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进程
我国的现代咨询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时期,我国咨询需求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建设的直接需求。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逐步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重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对科技服务的专业需求。其次是政府引导的咨询需求。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避免投资缺乏科学依据,政府明确规定了投资项目申报必须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从而推动了投资咨询的发展。第三是境外投资驱动的咨询需求。改革开放初期,外资对我国的投资环境、相关政策、市场需求等方面缺乏了解,迫切需要咨询机构的帮助。
社会体制的变革,增加了对专业化咨询的需求,促进了我国咨询机构的建立。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相继出现了各类工程咨询、投资咨询、科技咨询、管理咨询以及信息咨询机构,当时成立了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等等。这些机构多是在政府支持下由不同的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创办的。如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协创办并扶持了一批“科技咨询”机构,国家计委在全国创立了“投资咨询”和“工程咨询”机构,国家经委创办的系统内管理咨询机构,1985年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开始在中国投资,一批为其投资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相继成立。198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决定》颁布,科研机构开始进入科技咨询服务领域,并形成了第一次咨询机构注册高峰。此外,我国巨大的咨询市场潜力也吸引了国外咨询机构。一些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如安达信咨询公司、安永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进入中国。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我国咨询机构大量出现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发展,社会对咨询的需求日益增长,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也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机构的规模、涉及的学科领域和行业都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统计资料显示,1987年底,全国有咨询机构近万家,专职咨询人员共计7万人,兼职人员达几十万人。1993年全国第三产业普查资料显示:1992年底全国共有咨询机构29864家,比1991年增长41.2%;从业人员29万,比1991年增长43.5%。
尽管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成立了大量咨询机构,但这一时期成立的咨询机构成活率并不高,有大量的机构被淘汰。根据2002年统计结果分析,在2000多家主营咨询机构中,1987年至1991年这5年间成立的咨询机构数量占总数的10.5%,与1984年至1986年这3年成立的咨询机构数量所占的比重一样。也就是说,尽管截止到1991年底我国咨询机构已达到3.4万家,但真正从事咨询业并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多。其原因是尽管这一时期咨询机构大量出现,但真正从事咨询业务的咨询机构并不多,转卖信息公司、公关公司、点子公司、代办执照机构等机构都挂上了咨询的招牌,这些机构经过一段时间经营或者转向或者倒闭。这种高淘汰率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咨询队伍,磨练了真正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也让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咨询服务的内涵和作用。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咨询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政府在推动、引导、规范咨询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性发展政策。1992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科技、法律、会计等其他咨询业务。同年8月,当时的国家科委发布了《关于加速发展科技咨询、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业的意见》,这两个文件的出台,表达了政府鼓励并推动咨询业发展的意愿,形成了第二次咨询机构注册高峰。以北京为例,1993年底咨询机构的注册数比1992年底增长了65%。
1994年,原国家科委提出了繁荣软科学,发展咨询业的战略部署,并批复了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省为咨询业试点省市。1996年原国家科委扩大了试点工作。湖南、四川、云南及其他省市在国家政策的宏观引导下,陆续出台了促进咨询业发展的有关措施,使我国的咨询业在开拓咨询市场、促进咨询机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在促进中国咨询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家科技部还注重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寻求国际组织的帮助。亚洲开发银行自1996年以来一直支持我国咨询业的发展,向中国政府提供一系列旨在推动中国咨询业发展的技术援助项目。如国家科技部积极参与并负责执行的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咨询业发展概况调研”和“中国政府资助项目选聘咨询机构(顾问)规则指南”的两个技术援助项目,为我国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国际经验。此外,国家科技部推动咨询业发展的有关部门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荷兰、英国、爱尔兰等国和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的咨询协会和部分咨询机构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交流,为制定我国的科技咨询政策、推动我国的科技咨询发展、促进咨询业与国际接轨汲取了丰富的国际经验。
20世纪90年代咨询业最重要的收获莫过于全社会对她的关注与讨论,以及业内人士的反思。当咨询服务这一新型的智力服务形式在我国出现时,许多企业曾抱以很高的期望。然而,面对迅速壮大的咨询队伍和参差不齐的服务,社会表现出了怀疑、观望的态度。上世纪90年代初,在这个看似进入门槛比较低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些貌似咨询服务的招牌和似是而非的咨询服务,庸俗了原本属于高智力的服务。一些公司的短视行为曾一度损害了咨询市场的发展,模糊了用户和公众的分辨能力,使刚刚起步的我国咨询服务受到社会的质疑。这些问题的出现引发了社会相关机构和业内人士对咨询的内涵、作用、价值、行业发展等方面广泛、深入的探讨。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许多国内媒体的积极参与,引起了社会对咨询业的广泛关注。通过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对咨询服务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同时也使业内人士认识到提高咨询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咨询客户辨别能力的逐步提高和客户的谨慎、认真态度,使一些貌似神离的咨询机构退出了咨询市场。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咨询服务的供需双方都迫切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行业协调管理机构,规范市场、规范职业行为。
20世纪90年代,企业的自主咨询需求开始形成。随着社会的经济转型和企业改制归还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利,政府从“搞好国有企业”到“搞好大中型国有企业”再到“抓大放小”,清晰地反映了政府逐步退出直接管理中小国有企业甚至是部分大型国有企业的安排。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持续、稳步的开放政策,吸引了更多的境内外投资,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无论是恢复了自主经营权的企业还是新兴的企业,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中越来越感到“能量”不足,迫切需要“外脑”服务。与此同时,随着咨询队伍的逐步净化和咨询服务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一些成功咨询项目的示范效应,使咨询服务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社会组织的咨询意识逐步加强,更多的机构开始接受咨询服务。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从产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尤其是中低档产品出现大量库存。企业如何判断和定位市场,如何制定和调整发展战略,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对市场咨询、战略咨询、品牌咨询、金融咨询、专业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深层的变革也增加了对更加专业问题的咨询的需求。
发展规模和趋势
近几年,我国咨询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咨询市场规模从1996年的21.85亿元增长到2001年的302亿元。5年间增长了13.8倍,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我国快速发展的电信产业。虽然1996年到2001年间我国主营咨询机构的数量增长速度相对来讲并不快,但营业额和从业人数增长较快,咨询机构的规模正逐步扩大。
从咨询市场份额看,2001年我国工程类咨询营业额的市场份额最大,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与1999年相比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技术类咨询占整个咨询市场第二位,且增长速度较快,比1999年增加了近6个百分点。尽管管理咨询营业额在整个咨询市场中的比重并不高,但其增长速度较快。政策咨询市场份额下降较大,从1999年的8.8%下降到2001年的1.1%。2001年其他类的咨询营业额比1999年增长了近10倍,在整个咨询营业额中的份额也有较大增长,显示出了很强的增长势头。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咨询机构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无限责任、私营、合资咨询机构的数量迅速增加,而且出现了一些非盈利和民办非盈利咨询组织,更多的不同社会利益主体积极参与咨询业的发展。尽管国有咨询机构的数量仍占较大比重,但与1996年相比,2001年国有咨询机构数量占全部咨询机构数量的比重下降了27.8个百分点,经过5年的发展,非国有咨询机构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国有咨询机构。另一方面,受政府发展咨询业政策的鼓励,国外咨询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开展业务。特别是1992年以后外资咨询机构数量激增。据2000年统计,在中国的海外咨询公司已超过140家。
尽管我国咨询机构的自身能力、服务质量有所提高,但我国咨询机构规模很小。按照1999年我国企业规模划分标准: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根据以上标准,2001年我国主营咨询业务的咨询机构97%属于小企业,其中年咨询收入不到100万元人民币的咨询机构占咨询机构总数的一半以上。而年咨询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咨询机构仅占咨询机构总数的2.97%。
从咨询机构的收入结构看,2001年咨询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咨询机构的咨询收入占全部咨询收入的56.52%;年咨询收入在1000万至5000万元人民币的咨询机构的咨询收入占全部咨询收入的21.31%。年咨询收入小于500万元的咨询机构尽管其数量约占90%,但年咨询收入仅占22.17%。值得说明的是,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咨询机构中,绝大多数都是国有咨询机构,这说明与国有咨询机构相比,非国有咨询机构的规模相对还都很小。
由于科技咨询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科技咨询从业人员高学历化。在专职咨询人员中,2001年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90.3%,比1996年增加了41个百分点,中专以下从业人员仅占咨询人员总数的9.7%,比1996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咨询业的从业人员接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员加盟到咨询业。从业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职咨询人员的比例逐步提高,具有长年咨询经验的专职人员在咨询机构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总体上看,我国咨询机构从业人员的知识化水平正逐步提高,这有助于提高我国整体咨询服务水平。
从咨询市场需求看,我国对咨询服务的最大需求来自于企事业单位,尽管2001年国内企事业机构的咨询项目数量占全部咨询项目数量的比重比1997年和1999年下降较大,但仍比排在第二位的政府部门高出19个百分点。近几年,三资及国外委托咨询项目增长较快,特别是1999年至2001年间,来自于这类机构的咨询项目数占咨询项目总数的比例从1999年的5.46%上升到2001年的19.37%。从咨询项目的数量整体看,咨询服务需求趋向均衡,社会各类组织对咨询的需求更加普遍。
从近几年咨询项目分布领域看,尽管技术咨询所占的营业额比重不如工程咨询,但技术类咨询项目需求始终有较大的市场,2001年技术类咨询项目数量几乎占全部咨询项目数量的50%。与1999年相比,2001年其他类咨询项目和政策咨询项目的数量增加也比较大。特别是其他类咨询项目数量的比例增加,反映了多样化咨询需求的一种趋势。
20世纪末,随着政府机构改革进程的加快,咨询业管理主体的转变日显突出,一切由政府部门管理、控制转向更多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建立新型的咨询业管理模式成为咨询业发展的重要课题。1992年原国家科委提出了组建中国科技咨询协会的动议,1996年正式启动成立中国科技咨询协会的工作。在国家科技部的指导下,在中国科协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在咨询业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广大咨询机构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国家民政部于2002年批复中国科技咨询协会筹备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