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贫困生由于其家庭的窘迫、经济的拮据而使他们在学校里经常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极易引发一些心理疾病或者社会问题,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本文揭示了河北省中学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分析了产生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贫困中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前言:贫困生,是指那些家庭贫困,难以支付用以维持基本生活和学习费用的学生。贫困生家庭的共同特点是经济窘迫。家庭的窘迫、经济的拮据使贫困家庭的学生在学校里带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尤其是中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已渐成熟,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也远高于其他学生。因此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保持心理健康,养成健全人格,是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紧迫课题和严峻任务。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进行研究。在河北省经济发达县区、中等县区、欠发达县区分别抽取好、中、差初中、高中各3所,共抽取贫困家庭学生852人,同时随机抽取非贫困家庭子女(对照组)620人,合计1472人。采用SCL-90自觉症状量表对抽取的贫困生和对照组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测试,运用自编学生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进行了调查。共收回有效学生问卷1371份,家长问卷1354份。采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处理。
  
  1 贫困生的心理现状
  
  表1、贫困生与对照组Scl-90因子分与总分的非参数检验结果(见下图)
  


  表1显示贫困生与对照组表2的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结果,贫困生与对照组统计量的相伴概率均为p=0.000<0.01,即贫困生与对照组之间的Scl-90量表因子分和总分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各因子分上差异更为突出。另外,贫困生与对照组的平均秩次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和各因子状况都明显优于贫困生。
  表2贫困生与对照组Scl-90因子总分平均数统计结果(见下图)
  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Scl-90量表总分的平均数为152.49分,低于全国常模筛选阳性的总分临界值(160分),表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而贫困生组Scl-90量表总分的平均数为170.86分,高于临界值10.86分,表明贫困生组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较差。
  以上两项统计结果说明:贫困家庭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较严重的自卑、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
  


  
  2 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贫富差距是贫困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调查显示:有21.5%的贫困家庭月收入在300元以下,500元以下的占63.9%。可见贫困家庭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弱势群体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上的贫困性决定了他们在教育子女的支出上就会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最为严重的是,生活富裕的家庭与贫困家庭的强烈反差令贫困生心理失衡,他们羡慕、嫉妒,继而自卑、自我封闭,甚至产生仇视敌对心理及行为,如:偷盗别人的钱财、故意毁坏他人物品、蓄意人身伤害等。
  
  2.2 家长文化水平低是造成贫困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知识贫困是一切贫困之源”调查显示,69%的贫困生家长是初中及以下的文化水平,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可以从各个方面影响家庭环境,从而影响下一代的智力和心理的发展。家长的文化水平低,创造财富的能力相对就差,家庭生活就会拮据;家长的文化水平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家庭氛围的意识就差,常常不能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家庭中的冲突、愤怒、攻击就在所难免;家长的文化水平低,缺乏自觉调控自己行为和心理的能力,脾气暴躁,情绪不稳,打骂子女便会经常发生。调查显示:65.8%贫困生经常为家庭事情而担心。孩子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和缺乏幸福快乐的环境中极易产生恐怖、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2.3 认知偏差是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调查显示,贫困生与对照组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非常显著,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贫困生。但是我们还看到:并不是对照组没有任何心理问题,也不是贫困生都有心理问题,恰恰有许多贫困家庭学生非常健康、非常优秀。所以上述社会和家庭的因素固然重要,但也只是一个外部条件,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认为:“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当他(她)们感到自己与周围同伴在物质生活上的显著差异时,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常产生低人一等的感受,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并逐渐远离伙伴,陷入孤独痛苦的心境,从而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发展”,所以社会和家庭的因素只是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外因,而缺少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不能正视自我、接纳自我,才是贫困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内因。
  
  3 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3.1 国家加大扶贫力度,帮助贫困家庭尽早脱贫
  贫困是贫困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因此,要解决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要解决其经济问题,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广开就业门路,提供特殊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提高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同时,国家还要将精神帮扶纳入扶助体系并摆到突出位置。大力弘扬和谐社会的主旨,提倡以人为本、与人为善的社会风气,激励贫困家庭积极努力,尽早脱贫,从而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生活环境,使贫困生走出抑郁、自卑、焦虑的不良心境。
  
  3.2 重视家庭教育,成立家长学校
  办好家长学校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政府要支持学校和社区成立家长学校,组织贫困生家长接受培训,全面、系统、深入地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教育技巧,提高家长的文化修养和教育素养;使家长自强自立,敢于面对现实,为孩子的成长做榜样;帮助家长改良教育观,从关注孩子的学习到关注孩子的全方位的成长。消除令孩子恐惧焦虑的不良因素,让孩子在民主和谐、幸福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3.3 发挥学校教育在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中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培养人的主阵地,所以,各级学校都要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做好教育引导、预防和救助工作。
  3.3.1 纠正认识偏差,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因此,要帮助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教育他们正视自己贫穷的现实,不文饰虚荣、不自卑、不嫉妒,树立远大的目标、正确的追求和坚强的意志。自尊、自信、 自立、自强,不哀不怨,积极进取,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人生。
  3.3.2 树立自强示范群体
  在学校中,要树立一批在逆境中奋起的贫困生典型,通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大力宣传他们自强不息的典型事迹,激励贫困生自强自立,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懂得如何向困难抗争。把生活的磨难当作自己最好的老师,当作是一次机遇,一种动力。
  3.3.3 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
  要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要有心理健康的教师。为此学校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一是增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二是引起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三是提高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3.3.4 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普查,可以发现学生共性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引导和预防工作。通过普查,可以记载和跟踪有问题的贫困生,达到对心理问题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的目的。
  二是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辟心理健康专栏和网页,成立心理咨询室,针对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多的表现为个性化的一面,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必须通过个别辅导来解决。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以其保密性和有效解决个别问题的特点为学生所欢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议各中学都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学生传授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并将生活中富于典型意义的情境引进课堂,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模拟等方法,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并投入其中,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心理和行为的目的。
  在十五期间,我们曾做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与方法”的调查,结果如下:
  图4-2-1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与方法排序直方图
  从直方图可以看出,初中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排在第一位的是“心理咨询”,第二位的是“专题讲座”,第三位的是课堂教学。认为最不好的途径与方法是“学生会、团委会”。这一选择有点出人意料。究其原因可能与学生会、团委的工作职能有关。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3.3.5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困家庭的孩子,更早体会了家庭生活的艰辛,更知道孝敬父母,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有些孩子更清楚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会更加刻苦。因此,在班内要多组织些学习竞赛或“做家务比赛”或“我为父母尽孝心” 活动;开展“每日表扬”、“赏识晨会”、“夸夸我自己”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他人和自己的优点。在这些活动中,让贫困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更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消除自卑心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师生的互动,打开他们封闭的心扉,消除自我封闭的心理,增强主动交往意识,改善人际关系,走出因贫困给他们带来的阴影,从而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后记:贫困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存在着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群体,一旦他们的心理负荷累积到相当程度,极有可能将自己的不如意归结为强势群体的剥夺,对强势群体产生怨恨、仇视,甚至将怨恨、仇视的对象扩散到整个社会,引发社会冲突。因此,如何向贫困群体提供能满足他们需求的社会支持,保护其利益;如何加强贫困群体子女的教育,促进其健康成长,是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及每个公民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他文献
精索静脉曲张系指因精索静脉的血流淤积而导致精索的蔓状静脉丛扩张、伸长、迂曲改变。其中症状明显或已引起睾丸萎缩、精液质量下降及造成不育者需要手术治疗,现治疗多以精索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当代被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样化的诠释。近十年来,该理论被语言学家成功地运用于二语/外语教学。二语语用发展,作为语际语用学的一个重
【摘要】文章针对当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不够合理、教师的素质不高及方法不妥等问题,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状,提出中职计算机教学应进行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设计、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调整与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具体统一。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 专业的设置 知识的结构  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应用已经是社会化。工业的自动化、办公的现代化及个人PC的广泛应用,尤其是in
网络时代,人们可以针对那些具有代表性或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在网络上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但是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虚拟性,且容易发生失真与变形,同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