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s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衡的状态,具有明确病源的精神障碍。虚拟现实技术因其具有的浸没感、交互性、构想性而被应用于心理治疗中,弥补了传统心理治疗方法的不足,增加了心理治疗的手段。本文探讨了以认知暴露疗法为理论依据,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以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虚拟现实技术 应用
  
  2008年5月我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痛失亲人、丧失家园给灾民带来的心理创伤成了灾后重建工作的重点。在灾民所表现众多的心理问题中,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最常见的,也是治疗最为困难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可以引起明显的职业、心理和社会功能残疾,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家庭生活及身心健康造成长期的破坏性影响[1]。
  1.PTSD介绍
  1.1概念与特点
  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研究对象主要是退伍军人、战俘及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发展到各种人为和自然灾害中的受害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简而言之:PTSD是一种创伤后心理失平衡状态,它是具有明确病源的精神障碍[2]。DSM-Ⅳ将PTSD分为三种亚型:(1)急性PTSD,症状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内。(2)慢性PTSD,症状持续时间在3个月或3个月以上。(3)延迟发生的PTSD,指创伤事件发生后半年才出现的症状。PTSD的特点是必须经历过突发性或灾难性的应激事件或情境,并出现弥漫性痛苦,在感知觉过程中不断地回想或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或情境,同时患者又极力回避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一切事件与情境。
  1.2心理症状
  1.2.1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关念红和王昆等人以汶川大地震伤员为调查对象,研究发现:地震一个月后异地治疗的伤员PTSD症状最常见的是再体验症状,发生率高达78.4%;其次是高警觉症状,发生率为62.2%;回避麻木症状发生率最低[3]。对创伤性事件的回忆在无警告、无预期、无刺激的情况下反复性突然闯入,引起恐惧、逃避与过度生理唤起等反应。还有的是回忆事件突发时的情境、相应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再次的出现当事人的身上,例如事件发生的纪念日、相近的天气与各种场景因素。
  1.2.2警觉性的提高。由于人体进化的结果,人在遭遇伤害时,会积极回避伤害的刺激,同时提高警觉性,因此经历过创伤性事件的人会过度提高本身的警觉性,积极做好应对威胁的准备。人体的应激资源是有限的,当长期处于这种积极的应激准备状态而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宣泄,便会产生生理及心理功能的紊乱和各种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
  1.2.3回避能引发创伤性体验的刺激、消极的情感体验。患者本能地回避涉及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想法、话题,以及与此相关的情境。患者给人一种淡漠、木然、沮丧的感觉。他们对各种活动失去兴趣,严重患者将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产生自杀等消极行为。另外,PTSD患者的内疚和自责的情绪反应也很常见。
  2.PTSD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越南战争之后,人们发现战后许多的退伍军人在返家后长时间地出现应激性障碍,于是美国的一些精神病学专家开始关注、分析讨论对应激性障碍的恢复性治疗。
  有研究者认为患PTSD的人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惊吓—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这样典型的心理过程,临床上PTSD最常见的是否认和侵入两个时相,对PTSD的首选治疗尚无一致意见。对各种应激障碍,心理治疗至为重要,已发现很多方法如暴露疗法、认知疗法和药物疗法对PTSD治疗是有效的[4]。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CISD)作为一种早期的心理干预技术已有五十年的历史,对于创伤事件的受害者,尤其是对二级受害者缓解心理痛苦,预防PTSD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5]。癌症病人PTSD的治疗都是在癌症治疗的基础上的积极的辅助心理和药物治疗。经验性的证据表明以认知行为治疗为主的心理治疗有较好的疗效[6]。另外有学者对创伤性分离症状的几种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以认知理论范式为基础的理论对创伤性分离症状的解释主要侧重在“是否存在回避警戒”、“是否存在回避加工”与“是否存在回避记忆”三个方面[7]。
  大量的研究表明,由于PTSD患者的情绪与心理状态在创伤事件发生后失去平衡,因此要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帮助危机中的人认识因创伤性事件引发的暂时的认知、情绪障碍和矫正扭曲的行为。近期的一些研究也认为,认知疗法和暴露疗法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结合使用都能有效地改善PTSD的临床症状[8]。无论是认知疗法还是暴露疗法,对患者的语言描述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它要求患者能用口头语言为治疗者重现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境。由于PTSD患者有意回避创伤性事件,以及与此有关的任何事情,因此会使回忆发生扭曲现象,如果根据患者的自我报告来引导患者治疗PTSD的话,治疗效果将不是很明显。所以自我报告这种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存在极大的局限性的。
  3.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学的广泛应用为提高治疗PTSD的效果展现了独特的视角,弥补了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
  3.1虚拟现实技术介绍
  虚拟现实技术是上个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以其逼真的环境模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用户充分表达其感知活动及各种情绪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高科技设备建立的可以与用户能实时互动的三维虚拟环境。它提供给用户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上真实的体验,使用户如同进入真实的空间。 虚拟现实的主要特征是:浸没感(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构想性(Imagination)[9]。浸没感又称临场感,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能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使用户全身心地投入到计算机创建的三维虚拟环境中,该环境中的一切看上去是真的,听上去是真的,动起来是真的,甚至闻起来、尝起来等一切感觉都是真的,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的感觉一样。这是虚拟现实的核心特征。交互性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包括实时性)。例如,用户可以用手去直接抓取模拟环境中虚拟的物体,这时手又握着东西的感觉,并可以感觉物体的重量,视野中被抓的物体也能立刻随着手的移动而移动。构想性强调虚拟现实技术应具有广阔的可想象空间,可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而且可随意构想客观不存在的环境。
  3.2.治疗思路与过程
  对PTSD的治疗过程,其实就是打破创伤性记忆的刺激连结,重建情绪记忆网络的过程[4]。由于认知和暴露疗法是目前公认的最好心理治疗方法,因此把认知疗法和暴露疗法结合使用作为治疗的理论依据[10]。使用认知暴露疗法对PTSD的治疗要求把患者重新暴露在创伤性事件之下,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打破患者对创伤性事件构建的错误认知图式,当把患者重新暴露在创伤性事件之下时,在患者对创伤性事件重新形成认知、构建新的图式时,对患者构建过程进行人为的引导,以便患者形成合理的认知图式,从而达到治疗PTSD的目的。
  无论是认知暴露疗法还是其他的治疗方法,都要求患者或有关人员精确地回忆并详细地描述创伤事件发生的时间、过程等。具体丰富的创伤性事件的信息是治疗的必备条件。技术人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强大环境模拟功能,根据患者及其有关人员提供的信息,可以重建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境,让患者回到事件发生时的环境中去。虚拟的场景再配上生动的声音,能更好地提高治疗PTSD的效果。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要将治疗者的引导语言合理地揉合在虚拟的环境中,利用治疗者语言的暗示效果,慢慢地引导患者重新构建合理的认知图式。罗斯堡姆(Rothbaum)等人用虚拟现实治疗了飞行恐怖症患者,他们发现和在真实情景下实施暴露疗法相比具有相同的效果[11]。后来,罗斯堡姆在对越战老兵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行了开放式的临床研究时,将患者置于丛林和直升机两个虚拟的环境中,治疗者控制着视觉和听觉的效果,患者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逐步被唤醒关于越南的创伤性记忆,治疗持续5周后,PTSD的症状显著减轻[12]。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治疗PTSD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治疗者的要求也很高。首先,要全面搜集患者受到创伤的情景信息(时间、地点、天气、周围环境和人物等),这将为后续的治疗(环境的模拟)提供最为基础的信息。其次是对环境的模拟,这要求治疗者不仅具有心理治疗的能力,而且具备很好的编程能力,无疑增加了治疗者的负担。其次,是在治疗过程中,要把握好引导语插入。在合适的时空插入引导语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要求治疗者的治疗经验非常丰富。最后,治疗效果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凸显出来的,它是一个系列的过程,治疗者要根据治疗的进程设置合适的模拟场景。
  4.结语
  对PTSD的治疗目前比较公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暴露疗法,但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自我报告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同时患者往往有意回避创伤性事件,歪曲对事件的回忆,这给治疗者针对性地治疗带来难处。与传统的心理治疗技术相比,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避免了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增加了心理治疗的手段。虚拟现实技术以其强大的环境模拟能力让患者快速沉浸其中,带给患者真实的视觉、听觉及触觉体验。虽然虚拟现实技术突破了传统心理治疗的局限,给心理治疗带来了方便,但它并不是对传统心理治疗技术的颠覆,仅仅是一种治疗手段,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结合使用,能更好地消除各种心理障碍。
  与其他的心理治疗技术相比,虚拟现实技术确实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其昂贵的设备,以及对使用者软件编写能力的高要求,制约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治疗中的普及。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会突破自身的限制,在治疗心理障碍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李璐寰,童辉杰.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08,23(95):100-108.
  [2]陈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4):156-157.
  [3]关念红,王昆等.汶川地震异地治疗伤员创伤后应激症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4):361-366.
  [4]何跃,张洪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学效应与心理康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46.
  [5]姜荣环,马宏,吕秋云.紧急事件应激晤谈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健康杂志,2007,21(7):496-498.
  [6]杨智辉,王玉龙,王慧琳,王建平.癌症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综述)[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604-606.
  [7]赵冬梅,申荷永,刘志雅.创伤性分离症及其认知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895-900.
  [8]张晓慧,栗鑫,杜一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7):895.
  [9]杨蕴睿,刁永峰.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焦虑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1):71.
  [10]苏衡,王家同,娄振山,卢海涛.认知暴露疗法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6):485-488.
  [11]Rothbaum B O,Hodges L,Anderson P L,Price L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紧急危机对临床一线护士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方法 总结分析2007~2009年我院临床一线护士所遇到的紧急危机对他们的工作造成的心理压力及情绪上造成的影响,运用危机处理基本原则进行辅导。结果 经过培训及疏导,曾经经历紧急危机后情绪受到严重困扰的护士情绪得到平伏,心景较前平静。结论 对在一线紧张工作的护士运用危机管理方法,能使护士减轻心理压力,尽快投入临床工作。  【关键词】危机管理
【摘要】 目的 探讨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2种方法的临床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因子宫良性疾病需行子宫切除的7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VH 32例、LAVH 41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及术后病率。结果 LAVH组手术时间(110.32±33.
【摘要】 目的 通过支气管镜观察以顽固性咳嗽为表现的支气管结核治疗效果。方法 对36例以顽固性咳嗽为表现的支气管结核住院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治疗9个月后临床症状、痰菌阴转率及肺不张治愈率均达到100%,胸片病灶有效率85.7%,支气管镜复查病变支气管总有效率75.0%,疗效较好。结论 通过支气管镜评价支气管结核治疗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安全、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