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正非太喜欢李一男了。面对李的突然叛逃,他爱恨交加。
其实,正是任正非自己把李“欢送”到反对华为的大道上。为了扶持内部员工出去创业,培养自己的首批核心经销商,任正非支持李一男创办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
港湾公司正是李依靠从华为得到的1000多万元设备、100余名顶尖的研发和销售人员创办,作为华为“内部创业”的典型出场。港湾创办第一年的全部销售业绩,都来自华为的产品分销和支持。但正是从港湾开始,李一男一步步站到任正非的对立面。港湾不再是华为的“内部”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直接竞争对手:港湾转型为与华为相似的电信设备生产商,并开始用自己的品牌。
在华为,李一男成长记录简直骇人听闻:进入华为第二天成为工程师,半个月后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后做到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后擢升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手下几千名科研人员。到27岁时,李已稳坐公司副总裁宝座,人称“天才CEO”。这位15岁就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的少帅锐不可当,曾被看作是任正非的最佳接班人选。
依仗从华为带来的人才和“华为模式”,港湾迅猛崛起,并定下2004年9月到香港或纳斯达克上市。不过,直到现在,上市计划尚不能兑现。华为不会眼睁睁看着港湾上市,它对李的惩罚正愈演愈烈。在港湾内部,甚至有人悲观地说,华为什么时候允许我们上市,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上市。
李一男低估了华为的惩治力度,这与他的经历有关。1992年,还在读研二的李一男到华为实习。当时他负责主持的项目需购买一套价值20万美元的设备。不料设备刚到,市场生变,项目搁浅。在成为废品的设备面前,华为的领导只是说,搞技术开发哪能不碰壁?吸取教训,从头再来。
现在的华为很难有心情给李“从头再来”的机会,它要趁港湾规模还小,穷追猛打。专家认为,“内部创业”模式也促成了李一男的叛变。即便港湾不作为华为直接竞争对手出现,为了更好生存,它必然会加盟华为的竞争对手。
其实,正是任正非自己把李“欢送”到反对华为的大道上。为了扶持内部员工出去创业,培养自己的首批核心经销商,任正非支持李一男创办北京港湾网络有限公司。
港湾公司正是李依靠从华为得到的1000多万元设备、100余名顶尖的研发和销售人员创办,作为华为“内部创业”的典型出场。港湾创办第一年的全部销售业绩,都来自华为的产品分销和支持。但正是从港湾开始,李一男一步步站到任正非的对立面。港湾不再是华为的“内部”公司,摇身一变,成为直接竞争对手:港湾转型为与华为相似的电信设备生产商,并开始用自己的品牌。
在华为,李一男成长记录简直骇人听闻:进入华为第二天成为工程师,半个月后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后做到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后擢升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手下几千名科研人员。到27岁时,李已稳坐公司副总裁宝座,人称“天才CEO”。这位15岁就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的少帅锐不可当,曾被看作是任正非的最佳接班人选。
依仗从华为带来的人才和“华为模式”,港湾迅猛崛起,并定下2004年9月到香港或纳斯达克上市。不过,直到现在,上市计划尚不能兑现。华为不会眼睁睁看着港湾上市,它对李的惩罚正愈演愈烈。在港湾内部,甚至有人悲观地说,华为什么时候允许我们上市,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上市。
李一男低估了华为的惩治力度,这与他的经历有关。1992年,还在读研二的李一男到华为实习。当时他负责主持的项目需购买一套价值20万美元的设备。不料设备刚到,市场生变,项目搁浅。在成为废品的设备面前,华为的领导只是说,搞技术开发哪能不碰壁?吸取教训,从头再来。
现在的华为很难有心情给李“从头再来”的机会,它要趁港湾规模还小,穷追猛打。专家认为,“内部创业”模式也促成了李一男的叛变。即便港湾不作为华为直接竞争对手出现,为了更好生存,它必然会加盟华为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