其却始终没有在军事上做出太强硬的姿态,仅加强了俄军在叙利亚的防空部署;2015年12月15日,美国撤出了驻扎在土耳其因斯里克空军基地的12架F-15战机(6架F-15C,6架F-15E),俄罗斯媒体抓住这一事件大肆报道,称美国在孤立土耳其;在全球翘首以待俄方解密被击落的苏-24黑匣子数据时,俄罗斯却突然宣布黑匣子损坏无法打开;俄罗斯虽然高调纪念死去的飞行员,并对土耳其实施强硬的经济制裁,但普京却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俄罗斯并非针对土耳其普通公民;2015年12月31日,普京签署了新版《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将美国正式列为俄罗斯的战略威胁,却又在2016年1月1日新年之际主动向奥巴马发出新年问候,呼吁两国共同应对国际挑战;最值得注意的,则是俄罗斯在积极轰炸叙利亚IS的同时,却对土耳其出兵伊拉克,以及沙特与伊朗的此次外交冲突采取低调态度。显然,俄罗斯在谨慎地减小和美国的正面冲突,并尽量不去触碰美国的战略底线。
在出兵叙利亚之际,俄罗斯正在因乌克兰问题而面对来自美国、北约和欧盟的经济制裁和“北约东扩”的战略打压。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之下,普京出其不意出兵叙利亚,部署空军展开对IS的打击,并取得明显成效,不仅有效维护了俄在叙利亚的利益,也迫使美国将关注的焦点从乌克兰转向中东。与此同时,通过在叙利亚地区打击IS,俄罗斯不仅有效遏制了恐怖主义者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减缓了其对中亚地区的渗透,而且巧妙地占领了道德高地,挽回了因乌克兰问题而骤然下降的俄罗斯国际形象。
因此,对于普京而言,目前的局面已经足够令俄罗斯满意。俄罗斯在叙利亚一样没有能源需求,其最大的战略利益,只有一个亲俄的阿萨德政权,和一个扼守地中海的塔尔图斯港口。只要在叙利亚保住这两个利益点,俄罗斯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在此基础上,如能通过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进一步搅动中东乱局,促使油价反弹,则对俄更为有利。至于被美军视为禁脔的伊拉克,以俄罗斯目前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并无能力作太深入的介入。这一点美国和俄罗斯双方都很清楚。
由此可见,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其的战略目标虽然不小,但远远没有对美国形成更多的压迫,更无法挑战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正由于此,普京在出兵叙利亚后,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向美国释放善意的信号。
土耳其:美国阴影下的勃勃雄心
土耳其此次高调介入叙利亚事务,也并非一时的头脑发热。
土耳其与叙利亚原本并无太多冲突,双方在对抗境内的库尔德人力量上还有诸多利益共同点。但是,经历了“阿拉伯之春”的大洗牌后,埃及、利比亚等阿拉伯世界的传统强国日趋式微,土耳其凭借其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的优势,已经成为众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中数一数二的大国。此次叙利亚危机中,土耳其公开力挺反对派,组织了一次次国际会议为反对派筹资、打气,事实上成为了叙反对派的大后方。不少中东观察家据此判断,土耳其此举,意在通过影响叙利亚事务,增强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取代埃及成为中东第一大国。
此外,由于境内泛突厥主义日益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合流,土耳其在北约内部的名声并不太好,其境内存在的诸多反美狂热分子,也令美国对土耳其日趋不满。因此,借助干预叙利亚问题,土耳其有机会重新赢得北约国家的信任。特别是考虑到如果土耳其能够取代埃及的地位,则在美国战略东移之后,可在中东地区除以色列外再拥有一个伊斯兰教国家盟友,这对于美国而言是有利的。因此,土耳其在叙利亚问题上表现得颇为积极主动,此次击落苏-24,便是其大胆之举。
尽管击落苏-24引发了俄罗斯的反击,并由此遭遇到一些问题,但土耳其目前依然颇为活跃。出兵伊拉克,积极参与沙特与伊朗的外交纷争,都显示出土耳其的勃勃雄心。
妥协:叙利亚未来的可能走向
多方利益博弈之下,妥协是叙利亚未来最可能的政治走向。
目前叙利亚内部已呈三国演义之势头。巴沙尔政权在阿拉维人的死战和俄军的支持之下,虽然只占据叙利亚西部的少部分地区,但依然后劲十足,战斗得颇为顽强。无论反对派还是IS,想在军事上彻底消灭巴沙尔都不太现实。倒行逆施的IS的种种暴行,已使其成为国际社会的“过街老鼠”,美军也开始发力,加强了对IS的轰炸和对伊拉克的支援。伊拉克军队收复拉马迪,使得IS失去了在伊拉克的近半领土。虽然现在预言IS的灭亡为时尚早,但其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地区无太大出息,则是可以肯定的了。
最大的变数在于反对派。叙利亚反对派阵营复杂,门派繁多,在对待巴沙尔问题上意见也不一致。反对派最大的优势在于获得了英美的支援。但相比于巴沙尔阵营的相对团结,反对派内部分裂的危险要大得多。
土耳其虽然雄心勃勃,但其实现目标的希望也相当渺茫。考虑到美国日后战略重心的东移,以及自身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土耳其很难在叙利亚的乱局中投入太大的资本。特别是在公开和俄罗斯对抗后,土耳其不得不面临俄罗斯支持库尔德武装的尴尬现实。特别是土耳其内部依然存在着为数不少的泛突厥主义分子,这些人也视美国为仇敌。因此,美国能够对土耳其予以多大力度的支持,还在未知之数。
和卡扎菲与萨达姆不同,巴沙尔有英国留学的经历,妻子是英国人,相比于萨达姆、卡扎菲等曾经的中东“强人”,他对英美社会的了解和好感都要强得多。同时,巴沙尔所属的阿拉维派,是众多伊斯兰教派中较为开明的派别,相比于反对派所属的逊尼派,阿拉维派对基督教和犹太教信仰要友好得多,承认基督教的圣诞节和犹太教的光明节,因此被视为“异端”。因此,对于美国人而言,在叙利亚保留阿拉维派的巴沙尔政权,并不是那么不可接受的选项。
俄罗斯的强力支持、美国的态度犹疑、土耳其的尴尬地位,以及反对派内部的不统一,都使得在叙利亚问题上各方达成妥协成为了可能。未来叙利亚的走向,很可能是美、俄之间妥协的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