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作市温县农村信用社位于司马懿故乡,太极拳发源地,辖28个营业网点,员工431名。
2008年以来,焦作市温县农村信用社在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上实施以防为主的战略转移,将“四道风险关口”前移,实现了“四个有效”:即有效减少案发诱因、有效消灭案发死角、有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有效体现监察工作保驾护航作用,并取得了业务经营与案件专项治理双丰收。
把案件消除在萌动期
在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中,防治重于整治,而防治首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防治,只有把思想管好了,其他才能迎刃而解。
温县农信社在案件专项治理中推行了具有鲜明指向性的“学、看、听、讲”四位一体学教活动。 “学”:通过开展“全员合规文化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活动,在全县信用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全员的合规经营、责任和廉政意识。
“看”:组织收看《忏悔录》、《赌之害》等警示专题片;组织干部职工到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预防职务犯罪基地、警示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和培训,对员工做到了以案施教、警钟长鸣。
“听”:2008年,组织员工听取公、检、法有关部门讲解金融部门职务犯罪特征、危害及典型违规违纪案件报告会3次,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讲”:将近年来发生在社里的案件及违规事件整理成典型材料。组织员工集中学习讨论。通过讨论,增强了员工的合规意识、责任意识、守法意识和廉政意识,从源头上有效地消除了案发隐患。赵堡信用社曾一度是案件专项治理的“老大难”,通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该社主任深有感触地说:“实行道德风险关口前移,让员工在违规违纪面前不敢为、不想为、不愿为,让他们明白违规违纪就是砸自己的饭碗,这给我们信用社提供了一个风清气正的稳定发展环境。”
铲除案件发生的滋生地
近年来,温县农信社围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制定了以内控制度为主的规章制度有40余个,这些制度共分三个内容:
首先,建立了《温县农村信用社“格式化、作业式”稽核监督检查方法》等10余项内控管理制度,使业务操作有章可循,违章处罚有章可依。
其中,“格式化、作业式”依据相关会计、出纳、信贷和计算机管理制度,制定出95项操作性极强的稽核检查明细表,使监督和稽核工作进入了程序化。
对违章、违规、违纪人员实行积分制,对排名后30位且得分在85分以下者记入不良行为库,一律作为重点排查对象,使制度约束的内涵得到了充实和完善。
其次,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将查出的问题及时做出处理,以杜绝各种隐患的发生。
2008年前10个月,温县农信社共对所辖信用社检查26次,检查面达100%,发现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处理和纠正,处罚人员达到200多人次。信贷员王某说:“严格的制度约束使我们不敢放风险贷、随意贷,要放就放安全贷、收回贷。”
此外,温县农信社实行了“一帮扶三、三帮扶一”的整治措施。通过签订帮扶责任书,把帮扶人与被帮扶人所应履行的义务、责任以及应达到的目标逐条逐项进行了量化和细化,并渗透到了每个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使农信社呈现出了“一少三多”的局面。“一少”:即过去制度建设中涉及不到的死角和盲区减少了。“三多”:即交心、谈心的人多了;关心、操心的人多了;有责任心、进取心的人多了,形成了一个人人关心企业形象,全员参与案件专项治理的良好氛围。
扩大案件发生的监测面
2008年9月初,温县农信社在聘请当地原有社会监督员的基础上,与郑州某公司签订了实行社会监督服务的合作协议,聘请了6名专职“神秘客户”,他们以第三方顾客的身份对温县农信社廉政建设、服务水准,以及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差距等方面进行暗访、评估、打分。
所谓的“第三方顾客”,就是把具有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摄录条件类似私人侦探的咨询服务公司作为第三方顾客,通过有偿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手段与其签订监督服务项目协议,然后由服务方运用暗访的方式完成对被服务方所规定的社会监察与监督等服务项目要求,这就是人们通常称作的“神秘客户”。
引进“神秘客户”实行社会监督这一新生事物,温县农信社全体干部职工实现了由压力变动力、由担心到放心的心理转变。职工怕自己有不良行为被“神秘客户”曝光,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完美无瑕。
“神秘客户”的暗访不仅没有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反而增强了员工的自尊、自爱、自省、自励,是“第三方顾客暗访制”给温县农信社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带来的“鲇鱼效应”。
3个月来,“神秘客户”为温县农信社采集到关于廉政建设方面违规违纪信息及员工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第一手材料200余条,站在真实、客观、公正的角度上反映了温县农信社的现状。
提高案件发生的堵截率
要做好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必须“揭弊于案前,防案于未发”。企业案件专项治理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需要,有不同的重点和任务,因此治理工作也应追随着事物的发展而拉长案防链条。
纪检监察工作能让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既能保持原来强硬有力的打压态势,又能增加防患于未然的延伸功效。2006年,温县农信社推行了“阳光信贷服务承诺制”后,在廉政办贷、减少风险隐患等方面都起到了极为有效的作用。但还不能从根源上杜绝暗箱操作的行为。
2008年4月,温县农信社出台了以“三定一访”为操作规程的《温县农村信用社办贷结果公开监察管理暂行办法》。
“三定”即:一是定点,要求各基层社必须按规定在信贷服务大厅墙上公示借款人姓名(企业名称)、法人代表、电话号码、家庭住址或厂址、金额、期限、用途等明细。二是定时,要求各基层社必须按规定在次月4日前将上月贷款情况对外公示,时间不得少于20天。三是定查,要求各基层社必须按规定在公示当日将公示内容报送联社纪检监察室备查。
“一访”即温县联社纪检监察室以现场检查、电话查询、举报落实等各种形式进行回访。其中着重查访信贷人员是否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吃、拿、卡、要、报等不廉洁行为,以及暗箱操作和骗取信贷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
此办法从办贷结果的公开方法、监察内容和处理意见上制定出了近20项规定,经检查发现有违规违纪行为的,将对照相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温县农信社通过新实施的《办贷结果公开监察管理暂行办法》,使案件专项治理风险关口得到了前移,并发挥了两个作用:一是把案件提前引爆,使贷款风险隐患及时得到了化解;二是由于及时填补了信贷监察制度的缺陷,使那些违规违纪人员无缝可钻。截至2008年10月底,通过公示办贷结果,为温县农信社40多万元信贷资金解除了风险。
截至2008年10月底,温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0.865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8193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29.33%和22.96%,实现经营利润4563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案件专项治理上,2008年前10个月实现了无新案、无损失的“双无”目标。
2008年以来,焦作市温县农村信用社在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上实施以防为主的战略转移,将“四道风险关口”前移,实现了“四个有效”:即有效减少案发诱因、有效消灭案发死角、有效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有效体现监察工作保驾护航作用,并取得了业务经营与案件专项治理双丰收。
把案件消除在萌动期
在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中,防治重于整治,而防治首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防治,只有把思想管好了,其他才能迎刃而解。
温县农信社在案件专项治理中推行了具有鲜明指向性的“学、看、听、讲”四位一体学教活动。 “学”:通过开展“全员合规文化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活动,在全县信用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全员的合规经营、责任和廉政意识。
“看”:组织收看《忏悔录》、《赌之害》等警示专题片;组织干部职工到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预防职务犯罪基地、警示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和培训,对员工做到了以案施教、警钟长鸣。
“听”:2008年,组织员工听取公、检、法有关部门讲解金融部门职务犯罪特征、危害及典型违规违纪案件报告会3次,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
“讲”:将近年来发生在社里的案件及违规事件整理成典型材料。组织员工集中学习讨论。通过讨论,增强了员工的合规意识、责任意识、守法意识和廉政意识,从源头上有效地消除了案发隐患。赵堡信用社曾一度是案件专项治理的“老大难”,通过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该社主任深有感触地说:“实行道德风险关口前移,让员工在违规违纪面前不敢为、不想为、不愿为,让他们明白违规违纪就是砸自己的饭碗,这给我们信用社提供了一个风清气正的稳定发展环境。”
铲除案件发生的滋生地
近年来,温县农信社围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制定了以内控制度为主的规章制度有40余个,这些制度共分三个内容:
首先,建立了《温县农村信用社“格式化、作业式”稽核监督检查方法》等10余项内控管理制度,使业务操作有章可循,违章处罚有章可依。
其中,“格式化、作业式”依据相关会计、出纳、信贷和计算机管理制度,制定出95项操作性极强的稽核检查明细表,使监督和稽核工作进入了程序化。
对违章、违规、违纪人员实行积分制,对排名后30位且得分在85分以下者记入不良行为库,一律作为重点排查对象,使制度约束的内涵得到了充实和完善。
其次,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将查出的问题及时做出处理,以杜绝各种隐患的发生。
2008年前10个月,温县农信社共对所辖信用社检查26次,检查面达100%,发现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处理和纠正,处罚人员达到200多人次。信贷员王某说:“严格的制度约束使我们不敢放风险贷、随意贷,要放就放安全贷、收回贷。”
此外,温县农信社实行了“一帮扶三、三帮扶一”的整治措施。通过签订帮扶责任书,把帮扶人与被帮扶人所应履行的义务、责任以及应达到的目标逐条逐项进行了量化和细化,并渗透到了每个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使农信社呈现出了“一少三多”的局面。“一少”:即过去制度建设中涉及不到的死角和盲区减少了。“三多”:即交心、谈心的人多了;关心、操心的人多了;有责任心、进取心的人多了,形成了一个人人关心企业形象,全员参与案件专项治理的良好氛围。
扩大案件发生的监测面
2008年9月初,温县农信社在聘请当地原有社会监督员的基础上,与郑州某公司签订了实行社会监督服务的合作协议,聘请了6名专职“神秘客户”,他们以第三方顾客的身份对温县农信社廉政建设、服务水准,以及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差距等方面进行暗访、评估、打分。
所谓的“第三方顾客”,就是把具有专业知识和现代化摄录条件类似私人侦探的咨询服务公司作为第三方顾客,通过有偿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手段与其签订监督服务项目协议,然后由服务方运用暗访的方式完成对被服务方所规定的社会监察与监督等服务项目要求,这就是人们通常称作的“神秘客户”。
引进“神秘客户”实行社会监督这一新生事物,温县农信社全体干部职工实现了由压力变动力、由担心到放心的心理转变。职工怕自己有不良行为被“神秘客户”曝光,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完美无瑕。
“神秘客户”的暗访不仅没有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反而增强了员工的自尊、自爱、自省、自励,是“第三方顾客暗访制”给温县农信社的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带来的“鲇鱼效应”。
3个月来,“神秘客户”为温县农信社采集到关于廉政建设方面违规违纪信息及员工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第一手材料200余条,站在真实、客观、公正的角度上反映了温县农信社的现状。
提高案件发生的堵截率
要做好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必须“揭弊于案前,防案于未发”。企业案件专项治理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需要,有不同的重点和任务,因此治理工作也应追随着事物的发展而拉长案防链条。
纪检监察工作能让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既能保持原来强硬有力的打压态势,又能增加防患于未然的延伸功效。2006年,温县农信社推行了“阳光信贷服务承诺制”后,在廉政办贷、减少风险隐患等方面都起到了极为有效的作用。但还不能从根源上杜绝暗箱操作的行为。
2008年4月,温县农信社出台了以“三定一访”为操作规程的《温县农村信用社办贷结果公开监察管理暂行办法》。
“三定”即:一是定点,要求各基层社必须按规定在信贷服务大厅墙上公示借款人姓名(企业名称)、法人代表、电话号码、家庭住址或厂址、金额、期限、用途等明细。二是定时,要求各基层社必须按规定在次月4日前将上月贷款情况对外公示,时间不得少于20天。三是定查,要求各基层社必须按规定在公示当日将公示内容报送联社纪检监察室备查。
“一访”即温县联社纪检监察室以现场检查、电话查询、举报落实等各种形式进行回访。其中着重查访信贷人员是否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存在吃、拿、卡、要、报等不廉洁行为,以及暗箱操作和骗取信贷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
此办法从办贷结果的公开方法、监察内容和处理意见上制定出了近20项规定,经检查发现有违规违纪行为的,将对照相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经济处罚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温县农信社通过新实施的《办贷结果公开监察管理暂行办法》,使案件专项治理风险关口得到了前移,并发挥了两个作用:一是把案件提前引爆,使贷款风险隐患及时得到了化解;二是由于及时填补了信贷监察制度的缺陷,使那些违规违纪人员无缝可钻。截至2008年10月底,通过公示办贷结果,为温县农信社40多万元信贷资金解除了风险。
截至2008年10月底,温县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0.865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8193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29.33%和22.96%,实现经营利润4563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案件专项治理上,2008年前10个月实现了无新案、无损失的“双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