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经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将2020.1月-2021.01月期间,我院诊治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n=60)作为实验对象。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30,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止血)与观察组(n=30,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止血),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或氩离子凝固术止血治疗疗胃十二指肠出血,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后者止血效果优于前者。
关键词:消化内镜;胃十二指肠出血;手术方式;效果
胃十二指肠出血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起病突然、大量出血、再出血率高等特点;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则可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来讲,再治疗疾病时的关键在在于明确出血原因、快速止血、预防再出血发生[1]。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临床可采用的止血方法比较多,且不同方法治疗后获得疗效也有所差异。本文主要探析经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手术方式以及治疗疗效,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1月-2021.01月期间,我院诊治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n=60)作为实验对象。按不同治療方式分组,对照组(n=30,内镜下注释肾上腺素止血),男19例、女11例;年龄27岁-68岁,平均(46.81±2.52)岁。观察组(n=30,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止血),男17例、女13例;年龄25岁-68岁,平均(46.76±2.53)岁。对比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止血:确定出血部位后用冷却的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冲洗,使出血部位充分暴露;用氩离子凝固术探头导管经内镜活检通道置于出血部位,待导管离组织3-5mm时设置氩其相关流量(3L/min)、表面热凝深度控制在3mm左右、功率设置为45瓦;在出血部位上方0.4cm处置放氩离子凝固导管,每次凝固治疗时间为2s,直至出血部位表面豁膜泛白或变黑。观察出血部位,若5min后无出血现象便可退出内镜。术后禁食24h,并服用奥美拉唑。
对照组采用内镜下注释肾上腺素止血:用冷却的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冲洗后,将配合的肾上腺素与生理盐水注射于溃烂基底部位的黏膜下层,以均匀的方式注射六个点(1个点2mL);待出血部位停止后注射乙氧硬化醇,直到彻底止血为止。
1.3观察指标
治疗疗效评价: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胃管内抽出的液体澄清,且无血性胃液,24h完全止血、无任何并发症,大便潜血试验结果为阴性;有效:经治疗3d后止血,未再次出血、无并发症;无效:经治疗5d后仍未止血或再出血。总疗效=(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录入Excel 2010中校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x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出血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危及重症,疾病发生后患者可表现出呕血、柏油样黑便等临床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直接死亡。以往临床采用的保守药物止血法,主要通过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来抑制胃酸分泌,以此来达到止血目的;但该方式存在明显的缺陷,无法在短期内获得理想的疗效,止血率不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内镜下止血成为临床当前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首选方式,包含:①病灶局部喷洒或注射药物、②放置止血夹、③高频电凝等,具有止血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2]。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止血、对照组采用内镜下注释肾上腺素止血后,结果显示:前者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后者(P<0.05)。其原因可能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属于非接触性电凝固技术,通过离子化的氩气形成高频流,然后在探头远端、靶组织表面形成电火花,同时在患者病灶局部产生热效应,以此来是局部凝固止血。该方式不用与病灶组织直接接触,几乎能在内镜下达到所有区域,且不会发生粘连的情况,对保证止血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或氩离子凝固术止血治疗疗胃十二指肠出血,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后者止血效果优于前者。
参考文献
[1]孙娟、欧阳小予、陈伟、梁玮. 经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非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 2020,233(17):244-247.
[2]曲默, 张健, 赵红彦,等. 经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评价[J]. 名医, 2019, 70(3):68.
关键词:消化内镜;胃十二指肠出血;手术方式;效果
胃十二指肠出血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起病突然、大量出血、再出血率高等特点;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则可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来讲,再治疗疾病时的关键在在于明确出血原因、快速止血、预防再出血发生[1]。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临床可采用的止血方法比较多,且不同方法治疗后获得疗效也有所差异。本文主要探析经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手术方式以及治疗疗效,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0.1月-2021.01月期间,我院诊治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n=60)作为实验对象。按不同治療方式分组,对照组(n=30,内镜下注释肾上腺素止血),男19例、女11例;年龄27岁-68岁,平均(46.81±2.52)岁。观察组(n=30,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止血),男17例、女13例;年龄25岁-68岁,平均(46.76±2.53)岁。对比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止血:确定出血部位后用冷却的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冲洗,使出血部位充分暴露;用氩离子凝固术探头导管经内镜活检通道置于出血部位,待导管离组织3-5mm时设置氩其相关流量(3L/min)、表面热凝深度控制在3mm左右、功率设置为45瓦;在出血部位上方0.4cm处置放氩离子凝固导管,每次凝固治疗时间为2s,直至出血部位表面豁膜泛白或变黑。观察出血部位,若5min后无出血现象便可退出内镜。术后禁食24h,并服用奥美拉唑。
对照组采用内镜下注释肾上腺素止血:用冷却的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冲洗后,将配合的肾上腺素与生理盐水注射于溃烂基底部位的黏膜下层,以均匀的方式注射六个点(1个点2mL);待出血部位停止后注射乙氧硬化醇,直到彻底止血为止。
1.3观察指标
治疗疗效评价: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胃管内抽出的液体澄清,且无血性胃液,24h完全止血、无任何并发症,大便潜血试验结果为阴性;有效:经治疗3d后止血,未再次出血、无并发症;无效:经治疗5d后仍未止血或再出血。总疗效=(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录入Excel 2010中校对,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x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出血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危及重症,疾病发生后患者可表现出呕血、柏油样黑便等临床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直接死亡。以往临床采用的保守药物止血法,主要通过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来抑制胃酸分泌,以此来达到止血目的;但该方式存在明显的缺陷,无法在短期内获得理想的疗效,止血率不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内镜下止血成为临床当前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首选方式,包含:①病灶局部喷洒或注射药物、②放置止血夹、③高频电凝等,具有止血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2]。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止血、对照组采用内镜下注释肾上腺素止血后,结果显示:前者治疗疗效显著高于后者(P<0.05)。其原因可能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属于非接触性电凝固技术,通过离子化的氩气形成高频流,然后在探头远端、靶组织表面形成电火花,同时在患者病灶局部产生热效应,以此来是局部凝固止血。该方式不用与病灶组织直接接触,几乎能在内镜下达到所有区域,且不会发生粘连的情况,对保证止血效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或氩离子凝固术止血治疗疗胃十二指肠出血,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后者止血效果优于前者。
参考文献
[1]孙娟、欧阳小予、陈伟、梁玮. 经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非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 2020,233(17):244-247.
[2]曲默, 张健, 赵红彦,等. 经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评价[J]. 名医, 2019, 70(3):68.