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药的危害性及绿色植保技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hua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植保技术是以生态调控为前提的新兴技术,通过全面推广绿色植保技术,规范农药的使用方法,科学的应用绿色植保技术的生态治理、生物控制、物理防治等综合措施能有效的提高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民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目前我县部分乡镇绿色植保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许多地方仍在使用单一的化学防治方法,使农药超标和农产品残留存在巨大隐患,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是有效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平衡,实现农业产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 农药危害性
  1.1 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由于化学农药对病虫害的治理有着"立竿见影"式的效果,农药的使用缺乏规范,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又由于作物的单一种植和农药的单一使用使病虫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在治理上通常都是用简单的加量或重复施药等方式解决;而目前农药的真正有效利用率一般只有1/10,在土壤空气中扩散,造成土壤酸碱度变化,随着毒性的加大,整体降解时间的延长,对空气和水资源造成的污染的就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1.2 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危害
  由于农药主要是通过喷雾的方式施用给农作物,在操作的过程中部分漂浮在空中的农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日复一日,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而在自然界中不能降解的农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浓缩,最终到达人类体内,在内脏、脂肪中累积而引起疾病,甚至癌症。据统计,农村小孩白血病中50%与农药有关,而新生儿畸形的比率比城市高一倍,此现象也与农药有关。1997年癌症研究国际组织已证明在动物试验中有足够致癌证据的农药有26种,有一定致癌证据的农药有16种;而农药在制造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也会引发人体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1.3 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使有益昆虫的数量相应减少甚至灭绝,从而导致生物物种的平衡被破坏,残留土壤中的农药则可通过渗透作用到达地层深处,从而污染地下水。农田被雨水冲刷,农药则进入江河,进而污染海洋。这样,农药就随气流和水流带到世界各地,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多的物种受环境的改变在逐渐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2 绿色植保技术的应用
  2.1 加大宣传力度,传播专业知识
  农业主管部门要做好绿色植保技术的宣传工作,加快和壮大农技队伍,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户外横幅、墙体广告等多个途径大力宣传绿色植保的优点与作用,组织农业植保部门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与务农人员面对面讲解绿色植保的防治要點,提高群众对农药危害的认识,消除群众的技术疑点,对知识水平不高的群众发放简单明了的配图资料,组织广大群众积极观看防治视频;在乡镇村建立咨询点和专业的绿色植保技术知识宣传栏,强化人民群众的绿色植保概念。
  2.2 加强网络信息技术普及
  我国植保信息网络的建设和覆盖已经达到了85%以上,在全民手机的信息时代,对于我县计算机网络还未普及的偏远乡镇,可以组织群众通过手机关注微博、微信公众号来迅速准确的获取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和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网络预测系统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病虫害状态,提前了解病虫害的潜在风险及时干预,提高作物产量降低损失,通过植保信息网有效的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2.3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保证植物生长环境的平衡,才能对生态进行有目的的调控,结合我县地方实际情况进行有害生物的整体规划与布局,不以杀死害虫的百分率作为有效防治的单一标准,在对有害生物的生长条件进行分析的前提下,有计划的引进有害生物的天敌,如赤眼蜂防治鳞翅目害虫,不到万不得已时,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通过生物防治来减少化学防治带来的生态破坏。
  2.4 指导农民科学用药
  建立良好的化学防治体系,在通过生物治理的同时,农药仍然是治理病虫害的重要手段,根据地方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周期和范围对新型环保农药投入使用,安排专业的农技人员指导务农人员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并控制使用量,规范使用方法,在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农药的漂移污染。
  2.5 对农作物抗病虫害品种进行选择
  作物抗性是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保证,在农作物种植选种时结合生产实际优先考虑抗病虫害的品种, 并积极培育抗病虫害品种,能有效防范有害生物的入侵和繁衍,对病虫害达到有效的防治效果,从源头防治病虫害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2.6 调整种植结构,加强栽培管理
  为避免病虫害的危害,耕种前注意深翻,清除田埂边的杂草,加强田间排水,及时清除病虫残株,平衡施肥技术,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生态环境,通过轮作、垄作、伏晒等方式降低土传性病害及地下害虫,提高农作物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农业防治效果。
  2.7 物理防治
  积极利用物理特性防治病虫害:如糖醋液诱杀、色板诱杀;以及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频振式杀虫灯的控制范围广,诱杀力强,一盏灯能对1300余种害虫进行诱杀,具有连续、连片的效果,对益虫的危害小便于集中使用,且设计方便,被击晕的害虫会直接落入收纳袋,方便后续处理,频振式杀虫灯经济适用性强,能有效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并大大缓解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对人畜安全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
  (作者单位:719499陕西省府谷县植保植检站)
其他文献
在我国现在实行的造林活动中,关于育苗技术方面最为先进的技术是容器育苗技术,它的育苗成活率极高,育苗周期短,而且成活后的苗木质量好,但是它的高成本和对技术含量的高要求,使得这种技术无法在我国广泛的得到运用。所以,眼下在我国应用较为普遍的则是常规的播种育苗技术,但是这种方法相对来说工作量较大,育苗的时间较长,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这就给我们的林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有限的条件下,培育出
玉米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作物”,它的功效与作用对人体十分有益,它具有防治便秘、助消化等功效。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注重养生,对玉米的生活需求也不断增长。众所周知,山西省是优质玉米种植基地,培植了晋单38号、农大108和DH3303等优良玉米品种。长治市作为优质玉米种植基地之一,在优质玉米的培植上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同时,伴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普及、氮磷钾锌配
水稻作为我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近几年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水稻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合理的灌溉是夺取水稻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的一個必然趋势。水稻传统的灌溉方式灌水量多、耗水量大,不仅影响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水平的提高,而且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与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极不协调。通过水稻节
标准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是一个基于技术变迁的认知、制度和厂商策略互动的动态过程。工业革命以来的标准化基本无知识产权问题。随着通信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由于知识产权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航道整治工作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且对于航道整治在宽度以及水位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大。从某种程度上讲
大豆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通称为黄豆,原产地为中国,在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自身市场和国际形势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导致大豆重迎茬危害几率上升。因为重迎茬危害的大量减产,我们就有必要要采用一些有效手段来缓解大豆重迎茬危害,保证大豆产量。  1 重迎茬对大豆的严重影响.  1.1 对大豆大幅度减产的影响.  大豆重迎茬对大豆的减产在目前的农业领域中有三种观点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成本核算方法,适合在生产技术下导致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降低而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的比重逐渐上升的环境下的应用。ERP系统和作业成本法有着内在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