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形势下大学文化建设的四个原则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enl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要提升内涵,需要具有与环境相适宜的一系列观念,这一切正是大学文化在新形势下所追求探寻的内容。大学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自觉适应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在坚持和创新中建设符合大学实际的优秀文化,增强大学的竞争力。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建设 原则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值的提高,高校越来越认识到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许多专家学者和高校管理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成为共识。只有发展大学文化,才能不断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保持长远的竞争优势。如何立足新的形势下,建设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优秀大学文化,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多数高校由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入内涵建设为主,更加关注质量。普及化、国际化、品牌化、多样化、终身化和综合化,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高教发展的主要趋势。[1]当教育成为家庭投资后,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同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源逐年减少,高校对优秀生源的竞争日渐激烈。人才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学校留住优秀人才的难度加大。高校师生思想更加多元,信息接受和表达方式也更加多样。此类研究很多,在此不作赘述。这些都对大学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建设优秀大学文化的四个原则
  1.建设优秀的大学文化,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就是为师生搭建实现个人发展的良好平台。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在北京说过一句话:“学校的任务是发挥学生的天才。”哈佛校长德里·博克在哈佛350周年校庆时说,哈佛最值得夸耀的是使进入哈佛的每一颗金子都发光。高校集合着一个高素质、高智商、高学历的群体,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可能成为大才,只要有必要的阳光、水分、肥料,只要自己做出艰苦的努力,就有可能绿树成荫,长出参天大树,出现一批大家。
  (2)以人为本就是要建立尊重多样、包容差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大学要体现包容价值观,要有兼容的大度。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宽容和“大爱”下,怀尔斯教授才有可能9年不出1篇论文,静心研究费马大定理,最终获得菲尔兹特别成就奖;纳什才有可能与疾病搏斗30年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学文化不仅要包容,而且要包容基础上的团结,团结基础上的集体智慧,集体智慧上的各尽其责。
  (3)以人为本就是要均衡各方面利益,更加关注弱势群体。要均衡各方面的利益,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学和科研、管理和教学、高职称和低职称。要关注大学人多重角色的和谐与平衡,既要关注其“工作人”的角色,又要关注其“家庭人”、“社会人”的角色,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
  (4)以人为本就是要倡导树立和谐境界,营造和谐校园文化。高校人才荟萃,集合着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具有达到和谐境界的优势。高校倡导和谐境界,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营造和谐人生,可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可以培育高尚的道德和高深的学问,可以营造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要倡导善良、淡泊、宽容的境界,不争论、不折腾,摆事实、讲道理,努力营造和谐校园。
  2.建设优秀的大学文化,关键是突出特色。
  大学文化要卓而不群、独具个性,才能在多元化的格局中立足、发展。建设优秀大学文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追求一个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标准,不能千校一面。每一所学校有自身历史的、文化的传承,当然也要融入中华文化、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体现自身的特色。特色就是你无我有,你有我强。特色是发展战略,特色是创建品牌力,特色能扩大影响力。国内著名大学的发展历程无不彰显其特有的文化个性,如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都体现其文化个性,成为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世界一流大学在发展中也注重塑造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以个性和特色求发展,越是著名的大学,文化个性色彩就越鲜明。哈佛大学崇真的“兴学”宗旨,使其始终领导着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斯坦福大学的“大学作为一种公共服务”的教育理念,使其成为美国教育史上的丰碑;麻省理工学院的“理工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践并重”,耶鲁大学的“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的教育理念,表明了他们的办学宗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吸收、创新、致用”的办学理念是其在美国教育史上一直利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建设特色大学文化,原则是按教育规律办事,前提是了解学校的成长历史,基础是对自身优势和资源的正确认识及对竞争环境的正确分析,本质是确定发展定位,明确办学理念,提炼核心价值观,外延是树立大学的品牌形象。
  3.建设优秀大学文化,出路是在坚持中创新。
  大学应有独特的品质节操,秉承学术宗旨,遵守大学宪章,坚持求真育人。大学文化的精髓包括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学术自由、独立思考等。坚持大学的操守,就是坚持了大学的品行和气节,体现出大学独有的文化风骨和品牌形象力,不偏离大学的发展方向。正如哈佛大学拒绝了时任总统里根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才肯出席350周年校庆的要求,比尔·盖茨辍学30年后才获得哈佛学位。坚持大学操守要杜绝功利主义。顾明远说:“大学文化建设与功利主义是对立的,办大学不能不讲功利,但是不能讲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注重的是当前,大学关注的长远。正如蔡元培先生说的那样:“政治家是以谋现世幸福为其目的,而教育家则以人类的‘终极关怀’为其追求。故而前者常常顾及现实,而后者往往虑及久远。”为此,大学文化建设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大学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进行创新、丰富和扬弃。大学文化的“新”,在于它传承了更多的优良传统,对日新月异的时代作出回应,融进了最新的时代特征,不断赋予大学文化以新的内涵,凝聚更高的追求和希望。潘懋元先生认为:“现代大学的职能,不仅在于传承文化,还要承担创新文化的职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指出,大学“必须进行最彻底的变革和革新,以使我们目前这个正在经历一场深刻价值危机的社会可以超越一味的经济考虑,而注重深层次道德和精神问题”。2007年哈佛大学新任校长福斯特在其就职仪式上讲:“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单单或者仅仅是对现在负责。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又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文化创新的基础是兼收并蓄,广泛借鉴,同时要克服文化的惯性带来消极影响。大学文化创新的途径是要创新大学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要创新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载体和方式方法;要激活文化的生态系统,创建学习型组织。
  4.建设优秀大学文化,要明确文化功能的局限性。
  大学文化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儒家文化不可能不对其产生巨大影响。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伴随了半个世纪的革命,革命文化的影响在高校中随处可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学和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学文化的坚守与新思潮的产生形成了冲击和对撞。这些文化因素对大学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不同高校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大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亚文化。目前整个文化体系的问题是,缺乏一个明确的价值观。现有价值观的提出注重追求统一性,忽视多元化,只为结果,不看个人。再就是与中国文化的传播方式有关,中国文化缺乏引导,强调的是“悟”,讲究举一反三,追求一叶知秋。这些也是大学文化的建设影响因素。这里既是政治家的命题,又是社會学家的命题,归结起来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结合问题。
  大学竞争力的本质是整合资源,追求最大效益的综合能力。目前高校这种部属、省属、市属、民营的多种体制,决定了其获取核心资源的起跑线就不一样,目前运行经费成为制约许多高校发展的瓶颈。加之高校的自主权问题,决定了一所大学在对核心资源的获取、整合、发挥作用中,不能单从建设大学文化的角度去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向信.漫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六个趋势[J].中国高等教育,2009,(22):11.
其他文献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创造性地超越传统,探索其新的教育模式.任何一种政治思想品质,都由心理成分构成,没有心理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良好思想品德.一旦正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馆藏文献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保持党的纯洁性是当务之急,如何运用灵活多样的工作方法,增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广大基层党员的政治觉悟和
优化人力资本区域性配置对于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文章以西部大开发为研究背景,以东、西部地区企业为研究对象,从管理会计的视角出发,将预测、决策、预算
企业内部市场化将企业行为由总体转为个体、内部交易由计划转为市场.管理审计作为管理的延伸,将更多地发挥全面协调、管理控制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企业内部市场化后企业
本文拟就内部控制的目的和范围、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作用、加强内部控制的方式以及对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
高校作为当代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需要依赖个体的身体力行和创新精神来发挥教育的功能,高校实施民主管理可以"诱发和启迪"人本身固有的潜能,构建多样化、个性化教
广东民营企业的发展存在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偏小和部分民营企业盲目扩张两大问题.本文分别分析了其局限性和危害性,并提出了民营企业适度规模发展的若干对策.
关注学生的心理.构建绿色的语文课堂,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研究的又一新课题。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绿色的课堂呢?其应该是一种能点燃学生心灵火花,使语文课堂生机盎然的理想课堂。这种
陈端计,1965年出生,湖南隆回人。现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财经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广东省《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省首批“千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