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阶梯指导概括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对学生阅读归纳能力的一种培养与检测。概括能力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学生一开始学习概括,要么抓不住要点,无从下手,要么细枝末节样样兼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架设阶梯,帮助学生从浅易处入手,指导学生准确、全面地进行概括。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常用方法。
  
  一、课题扩充法
  
  不少课文的题目本身就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比如《文成公主进藏》。文成公主为什么进藏?怎样进藏?结果怎样?弄清每部分的内容以后,再把主要内容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的课题体现了课文的主旨,比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在教学中就用问题引导孩子思考:“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谁对巴迪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对巴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就很容易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巴迪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夸奖他“精彩极了”,而父亲则批评他“糟糕透了”,他在这两种评价中,成长为大作家。一些对课文内容或中心高度凝练的课题,我们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指导方法,一开始可由教师根据课题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具备定能力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思考,组织概括语言。
  
  二、内容填充法
  
  教师设计填空,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填充内容。由于教师提供了框架,学生只要找到关键词句对号入座就可以了。我在教学《大树和小鸟》课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给树唱歌。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
  )。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却发现(
  )。于是鸟儿四处寻访,问了(
  )、(
  )、(
  ),最后找到了(
  )。于是鸟儿对着(
  )。
  这样的填空题既可以帮助梳理课文内容,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帮助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有利于抓住作者一系列的情感变化逐层展开教学。不过,填充法概括课文内容大大降低了概括的难度,思维的力度也因此减弱。因此,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初学概括的三、四年级学生。
  
  三、词语串联法
  
  顾名思义,就是选用文中关键词概括课文内容。如《真实的高度》一课,学生自读时,我要求用——画出带有“名”字的词语,用——画出课文中讲到的人物。
  反馈并板书:
  大仲马著名盛名大名鼎鼎
  小仲马笔名名不见经传一举成名知名
  接着让学生依托词语进行概括,大大降低了概括的难度:名不见经传的小仲马不依靠父亲大仲马的盛名,坚持用笔名进行文学创作,最终以《茶花女》一举成名,成了法国知名作家。
  将关键词和概括课文内容有机整合,省时高效。当然,关键词语的提供不可太过直接,提供哪些关键词语,采用什么方式呈现,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四、化整为零法
  
  即把长长的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进行概括,然后再把几部分内容组合起来。我在教学《父亲的菜园》一课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把课文内容概括成几个小标题决定开垦、开垦菜地、设法肥土。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概括的几个小标题简要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一条新修的公路使我家失去了菜园,父亲决定开辟一块新的菜地,父亲不辞辛苦开出了新的菜园,然后又设法肥土,父亲的菜园成了一块碧绿的翡翠。
  除了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概括外,有的文章还可以根据地点的转换或时间的变化进行概括。比如《小珊迪》一课,我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找表示地点的词:旅馆门口、旅馆内、小珊迪家里,再说说这些地点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里,而后思考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寒冷的一天,小珊迪在旅馆门口卖火柴,“我”答应买他的火柴,小珊迪给“我”去找零钱。
  第二部分:小珊迪在给“我”找零钱回来的路上遭遇了车祸,派弟弟给“我”还零钱。
  第三部分:“我”去小珊迪家看望他,答应他照顾弟弟,小珊迪死了。
  最后再连起来说:卖火柴的小珊迪在给“我”找零钱时被马车撞伤,临死前还派弟弟给“我”送零钱,“我”去看望小珊迪,并答应永远照顾他的弟弟,小珊迪死了。
  
  五、人物关系梳理法
  
  有些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比较多,一下子难以概括,教学此类课文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梳理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而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如我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想一想在故事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板书:哥哥
  保罗
  男孩
  弟弟
  接着,我让学生看着板书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并形成以下板书,
  看着板书再连起来说说哥哥(送给保罗
  辆新车),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带着小男孩兜车,把车开到了小男孩家门口,小男孩(答应腿有残疾的弟弟,将来也送他这样的一辆新车)。保罗(深受感动,把男孩的弟弟抱进车里,和男孩兄弟俩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六、中心句辐射法
  
  抓住文章的总起句、中心句、重点句、过渡句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教学《矛和盾的集合》一课,我就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引导思考:坦克是怎么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又是怎么大显神威的?据此进行概括。又如教学《狮子和鹿》一课,就可以根据“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一句来引导概括。
  每篇教材都各具特色,如何引导概括需要因文而异。如果我们能巧妙地架设阶梯,让学生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有梯可攀,就不会对概括课文内容产生畏难情绪。习得方法后,他们才能逐渐学会独立概括。
其他文献
新陆早36号(新石K8)是石河子棉花研究所以自育优良耐黄萎病品种为母本,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引进的品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南繁北育、定向选育而成。2005年我团引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词语教学的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普罗米修斯》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条,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