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甲素联合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TPL)联合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株MV4-11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并探讨其协同作用机制。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MV4-11细胞,分别接受不同浓度(100、200、300、400 nmol/L)JQ1单药、4 nmol/L TPL单药或4 nmol/L TPL联合上述不同浓度JQ1处理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情况,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

JQ1单药作用MV4-11细胞48 h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283.9±10.7)nmol/L,而4 nmol/L TPL能增强JQ1对MV4-1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联合用药IC50值降低至(148.1±2.6)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1,P=0.029)。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4 nmol/L TPL联合不同浓度(100、200、300、400 nmol/L)JQ1作用MV4-11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6.4±1.9)%、(27.5±2.1)%、(32.9±3.6)%、(35.5±3.0)%,与JQ1单药组[(9.6±2.3)%、(12.6±1.4)%、(19.5±3.3)%、(22.7±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5,P<0.01)。4 nmol/L TPL联合JQ1作用MV4-11细胞12 h后,细胞膜电位水平低于JQ1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nmol/L TPL联合JQ1作用MV4-11细胞24 h后,抗凋亡蛋白bcl-2、Mcl-1水平下降,而促凋亡蛋白bax水平上升。

结论

TPL可增强BET蛋白抑制剂JQ1对MLL基因重排阳性AML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提高对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合并类脂性肺炎的认识,防止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合并类脂性肺炎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抗肿瘤过程中出现新的肺部病灶,考虑炎症,不排除肿瘤浸润的可能,但抗感染治疗无效,病灶逐渐进展,疑诊为肿瘤浸润。后经反复询问病史并行肺活组织检查,确诊为类脂性肺炎,经激素等治疗后逐渐好转。结论结外鼻型NK/T
EB病毒(EBV)是一种潜在的致瘤病毒,约95%的健康人感染并终生携带该病毒。EBV可以诱导宿主细胞克隆转化,约2%的肿瘤和EBV感染相关。近年来围绕EBV诱导淋巴细胞克隆转化、EBV相关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allo-HSCT治疗的35例复发难治AM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移植后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移植相关死亡率及复发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移植后所有患者均获得
目的探讨阿扎胞苷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50例复发难治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8例)单用CAG方案治疗,试验组(22例)采用阿扎胞苷联合CAG方案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表现与诊治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新诊断的1例DLBCL并发TTP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首先确诊DLBCL,治疗缓解4年后血小板减少突然加剧,ADAMTS13活性严重缺乏,DLBCL合并TTP诊断成立,确诊后行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及激素治疗,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DLBCL并发TT
近年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抗体药物是现代生物制品产业的主力军,占全球生物制品市场的50%以上,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文章就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目的提高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合并第二肿瘤的认识。方法报道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例给予伊布替尼治疗的CLL患者,分别合并腹腔消化道来源腺癌和鳞状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CLL患者在确诊后,在给予伊布替尼过程中合并第二肿瘤。结论应积极评估CLL病情,严格遵守CLL治疗指征标准,早期发现治疗第二肿瘤。
目的探讨以P-GEMOX(培门冬酶、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作为一线方案治疗原发鼻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一线接受P-GEMOX方案化疗的7例原发鼻外鼻型NKTCL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结果7例原发鼻外鼻型NKTCL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1岁(27~74岁),男性多见(6例);原发及侵犯的鼻外部位包括
目的探讨BCR-ABL p210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嘉兴市第二医院确诊的1例BCR-ABL p210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方法检测到该例患者存在费城染色体(Ph)及BCR-ABL p210融合基因,给予伊马替尼联合多药静脉化疗,疗效不佳。结论Ph+/BCR-AB
目的提高对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伴绒毛状淋巴细胞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SMZL伴绒毛状淋巴细胞患者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巨脾,白细胞增多,外周血及骨髓见部分淋巴细胞毛刺样改变;免疫分型示异常B淋巴细胞占81.07%,CD11c、CD20、FMC7、CD22、cKappa、CD79b阳性,sIgD部分阳性,CD19、CD81、sIgM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