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主流影片的银幕大业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3059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对主流电影艺术表现手法的拓展,还是市场表现和社会影响,2009年的《建国大业》都将在我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成本仅3700万元的影片不仅创造了内地国产影片票房的新纪录,同时在商业运作方面也为业界竖起了新的标杆。更重要的是,《建国大业》的成功标志着主流电影在国内市场取得重大突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内地商业电影类型的多样化发展。
  
  商业电影的最新高峰
  
  9月17日首映半天票房1477万元,首周四天半高达1.2亿多元,并把上映强度一直延续到10月底,强势冲过4亿元的关口。
  《建国大业》最终惊人的票房恐怕没有任何人能够预料到。影片上映前,包括片方在内的诸多业内人士对其市场前景都比较保守,毕竟这只是一部成本3000多万元的主流电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影,)董事长、该片导演兼出品人韩三平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低调地把票房目标定在1亿元,基本在影片的盈利线上下。
  然而,《建国大业》的票房走势却从一开始就让所有人目瞪口呆:首映日半天票房1477万元,第二天即上升55%左右,高达2300多万元;接下来影片良的好口碑开始发挥功效,3天实现票房8650万元,首周4天半全国内地可统计票房就高达1.2亿多元,观众人次近400万,刷新了国产新片首映周的纪录。第二周市场曲线超强稳定,上映12天累计直逼2.5亿元,并把上映强度一直延续到10月底,强势冲过4亿元的关口。作为一部主流电影,能够在市场化的环境下取得如此成绩实属难能可贵。负责该片营销的中影营销公司总经理蒋德富曾向《综艺》记者表示,《建国大业》其实并没有得到什么“红头文件”等特殊支持。为了保证团体票的销售,中影营销公司还专门制作了一万多张片花、MV的DVD,“主攻各地政府的文化厅局、宣传部和组织部等相关部门。”
  在市场环境中,一部影片能够取得如此的商业成功,其幕后的营销团队功不可没。从今年初开机以来,几乎每月都至少有一次《建国大业》的大型活动。而整个上半年举办的活动场次多达80场。此外,通过广泛的媒体合作,影片的广告几乎覆盖到了全国各地的传媒渠道。
  电影宣传、营销的目的就是赢取足够的关注度,而《建国大业》在上映前就做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在影片上映的一个多月里,围绕《建国大业》的明星阵容和幕后故事,又引发了大量的社会话题与公众反馈。在影片的总策划,原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张和平看来,《建国大业》“几乎成了全社会关注的文化现象。”
  《建国大业》的成功是电影商业化与市场化的成功。蒋德富介绍说,《建国大业》在商务推广方面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升温的过程。尤其在后期,随着明星的不断进入、宣传活动的日益频密,参与该片的广告主也越来越多,其热情节节高涨。到了影片首映时,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有多家赞助商参与。仅在形象授权与冠名领域一项就有蒙牛、奥迪等5大知名品牌。“除了现金收入以外,很多广告商还为影片贡献了大量的宣传机会,这直接助推了影片随后的票房走势”蒋德富向《综艺》记者表示。
  《建国大业》的商业成功无疑让中影等出品方收获颇丰,同时对成立刚刚两年的中影营销公司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营销公司去年的总收入为4780万元,而2009年仅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就有4900万元。除了现金收入,在置换资源方面,一部《建国大业》置换的媒体资源就接近5000万元。如果以20%的比例折算,营销公司2009年实际获得的宣传资源价值超过8000万元,“甚至超过了发行公司的利润。”
  
  主流电影的成功典范
  
  韩三平表示,《建国大业》的创作原则“是要把历史事件放到电影中公正、客观、真实地叙述”,并且还要“让观众觉得好看”。
  《建国大业》的故事情节本身在内地已是屡见不鲜,但影片上映后却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反响,真正做到了街知巷闻。一部主流电影,提供的片酬基本为零,却吸引了172位明星加盟。这样的案例即便不能绝后,但肯定已是空前。另一方面,虽然拥有的明星如此之多,但影片却并没有因为星光过于璀璨而流于支离破碎。相反,有相当一部分观众盛赞影片本身的品质,尤其是演员们真诚精彩的表演。
  尽管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与社会影响,但该片导演黄建新等主创还是更看重《建国大业》作为电影本身的成功。在他看来,“这不是一部宣传片”。影片的另一位舵手韩三平也不喜欢“主旋律”的提法,他更认可的分类是“主流意识形态电影”。韩三平表示,《建国大业》的创作原则“是要把历史事件放到电影中公正、客观、真实地叙述”,并且还要“让观众觉得好看”。从观众的反响来看,这些初衷基本实现。
  《建国大业》也体现了内地电影人最新的一些思考成果。在韩三平看来,这部电影创作、运作的很多手法都具有实验性质,其成功未必可以完全复制,但其经验与模式无疑对国产电影的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比如,相比之前很多同样题材和类型的电影,《建国大业》的主创在讲故事时把视点放得很低,试图“从最简单的人的角度”去看待、描写那些曾经的历史风云人物。事实上,观众们最为津津乐道的也是对这些伟人们最真性情一面的表现。
  与此同时,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影片也不失新意。黄建新向记者表示,在创作之初,他就一再强调该片应是一部“有现代意识、现代表现手法的现代电影”。在他看来,电影本身一定要有 “表现力”。在拍摄过程中,黄导“充分调动了几乎所有的表现手段,希望能够通过电影的综合表现力来打动、影响观众”,并借鉴了很多电影的艺术手法,以期“透出一种独特的气质”。
  
  电影人精诚团结的最佳体现
  
  《建国大业》见证了“中国电影人的团结”。
  最终的结果皆大欢喜。但鲜为人知的是,《建国大业》的整个运作过程其实极为紧张和仓促。按常理,这样的影片应该有6个月左右的时间酝酿、调整剧本,并完成各种人物设计和演员选择;再有5-6个月的时间完成各种布景和道具,之后是4—5个月的拍摄时间;最后还需要6-8个月的时间做后期。然而《建国大业》从项目确定到最终上映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韩三平最初接到拍摄任务时,时间就已经是2008年的10月份了。两个多月以后,他找到了自己的老友黄建新,“因为看重他的电影叙事能力。”而该片也实现了这两位老同学26年后的首次银幕合作。
  2009年2月2日,《建国大业》正式开机。在随后的3个多月里,剧组先后辗转北京、南京、上海等地90多个场景,“差不多每天换一个地方。”影片的投资只有3700万元,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比如明星阵容的搭建,一开始并不像后来那么顺利。影片运作初期,出于对商业利益和具体角色的考量,明星们的态度并不坚决。“一直到了大约20位明星加入时心里才有了底。”黄建新透露,之后出演《建国大业》逐渐在电影圈中成为了一时的风潮,很多知名演员纷纷主动打来电话要求出演。最终,影片的表演阵容中前所未有地出现170多位华人明星,其中也囊括了成龙、章子怡、李连杰等几乎所有的一线大牌。
  有了大把明星,如何排戏又成了难题。从监制的角度,黄建新认为大量明星的加盟是极有价值的,“第一这么多好的演员与明星,电影的质量有保证,小人物都能有彩儿;第二就是帮影片赢得了巨大的市场,明星变成影片最热的看点。”虽然陈可辛等同行好友都给他打来电话表示“嫉妒”,但身为导演,他坦言自己也很头疼,众多明星的加盟也为剧组的制片管理带来了巨大难度。例如片中有一个场景设在上海科协一栋历史建筑里,剧组一拍就是两个月,因为“很多明星都是从别的片场赶来,档期不固定,好不容易有两天时间,很宝贵,所以没办法,谁来就得拍谁”——《建国大业》的拍摄就是这样一个异常复杂、且非常“以人为本”的过程。
  虽然拍摄的过程辗转无数,但黄建新还是对剧组成员的奉献精神赞赏有加。很多演员为了出演《建国大业》也承受了不少损失,张国立就因为拍摄超期,致使另一边他身兼导演、主演的一部电视剧停机多日,损失不菲。此外,许多大牌明星在片中也是甘当绿叶,有些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甚至还有些明星最后戏份被剪,白辛苦了一场。在今年金鸡奖的颁奖礼上,曾参演该片的著名导演吴宇森特意调侃道:“本来可以凭借《建国大业》跻身演技派。”“《建国大业》见证了中国电影人的团结。”黄建新向记者表示,作为导演,影片的拍摄过程也让其颇为享受,毕竟拍片所到之处几乎一路绿灯,“南京的总统府和中山陵等历史景点都破例为剧组敞开了大门。”这也成为了他几十年拍片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
  
  《建国大业》大事记
  2008年10月:中影董事长韩三平接到任务——拍摄一部“全方位的、立体的、纪实色彩很浓的、正面表现建立新中国的影片”,为建国60周年献礼——《建国大业》由此诞生。
  2009年1月:身为中国导演协会会长的黄建新接受韩三平的邀请,正式加盟《建国大业》,随后成为影片的联合导演。
  2009年2月2日:影片正式开拍,整个拍摄时间持续3个多月。
  2009年4月:影片进入剪接等后期程序,初剪版本长达3小时10分钟,最终则剪到了2小时15分钟。
  2009年6月30日:影片正式确定上映档期——9月17日全国公映。
  2009年7月3日:初步完成的《建国大业》送审,随后开始在专家、业内等领域多次试映。
  2009年9月10日:《建国大业》在北京奥体中心举办盛大的全球首映礼,随后在天津、上海、南京、深圳等各地举办了数十场首映活动。
  2009年9月17日:《建国大业》正式上映,当天票房1477万元。
  2009年9月18日之后:首周4天半的票房即超过1.2亿元。影片在国内的最终票房约为4.2亿元,创下国产影片票房新纪录。目前仍在广大农村和二级市场放映。
其他文献
从中央电视台平台直接调至一家省级电视台出任台长,赵树清对于云南电视台今后的发展之路,充满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要抓住了目前新的战略期,因势而动,云南电视台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和真正的蜕变,进而在今后全国性媒体集团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选择    尽管在央视的平台上已经发展的顺风顺水,但云南台台长的平台,意味很多电视理想可以得到更充分的展现。  2008年之前,赵树清在央视海外中心担
期刊
钟永健作为青檬网络电台(以下简称青檬)的台长,并不很在意这个“电台”的互联网属性。在他看来,除了传输通道的区别外,此电台与传统电台并无本质上的区隔,但因为有了互联网,传统电台媒体则会焕发新的活力。    把广播的伴随性移植到互联网人群    国内网络电台的兴起是在2005年左右,但很快便被淹没在随后兴起的网络电视与视频的大潮中。众多急于盈利的网络电台昙花一现,旋即归于沉寂。现占据网络电台市场主流的
期刊
在担任《风声》导演之前,曾做过影评人和编剧的陈国富就因“监制”的身份而为业内所瞩目。  尽管在目前的内地市场,很多人仍会把“监制”等同于“艺术顾问”等无足轻重的角色,但在“懂行的人”那里,“监制”是可以驾驭整个电影项目并直接影响影片艺术品质与市场表现的重要行当。著名电影人赵军曾指出:“真正的监制在三种情况下对一部影片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是拍摄团队的配置必须经过监制的认可;二是最终对于影片市场效果的判
期刊
“我把之前的所有积累都用在《锦衣卫》里了,这是我的心血之作。”    2月4日,香港导演李仁港携新作《锦衣卫》再战内地大银幕。从《猛龙》到2008年的《三国之见龙卸甲》(后者在2008年4月初上映,劲收7500万元票房,跻身2008年内地国产片票房前十),再到即将上映的《锦衣卫》,在香港以“武侠电影”为招牌磨砺多年的李仁港逐步走进内地市场,他的名字也开始被内地观众所熟知。  在摩天高楼鳞次栉比的北
期刊
《综艺》:你对自己的2009年怎么看?这一年你觉得搜狐完成了哪几件大事,和你的期望一致吗?  张朝阳:和我的期望大致统一。我们首先确定了媒体战略,这样才有“上搜狐 知天下”的全面的宣传。一方面让搜狐作为新闻媒体的文字报道更加受人尊敬,更加有搜狐的分量,有独立的观点,做有价值的新闻,而不是一个广告附送。另一个是视频业务,奋斗了好多年终於找到了搜狐高清视频这样的定位,播正版的高清影视剧,而跟它紧关联的
期刊
采访汪文斌之前,央视网的工作人员带记者楼上楼下参观了一圈。在这栋可以俯瞰玉渊潭公园的办公楼内,有演播室、新闻值班室、总控室、资料管理部门等等,俨然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一号央视。总控室值班人员向记者表示,他所在的房间号称“全中国看电视最好的地方”,因为这里的高清码流传输速度非常快——单频道可以达到240兆,仅次于央视总控。作为央视网的“水坝”,总控室负责信号的收集和分配,目前的信号来源除了
期刊
2009年12月28日,中国国家网络电视台将正式挂牌上线。网络将有别于央视网的现有域名www.cctv.com  2009年11月13日,央视网播客台“爱西柚”(xiyou.cctv.com)和搜视台“爱布谷”(bugu.cctv.com)两款网络视频互动产品全球同步公测。前者是一个以用户上传视频为核心内容的视频分享与互动社区,后者是一个可以提供网络互动直播、点播及7X24小时回看的视频服务产品。
期刊
搜狐公司网站,公司简介第一栏上写着“百年搜狐”四个字。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互联网行业,这样的发展定位并不多见。  搜狐大厦15层,张朝阳的办公室在走廊尽头的右手边。靠近办公室门口的路中央,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夹着的A4纸上写着“请保持安静”。张朝阳的办公室出人意料的小,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市值超过21亿美元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的办公室,在寒冷的北京冬天里窗户还开着,房间里冷得呆不住人。负责接待的搜
期刊
过去16年,湖南电视在传媒业格局深刻变化的过程中异军突起,打破了种种局限,以令人瞩目的创新,走在了队伍的前列,成为了中国电视的一面旗帜。在湖南广电狂飙突进的路上,湖南人勇于进取、舍我其谁的创新力与魄力不容忽视,而作为湖南广电的领军人物,欧阳常林以澎湃的事业激情催化湖南广电传媒素质的提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界传奇。  有人赞叹,有人不服。在探究电视湘军于经济欠发达省份崛起、于同样的体制内发力的秘笈之
期刊
《综艺》:从你的电影生涯中可以看到,除了编剧和导演,你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为业内所敬重,就是电影监制。从《双瞳》《天下无贼》《可可西里》到《集结号》《非诚勿扰》《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作为这些影片的监制,你主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陈国富:每部电影的情况不同。有些影片我从故事的发展开始,到邀请导演、演员,参与整个制作流程,介入很深。但在冯小刚的电影中,因为小刚的制作团队很成熟,他自己对创作、对市场的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