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任教的滨江苑幼儿园浪花苑分园地处吴淞江畔,在这块得天独厚而又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胜浦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淞江文化。我园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及实际发展需要,坚持开放性、合作性和因地制宜性等原则,通过多元化的主体开发与研究,建立了苏韵式课程资源开发规范流程及管理机制,形成了一套多样性、自然性、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地图,从而实现了构建适合我园的、开放共享型的苏韵式课程资源库。
丰富自有资源
首先,开发园内课程资源。我们秉持着“生活中处处是资源,人人都是开发者”的理念,鼓励全园幼儿与教师共同挖掘,寻找各类资源,并进行整理、筛选,开发新的教学课程资源。我们在园内主要开发了以下三类资源。
其一,班级资源。我园幼儿来自各种各样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充分了解幼儿家长的职业以及他们个体的教育资源。如我园家长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胜浦人,对胜浦的文化、习俗很了解,部分年长的家长还能为幼儿展示传统艺术,如宣卷、山歌、连厢、水乡服饰等;部分家长是纸业公司的员工,经常为我们收集废旧的纸板、纸张,甚至传授一些制造纸的方法。
其二,户外资源。我园在建园时就秉持著和谐自然的理念,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园的户外场地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园所正门处玩沙池、玩水池、轮胎区、木桩区、种植区、养殖区等公共场所。另外,园所内的一草一木皆可作为胜浦乡韵的课程资源。园所内的公共环境中种植着多种常见的植物,还有可爱的小动物们,这些资源可以为幼儿拓展更加广阔和具有激励作用的探究学习空间。
其三,公共环境资源。我园注重建设具有园所文化特色的主题环境,在园所各个走廊、体验馆、专室中都创设了适合幼儿活动的主题式游戏区域,如苏韵文化体验馆、饮食文化长廊、棋文化长廊、服饰文化长廊、节庆文化长廊、民间游戏文化长廊等,各活动区以“方言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棋类文化”为主线开展以游戏为主的园本课程,传承与发扬吴地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其次,开发园外课程资源。在开发园内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以园所为中心,发散性地向周边探索与开发资源。我们以“衣”“食”“言”“庆”“景”“艺”六条主线为基础,开发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水乡服饰展示馆、水乡服饰制作馆、甪直水乡娣女服饰博物馆、桃花林、樱花林等。
我园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让幼儿充分享受童年快乐,同时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真实利用资源
首先,结合教研活动利用资源。我们分析科研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方式没有突破、资源库的利用率比较低)后发现,我园教师主要是用较传统的活动形式,游戏活动的形式较单一,故资源库的利用率不高,园本课程活动逐渐模式化。因此,应结合教研活动利用资源。比如我们身边有很多花、草、树等资源,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利用呢?对此,我们开展了“花草游戏”系列活动,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利用身边的资源。每个班级还针对资源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研讨。研讨中,教师设计的活动形式逐渐丰富,真正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开展活动,对资源的利用也颇有心得。
其次,结合游戏区利用资源。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我园灵活多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我们结合园内各个游戏区利用课程资源,如:玩沙区中种植土豆、山芋;玩水区中摸螺蛳;轮胎区中建桥。我们通过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教学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最后,结合弹性作息时间利用资源。灵活的弹性作息时间有利于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实施“弹性作息”的目的在于,可以充分发挥活动的价值,满足幼儿在活动中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保持活动的完整性以及获得坚持完成任务的成功体验。这个活动的调整不是教师随意而为,而是依据课程资源和幼儿的兴趣需要进行调整,这样的调整有利于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进一步深入完善资源库
建设与有效运用幼儿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需要长期的建设与维护。由于资源库内容繁杂、制作周期长,因此不能等待全部制作完成后一次性发布,而应完成一批发布一批。日常维护是资源库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信息的时效不同,也有新陈代谢的问题,因而及时补充更新信息,是避免形成过时信息的措施。我们把资源整理脉络图根据现状进行了修改,也深入修改了每一份资源清单、资源卡,提高了资源库的利用率,让使用资源库的人能够很快地找到要找的东西。此项工作具体到个人,分类别完善,已经初步达到了目的,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增添了便捷的路径。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滨江苑幼儿园浪花苑分园)
丰富自有资源
首先,开发园内课程资源。我们秉持着“生活中处处是资源,人人都是开发者”的理念,鼓励全园幼儿与教师共同挖掘,寻找各类资源,并进行整理、筛选,开发新的教学课程资源。我们在园内主要开发了以下三类资源。
其一,班级资源。我园幼儿来自各种各样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身的特点,我们要充分了解幼儿家长的职业以及他们个体的教育资源。如我园家长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胜浦人,对胜浦的文化、习俗很了解,部分年长的家长还能为幼儿展示传统艺术,如宣卷、山歌、连厢、水乡服饰等;部分家长是纸业公司的员工,经常为我们收集废旧的纸板、纸张,甚至传授一些制造纸的方法。
其二,户外资源。我园在建园时就秉持著和谐自然的理念,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园的户外场地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园所正门处玩沙池、玩水池、轮胎区、木桩区、种植区、养殖区等公共场所。另外,园所内的一草一木皆可作为胜浦乡韵的课程资源。园所内的公共环境中种植着多种常见的植物,还有可爱的小动物们,这些资源可以为幼儿拓展更加广阔和具有激励作用的探究学习空间。
其三,公共环境资源。我园注重建设具有园所文化特色的主题环境,在园所各个走廊、体验馆、专室中都创设了适合幼儿活动的主题式游戏区域,如苏韵文化体验馆、饮食文化长廊、棋文化长廊、服饰文化长廊、节庆文化长廊、民间游戏文化长廊等,各活动区以“方言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棋类文化”为主线开展以游戏为主的园本课程,传承与发扬吴地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其次,开发园外课程资源。在开发园内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我们以园所为中心,发散性地向周边探索与开发资源。我们以“衣”“食”“言”“庆”“景”“艺”六条主线为基础,开发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水乡服饰展示馆、水乡服饰制作馆、甪直水乡娣女服饰博物馆、桃花林、樱花林等。
我园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让幼儿充分享受童年快乐,同时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真实利用资源
首先,结合教研活动利用资源。我们分析科研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方式没有突破、资源库的利用率比较低)后发现,我园教师主要是用较传统的活动形式,游戏活动的形式较单一,故资源库的利用率不高,园本课程活动逐渐模式化。因此,应结合教研活动利用资源。比如我们身边有很多花、草、树等资源,如何在一日活动中利用呢?对此,我们开展了“花草游戏”系列活动,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利用身边的资源。每个班级还针对资源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研讨。研讨中,教师设计的活动形式逐渐丰富,真正从幼儿的需求出发开展活动,对资源的利用也颇有心得。
其次,结合游戏区利用资源。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我园灵活多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我们结合园内各个游戏区利用课程资源,如:玩沙区中种植土豆、山芋;玩水区中摸螺蛳;轮胎区中建桥。我们通过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使课程教学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
最后,结合弹性作息时间利用资源。灵活的弹性作息时间有利于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实施“弹性作息”的目的在于,可以充分发挥活动的价值,满足幼儿在活动中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保持活动的完整性以及获得坚持完成任务的成功体验。这个活动的调整不是教师随意而为,而是依据课程资源和幼儿的兴趣需要进行调整,这样的调整有利于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进一步深入完善资源库
建设与有效运用幼儿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需要长期的建设与维护。由于资源库内容繁杂、制作周期长,因此不能等待全部制作完成后一次性发布,而应完成一批发布一批。日常维护是资源库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信息的时效不同,也有新陈代谢的问题,因而及时补充更新信息,是避免形成过时信息的措施。我们把资源整理脉络图根据现状进行了修改,也深入修改了每一份资源清单、资源卡,提高了资源库的利用率,让使用资源库的人能够很快地找到要找的东西。此项工作具体到个人,分类别完善,已经初步达到了目的,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增添了便捷的路径。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滨江苑幼儿园浪花苑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