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诗歌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据的比例并不高。然而它却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教师应重视诗歌教学,摆脱以往的听、背、默方式,调动学生对诗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爱上现代文学。
一、采用信息技术,呈现具体意境
现代诗歌含义较深,很难理解,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创作背景比较难把握。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首先,学生对长期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意识不强。其次,有时教师的讲解容易出现遗漏,或是过于深奥,学生感到生涩难懂。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为学生呈现具体的诗歌意境。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诗人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的描写,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在雨巷中来回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初读诗歌,学生只会感到这首诗的意境很美,却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个丁香姑娘又代表着什么?诗人为什么要撑着油纸伞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针对这首诗,教师可以提前从网络上搜集作者的创作背景——“《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诗人时年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看到这里,学生明白了这首诗正是诗人当时内心的写照。雨巷暗指当时的黑暗社会,结着仇怨的丁香姑娘肯定是指民众,诗歌内容是社会的缩影,含蓄而又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革命失败的苦楚与人生时有时无的希望的踌躇。
将从网络上搜集到的与诗歌有关的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现到学生眼前,不仅能够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能够带给他们直观深刻的学习体验。有助于使学生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诗歌,明确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那个时代里人们的心声。这些都是通过讲解很难达到的程度,对学生学习现代诗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组织诵读比赛,领悟真情实感
好诗要读,好文要赏。朗诵是诗歌教学的关键环节,但朗诵应该建立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而不是直接去读。那样非但没有感情,而且也不能从中读出诗歌的内涵。为此,教师应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诗歌,第一遍读是整体感知,第二遍深入理解,第三遍情感诵读。层层深入的掌握诗歌。
通常,情感饱满的诗歌更适合诵读。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全诗总共分为四个部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大堰河的回忆和追思,抒发了自己对贫苦农妇的同情、感激与赞美之情,激发了人们对广大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理解,以及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愤懑。由于诗歌篇幅较长,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段竞争诵读。让学生自由分组,比如四人一小组,十六人一大组。一小组齐读一部分,最后由教师点评学生的诵读情况,给出具体的意见。诵读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名家朗诵视频,给他们起到参考的模范作用。评价环节,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外,还应要求学生对同伴的朗诵情况进行评价,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分享参赛感受,体现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组织诗歌诵读比赛,学生需要在比赛之前对诗歌有充分的了解,在练习过程中加强与同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之中,感受到诗歌学习的乐趣,进而切实提升诗歌教学效率。
三、提供写作机会,放飞想象翅膀
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逐渐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也在快速发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给學生创造写作机会,激发他们的创作意识,让他们根据文本内容选择创作的方式。可以是语言仿写,也可以是参考诗歌写法自由发挥,还可以是续写或改写,甚至超越于原作。
以仿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学生未学习这首诗歌之前,早已对这一节有着深刻的印象。这几句诗简洁而不简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诗人的写作形式,以《再别母校》为例,写几句相似的话。比如“悠悠的我走了,正如我悠悠的来;我看了看母校,不留下一句感慨。”又比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双手,不带走一丝不快。”虽然仿写会占据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但是这一环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使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于原作中,专研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发出来,更能够体现出诗歌学习的价值。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情操、丰富学生文学涵养方面作用重大,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来,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得更高,更远。
胡金强,安徽阜阳市第三中学教师。
一、采用信息技术,呈现具体意境
现代诗歌含义较深,很难理解,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创作背景比较难把握。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首先,学生对长期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意识不强。其次,有时教师的讲解容易出现遗漏,或是过于深奥,学生感到生涩难懂。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为学生呈现具体的诗歌意境。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诗人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的描写,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在雨巷中来回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初读诗歌,学生只会感到这首诗的意境很美,却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个丁香姑娘又代表着什么?诗人为什么要撑着油纸伞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针对这首诗,教师可以提前从网络上搜集作者的创作背景——“《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诗人时年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看到这里,学生明白了这首诗正是诗人当时内心的写照。雨巷暗指当时的黑暗社会,结着仇怨的丁香姑娘肯定是指民众,诗歌内容是社会的缩影,含蓄而又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革命失败的苦楚与人生时有时无的希望的踌躇。
将从网络上搜集到的与诗歌有关的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现到学生眼前,不仅能够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能够带给他们直观深刻的学习体验。有助于使学生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诗歌,明确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那个时代里人们的心声。这些都是通过讲解很难达到的程度,对学生学习现代诗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组织诵读比赛,领悟真情实感
好诗要读,好文要赏。朗诵是诗歌教学的关键环节,但朗诵应该建立在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而不是直接去读。那样非但没有感情,而且也不能从中读出诗歌的内涵。为此,教师应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诗歌,第一遍读是整体感知,第二遍深入理解,第三遍情感诵读。层层深入的掌握诗歌。
通常,情感饱满的诗歌更适合诵读。以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全诗总共分为四个部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大堰河的回忆和追思,抒发了自己对贫苦农妇的同情、感激与赞美之情,激发了人们对广大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理解,以及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愤懑。由于诗歌篇幅较长,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段竞争诵读。让学生自由分组,比如四人一小组,十六人一大组。一小组齐读一部分,最后由教师点评学生的诵读情况,给出具体的意见。诵读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名家朗诵视频,给他们起到参考的模范作用。评价环节,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外,还应要求学生对同伴的朗诵情况进行评价,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分享参赛感受,体现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
组织诗歌诵读比赛,学生需要在比赛之前对诗歌有充分的了解,在练习过程中加强与同伴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之中,感受到诗歌学习的乐趣,进而切实提升诗歌教学效率。
三、提供写作机会,放飞想象翅膀
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逐渐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也在快速发展,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给學生创造写作机会,激发他们的创作意识,让他们根据文本内容选择创作的方式。可以是语言仿写,也可以是参考诗歌写法自由发挥,还可以是续写或改写,甚至超越于原作。
以仿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在学生未学习这首诗歌之前,早已对这一节有着深刻的印象。这几句诗简洁而不简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诗人的写作形式,以《再别母校》为例,写几句相似的话。比如“悠悠的我走了,正如我悠悠的来;我看了看母校,不留下一句感慨。”又比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双手,不带走一丝不快。”虽然仿写会占据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但是这一环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使他们全神贯注地投入于原作中,专研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发出来,更能够体现出诗歌学习的价值。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情操、丰富学生文学涵养方面作用重大,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起来,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得更高,更远。
胡金强,安徽阜阳市第三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