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1500例骨折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0例。对照组采取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和VAS评分,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疼痛情况,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和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缓解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和心理负担有显著疗效,值得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骨折;心理状况;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8-0116-02
骨折是骨科常见病,骨折患者多是由于意外或突发事情而造成伤害,因此患者在面对意料之外的伤害时会产生诸多的不良情绪。临床研究表明,疼痛是患者术后的常见症状之一,持续的剧烈疼痛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从而阻碍患者的术后恢复,严重的甚至会诱发心理疾病,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有着严重影响。为此,加强对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特选1500例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分析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后疼痛和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150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0例。其中,观察组男450例,女300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8.12±3.52)岁;对照组男410例,女340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7.98±3.84)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即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为其解释病情、手术知识和治疗事项等,并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休息和运动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骨科和手术相关知识,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减轻其心理负担。此外,做好术前准备,包括皮试、血常规以及过敏试验等,同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和呼吸等。(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应调整手术室温度和湿度,温度在26~28℃,湿度在60%,以便于缓解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的紧张、不安的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此外,护理人员应提前检查各项手术器械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并准备应急救治器材和药物。手术过程中为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的现象,护理人员需要准备暖毯等,避免患者术中因为低体温而出现手术风险事件。最后,术中加强对患者体征的监测,预防手术风险发生。(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病情,有针对性的与患者沟通术后疼痛的规律和特点,通过一些预防和减轻疼痛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心理疏导方案,通过鼓励、拥抱、赞赏等言语举止,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效果,从而舒缓其焦虑和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采取不同方法转移或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此外,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比如翻身、坐立和上身转动等,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患者心情抑郁。(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饮食的护理,即叮嘱患者多饮温水,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促进其胃肠蠕动。并根据患者日常的饮食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同时叮嘱家属加强日常监督,避免患者因为饮食不佳导致病情加重,从而产生烦躁等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总分均为8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总分10分,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③设立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60分,得分>50为满意,30-50为基本满意,<30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数据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SAS、SDS和VAS分析护理前两组SAS、SDS和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和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的迅速发展,骨折发生率日益增高,直接或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是骨折主要原因,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和剧烈疼痛导致休克。有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多因骨折的恢复周期长,不能继续工作,严重的甚至不能正常生活,而导致其在心理上难以接受,从而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此外,患者在术后会出现疼痛现象,剧烈的疼痛会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心理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和心理状态中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在心理护理的干预下,在SAS、SDS和VAS的评分中,观察组分数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知,患者在骨折恢复过程中,多因对病情的不正确理解、剧烈疼痛、长期卧床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诸多负面情绪。常规的护理方法没有明确目标,缺乏与患者的交流,无法有效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而心理护理主要通过语言、态度和行为来改善患者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缓解术后疼痛和协助患者活动,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降低心理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利于患者康复。由此可见,在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和心理状态治疗中,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和心理状态治疗中,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骨折;心理状况;疼痛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8-0116-02
骨折是骨科常见病,骨折患者多是由于意外或突发事情而造成伤害,因此患者在面对意料之外的伤害时会产生诸多的不良情绪。临床研究表明,疼痛是患者术后的常见症状之一,持续的剧烈疼痛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从而阻碍患者的术后恢复,严重的甚至会诱发心理疾病,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有着严重影响。为此,加强对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特选1500例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分析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后疼痛和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2018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150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0例。其中,观察组男450例,女300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8.12±3.52)岁;对照组男410例,女340例,年龄33-70岁,平均年龄(57.98±3.84)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即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为其解释病情、手术知识和治疗事项等,并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休息和运动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骨科和手术相关知识,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减轻其心理负担。此外,做好术前准备,包括皮试、血常规以及过敏试验等,同时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血压、心率和呼吸等。(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应调整手术室温度和湿度,温度在26~28℃,湿度在60%,以便于缓解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的紧张、不安的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此外,护理人员应提前检查各项手术器械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并准备应急救治器材和药物。手术过程中为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的现象,护理人员需要准备暖毯等,避免患者术中因为低体温而出现手术风险事件。最后,术中加强对患者体征的监测,预防手术风险发生。(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病情,有针对性的与患者沟通术后疼痛的规律和特点,通过一些预防和减轻疼痛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心理疏导方案,通过鼓励、拥抱、赞赏等言语举止,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效果,从而舒缓其焦虑和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采取不同方法转移或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心态。此外,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比如翻身、坐立和上身转动等,避免长时间卧床,导致患者心情抑郁。(4)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饮食的护理,即叮嘱患者多饮温水,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促进其胃肠蠕动。并根据患者日常的饮食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同时叮嘱家属加强日常监督,避免患者因为饮食不佳导致病情加重,从而产生烦躁等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总分均为8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②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总分10分,得分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③设立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60分,得分>50为满意,30-50为基本满意,<30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数据以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SAS、SDS和VAS分析护理前两组SAS、SDS和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和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的迅速发展,骨折发生率日益增高,直接或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是骨折主要原因,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和剧烈疼痛导致休克。有临床研究表明,患者多因骨折的恢复周期长,不能继续工作,严重的甚至不能正常生活,而导致其在心理上难以接受,从而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此外,患者在术后会出现疼痛现象,剧烈的疼痛会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心理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和心理状态中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在心理护理的干预下,在SAS、SDS和VAS的评分中,观察组分数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知,患者在骨折恢复过程中,多因对病情的不正确理解、剧烈疼痛、长期卧床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诸多负面情绪。常规的护理方法没有明确目标,缺乏与患者的交流,无法有效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而心理护理主要通过语言、态度和行为来改善患者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通过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缓解术后疼痛和协助患者活动,能够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降低心理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利于患者康复。由此可见,在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和心理状态治疗中,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和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和心理状态治疗中,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