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意识是人的大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所以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企业规模日趋现代化,设备的结构和技术更加复杂的今天,强化设备管理意识将显得愈来愈重要,而人(管理或使用者)又是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将从强化设备管理或使用者的维护意识、隐患意识、责任意识、人本意识、全员意识、核算意识,来阐述对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 设备 管理 意识 效率
在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设备管理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如果设备管理意识不强,管理者不重视,使用者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产生“无电停机等,有电开不成”等现象,造成设备管理过程中处处充斥着各种矛盾,再好的设备也只会成为陈列品。所以说人的设备管理意识主动性发挥的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到设备影响效率的高与低。
(一)全员意识
全员性是设备管理特点之一。现代企业管理强调应用行为科学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所以设备管理迫切需要全员参与。而现实工作中,设备管理长期都被认为是设备管理部门的事,设备使用部门只是被动地接受来自于设备管理部门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包括对设备维修和使用方面的情况进行登记,不会主动地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也不会主动地将相关信息提供给管理部门,形成“被动挨打”的局面。比如说在每年一次的资产清查或常规的设备检查中,都能发现一定数量的闲置和待修的设备,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动员所有设备管理的相关人员和部门或岗位都参与进来,建立自上而下的全员设备管理体系和制度,组织和调动各级设备管理或使用者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设备管理工作中来,使所有的人都明白设备管理是全员必须参与的事情,光靠个别部门的力量是永远不够的。
(二)人本意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现代化生产企业发展的进程表明,一个企业即便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或一定的现代化设备,也不可能自然地使这些资源和设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用者的基本素质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为各种生产提供的设备资源始终是处于被动的因素,因为只有被设备使用者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使用价值和效益也才能得以体现。因此,设备管理或使用者才是设备管理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所以说,要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首要工作时在“人”的管理上下功夫,要采取各种措施充分调动广大管理或使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多种多样的激励手段,把使用者的执着追求引导到企业设备管理的根本目标上来,深刻认识实现企业目标是自我实现的前提,而使职工管好、用好 维修保养好,为设备管理的整体工作奠定基础。
(三)责任意识
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情。尽管近年来各企业都在如何加强员工责任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见到一些成效。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项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设备管理或使用者责任意识的有与无,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完好和出勤率,甚至会影响到设备的技术状况。如果把设备使用者的设备责任意识,统一在企业最高目标下,尽力能减少强制性,增加自主性,就能使设备管理使用者在自我实现的同时,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企业.如,在贯彻“质量检查制度”的同时,注重培养更多的“自检工人”,在贯彻“三懂四会”管理制度的同时.积极培养“三好”(”即“管好、用好、养护好设备”),在使用者参与设备管理过程中,创造一种由约束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化的条件,用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科学管理,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监督,以达到管理层次清楚,管理关系明确,使每一台设备从投产直至报废,每个阶段和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管理,确保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为生产服务好。
(四)隐患意识
所谓隐患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中的缺陷。这里的物就是指设备。所以,必须在设备一生全过程的管理中,时刻要有设备管理的隐患意识。比如我所在的车辆管理单位,车辆的新度系数较低,老化矛盾较为突出,在这种现实情况下,设备的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就显得较为迫切。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对使用者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还要定期对设备的安全部位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促效益,除隐患就是保安全”的理念。通过设备的隐患排查和整改,达到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和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的目的。
(五)维护意识
所谓维护观念.就是深藏于企业设备管理者或使用者头脑中的一种潜在的维护意识,它对设备维护工作产生直接影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的物质运动和化学作用,必然会产生技术状况的不断变化和不可避免的不正常的现象,以及人为造成的损耗。例如:松动、干摩擦、腐蚀等。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设备的过早磨损,甚至形成严重的事故。如果能够及时地做好维护保养,就能防患于未然,避免不应有的损失。传统的设备管理维护.强调恢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技术条件,它与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长期的实践中,设备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护保养得程度,设备使用者养成了不求创新的懒情心理.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求企业具有消化新技术的能力。一项科学成果和发明的出现,谁最先运用,谁就能首先获利。这就是设备维护工作应具备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因此,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使用者都必须要有新的维护保养意识,把设备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在维护保养上,形成一种良好的维护作风,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养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从而做到维护与生产、维护与技改相结合,以助企业的进步和变革,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的寿命周期。
(六)核算意识
众所周知,现代设备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而如何知道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这就需要我们各级设备管理或使用者在设备管理中必须要加强设备的技术经济指标的核算工作。笔者所在的胜利油田设备管理发展阶段大致是这样的,二十世纪70年代,只要求设备能转就行,功能较单一。80年代,要求设备必须进行“十字”作业(调整、紧固、润滑、防腐、清洁),拼设备的短期行为较严重。90年代至二十世纪末,逐步强调设备的本质安全。
以上对设备管理意识进行了分析,但要使管理者、使用者以及相关人员真正认识并自觉形成这些认识,首先必须要加强设备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理顺各级职能部门的关系,明确各级管理或使用者的职责范围,使所有参与者都能以高度的热情和饱满的工作态度投入到设备管理中来;其次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参与者的工作积极性,做到执行制度不变通、不走样、不流于形式;再次要加强对设备管理意识的宣传力度,使这些设备管理意识入脑入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使设备、人、管理三个因素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最终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使用效率最高的目标。
关键词: 设备 管理 意识 效率
在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设备管理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如果设备管理意识不强,管理者不重视,使用者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产生“无电停机等,有电开不成”等现象,造成设备管理过程中处处充斥着各种矛盾,再好的设备也只会成为陈列品。所以说人的设备管理意识主动性发挥的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到设备影响效率的高与低。
(一)全员意识
全员性是设备管理特点之一。现代企业管理强调应用行为科学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所以设备管理迫切需要全员参与。而现实工作中,设备管理长期都被认为是设备管理部门的事,设备使用部门只是被动地接受来自于设备管理部门分配给自己的任务,包括对设备维修和使用方面的情况进行登记,不会主动地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也不会主动地将相关信息提供给管理部门,形成“被动挨打”的局面。比如说在每年一次的资产清查或常规的设备检查中,都能发现一定数量的闲置和待修的设备,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动员所有设备管理的相关人员和部门或岗位都参与进来,建立自上而下的全员设备管理体系和制度,组织和调动各级设备管理或使用者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设备管理工作中来,使所有的人都明白设备管理是全员必须参与的事情,光靠个别部门的力量是永远不够的。
(二)人本意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现代化生产企业发展的进程表明,一个企业即便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或一定的现代化设备,也不可能自然地使这些资源和设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用者的基本素质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为各种生产提供的设备资源始终是处于被动的因素,因为只有被设备使用者使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使用价值和效益也才能得以体现。因此,设备管理或使用者才是设备管理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所以说,要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首要工作时在“人”的管理上下功夫,要采取各种措施充分调动广大管理或使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多种多样的激励手段,把使用者的执着追求引导到企业设备管理的根本目标上来,深刻认识实现企业目标是自我实现的前提,而使职工管好、用好 维修保养好,为设备管理的整体工作奠定基础。
(三)责任意识
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情。尽管近年来各企业都在如何加强员工责任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见到一些成效。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项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设备管理或使用者责任意识的有与无,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完好和出勤率,甚至会影响到设备的技术状况。如果把设备使用者的设备责任意识,统一在企业最高目标下,尽力能减少强制性,增加自主性,就能使设备管理使用者在自我实现的同时,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贡献给企业.如,在贯彻“质量检查制度”的同时,注重培养更多的“自检工人”,在贯彻“三懂四会”管理制度的同时.积极培养“三好”(”即“管好、用好、养护好设备”),在使用者参与设备管理过程中,创造一种由约束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化的条件,用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科学管理,使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监督,以达到管理层次清楚,管理关系明确,使每一台设备从投产直至报废,每个阶段和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管理,确保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为生产服务好。
(四)隐患意识
所谓隐患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管理中的缺陷。这里的物就是指设备。所以,必须在设备一生全过程的管理中,时刻要有设备管理的隐患意识。比如我所在的车辆管理单位,车辆的新度系数较低,老化矛盾较为突出,在这种现实情况下,设备的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就显得较为迫切。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对使用者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还要定期对设备的安全部位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牢固树立“抓安全就是促效益,除隐患就是保安全”的理念。通过设备的隐患排查和整改,达到改善设备的技术状况和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的目的。
(五)维护意识
所谓维护观念.就是深藏于企业设备管理者或使用者头脑中的一种潜在的维护意识,它对设备维护工作产生直接影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设备的物质运动和化学作用,必然会产生技术状况的不断变化和不可避免的不正常的现象,以及人为造成的损耗。例如:松动、干摩擦、腐蚀等。如果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设备的过早磨损,甚至形成严重的事故。如果能够及时地做好维护保养,就能防患于未然,避免不应有的损失。传统的设备管理维护.强调恢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技术条件,它与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长期的实践中,设备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维护保养得程度,设备使用者养成了不求创新的懒情心理.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求企业具有消化新技术的能力。一项科学成果和发明的出现,谁最先运用,谁就能首先获利。这就是设备维护工作应具备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因此,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使用者都必须要有新的维护保养意识,把设备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在维护保养上,形成一种良好的维护作风,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养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从而做到维护与生产、维护与技改相结合,以助企业的进步和变革,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的寿命周期。
(六)核算意识
众所周知,现代设备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而如何知道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这就需要我们各级设备管理或使用者在设备管理中必须要加强设备的技术经济指标的核算工作。笔者所在的胜利油田设备管理发展阶段大致是这样的,二十世纪70年代,只要求设备能转就行,功能较单一。80年代,要求设备必须进行“十字”作业(调整、紧固、润滑、防腐、清洁),拼设备的短期行为较严重。90年代至二十世纪末,逐步强调设备的本质安全。
以上对设备管理意识进行了分析,但要使管理者、使用者以及相关人员真正认识并自觉形成这些认识,首先必须要加强设备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理顺各级职能部门的关系,明确各级管理或使用者的职责范围,使所有参与者都能以高度的热情和饱满的工作态度投入到设备管理中来;其次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奖惩制度、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参与者的工作积极性,做到执行制度不变通、不走样、不流于形式;再次要加强对设备管理意识的宣传力度,使这些设备管理意识入脑入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使设备、人、管理三个因素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最终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和使用效率最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