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云浮的教育新尝试:传统文化该怎么进校园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2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身不移。”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孩子在启蒙阶段的培养。出于这个理念,广东省云浮市宣传部部长李尧坤策划并执笔,先后参与编写了《蒙以养正》和《立德树人》两套中小学传统文化读本丛书。
  李尧坤认为,近年来,云浮市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正在逐年加大,但是把接近80%的教育资源都放在有升学能力的学生上,剩下的学生就会很容易被应试教育的体制所“抛弃”。
  “改变一个孩子,才能改变一个家庭,才能改变一个村落,才能辐射一个城市,才能让千千万万的城市繁荣起来。”李尧坤如是说。最后他发现,中国传统的“蒙学教育”与这种教育观点非常契合。在中国古代,儿童“开蒙”、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是在四岁至五岁。“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同时具备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
  李尧坤开始了尝试,市教育局设立了中小学传统文化德育校本课程用书编写组。2012年,一年级至八年级的《蒙以养正》读本正式投放至云浮市中小学。该书以培养学生纯正善良的人格为主旨,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以传统美德和民俗为专题来展开讲解。读本一经发放,全市中小学掀起一股“蒙学”热潮。
  2013年11月,《立德树人》正式出版,相比于《蒙以养正》,这套读本更适合学生与家长一起来阅读。古代、现代故事,趣味链接,文化常识,礼仪知识……丰富而有趣的内容让学生们爱不释手,很多学生表示都是拿到手的第一个月就把全书都看了一遍。
  《蒙以养正》的主编彭国强在云浮市优秀传统文化座谈会上说:“我们不应只把眼光放在学生身上,教师,才是真正的‘榜样’。校长做到,老师做到,引导学生做到才会更容易。”
  作为最早一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之一,罗定市喜耀粤西学校一直在推行“性情教育”。这所学校由香港法住文化书院院长、香港喜耀教育文化基金会主席、前香港中文大学哲学教授霍韬晦创办并担任校监。
  霍韬晦提出,所谓“性情”,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善良情感。一个人不但愿意自己好,也愿意他所爱的人好。他很自然地爱他的父母、孝顺他的父母,又很自然地扩大他所爱的人的圈子,由亲及疏,逐步开阔,由此而构成一个相互友善彼此沟通的世界。“为了教会学生们这种‘性情’,我们首先就要教会老师们的‘性情’。”喜耀粤西学校的校董事长梁芷媚说,“对于每一个进入喜耀粤西学校的教师,我们都要进行为期100天的‘新人培训’。我们认为,只有做好足够的师德教育和技能培训,教师才有资格去教导我们的学生如何去‘性情’。”
  相比于学校,家庭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作用更加深入和持久。不少人会担心,在学校是个勤劳友爱的好学生,回到家中会不会又变成了小皇帝小公主?
  罗定市罗平镇中学给出了答案。在这里,每一个学生都会拥有一个对应的奖罚记录,每做一件好事,就会在上面相应增加一块奖牌,奖牌的品质由高到低分別是金银铜牌,每获得十块铜牌,就可以换一块银牌,每十块银牌可以换一块金牌。不论是参加体育比赛获得优胜,还是学习成绩优秀,都会获得相应的奖牌。甚至在家中做了家务,或者在外面参加义务劳动,也会被家长表扬获得奖牌。每个学期的最后,学校根据学生们的奖牌数,分别颁布“文明礼仪之星”“爱护公物之星”等奖项,学生们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作者:杨旗 来源:《光明日报》)
其他文献
在我区“高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笔者听了一节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次函数的图像(第二课时)”的展示课。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分析探究、质疑互动、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生成知识,在互动中彰显智慧,享受着探索的过程与成功的喜悦。现将课堂精彩部分与大家一起赏析。  [片段一]复习旧知,引发猜想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学会了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下
期刊
数学学习不应被看成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有效教学活动策略应着眼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观察物体”一课时,教材第89页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学生摆出了4种方法。如图:  分类中有序  师:这4种摆法,你认为可以怎样分类?  生1:摆法1、3归一类,因为它们前排是2个,后排是1个;摆法2、4是一类,它们前
期刊
短短的一堂课,让孩子们喜爱上了一种诗——图像诗,并且初步学会了如何去阅读欣赏这类诗;短短的一堂课,也让孩子们深深地喜爱上了一个人,一个可以亲密无间忘情交流的人,那就是充满童心爱意的可亲的周益民老师。这是一堂孩子难忘的课,也是可以给我们追求的生态课堂带来许多启迪借鉴的课。这堂课诚如周一贯老师所述的“低碳高效”的课,因为他确实把“儿童的自主学习实践,快乐健康成长作为教学的基本任务,使语文课堂从成人为儿
期刊
近日,笔者有幸观赏了被誉为“数学王子”的特级教师张齐华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他独特的设计,精湛的语言,深厚的功底,充满活力的课堂令人折服,他那“友善·碰撞·归真”的新颖幽默教法,让数学课堂生机盎然,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撷取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共赏。  亦师亦友——让学生言无不尽  师:张老师有很多的癖好,你要是不能满足张老师的癖好,待会儿上课就会磕磕绊绊。同学们,会举手吗?  生:会。
期刊
义务教育新疆专用小学《语文》教科书,以国家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吸收本世纪以来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努力为新疆各民族师生提供一套高质量、有特色、满意的新教材。如何编写并设计好一套适合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孩子使用的语文教材,编者与设计人员都进行了诸多的创新工作。笔者将对这套教科书的整体设计做些扼要论述,与读者分享
期刊
黄厚江老师在“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中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了《黔之驴》一课。在之后的讲座中,黄老师阐述了他的“本色语文”观点,提出了“朴实的课堂”这一理念。他认为“朴”就是简单,而“简”是一种智慧。下面我们就通过这节课的一些片段来欣赏黄老师本色语文的教学智慧。  师: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以前学过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生:能告诉人道理。  师:用什么方式告诉人道理呢?  生
期刊
聆听了特级教师黄厚江执教的《黔之驴》一课,感到黄老师的课堂非常“天然”“本色”。整节课没有音乐的过度渲染,没有课件的肆意铺排,没有教学语言的刻意煽情,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与快乐相约,教师在动态的生成中与精彩相遇,课上得简单朴素,实实在在,令人观之可亲,回味无穷。印象最深的是黄老师为学生搭建的语文实践平台,让他们在有效的活动中提升了能力,获得了成长。  师:大家读了课文吗?  生:读了。  师:读了几
期刊
本次写作训练的主题——“我喜欢的一种美食”,是包括听说、体验、练写的一种综合性训练。一道美味成为学生非常喜欢的食品,自然有道之不尽的话语,美丽的色泽、诱人的香气、独特的外形、难忘的味道、丰富的营养、亲自体验的制作过程……这次写作训练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眼、耳、口、鼻等,通过观察、体验,完成一篇介绍自己喜爱的美食的习作。本次写作意在开掘学生的生活资源,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借鉴身边学生的作文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感受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观察分析几何图形,经历问题解决和猜测验证的过程,体会变中不变思想、归纳思想和转化思想。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师培养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现为教育部“国培计划”高端研修项目小学数学“种子”教师,福建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基地首席专家,福建省首批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近年来带领教学团队专门开展数学“四基”的教学实践研究。  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课标》),标志着我国21世纪初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