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专利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近期,手機厂商中兴、华为被传同时向小米、OPPO、步步高在内的国内手机厂商广发“律师函”,指称后者侵犯了其WCDMA专利。而在此之前,这两个率先走出国门的中国公司彼此间的专利诉讼已经持续数年。
消息扩散后,华为中兴均未正面回应。华为发表官方声明称,“目前没有向国内手机厂商发律师函”,中兴则表示“尊重有利于终端产业健康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手机厂商之间的专利混战,在成熟的欧、美、日、韩市场属于常态。在国外,中兴和华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碰到专利侵权方面的诉讼,目前大约有20起-50起进行中的专利侵权案,其中也包括它们彼此之间的诉讼。而在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不具备与微软进行交叉许可的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和消费国。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厂商如今已合计占有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38%的份额,超过三星电子和苹果的市场份额总和。小米今年一季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为3.9%,到了三季度已达到5.6%,为仅次于三星电子和苹果的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但另一方面,中国手机厂商也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对它们的对手而言,专利不能直接杀死对方,却能成为商战中的一把利器。
在中国,中兴和华为常以技术领跑者和专利持有者的形象示人。这两家在专利诉讼战中成长的公司,每年都投入巨大研发成本。一位法律界人士回忆,2003年华为在收到思科的诉讼伊始,其法务部只有几人,诉讼结束后,迅速膨胀成一个数百人的专业团队。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兴近五年研发投入累计已超400亿元,华为仅2013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307亿元,过去十年华为研发总投入250亿美元。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信息显示,华为、中兴的专利授权则分别为:22200件、14994件。
华为曾披露,截至2014年8月31日,华为共申请了与终端产品相关的发明专利12000件,外观专利1000多件。同时已经获得中国专利授权1600件,欧美等境外专利授权500多件。目前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专利每年以1300件左右的申请量稳步增长。
不过,在此之前,这些专利积累更多被认为是中兴和华为在终端市场的软实力。中国手机市场专利保护长期缺位,国外的一些分析师认为,这也是中国能够产生小米、OPPO、VIVO这样的超级新星公司的重要原因。而对于那些规模更小的手机终端厂商来说,专利战更是一场与自己无关的热闹。
一流企业做专利,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一位不愿具名的手机厂商高层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只有做大的公司才有可能被专利官司缠上,中小公司大可不必操心,只要不走出国门,安心做好产品即可。
以手握大量终端专利的诺基亚为例,全球与智能手机业务相关的企业中,只有20%没有跟诺基亚签署相关专利的授权,而这20%公司几乎都在中国。中国仅华为一家向诺基亚支付了专利费。
手机产业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告诉《财经》记者,中国手机厂商一般只在欧美市场受到专利授权压力。欧美健全的法治体系保证了市场的公平。“如果大陆品牌不进入欧盟市场拓展,短期内受到的专利压力不会太大。”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手机行业人士表示,本轮针对国内市场的专利诉讼是中国手机产业转型的一个明显标志,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专利这道坎是必须要迈过的,否则市场空间会被大大压缩。
被放在诉讼名单第一位的小米,一时之间被推向风口浪尖。有媒体和行业人士甚至分析,专利战一旦开打,小米将受到巨大冲击。
今年以来,随着小米在国内市场的不断做大和出现海外拓展的迹象,业界对于小米在专利部署上的真空现状越来越担忧。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小米的专利风险在海外。小米树大招风,要想在国外延续国内盛况,其实艰难。
联想总裁杨元庆此前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也多次提到,收购摩托罗拉给联想带来的三大裨益之一便是摩托罗拉的2300项手机专利。这些专利为联想清理了进入欧美高端市场的屏障。
小米率先成为被告,与其今日市场地位和专利部署窘境有关。
从专利部署的情况来看,国内专利积累好的终端企业有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中华酷联都是专利大户。资深专利人士、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认为,联想、酷派并非中兴、华为目标,因为,这些具备专利攻击和防御能力的厂商之间,即使有诉讼一定是战术性和试探性的,谁都灭不了谁。
在专利部署上刚刚起步的OPPO、后起的小米和魅族之所以成为目标,一是三者没有专利防御能力;二则三者近年来在手机终端市场成长过于迅猛,已经对华为和中兴造成极大威胁。
小米的扩张速度十分吓人。今年三季度,相较于三星和苹果分别下跌8.2%和0.9%市场份额的趋势,小米竟然实现了211.3%的增长率。
在列名单的OPPO和步步高,同样是中国手机终端行业的隐形冠军。近两年来,它们凭借出色的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策略,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其利润率也远远高于中华酷联等传统公司。
表面来看,这些公司的专利部署十分孱弱。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中国专利公布公告内容显示,OPPO、小米、vivo(步步高)、魅族的发明授权分别为103件、10件、7件、4件。从这个数据看,小米在专利技术上几无布局。这也让小米、OPPO和步步高成为专利战的第一批靶子。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小米创始人雷军在2012年就萌生海外战略,并着手布局专利。期间引进了高通,并加大和上游芯片厂商合作力度,在专利团队的建设上,更是花费巨大代价。雷军为小米的专利部门设定了每年1000件专利申请的KPI指标,并配备豪华专利团队。
2012年,小米成立了一家名为智谷的专利公司,主营业务为创新投资、产学研协作创新、知识产权运营。今年4月,小米联手金山、TCL等在中关村发起设立中国首只專利运营基金,预计募集3亿元人民币。一期重点围绕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汇聚专利资产,希望五年储备大批核心发明专利。
此外,有专利界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小米还通过专利基金,在全球收购专利。通过自身研发、收购、联合产业链等方式,小米悄无声息地为自己搭建了一个即将成型的专利网。
据不完全统计,小米正在申请中的专利,已经超过1000项。这些“将要成熟的麦子”,会成为小米进一步扩张海外市场的有力武器。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猜测,华为、中兴此举,应是为了阻止这些公司过于凶猛的发展速度,既然对手的专利布局尚未成型,就应抓住战机予以打击。但他亦认为,对于未雨绸缪的小米来说,此举最多能打乱小米节奏,不会致命,也不会阻击小米停留太久。而其他无专利基础的公司,恐怕要为成长买单。
中兴和华为在专利市场的开发和取舍历程,显现了研发型硬件厂商特有的厚积薄发作风。在智能手机价格越来越低、硬件配置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这种作风很有可能为其带来新的机会。
多位终端人士认为,多年积累形成的研发实力和产业链优势,为中兴华为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下一步成长提供引擎。但对于已经形成规模的终端公司来说,更现实的问题是,能否在下一轮的终端研发领域率先突破并转化为市场。
中兴通讯法务部部长郭晓明今年4月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中兴已经不再热衷申请专利的绝对数量。在中兴内部,是否具备商业价值成为申请一项专利的前提条件。中兴对专利的期待,已不止于对纸面财富的满足,而是要创造价值,拥有未来。
中国手机市场的发展轨迹与欧美发达市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明显不同:与欧美市场良好的法律市场环境不同,中国公司在混沌中发迹,冒险中野蛮成长。这在初期看来是一个国家产业的奇迹,但假以时日,风险日渐凸显。
最为明显的是,中国手机厂商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份额,但亦承担着最大的利润压力。苹果、三星依然联手瓜分全球手机市场超过98%的利润。
一位专利资深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一台手机上,至少汇聚30万个大大小小专利,专利之战提醒中国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这是挑战更是机会,中国手机公司需要一个长远的未来。
近期,手機厂商中兴、华为被传同时向小米、OPPO、步步高在内的国内手机厂商广发“律师函”,指称后者侵犯了其WCDMA专利。而在此之前,这两个率先走出国门的中国公司彼此间的专利诉讼已经持续数年。
消息扩散后,华为中兴均未正面回应。华为发表官方声明称,“目前没有向国内手机厂商发律师函”,中兴则表示“尊重有利于终端产业健康发展的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手机厂商之间的专利混战,在成熟的欧、美、日、韩市场属于常态。在国外,中兴和华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碰到专利侵权方面的诉讼,目前大约有20起-50起进行中的专利侵权案,其中也包括它们彼此之间的诉讼。而在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不具备与微软进行交叉许可的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和消费国。市场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厂商如今已合计占有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38%的份额,超过三星电子和苹果的市场份额总和。小米今年一季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为3.9%,到了三季度已达到5.6%,为仅次于三星电子和苹果的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但另一方面,中国手机厂商也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对它们的对手而言,专利不能直接杀死对方,却能成为商战中的一把利器。
战火转移至国内
在中国,中兴和华为常以技术领跑者和专利持有者的形象示人。这两家在专利诉讼战中成长的公司,每年都投入巨大研发成本。一位法律界人士回忆,2003年华为在收到思科的诉讼伊始,其法务部只有几人,诉讼结束后,迅速膨胀成一个数百人的专业团队。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兴近五年研发投入累计已超400亿元,华为仅2013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307亿元,过去十年华为研发总投入250亿美元。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信息显示,华为、中兴的专利授权则分别为:22200件、14994件。
华为曾披露,截至2014年8月31日,华为共申请了与终端产品相关的发明专利12000件,外观专利1000多件。同时已经获得中国专利授权1600件,欧美等境外专利授权500多件。目前华为消费者业务的专利每年以1300件左右的申请量稳步增长。
不过,在此之前,这些专利积累更多被认为是中兴和华为在终端市场的软实力。中国手机市场专利保护长期缺位,国外的一些分析师认为,这也是中国能够产生小米、OPPO、VIVO这样的超级新星公司的重要原因。而对于那些规模更小的手机终端厂商来说,专利战更是一场与自己无关的热闹。
一流企业做专利,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一位不愿具名的手机厂商高层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只有做大的公司才有可能被专利官司缠上,中小公司大可不必操心,只要不走出国门,安心做好产品即可。
以手握大量终端专利的诺基亚为例,全球与智能手机业务相关的企业中,只有20%没有跟诺基亚签署相关专利的授权,而这20%公司几乎都在中国。中国仅华为一家向诺基亚支付了专利费。
手机产业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告诉《财经》记者,中国手机厂商一般只在欧美市场受到专利授权压力。欧美健全的法治体系保证了市场的公平。“如果大陆品牌不进入欧盟市场拓展,短期内受到的专利压力不会太大。”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手机行业人士表示,本轮针对国内市场的专利诉讼是中国手机产业转型的一个明显标志,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专利这道坎是必须要迈过的,否则市场空间会被大大压缩。
谁会输?
被放在诉讼名单第一位的小米,一时之间被推向风口浪尖。有媒体和行业人士甚至分析,专利战一旦开打,小米将受到巨大冲击。
今年以来,随着小米在国内市场的不断做大和出现海外拓展的迹象,业界对于小米在专利部署上的真空现状越来越担忧。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小米的专利风险在海外。小米树大招风,要想在国外延续国内盛况,其实艰难。
联想总裁杨元庆此前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也多次提到,收购摩托罗拉给联想带来的三大裨益之一便是摩托罗拉的2300项手机专利。这些专利为联想清理了进入欧美高端市场的屏障。
小米率先成为被告,与其今日市场地位和专利部署窘境有关。
从专利部署的情况来看,国内专利积累好的终端企业有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中华酷联都是专利大户。资深专利人士、沪江网法务总监林华认为,联想、酷派并非中兴、华为目标,因为,这些具备专利攻击和防御能力的厂商之间,即使有诉讼一定是战术性和试探性的,谁都灭不了谁。
在专利部署上刚刚起步的OPPO、后起的小米和魅族之所以成为目标,一是三者没有专利防御能力;二则三者近年来在手机终端市场成长过于迅猛,已经对华为和中兴造成极大威胁。
小米的扩张速度十分吓人。今年三季度,相较于三星和苹果分别下跌8.2%和0.9%市场份额的趋势,小米竟然实现了211.3%的增长率。
在列名单的OPPO和步步高,同样是中国手机终端行业的隐形冠军。近两年来,它们凭借出色的供应链管理和营销策略,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其利润率也远远高于中华酷联等传统公司。
表面来看,这些公司的专利部署十分孱弱。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中国专利公布公告内容显示,OPPO、小米、vivo(步步高)、魅族的发明授权分别为103件、10件、7件、4件。从这个数据看,小米在专利技术上几无布局。这也让小米、OPPO和步步高成为专利战的第一批靶子。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小米创始人雷军在2012年就萌生海外战略,并着手布局专利。期间引进了高通,并加大和上游芯片厂商合作力度,在专利团队的建设上,更是花费巨大代价。雷军为小米的专利部门设定了每年1000件专利申请的KPI指标,并配备豪华专利团队。
2012年,小米成立了一家名为智谷的专利公司,主营业务为创新投资、产学研协作创新、知识产权运营。今年4月,小米联手金山、TCL等在中关村发起设立中国首只專利运营基金,预计募集3亿元人民币。一期重点围绕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汇聚专利资产,希望五年储备大批核心发明专利。
此外,有专利界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小米还通过专利基金,在全球收购专利。通过自身研发、收购、联合产业链等方式,小米悄无声息地为自己搭建了一个即将成型的专利网。
据不完全统计,小米正在申请中的专利,已经超过1000项。这些“将要成熟的麦子”,会成为小米进一步扩张海外市场的有力武器。
一位行业资深人士猜测,华为、中兴此举,应是为了阻止这些公司过于凶猛的发展速度,既然对手的专利布局尚未成型,就应抓住战机予以打击。但他亦认为,对于未雨绸缪的小米来说,此举最多能打乱小米节奏,不会致命,也不会阻击小米停留太久。而其他无专利基础的公司,恐怕要为成长买单。
风险和机会
中兴和华为在专利市场的开发和取舍历程,显现了研发型硬件厂商特有的厚积薄发作风。在智能手机价格越来越低、硬件配置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这种作风很有可能为其带来新的机会。
多位终端人士认为,多年积累形成的研发实力和产业链优势,为中兴华为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下一步成长提供引擎。但对于已经形成规模的终端公司来说,更现实的问题是,能否在下一轮的终端研发领域率先突破并转化为市场。
中兴通讯法务部部长郭晓明今年4月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中兴已经不再热衷申请专利的绝对数量。在中兴内部,是否具备商业价值成为申请一项专利的前提条件。中兴对专利的期待,已不止于对纸面财富的满足,而是要创造价值,拥有未来。
中国手机市场的发展轨迹与欧美发达市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明显不同:与欧美市场良好的法律市场环境不同,中国公司在混沌中发迹,冒险中野蛮成长。这在初期看来是一个国家产业的奇迹,但假以时日,风险日渐凸显。
最为明显的是,中国手机厂商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份额,但亦承担着最大的利润压力。苹果、三星依然联手瓜分全球手机市场超过98%的利润。
一位专利资深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一台手机上,至少汇聚30万个大大小小专利,专利之战提醒中国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这是挑战更是机会,中国手机公司需要一个长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