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说,世界是平的。
这句话意味着全球各个经济体在互联网为纽带的当下,越来越相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它的任何一项金融政策的出台,都将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坊间戏言:“美联储(美国央行)主席打个喷嚏,全世界都要跟着感冒。”
美联储是金融政策的制定者,美联储主席毫无疑问是美国除了总统之外的“二号实权人物”,这个位置百年来一直由男人执掌,直到2014年一个名叫珍妮特·露意丝·耶伦的女人出现。
手握16万亿美元的女人
2014年1月6日。全世界的目光在这一天都投向了美国国会参议院,一项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大选正在紧张的投票过程中,耶伦击败了其他几位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成为正式的美联储主席提名者,参议院要对此进行最终的正式投票。
耶伦深深吸了一口气,尽管内心有些澎湃,但是站在镁光灯下的她与往日相比,看上去似乎并无不同——银白色短发、纯色职业套装,项间点缀一串亮色的圆珠项链,站在世人面前的她,依旧从容淡定、深沉内敛,这是熟悉的朋友对她一贯的印象。
美联储主席,这可是一个让人眼红耳热的职位。耶伦的前任伯南克、格林斯潘,名播世界名地,一百多年来,这一职位始终把握在男人手中。所以耶伦在这一天的亮相,震惊世界。
“哇,美联储主席居然是个女人!”“她凭什么当选?”“这么重要的位置,一个女人行不行?”“谁规定美联储主席必须由男人来做?”……质疑的、惊诧的、肯定的声音都有,在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论坛上,耶伦的关注度空前高涨。
因为目前为止,如果不算被普京提名的俄罗斯新任央行行长纳比乌林娜的话,世界各国的央行行长,清一色都是男人,美国历史上也从未有过女性任美联储主席的先例。
事实上,耶伦还有另外三个非常有实力的竞争者:克林顿时期的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 刚离开财政部长之位的蒂姆·盖特纳以及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这三个人和耶伦一样,都是当下美国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但耶伦最终战胜了他们。
耶伦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她和民主党领导人关系密切。从1997年2月到1999年8月,在克林顿的第二届总统任期内,她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之后担任旧金山联储主席长达6年之久,并于2010年开始担任美联储副主席。
从美联储副主席到美联储主席,虽然看上去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耶伦走了4年。为了在男性的世界里也能脱颖而出,耶伦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心血。别的同仁也许会信口讲一些经济学数据,她却从不这样,每一个从她嘴里说出来的数字,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个夜晚研究的心血。她的前任们时不时会作一些即兴的演讲,她却从不这样,她的每一次讲话发言,都有讲稿,里面的每一个字,她都仔细推敲。“不打无把握的仗”“不容许出错”“积极稳健”是耶伦的信条,是她行事的准则。
耶伦当选美联储主席!一个月后,她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银白色的短发夺人眼球,浓浓的学者气息扑面而来,下巴微扬。封面的标题是——《手握16万亿美元的女人》。
16万亿,是当年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
政策边界的无畏开拓者
耶伦的办公室收拾得整洁又光亮,和她严谨的作风一样,让走进来的人不由自主产生一种秩序感,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她的电脑屏保是一张她在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家中花园的照片,神采飞扬,花团锦簇。
耶伦的执政立场非常鲜明,她一直站在促使美联储通过新风险性政策修复危机后经济的最前沿。这些政策包括,购买数万亿美元债券以压低长期利率,从而降低失业率,也就是所谓的定量宽松政策。
2014年2月11日,耶伦正式执掌美联储一个月之后,在众议院开了六个小时的听证会,这是她上任的“首秀”。在那六个小时里,耶伦向全世界传递了她的金融观点与财政立场。人们事后评论说,耶伦的表现相当出色。她讲话语速比较慢,语调很平稳。她会尽可能地拖长每句话的节奏,甚至听得出每个字母之间的缝隙。
说得慢,想得快。耶伦的风格向来是滴水不漏,措辞严谨。她把今后要做的工作都梳理了一遍,她从不说大而化之的词汇,她的态度和立场都有客观严密的经济学数据作支撑。路透社评论她的语言艺术是:“最有启发性的不是她说了什么,而是她没说什么——以及她怎么能不说。”耶伦给公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她是一位经济学家,同时还是一位外交家。
在美联储内部,对于美联储主席的政策倾向性,一直有“鹰派”和“鸽派”之分,“鹰派”主张严控通胀,而“鸽派”更担心就业市场疲弱、经济乏力,因此坚持低利率,并容忍一定程度内的通胀。“耶伦是强硬的鸽派,是只坚硬的鸽子。”国内经济评论者叶檀如是认为。
耶伦的执政理念和她的学术背景密不可分。她是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的学生。正是听过托宾的一场演讲后,耶伦才决定去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称赞托宾是“知识分子中的英雄”。“政府干预能够挽回经济的衰落”,托宾是这一思想的坚定支持者。耶伦深受其影响,她十分认同托宾关于政府,尤其是美联储可以帮助缓解失业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尔街,耶伦还有着“预言皇后”的美名。2005年,耶伦是美联储中第一个提出房价泡沫会导致经济问题的人,她也是第一个在2008年判断出经济已经陷入衰退的人。据《华尔街日报》分析显示,从2009年到2013年,在现任美联储官员中,耶伦对经济形势的预测是最准确的。
一个家三个经济学家
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大多也有一个默默支持她的男人。耶伦背后的这个男人,是乔治·亚瑟·阿克洛夫。
阿克洛夫比耶伦大5岁,与妻子的名声和地位相比,他毫不逊色,同样优秀,令人瞩目。他们两人的爱情如同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一诗中赞美的那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1977年的一天,31岁的耶伦在美联储的餐厅里用餐时,偶然遇到了阿克洛夫,当时,耶伦还是职场中的普通职员。但是因为耶伦对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向来很有研究,她本科读的是布朗大学,1971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还先后在哈佛大学、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所以,对阿克洛夫早有听闻。耶伦知道他也是一位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早在1970年发表过一篇名为《柠檬市场》的著作,利用二手车市场失灵的案例挑战了有关有效市场的经济正统观点,在美国经济学界引起广泛关注。
“原来,他这么有魅力!”这是耶伦当时的第一感觉。没想到,阿克洛夫对耶伦同样有好感。二人一见钟情,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第二年6月就结了婚。
此后漫长的婚姻岁月中,耶伦和丈夫彼此信任,携手前行,在宏观经济学领域里比翼双飞。这对夫妻共同的朋友罗伯特·希勒曾说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关系很融洽,阿克洛夫在学术上“无拘无束”,耶伦则“更加庄重”。两人呈现出完美结合的样本,耶伦在职业道路上不断上升,阿克洛夫在学术道路上一路前行。
2001年,阿克洛夫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来,他在一篇自传文章中写道,“我和耶伦不只心意相通,性格相合,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的看法也总是非常一致”。耶伦夫妇经常在各种研究项目上展开合作,其中包括公众态度在控制帮派犯罪方面的角色以及美国非婚生子女数量增长的原因。他们还共同对为何存在失业,以及失业与薪酬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更令人称道的是,耶伦和阿克洛夫的儿子罗伯特·阿克洛夫现在是英国华威大学的经济学家,在业内也相当出众。
“一门三杰”,作为女人,无论是妻子的角色,还是母亲的角色,甚至是她自己职场的角色,耶伦每一个都胜任得非常出色,她是“人生赢家”的现实标杆,足够令人羡慕。
(编辑 李婉莉 [email protected])
这句话意味着全球各个经济体在互联网为纽带的当下,越来越相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它的任何一项金融政策的出台,都将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坊间戏言:“美联储(美国央行)主席打个喷嚏,全世界都要跟着感冒。”
美联储是金融政策的制定者,美联储主席毫无疑问是美国除了总统之外的“二号实权人物”,这个位置百年来一直由男人执掌,直到2014年一个名叫珍妮特·露意丝·耶伦的女人出现。
手握16万亿美元的女人
2014年1月6日。全世界的目光在这一天都投向了美国国会参议院,一项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大选正在紧张的投票过程中,耶伦击败了其他几位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成为正式的美联储主席提名者,参议院要对此进行最终的正式投票。
耶伦深深吸了一口气,尽管内心有些澎湃,但是站在镁光灯下的她与往日相比,看上去似乎并无不同——银白色短发、纯色职业套装,项间点缀一串亮色的圆珠项链,站在世人面前的她,依旧从容淡定、深沉内敛,这是熟悉的朋友对她一贯的印象。
美联储主席,这可是一个让人眼红耳热的职位。耶伦的前任伯南克、格林斯潘,名播世界名地,一百多年来,这一职位始终把握在男人手中。所以耶伦在这一天的亮相,震惊世界。
“哇,美联储主席居然是个女人!”“她凭什么当选?”“这么重要的位置,一个女人行不行?”“谁规定美联储主席必须由男人来做?”……质疑的、惊诧的、肯定的声音都有,在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论坛上,耶伦的关注度空前高涨。
因为目前为止,如果不算被普京提名的俄罗斯新任央行行长纳比乌林娜的话,世界各国的央行行长,清一色都是男人,美国历史上也从未有过女性任美联储主席的先例。
事实上,耶伦还有另外三个非常有实力的竞争者:克林顿时期的财政部长拉里·萨默斯、 刚离开财政部长之位的蒂姆·盖特纳以及现任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这三个人和耶伦一样,都是当下美国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但耶伦最终战胜了他们。
耶伦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她和民主党领导人关系密切。从1997年2月到1999年8月,在克林顿的第二届总统任期内,她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之后担任旧金山联储主席长达6年之久,并于2010年开始担任美联储副主席。
从美联储副主席到美联储主席,虽然看上去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耶伦走了4年。为了在男性的世界里也能脱颖而出,耶伦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心血。别的同仁也许会信口讲一些经济学数据,她却从不这样,每一个从她嘴里说出来的数字,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个夜晚研究的心血。她的前任们时不时会作一些即兴的演讲,她却从不这样,她的每一次讲话发言,都有讲稿,里面的每一个字,她都仔细推敲。“不打无把握的仗”“不容许出错”“积极稳健”是耶伦的信条,是她行事的准则。
耶伦当选美联储主席!一个月后,她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银白色的短发夺人眼球,浓浓的学者气息扑面而来,下巴微扬。封面的标题是——《手握16万亿美元的女人》。
16万亿,是当年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
政策边界的无畏开拓者
耶伦的办公室收拾得整洁又光亮,和她严谨的作风一样,让走进来的人不由自主产生一种秩序感,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她的电脑屏保是一张她在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家中花园的照片,神采飞扬,花团锦簇。
耶伦的执政立场非常鲜明,她一直站在促使美联储通过新风险性政策修复危机后经济的最前沿。这些政策包括,购买数万亿美元债券以压低长期利率,从而降低失业率,也就是所谓的定量宽松政策。
2014年2月11日,耶伦正式执掌美联储一个月之后,在众议院开了六个小时的听证会,这是她上任的“首秀”。在那六个小时里,耶伦向全世界传递了她的金融观点与财政立场。人们事后评论说,耶伦的表现相当出色。她讲话语速比较慢,语调很平稳。她会尽可能地拖长每句话的节奏,甚至听得出每个字母之间的缝隙。
说得慢,想得快。耶伦的风格向来是滴水不漏,措辞严谨。她把今后要做的工作都梳理了一遍,她从不说大而化之的词汇,她的态度和立场都有客观严密的经济学数据作支撑。路透社评论她的语言艺术是:“最有启发性的不是她说了什么,而是她没说什么——以及她怎么能不说。”耶伦给公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她是一位经济学家,同时还是一位外交家。
在美联储内部,对于美联储主席的政策倾向性,一直有“鹰派”和“鸽派”之分,“鹰派”主张严控通胀,而“鸽派”更担心就业市场疲弱、经济乏力,因此坚持低利率,并容忍一定程度内的通胀。“耶伦是强硬的鸽派,是只坚硬的鸽子。”国内经济评论者叶檀如是认为。
耶伦的执政理念和她的学术背景密不可分。她是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的学生。正是听过托宾的一场演讲后,耶伦才决定去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称赞托宾是“知识分子中的英雄”。“政府干预能够挽回经济的衰落”,托宾是这一思想的坚定支持者。耶伦深受其影响,她十分认同托宾关于政府,尤其是美联储可以帮助缓解失业的观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尔街,耶伦还有着“预言皇后”的美名。2005年,耶伦是美联储中第一个提出房价泡沫会导致经济问题的人,她也是第一个在2008年判断出经济已经陷入衰退的人。据《华尔街日报》分析显示,从2009年到2013年,在现任美联储官员中,耶伦对经济形势的预测是最准确的。
一个家三个经济学家
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大多也有一个默默支持她的男人。耶伦背后的这个男人,是乔治·亚瑟·阿克洛夫。
阿克洛夫比耶伦大5岁,与妻子的名声和地位相比,他毫不逊色,同样优秀,令人瞩目。他们两人的爱情如同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一诗中赞美的那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1977年的一天,31岁的耶伦在美联储的餐厅里用餐时,偶然遇到了阿克洛夫,当时,耶伦还是职场中的普通职员。但是因为耶伦对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向来很有研究,她本科读的是布朗大学,1971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还先后在哈佛大学、伦敦经济政治学院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所以,对阿克洛夫早有听闻。耶伦知道他也是一位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早在1970年发表过一篇名为《柠檬市场》的著作,利用二手车市场失灵的案例挑战了有关有效市场的经济正统观点,在美国经济学界引起广泛关注。
“原来,他这么有魅力!”这是耶伦当时的第一感觉。没想到,阿克洛夫对耶伦同样有好感。二人一见钟情,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第二年6月就结了婚。
此后漫长的婚姻岁月中,耶伦和丈夫彼此信任,携手前行,在宏观经济学领域里比翼双飞。这对夫妻共同的朋友罗伯特·希勒曾说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关系很融洽,阿克洛夫在学术上“无拘无束”,耶伦则“更加庄重”。两人呈现出完美结合的样本,耶伦在职业道路上不断上升,阿克洛夫在学术道路上一路前行。
2001年,阿克洛夫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来,他在一篇自传文章中写道,“我和耶伦不只心意相通,性格相合,在宏观经济学方面的看法也总是非常一致”。耶伦夫妇经常在各种研究项目上展开合作,其中包括公众态度在控制帮派犯罪方面的角色以及美国非婚生子女数量增长的原因。他们还共同对为何存在失业,以及失业与薪酬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更令人称道的是,耶伦和阿克洛夫的儿子罗伯特·阿克洛夫现在是英国华威大学的经济学家,在业内也相当出众。
“一门三杰”,作为女人,无论是妻子的角色,还是母亲的角色,甚至是她自己职场的角色,耶伦每一个都胜任得非常出色,她是“人生赢家”的现实标杆,足够令人羡慕。
(编辑 李婉莉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