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小觑生活中的“回头”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ler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头”一语,似成为了人们的口头禅。追忆历史,总结经验教训,被称之为“回头看”;商家注重销售,笑迎顾客频频光顾,美其名曰“回头客”;靓女帅哥常受到世人注目,遂有了“回头率”的量判;一度沉沦,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社会赞许这样的“浪子回头”……它们多有修辞学上的借代意义。本文论及的“回头”则是实实在在的一个生活细节。
   环视现实,有些人对这一小得近于下意识的小动作没想到、不愿做,甚或不屑一顾。诸如:进入安装电磁门禁系统的商场,门扇打开后便弹簧门似的自动关上,有人一推而进,从不回头看一看是否有尾随者;高层楼宇乘电梯,大大咧咧进入也不回头顾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妇孺、残疾者;在酒肆饭馆用餐,拖椅入座,不回头看看与邻桌的间距会不会影响他人就餐或行走;上火车、乘飞机、搭长途车,摆放行李时,只顾占货位而不回头张望通道上是否碍人通行;取回停放在路边的自行车或电动车时,只图快速,置来来往往的行人于不顾;离开公厕时,不习惯回头看一眼,是否冲过了水;等等。生活中委实有不少细节,看似不经意的习惯性反应,如微微的一回头,彰显出的却是一种生活的内在价值,无疑是“友善”的道德标志,其蕴含着与人方便、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道德诉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它有“友善”的道德考量。人类自从有了文明进步的自身要求后,“友善”便是其重要的意涵之一,中外揆一。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亚里士多德有关“友善”的思想最具代表性,此外,苏格拉底、柏拉图、西塞罗等都讨论过“友善”的问题,比如苏格拉底曾说:“人们天性有友善的性情;他们彼此需要,彼此同情,为共同的利益而通力合作。”他是把“友善”和人的品德、智慧联系起来思考的。那么,我国传统文化呢,德治思想完全是从儒家的仁学理念中引申出来的。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文明中道德构建的一贯思路是:注重人际关系,由血亲而推广到社会,由家族而扩展到国家与天下。而“友善”便是由家族亲情推广到国家与社会中去的一種道德范畴,它体现为一种为人之道。“友善”的为人之道,其逻辑前提就是要时时处处关心和尊重他人,私欲服从公德。其实,在公共场所注意“回头”,继而克制自己的行为不伤害他人、不有损秩序,仅是举手之劳,需要的是一份爱心、一份责任和一份自律。
   一个人的生活细节和行为习惯往往与其教养存在着线性因果关系,且成正比。在公共场所常以“回头”的方式方便他人、尊重他人是教养的自然流露,无须刻意为之,亟需的是从小耳濡目染养成这一习惯。记得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我当了一回志愿者。那天,我提前一小时到场,见有一队日本中学生围坐着等待开馆,有说有笑,天真可爱。放行时,他们起身立队进场前,几乎每个学生都做出了一个漫不经意的习惯动作:回头朝自己刚刚坐过的地方扫视一眼,或捡起喝完的可乐罐,或拿走垫坐的纸张,或把垃圾装进塑料袋,并且自觉地装入自己的背包内,周边不留片纸碎屑。这一情景当初引发我一阵震撼,至今它依然美好地留存在我的脑际。何以故?因为这群日本的孩子将“跨出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形象化了,他们的“回头”行为,足以衡量渗透于血液中的教养!
   作为礼仪之邦,我国传统文化是颇为讲究教养的。“知书”和“达礼”,构成教育的两个方面,书本知识和现实教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固然不可或缺知识的培育和积累,但其修养、人品、胸怀、操守才是具有根本意义。因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而不是光灌输知识。在教养方面有“短板”,自是与当今倡导的精神文明格格不入的。《人民日报》曾刊出过40条教养礼仪,它们分“品德篇”“社交篇”“户外篇”,每条都很具体、很细微、很实在,如:“凡事提前10分钟”“越小的承诺,越要信守”“说话要多用‘请’‘谢谢’‘对不起’的词语”“不在背后说人坏话”“不要故意窥探他人隐私”“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尖叫、四处乱跑”等等。编者按语称:“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这个暑假,让孩子更有教养。”遗憾的是,“回头”没能列入其间。
其他文献
模拟“实战演练”活动,媒体多有报道。大抵说来,模拟“实战演练”有以下几类:报道最多的当然是军人的模拟“实战演练”;第二种是武装警察的处理恐怖袭击或突发事件的演练;第三种是应对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进行的模拟“实战演练”;最后一种,是为了应对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诸如化学品泄露甚至爆炸、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火灾等等,而进行的模拟“实战演练”。   总之,几乎所有的模拟“实战演练”针对
期刊
不知道你留意了没有,在现实里,你会经常听到身边一些人不厌其烦地唠叨着:这人很“清高”,某某人瞎“清高”,那个人假“清高”,等等。实事求是地讲,诸如面对此类窃窃私语,你如果不是去翻翻辞典,或不是认真仔细去推敲推敲,或不是去领会人们闲聊话题的“精神实质”,你还不知道他们说的这“清高”那“清高”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从辞书上查得,清高含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指品德高尚,不同流合污;另一方面是指为人高傲
期刊
在我们的生存智慧里,有一条是话不能说得太满,这有一定道理。这样做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些许余地,避免别人拿你的话钻空子。而且,不说太满的话才叫谨言慎行,也更加实事求是。   眼下,很多地方经常会说一句话:“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这样的话朗朗上口、气势十足,无疑能够表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然而,笔者思来想去,都觉得这话说得有点满,虽然短期内能起到一定提神振气的作用,但细想并不符合实际。   众所
期刊
谈古诗,离不开唐诗;谈唐诗,离不开李白、杜甫、白居易……对他们,我虽都很佩服、极佩服,但在佩服前面如果加个更字,只能是杜甫了。这是因为:其人,有“诗圣”之谓;其诗,有“诗史”之称——在唐朝诗人中,如此“二诗”者,杜甫怕是唯一了!   圣,意为崇高之最。古代圣人孔子,革命圣地延安,便是人们最熟的圣之用例了。“诗圣”,诗歌顶尖高手也。事实,正是这样啊!“三吏”“三别”外,杜诗还有《春望》《闻官军收河
期刊
西汉扬雄一语破的:“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而君子小人见矣。”其意就是:人说的话是心灵的声音,写的文章是心灵的图画,根据这“声”这“画”,就可以辨别出一个人究竟是君子还是小人。故白居易结论:“读君诗,亦知君为人。”所以,早有如许定论:文如其人,人如其文,见文如见人。作者每推出一文,就等于公开亮出一张名片,展示的就是自己的面子、才德、人格、精髓,举足轻重,故为文首先务须对自己极端负责,来一
期刊
我是一个退休教师,读报是自幼积习,一天不读报比不吃饭还难受。年底我又订了五份报刊,收报费的小伙子脸上闪过一丝惊奇:现在都看手机了,谁还看报?我自豪地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看报的是否只剩下中老年了?小伙子说:那倒不是,可年轻人就是少了!   正当此时,一条信息映入眼帘:又有一些报刊挺不住,连2021年曙光都未看见,便悄然阵亡了。有的停刊词都没写,有的一番悲切,一番无奈,袒露:别跟大势为敌。言外有
期刊
用什么办法,来显示和衬托自己的美?有人说靠精美的化妆,有人说靠华丽的服饰,还有人说靠优雅的气质。其实,最简单最有效的,就是找一个更丑的人,陪在自己身边。   比如你身材胖,就找一个更胖的人;个子矮,就找一个更矮的人;皮肤黑,就找一个更黑的人;眼睛小,就找一个眼睛更小的人;嘴巴大,就找一个嘴巴更大的人。然后,让她(或他)和你一起上街、购物、吃饭、相亲。你的美,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这个办
期刊
因受贿538万元,2020年12月,上海市金山区经济委员会原副主任金英丽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100万元;因贪污公款54万余元、挪用公款55万余元,2019年10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法院原法官助理王万里迎来人生的转折点,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因挪用、贪污公款1921万多元,2019年12月,河北省南宫市水务局财务股原工作人员李晓飞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6个月,并处罚金
期刊
“围猎”一词,无需查字典,不用上百度,顾名而思义,便可知所指,即四面合围起来,捕捉某种野生动物。不论是虎豹豺狼,抑或是野猪山羊,“围”的目的,全在于“猎”。   不知始于何时,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罔顾党性原则,拿权力做资本,进行权钱交易。最典型的,是与不法商人等套近乎、称兄弟,进行利益输送和利益交换,演绎出一出出行贿和受贿的丑剧,群众形象地戏称为“围猎”和被“围猎”。纵观党的十八大以
期刊
2月27日,哈尔滨市道里区一老旧家属楼住户,去楼顶查看自己家积雪漏水情况,不幸坠楼身亡。该楼居民告诉记者,小区虽然有物业,但清雪一直做得不好,居民被逼得没有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清雪。   天气转暖,楼顶积雪不仅开化渗进顶层住户家中,还会结成大大小小的“冰溜子”,挂在房檐上,随时会坠落下来。万一“砸”在行人身上,尤其是脑袋上,后果不堪设想。一天,果真有一大块“冰溜子”掉了下来,落在一位老太太脚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